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

时间:2025-06-10 15:01:40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1

  一、方案背景

  针对锂电池生产对低湿度环境的要求,厂房长50m×宽40m×高8m,需控制温度23±2℃、湿度≤20%RH,避免电芯受潮。

  二、干燥降温系统

  (一)转轮除湿空调

  1.安装2台组合式转轮除湿机组,单台除湿量800kg/h,制冷量200kW

  2.采用100%新风处理方式,空气经G4+F7过滤后进入转轮除湿段

  3.注液工序区设层流罩,风速0.36m/s,维持局部Class10000级洁净度

  (二)防潮隔热措施

  1.厂房墙体敷设20mm厚防潮隔汽膜,屋顶采用聚氨酯夹芯板(导热系数≤0.024W/m·K)

  2.设备出入口设风淋室,配置冷热交换器,避免外界湿空气进入

  3.空调系统设露点温度监控,低于-40℃时自动启动再生加热装置

  三、环境指标

  湿度波动≤±5%RH,温度波动≤±1℃,露点温度≤-45℃,满足锂电池生产工艺要求。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2

  一、方案背景

  针对2000㎡机械加工厂房(长50m×宽40m×高8m),主要热源为车床、铣床等设备及切削液散热,夏季车间温度常达35-38℃,需将整体温度控制在30℃以下,操作岗位区域温度降低3-5℃。

  二、降温措施

  (一)通风系统改造

  1.整体通风

  在厂房屋顶沿中轴线均匀布置8台1.5kW轴流风机(间距12.5米),总排风量320000m/h,两侧山墙底部设20㎡可调节百叶进风口,形成“下进上出”气流路径。

  2.局部排风

  在车床、铣床等设备上方1.5米处设集气罩,通过直径300mm管道连接屋顶排风机,单台设备排风量2000m/h,集气罩边缘设软帘提高捕集效率。

  (二)设备隔热与降温

  1.高温设备隔热

  对热处理炉外壁加装100mm厚纳米隔热板,外覆不锈钢防护壳,使表面温度从180℃降至60℃以下;蒸汽管道用50mm厚硅酸铝保温层包裹。

  2.切削液冷却

  升级切削液循环系统,采用密闭式冷水机组冷却,将切削液温度控制在25-28℃,减少散热。

  (三)局部降温与人员保护

  1.岗位送风

  在操作工位上方2米处安装高压微雾降温装置(20套),雾化颗粒5-10μm,配合轴流风机使岗位温度降低3-5℃,系统采用软化水防结垢。

  2.个人防护

  为员工配备相变材料降温背心,冷却4小时可维持舒适温度5小时,同时配置隔热手套、防烫鞋。

  (四)智能监控与节能

  1.温湿度监测

  每100㎡设1个传感器(共20个),数据实时上传中央系统,超温自动启动备用冷风机。

  2.节能运行

  空调系统变频控制,节能率20%以上;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年节约天然气1.5万立方米。

  三、预期效果

  车间整体温度≤30℃,设备周边温度降低10-15℃,岗位区域温度25-27℃,空气流速0.3-0.5m/s,满足GBZ2.1-2019要求,年耗电量降低15%-20%。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3

  一、方案背景

  解决仓储厂房空间大、人员流动少的降温难题,厂房高10m,主要热源为充电区叉车、照明设备,需控制作业区温度≤32℃。

  二、经济降温措施

  (一)自然通风优化

  1.屋顶设10组电动可开启天窗(总面积100㎡),配雨水感应关闭系统

  2.山墙安装4台30kW轴流风机(风量40000m/h·台),形成穿堂风

  3.货物通道上方设喷雾降温装置,雾化颗粒10-15μm,降温3-5℃

  (二)节能控制策略

  1.采用智能通风系统,温度≥30℃时自动启动风机,≤28℃时关闭

  2.充电区设独立降温模块,采用冷风机+排风扇组合,温度控制28-30℃

  3.屋顶喷涂热反射涂料(反射率≥0.8),降低太阳辐射得热40%

  三、能耗数据

  预计年耗电量较传统空调方案降低65%,投资回收期2.2年,作业区风速达0.4-0.6m/s。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4

