创业故事及感悟

时间:2024-12-11 08:12:09 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业故事及感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不过,要怎么样才能写好感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业故事及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故事及感悟

创业故事及感悟1

  在高三毕业的时候,他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学,组成小团队做起家教,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大一的时候,他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开始了家教业务,从中学到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因为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他又开始了自己出教辅的历程,首批5000本英语教辅销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现在,这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一手打造了一个“从百元到百万元”创业神话的大二学生夏乾良,又在计划建立进修学校。

  他的梦想还没有结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

  高考后赚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目前是复旦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平时他常会辅导学弟学妹,虽然是免费,但家教的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所以两年前他从建平中学毕业时,就动起了做家教积累社会经验的念头。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学,将他们组成小团队做家教。

  他们印了2500张小名片———“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特殊的教学方式,提供互助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东、徐汇等区的居民区投递。在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小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分配讲课和做题的时间;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各式问题。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达成基本统一的课堂教材和授课模式,并对家教老师进行星级考评。

  暑假结束,他们教的学生人数已有160多人,从六年级到高三毕业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们的`学生。而依靠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

  入大学建立家教公司

  进入复旦大学后,夏乾良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家教业务。一个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个团队就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老师、收集各高中的练习卷、谈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整个过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夏乾良感叹,要不是多年家教积累,管这么个公司还真是累得够呛。他认为,长时间的家教经历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经有名家长要求为孩子找一个全日制家教,但那个“小老师”一到客户家就直接给孩子上课,有时候学生做了2个小时功课他让学生休息一下看电视,有时因为有事迟到没有做满规定的时间,结果惹得孩子的家长颇为不满。经此教训,夏乾良决定让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都先和学生、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长的要求,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上起课来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

  自己编写教辅

  编教辅的念头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虽然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出书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加上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OK高考系列丛书”逐渐成型。

  不过出书也不是把所有题目简单汇总在一起就可解决的,首先要和出版社进行洽谈。对出版社运作并不清楚的他们于是求助于图书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资金,第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炼》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诉记者,当时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他们10多人就一人一台电脑,一字一字输入,再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他们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订了一间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10多个人加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时候一些语法他们也说不到点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让老师为自己的丛书出谋划策。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10多万元的净利润。

创业故事及感悟2

  1985年,入伍十六年的董跃生申请转业了,在北京国际饭店任部门经理。被安排到下属单位“天津尼斯迪康乐城”任常务副总经理。很快,他把“尼斯迪”全年的销售额提高到1600万元,比原来翻了两倍。他的经商头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单位想安排他到下属的另一家饭店去管理,但是董跃生拒绝了。他想找到一份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

  1998年,董跃生决定辞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可能只有自己单干才能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商业才华。他分析了形势,确定中国新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能做些什么迎合市场呢?他想到了车模。于是,董跃生开始推着自行车卖他的汽车模型。从一个酒店老总,一下变成了沿街叫卖的商贩,董跃生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但董跃生认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既然想到,就能做到。

  在亚运村第一届汽车交易市场展销会上,董跃生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展台。6天时间,他卖模型挣了1600元钱。这次经历对董跃生鼓舞很大,因为他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汽车模型是怎么回事,在人们的头脑当中汽车模型是一个空白,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另外,他还发现有很多人在找汽车模型,有一些汽车厂家也在通过汽车模型来做自己的品牌推广。这一切让董跃生看到了汽车模型经营的美好前景。

  卖车模可以挣钱,这证明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董跃生信心大增。于是他用积攒下的6万元钱开了一家专门经营汽车模型的小店。在第一年保本的基础上,他的小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他已经拥有2500辆经典汽车模型,人称“车模董老”。

  董跃生自1979年开始收藏车模至今,从一名业余爱好者成为一名资深收藏专家,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他是中国汽车模型收藏家、中央电视台特邀鉴宝专家、北京汽车通车模会会长。他创办的北京跃纪生车模大世界,成为六大世界名牌车模集栈地,在国内外车模界享有盛名。

  这一切的成就,都是源于董跃生敢于去想,而且想了就用行动将它变成现实。

【创业故事及感悟】相关文章:

创业寓言故事07-30

硅谷创业王维嘉的故事06-04

王维嘉创业上瘾的故事09-05

关于创业的寓言故事09-26

创业感悟经典句子02-17

创业感悟的语录02-20

创业路上的感悟03-31

名人创业的小故事(精选6篇)11-30

马云的人生创业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