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落花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读后感1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做《落花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全家在一次收获花生后,过了一个收获节,父亲通过赞美花生来教育他们姐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看着这句话,使我想起一件事来:有一天,一位穿着时髦的阿姨和一位穿西装的'叔叔在街道上一边走路一边说笑着。叔叔一只手里提着香蕉和橘子,另一只手不时地把剥好的橘子送到阿姨嘴里。再看看他们身后走过的路,竟有一长串的香蕉皮和橘子皮。在整洁的马路上,是那样的刺眼,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啪!”一位小姑娘不小心踩着香蕉皮摔倒了。“咯咯……”这位阿姨笑了起来,她是为自己的恶作剧欢呼吗?这笑声太刺耳了,真恶心!正在我愤愤不平的时候,一位老人出现了,他吃力地扶起那个摔倒的小姑娘,然后又一声不吭的去捡那些香蕉皮和橘子皮。看着这位老人,我的内心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我赶紧加入了他捡香蕉皮的行列……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我在想,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能像那位老爷爷一样,默默奉献,尽力为社会多做好事,不去夸耀自己,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美好啊。
落花生读后感2
《落花生》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种、收、尝花生以及与父亲议花生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不要做中看不中用的人的道理。
文中父亲曾提到桃子、石榴、苹果没用,可我却认为苹果和桃子也很好吃呀,苹果不挑剔季节,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桃子先可以看到美丽的桃花,桃花结果后可以吃到诱人的果实。它们不是中看不中用,而是中看又中用,善于表现。善于表现时见机行事,量力而为,尽量用尽全力做到外表、内在兼得。
花生可以说是低调。低调,是指尽量掩盖自己的'一切。我家隔壁有一个邻居,二胡拉得很不错,可他十分低调,不去表现,所以到现在都一事无成。低调不但掩盖掉了自己的缺点,也掩盖了自己的优点。花生把自己的果实埋进了地下,让别人不知道它是否成熟。这是一种忧虑,这种忧虑如果放在人身上,别人永远不会选择你,因为你身上存在着一种令人放心的不安全,这种不安全就是因为你的低调。
恰当的表现不会使你被埋没,只要有机会,不是硬闯,而是量力而为。希望大家都会恰当的表现,绽放自己的生命。
落花生读后感3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在尝花生时,父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父亲教导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觉得父亲的话说的太对了,如果光外表好看,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就像绣花枕头一包草,那有什么用呢?再如一个外表看起来又大又白的萝卜,但里面是空心的,这样能吃吗?外表虽然不好看,但一心想帮助别人为人们做实事的人,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使我想到了常被人类忽视的蜡烛,因为它没有电灯、霓虹灯那样明亮、那样华丽,但是当停电时蜡烛总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驱赶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大。它不会因为自己而把火熄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还是无私的奉献,它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着想,为人类奉献,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做外表美又要心灵更美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4
老师曾经说过:“每读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精神享受。”当我读过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后,感觉到真是受益匪浅且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人过收获节时,父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于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到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真实的事情:那是在一辆去绿色庄园的公交车上,人多的里三层外三层,我也站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被挤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我发现人群中有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大概有七十多岁的'年纪,走路有点力不从心,老人站在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美女旁边,紧紧地抓住身旁的扶手。那位时髦女郎不但没有给老奶奶让座,反而皱起眉头,露出一副嫌弃的神情,这时一旁的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连忙站起身来说:“来!大娘,您坐下吧。”顿时,全车里的乘客都向这位阿姨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我想,那些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外表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外表美怎么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呢?如果一个外表一般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真心为他人着想,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更美。所以,我觉得我们也要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
读着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感谢《落花生》一文,留给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人不仅仅只追求外表美丽,更要追求心灵的纯洁与高尚。
落花生读后感5
今天是星期二。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一丝不苟地听老师讲课。终于布置好作业了,傻眼了。老师让我们查资料。应该查什么?当我翻开《落花生》课的语文书时,老师说:“这篇课文有两个不同于其他作文的细节。为什么我父亲很少来参加节日?为什么我父亲要我们做有用的人?”我期待语文书,挤出材料的关键词。我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了——徐的父亲。
放学后,我匆忙回家。爸爸做饭的.时候,打开电脑搜索信息。“许地山的父亲许,是一位爱国诗人,进士出身,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员。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带领日本人民在台南忍受危机,进行自卫。他把多年积蓄全部用作官俸,忠诚的反对派被日本鬼子入侵。台湾省被日本侵略后,他不想被人征服,于是尽快举家迁往福建陇西。许地山十四五岁的时候当上了广东省三水县知县,一家人就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花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妈妈建议种花生。正文是这么说的。一般来说,我父亲总是和他的妻子和孩子住在一起。但由于徐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假期会被邀请。”“《落花生》是用花生的生长特性来解释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喻。我父亲希望孩子们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尽快消灭敌人。”
看完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落花生读后感6
今天,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我看到题目时,觉得小小的花生有什么可写的,还拿它来专门写篇文章,让我们学习,简略看了一下课文,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上,不引人注目。果实成熟了,苹果、桃子、石榴会高高挂在枝头,鲜红嫩绿的向人展示它们的美丽。而花生却深深地埋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向落花生学习,虽然其貌不扬,但很有用。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比如我们天天面对的教师,他们就是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落花生“。他们就像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像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每天用心地传授知识,教育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他们是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施肥浇水,使我们的精神不再空白;他们是阳光,温暖我们幼小的心灵。我爱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我想大家都想做外表体面心灵更体面的人吧,那就让我们努力学习,丰富的知识会使自己优秀,拥有一颗爱心使我们心灵更体面。让我们的品德和花生来一次比赛吧!