  一、方案背景

  针对喷涂车间油漆雾爆炸风险,厂房长50m×宽40m×高9m,含4条喷涂线,需控制温度23-25℃,同时满足防爆要求。

  二、防爆降温设计

  (一)防爆通风系统

  1.选用ExdIIBT4级防爆空调3台,单台制冷量160kW,电气部件设防爆箱

  2.喷漆室采用上送下排通风,送风经F7过滤,排风量按60次/h设计

  3.调漆间安装防爆型轴流风机,换气次数≥20次/h,电机接地电阻≤1Ω

  (二)安全降温技术

  1.烘干炉排风经催化燃烧处理,余热用于预热新风,节能率25%

  2.喷涂机器人操作区设防爆型岗位送风,送出过滤冷却空气(温度22℃)

  3.所有金属管道跨接接地,静电释放装置间距≤8m

  三、安全联锁

  可燃气体浓度≥LEL15%时,自动切断加热源,启动应急排风(风量1.5倍正常排风量)。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5

  一、方案背景

  针对电子元件生产对恒温洁净环境的要求,厂房长50m×宽40m×高6m,主要热源为SMT贴片线、回流焊设备,夏季车间温度常达32-35℃,需控制温度25±2℃、湿度45-60%RH。

  二、核心措施

  (一)洁净空调系统

  1.安装3台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单台制冷量180kW,配置G4初效+F8中效+H14高效三级过滤

  2.采用顶送风+架空地板回风方式,换气次数≥25次/h,送风风速0.4m/s

  3.回流焊设备上方设密闭排风罩,排风量按2000m/h·台,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

  (二)精密控温技术

  1.SMT贴片线操作台下方设独立温控模块,温度精度±0.5℃

  2.关键工序区安装露点传感器,湿度超标时自动启动转轮除湿机

  3.设备冷却采用密闭式循环水冷系统,水温控制在22-24℃

  三、预期指标

  尘埃粒子(≥0.5μm)≤352000个/m,温度波动≤±1℃,满足ISO14644-1Class7级标准。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6

  一、方案背景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厂房内热源密集(如生产设备、照明系统、动力装置等)与封闭空间结构导致夏季高温问题日益突出。以典型2000㎡制造业厂房为例,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时,夏季车间温度常达35-40℃,超出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32℃的限值要求,不仅影响员工身心健康与作业效率,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频发、产品合格率下降。本方案基于不同行业共性需求与差异化场景,提供兼顾经济性、可靠性与节能性的一体化降温解决方案。

  二、降温需求分析与目标设定

  (一)热源特性分析

  1.设备散热:机械加工设备(如冲压机、锻造炉)表面温度可达180℃以上,电子生产设备(SMT贴片线、回流焊)散热密度约5-10kW/台,食品烘焙炉单台散热量达8kW

  2.环境传热:夏季通过屋顶与墙体传入的太阳辐射热占总得热量的.30%-40%,仓储厂房照明设备散热占比约15%

  3.人员散热:密集作业区人均散热量约116W,加剧局部热岛效应

  (二)分级降温目标

  略

  三、系统性降温技术方案

  (一)建筑隔热与自然通风优化

  1.外围护结构改造

  屋顶采用"反射涂料+隔热层"组合:先喷涂热反射涂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25),再铺设50mm厚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0.03W/m·K),降低传热系数K值至0.5W/(㎡·K)以下

  墙体使用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0mm保温砂浆,西晒墙面增设遮阳百叶,遮阳系数SC≤0.4

  2.自然通风强化设计

  屋顶设置电动可开启天窗(面积按厂房地面1/20设计),配温感+雨感联动装置,当室内温度≥28℃时自动开启,降雨时自动关闭

  山墙安装流线型通风器(喉口宽度2m),利用热压原理形成"下进上出"气流通道,夏季自然换气次数可达8-12次/h

  (二)机械通风与空调系统

  1.整体通风系统

  采用"轴流风机+岗位送风"组合模式:在屋顶均匀布置1.5kW轴流风机(间距12-15m),总排风量按20次/h计算;操作工位上方2m处安装高压微雾降温装置(雾化颗粒5-10μm),配合轴流风机形成局部降温区

  2.空调系统分级配置

  精密车间:安装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G4初效+F8中效+H14高效三级过滤),采用顶送风+架空地板回风,换气次数25次/h,温度控制精度±1℃

  一般车间:选用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COP≥5.0),配合变风量(VAV)系统,根据热负荷自动调节风量,节能率达20%以上

  高温区域:设置独立冷风机组,送风温度较环境低5-8℃,采用下送风方式避免冷风短路

  (三)热源控制与局部降温

  1.设备隔热改造

  对锻造炉、烘干线等高温设备外壁加装100mm厚纳米隔热板(导热系数≤0.015W/m·K),表面温度控制在60℃以下;蒸汽管道采用50mm厚硅酸铝保温层+不锈钢防护壳,减少散热损失90%以上

  2.工艺热源隔离

  将热处理炉、焊接工位等高热区域设置独立隔间,墙体采用100mm厚防火岩棉板,隔间内安装独立排风机(排风量30次/h),维持5Pa负压防止热量扩散

  设备进出口设置双层风幕机(风速25-28m/s),阻断热气流交换效率达85%以上

  (四)智能监控与节能管理

  1.环境监测网络

  部署分布式温湿度传感器(每100㎡1个监测点),采用LoRa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上传数据至中央监控系统,当温度超过设定值±2℃或湿度超过65%时自动报警并联动调节设备

  2.节能运行策略

  空调系统采用"变频+群控"技术:根据负荷自动调节压缩机频率与运行台数,部分负荷时节能率达30%;安装热管式能量回收装置,将空调排风热量用于预热冬季新风,年节约能耗15-20万kWh

  建立设备运行台账:记录风机、空调的启停时间、运行参数,结合生产计划优化调度,避免"空转"浪费

  四、分行业差异化实施方案

  (一)电子元件厂房(恒温洁净需求)

  增设转轮除湿机(除湿量500kg/h),配合露点传感器(精度±1℃),将湿度控制在45-60%RH;SMT贴片线操作台下方设独立温控模块(精度±0.5℃),通过水冷板散热维持局部恒温

  (二)食品加工厂房(卫生安全需求)

  喷雾降温系统使用RO反渗透水(电导率≤10μS/cm),雾化颗粒8-12μm防止水滴污染;空调冷凝水经紫外线消毒(照射剂量≥30mJ/cm)后排入污水系统,避免微生物滋生

  (三)喷涂车间(防爆安全需求)

  选用ExdIIBT4级防爆空调(制冷量160kW/台),电气部件设置防爆箱;喷漆室排风经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净化效率≥95%),同时回收余热用于预热新风

  五、实施流程与效益评估

  (一)四阶段实施计划

  1.调研设计阶段(1-2周):完成热源测绘、负荷计算,确定设备选型与布局,编制施工图纸与预算清单

  2.硬件安装阶段(3-5周):按"先屋顶后地面、先管道后设备"顺序施工,同步进行隔热层铺设与管道保温

  3.系统调试阶段(6周):进行通风空调联合调试,测试温湿度分布、风速、洁净度等指标,优化运行参数

  4.验收培训阶段(7周):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验收,组织员工操作培训,建立设备维护规程

  (二)预期效益分析

  1.环境改善:车间整体温度降低5-10℃,岗位区域温差≤3℃,空气流速达标率100%,员工中暑风险降低80%以上

  2.节能降耗:对比传统降温方案,年耗电量降低15-30%,投资回收期1.5-2.5年(具体取决于行业与设备配置)