落花生读后感7
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主要讲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边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课文中说应该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用实用的人。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见这样的人,比如建筑工人他们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更没有做过什么举世闻名的事,但是,他们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无数座宏伟的建筑,这难道不值得人们赞扬吗?
我曾经见过两位穿着很时髦的阿姨,她们一边有说有笑地走着,一边嗑着瓜子,身后是她们随手丢弃的瓜子皮……见到这种行为真让人气愤!路边的环卫工阿姨看见了,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把瓜子皮清理干净。我觉得,比起那两位打扮漂亮却失去美丽内心的阿姨,不起眼的默默奉献的环卫工阿姨更值得我们赞赏。那些只注重外表美而不注重内心美的人,难道不是一些只供观赏的花瓶而已吗?
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外表美绝对不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奉献的品格更为可贵,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不求外表美丽,只求内心纯洁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落花生读后感8
今天,我再次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读后我受益匪浅。
文章写道:“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句话表面是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那
样炫耀自己的果实,而实际上是指社会上有的人能说会道,但缺乏吃苦耐劳、实干的精神,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就自以为了不起,整天像蝉一样叫,而有的人,虽然不善于言谈,却一心扑在事业上,苦干、实干,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而要做不图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既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又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外表长得丑一些,可是心灵美就可以感化大家,成为人们尊敬的人。一个人,虽然长相美,可心灵丑恶,这样,即使她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们也会厌恶她。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而要做有真实本领的人,只有兢兢业业地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人;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这种人,人民需要,社会需要,祖国更需要。
落花生读后感9
前些天,我读了《落花生的性格》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只顾及外表的美丽,却将内心的美置之不理。
我曾经见过一位盘着头发,穿着连衣裙,打扮得很时髦阿姨。她拿着香蕉皮随手扔到路边,若无其事地走了。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相貌平平的路人看见了,毫不犹豫地拾起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我觉得,比起那位打扮漂亮却失去了美丽内心的阿姨,不起眼的路人更值得我们赞赏。他们那些只讲体面但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的人,难道不是一些只供观赏的花瓶而已吗?
你们总听说过包青天吧?他是个家喻户晓的人。他的`脸黑漆漆的,一点都不好看。可是,他帮助过多少人,破了多少生死疑案,还了多少人的清白!他就像《落花生的性格》里所说的那样,是个外表不好看,但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外表美绝对不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奉献的品格更为可贵,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不求外表美丽,只求内心纯洁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落花生读后感10
许地山的《落花生》,令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落花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母亲让我们把后园半亩荒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几个月后竟收获了。当晚,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父亲也来了。父亲在收获节上告诉我们:花生没有外面美丽,却有内在之美。做人也是这样,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说得好哇!没错,人要不图虚名,默默奉献,服务人民,干实实在在的事,这样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充实;而只讲究体面,对他人、社会没有帮助和贡献的'人则是虚伪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身边也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我们小区里,有一位清洁员伯伯。他每天都尽职尽责地扫除小区里的垃圾。我每次打篮球时,都会瞥见伯伯辛勤劳作的身影,却从没有真正注意过他。
新年到了,我和伙伴们心情地在球场上放烟花。一会儿,就遍地是烟花壳和黑色的火药。玩够了,我们就一呼而散了。当我们下午再来时,惊讶地发现早上的垃圾已经不见了,球场干干净净的,只剩下伯伯推着垃圾车远去的背影。顿时,我心里一阵内疚,同时一股敬佩之情也油然而升。
那位伯伯多像落花生啊,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小区才这样干净,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美好。
我也要做落花生,朴实无华,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好处和贡献,做一个不图虚华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11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落花生》,是老舍写的,看了后,我想到了一些事,想和同学们说说。
老舍爱吃花生,不喜欢吃瓜子,而我一向爱吃瓜子,不爱吃花生,和老舍的意见正相反,所以自然对《落花生》里讲的'有不同意见。
老舍在《落花生》中一开始就因瓜子比花生名气大而为花生打抱不平,认为瓜子没有吃头,我对这一点很反对:如果瓜子没有吃头,谁会去吃它?它会名气大吗?瓜子的样子十分可爱,上小下大,浑身黑黑的,上面有规则的条纹,鼓鼓的看起来很饱满。在没事闲着的时候,随手抓一把瓜子,另一只手把瓜子一个个拿起来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甜的滋味直沁肺腑。可老舍却说他吃瓜子时被塞牙缝,而且觉得没味道,那大概只是因为他吃的瓜子质量不好,或者是老舍的牙缝太大了吧。