  3.生产提升:设备故障率下降25%,产品不良率降低10-15%,员工效率提升10-12%

  六、应急保障与维护体系

  1.备用冷源配置:按30%冷负荷配备移动式制冷单元,当主系统故障时15分钟内启动,维持关键工序降温需求

  2.定期维护计划:每季度对空调过滤器、风机皮带、管道保温进行检查;每年清洗冷却盘管、测试防爆设备性能

  3.高温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联动,提前24小时获取高温预报,调整生产计划并启动强化降温措施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7

  一、方案背景

  针对2000㎡印刷包装厂房(长50m×宽40m×高7m),主要热源为印刷机、烘干设备,夏季温度达33-36℃,需控制温度26-28℃、湿度50%-60%,同时解决油墨异味问题。

  二、核心措施

  (一)通风空调系统

  1.组合式空调

  安装3台150kW制冷量空调机组,配置G4初效+F7中效过滤,顶送风方式,送风温度26℃,风速0.5m/s,换气次数15次/h。

  2.局部排风

  印刷机、烘干设备上方设排风罩,排风量按每台设备3000m/h设计,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油墨异味。

  (二)热源控制与降温

  1.烘干设备优化

  对烘干线热风循环系统升级,提高热效率,减少热量散发;设备外壁加装50mm厚保温岩棉,表面温度≤50℃。

  2.岗位送风

  操作工位设风扇与冷风机结合的局部送风装置,送风温度比车间低3-5℃,缓解员工高温感受。

  (三)节能与管理

  1.变频控制

  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技术,根据负荷自动调节,节能率达18%;照明更换为LED灯具,减少热量产生。

  2.生产调度

  合理安排工序,高温时段减少烘干设备连续运行,降低车间累积热量。

  (四)空气品质保障

  1.异味处理

  排风系统加装光催化氧化装置,对油墨废气处理效率≥90%,确保排放符合GB38507-2021标准。

  2.温湿度监控

  在印刷机组、分切工位等关键区域设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三、预期指标

  车间温度稳定在26-28℃,湿度50%-60%,油墨异味浓度≤0.5mg/m,操作人员岗位风速0.4m/s,年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12%,投资回收期约2年。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8

  一、方案背景

  当前厂房普遍面临设备运行散热集中、建筑封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等问题,夏季车间温度常达35-40℃,超出职业健康标准要求。以2000㎡机械加工厂房为例,冲压机、锻造炉等设备表面温度可达180℃以上,叠加太阳辐射热,严重影响员工作业效率与设备运行稳定性。本方案从建筑改造、设备优化、智能监控三方面入手,构建一体化降温体系。

  二、降温需求与目标

  (一)热源分析

  1.设备散热:锻造炉等高温设备散热量占总热源的60%,切削液散热占20%

  2.环境传热:屋顶与西墙太阳辐射热占15%,照明及人员散热占5%

  (二)控制目标

  略

  三、系统性降温措施

  (一)建筑隔热改造

  1.屋顶处理

  喷涂热反射涂料(反射率≥80%),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铺设50mm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K值降至0.5W/(㎡·K)以下

  2.墙体优化

  西墙加装遮阳百叶(遮阳系数SC≤0.4)

  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10mm保温砂浆,降低传热损耗

  (二)通风系统升级

  1.自然通风强化

  屋顶设置电动天窗(面积100㎡),温度≥28℃时自动开启

  山墙安装流线型通风器,夏季自然换气次数达8-12次/h

  2.机械通风配置

  屋顶安装8台1.5kW轴流风机,总排风量320000m/h

  操作工位上方设高压微雾装置(雾化颗粒5-10μm),配合轴流风机形成局部降温区

  (三)设备热源控制

  1.高温设备隔热

  锻造炉外壁加装100mm纳米隔热板,表面温度≤60℃

  蒸汽管道包裹50mm硅酸铝保温层,散热损失减少90%

  2.工艺隔离措施

  热处理炉设置独立隔间(100mm防火岩棉板),维持5Pa负压

  设备进出口安装双层风幕机(风速25m/s),阻断热气流交换

  (四)智能监控系统

  1.环境监测

  每100㎡部署1个温湿度传感器,LoRa无线传输数据至中央系统

  超温(≥32℃)自动启动备用冷风机并报警

  2.节能管理

  空调系统变频控制,部分负荷时节能率30%

  安装热管式能量回收装置,年节约能耗15万kWh

  四、分场景实施方案

  (一)机械加工场景

  切削液系统升级为密闭式冷水机组,控制温度25-28℃

  冲压机操作区设独立冷风机组,送风温度较环境低5℃

  (二)电子生产场景

  增设转轮除湿机(除湿量500kg/h),湿度控制45-60%RH

  SMT贴片线下方设架空地板送风,温度精度±0.5℃

  (三)食品加工场景

  喷雾系统使用RO反渗透水,雾化颗粒8-12μm防污染

  烘焙区排风经紫外线消毒后排放,避免微生物滋生

  五、实施与效益

  (一)四阶段计划

  1.调研设计(1-2周):热源测绘、设备选型

  2.硬件安装(3-5周):按屋顶→墙体→设备顺序施工

  3.系统调试(6周):温湿度、风速指标测试

  4.验收培训(7周):第三方检测与操作培训

  (二)预期效益

  1.温度降低5-10℃,中暑风险下降80%

  2.年耗电量减少15-30%,投资回收期1.8年

  3.设备故障率下降25%,产品不良率降低12%

  六、应急与维护

  1.备用冷源:按30%负荷配备移动式制冷单元

  2.维护计划:季度检查过滤器,年度清洗冷却盘管

  3.预警机制:联动气象部门提前24小时高温预报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9

  一、方案背景

  解决2000㎡烘焙食品厂房烤炉散热与微生物控制问题,厂房高7m,含8台烘焙炉(单台散热量8kW),需控制温度≤26℃、湿度≤60%RH。

  二、关键措施

  (一)分区控温设计

  1.烘焙区设独立隔间,墙体采用50mm厚食品级隔热板,安装独立排风机(排风量30次/h)

  2.加工区采用组合式空调+紫外杀菌,送风经G4+H10过滤,风口设防冷凝水装置

  3.烤炉进出口装双层风幕机,风速28m/s,阻断热气流

  (二)卫生保障措施

  1.喷雾降温系统使用RO反渗透水,雾化颗粒8-12μm,避免水滴污染

  2.空调冷凝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排入污水系统

  3.人员通道设预冷间,配置冷风机组使员工体温预降3℃

  三、验证标准

  菌落总数≤50CFU/m,表面温度≤26℃,符合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10

  一、方案背景

  针对2000㎡机械加工类厂房高温环境问题,结合设备布局与热源分布特点,从通风系统改造、局部降温、设备隔热、智能监控等维度设计一体化降温解决方案。厂房长50米、宽40米、高8米,主要热源为冲压机、锻造炉等设备,夏季车间温度常达38-40℃,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与员工健康。

  二、厂房降温需求分析

  (一)热源情况

  1.车间内共有8台冲压机,单台运行时散热量约5kW

  2.2台锻造炉持续运行,表面温度达180℃以上

  3.夏季外界环境温度高,通过屋顶和墙壁传入大量热量

  (二)降温目标

  1.厂房整体温度控制在30℃以下

  2.操作岗位区域温度较车间平均温度低3-5℃

  3.高温设备周边温度降低10-15℃

  4.空气流通速度达到0.3-0.5m/s

  三、具体降温措施

  (一)通风系统升级改造

  1.整体机械通风

  在厂房屋顶沿中轴线均匀布置8台1.5kW轴流风机,风机间距12.5米,排风量按每小时20次换气计算,总排风量为2000×8×20=320000m/h。同时在两侧山墙底部安装可调节百叶进风口,进风口总面积为20㎡,形成“下进上出”的空气流通路径,增强自然补风效果。