还有,老舍说花生解饿,瓜子不解饿,那么他在饭前饭后吃都不合适,因为如果饭前吃,吃了后就饱了,有好吃的饭菜都吃不下了,多可惜,那就饭后吃吧?那也不好,吃了饭菜就吃不下花生。这样就要在花生和美味饭菜中二选一了。而瓜子就不一样了,饭前吃,还有胃口吃饭,饭后吃,也可以吃下瓜子,两全其美。
因此,我认为瓜子比花生好。
落花生读后感12
每次读这首诗,我心中都会泛起层层涟漪。课文中用花生果来为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此诗却用花生亦向我们解释此理。
花生花,它不如牡丹富贵,比不桂花香气浓郁,更无玫瑰那斗艳风姿,它开花不是为了争春色,不是为了供人赞扬,更不是为了索取什么,它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承诺而开放。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不正是花生花的风格吗?它虽朴实无华,可不也蕴含着一种别样的美么?读着诗,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朵朵的花生花,它们轻轻地在风中摇曳着,素净的色彩却显得那么的恬静。可是它们,正用自己的生命兑换另一个生命。我们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人吗?就拿我们学习过的课文来说吧,《永生的眼睛》中热爱生命,为白内障患者捐献角膜的琳达一家,他们不也是那么平凡,却愿意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圆白内障患者的一个梦想;还有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雪山上的母爱》其中讲述了一堆登山爱好者带上他们不满三个月的.儿子,去攀登雪山,不料遇到暴风雪,等他们被发现时,母亲已经变成一座冰雕,但她仍保持着给儿子喂奶的姿势,并用身体挡住寒冷,换取儿子的生。花生花意识如此,用自己的生命终结换取人们的丰收。
想了这么多,我再一次翻看这首小诗,我不由得对花生花的敬佩又深了几分……
落花生读后感13
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许地山的作品《落花生》一文,感受颇深。
全文由种花生、过收获节两部分组成,情感真挚,详略得当。文章的重点部分是放在“过收获节"。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于是哥、姐三人由花生的好处,譬如:“味美”、“能榨油"、“价格便宜"等特点进而深入到对于花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之下,作者逐渐感悟到落花生的价值。它,不追求外表华美而重在实用,不是那种外表好看而对社会无用的'东两,这便是全文的主旨。
在当今,物欲横流,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不择手段地去索取和敲诈钱财,最后将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
因此,我们要学习落花生的品格,要想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就要从小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干好本职工作。
许地山爷爷之所以将笔名取名为“落华生”,可见他从小就鞭策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有如一座高峰,没有平坦的路。有的是悬崖峭壁,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到最后自然会征服一切困难、奋发向上。
落花生读后感14
前些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文中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只顾及外表的美丽,却将内心的美置之不理。
说起这些便让我想起老师,老师,是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们每天早早地来的学校,从早晨到傍晚,一直在工作;他们呕心沥血,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登上成功的宝座时,接受鲜花、掌声,而老师却默默地站在一旁,从不居功自傲。老师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多么的像花生,不求名利,默默奉献。
我曾经见过一位盘着头发,穿着连衣裙,打扮很时髦的阿姨。她拿着香蕉皮随手扔到路边,若无其事的`走了。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的清洁工阿姨看见了,无奈的拾起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我觉得清洁工阿姨比哪位打扮的漂亮却失去美丽内心的阿姨漂亮十倍。
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外表美绝对不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我认为老师那种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奉献的品格最为可贵,最了不起,最让人敬佩。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不求外表美丽,只求内心纯洁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落花生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落花生》一文,感受很深。它主要讲的是,作者的母亲,在后院半亩地里种了花生。过了几个月,竟然收获了。收获后,作者的父亲教育作者:“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父亲的话令作者终生受益,也深深地刻在作者的心上。
读完后,我想:“是呀!如果一个人虽然长得很漂亮,但是对他人、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那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呀!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一点也不好看,但是却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也就是有用的人。”以前,我认为外表是很重要的。但是,当我读完课文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对同学有帮助,成绩好的同学才是真正有用的。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些重点字词要注意。“亩”字的读音是“mu”,一亩地很大,约有666。67平方米。
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好句值得我欣赏。“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外表美是不能与内在的心灵美相提并论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心灵美,更重要的是能对他人或社会有所帮助和贡献。
【落花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落花生读后感 关于《落花生》的读后感11-15
落花生的教案06-19
《落花生》教案04-03
落花生教案05-04
落花生的课件03-19
落花生说课稿06-14
落花生说课稿07-10
《落花生》说课稿12-16
落花生的说课稿11-28
落花生的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