  2.局部排风优化

  针对冲压机、锻造炉等高热设备,在设备上方1.5米处设置集气罩,通过直径300mm的镀锌钢管连接至屋顶排风机。每台冲压机排风量按2000m/h设计,每台锻造炉排风量按5000m/h设计,确保热源附近热量快速排出。集气罩边缘设置软帘,提高捕集效率。

  3.送风系统调节

  在厂房中部安装3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单台制冷量为150kW,配置G4初效+F7中效过滤系统。夏季送冷风温度控制在26-28℃,送风风速0.5-0.8m/s,采用顶送风方式,风口间距8米,确保厂房温度均匀分布。

  (二)设备隔热与热源控制

  1.高温设备隔热

  对锻造炉外壁加装100mm厚纳米隔热板,外覆不锈钢防护壳,使设备表面温度从180℃降至60℃以下;蒸汽管道采用50mm厚硅酸铝保温层包裹,外缠铝箔反射层,减少热量向厂房散发。

  2.热源隔离措施

  将2台锻造炉设置在独立隔间内,隔间墙体采用防火隔热材料,顶部安装独立排风机,排风量按每小时15次换气计算,形成负压区域,防止热量扩散至主厂房。隔间与主厂房连接处设置风幕机,风速25m/s,阻断热气流交换。

  (三)局部降温与人员保护

  1.岗位送风装置

  在操作工位上方2米处安装高压微雾降温装置,共设置20套,雾化颗粒直径5-10μm,配合轴流风机形成局部降温区域,使操作人员周边温度降低3-5℃。微雾系统采用软化水,避免设备结垢。

  2.个人防护装备

  为高温岗位员工配备相变材料降温背心,共50件,背心内芯可重复使用,在25℃环境下冷却4小时后,可维持人体舒适温度约5小时;同时配置隔热手套、防烫鞋等防护用品,减少高温环境对员工的直接影响。

  (四)智能监控与节能管理

  1.温湿度监测网络

  在厂房内每100㎡设置1个温湿度传感器,共20个,传感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央监控系统。当厂房温度超过32℃或湿度超过70%时,系统自动启动备用冷风机,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2.节能运行策略

  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根据厂房负荷自动调节风机转速,节能率可达20%以上;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将空调排风热量用于预热冬季新风,预计年节约天然气消耗1.5万立方米。

  四、实施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第1-2周)

  1.完成厂房热源分布测绘、设备参数收集

  2.确定通风管道与设备安装位置,编制材料清单与施工图纸

  3.组织技术交底会,明确各工序施工要求

  (二)硬件安装阶段(第3-5周)

  1.按先屋顶后地面、先管道后设备的顺序施工

  2.完成轴流风机、空调机组、排风管道的.安装

  3.同步进行设备隔热层铺设与微雾系统管道敷设

  4.每日施工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安装符合规范

  (三)系统调试阶段(第6周)

  1.对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微雾系统进行联合调试

  2.测试各区域温湿度、风速指标

  3.调整设备运行参数,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组织员工进行新系统操作培训,确保掌握设备使用方法

  (四)验收与优化阶段(第7周)

  1.邀请专业机构对厂房温湿度、空气洁净度等指标进行检测

  2.根据检测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3.建立设备维护台账,制定定期保养计划,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

  (一)温度控制效果

  1.厂房整体温度可控制在30℃以下

  2.高温设备周边温度降低10-15℃,达到60℃以下

  3.操作人员岗位区域温度较厂房平均温度低3-5℃,达到25-27℃

  4.空气流通速度达到0.3-0.5m/s,满足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二)节能效果

  通过节能措施,预计年耗电量降低15%-20%,投资回收期约1.8年。

  (三)生产效率提升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减少因高温导致的疲劳和中暑情况,预计生产效率提升10%-15%。

【厂房通风降温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厂房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06-10

2000平方车间厂房降温解决方案(通用10篇)06-10

车间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06-10

高温车间降温解决方案(精选10篇)06-10

厂房降温制冷方案(通用10篇)06-10

厂房车间降温方案(通用10篇)06-10

2000平方厂房降温方案(精选8篇)06-10

通风工作总结07-16

通风工作计划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