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灯的秘密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石榴》读后感(精选8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榴》读后感 1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通过对石榴的生动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郭沫若石榴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青春型”的诗人郭沫若以其生花妙笔在《石榴》一文中将寻常石榴尽态极妍地活画在读者面前。石榴那悦目怡情的活泼情态让读者不由得为之怦然心动,油然生出崇敬与向往。
作者饱含喜悦激情描绘出石榴的亮丽形态。你看,那奇崛的枝干,清新的叶片,陆离华贵的花瓣,经由梅柳的映衬、拟人化的描摹、形象化的比喻,石榴兀自摇曳出无限情致,万千风度。不止于此,作者更满情崇敬与赞美之情,由石榴红玛瑙的花瓶儿上插花的丰姿中,从石榴露出透明光嫩的.皓齿的笑态中,敏锐而深情地透视出石榴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内在神韵,并以“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的奇妙比喻反问读者,叩击读者心灵,铿然拨响读者的心弦,悠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我本来就喜欢夏天”,“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既是作者的纵情讴歌,又何尝不是读者的心声?有了前面对石榴细腻的绘形写神垫底,朋友说起昆明石榴的外形特大、子粒特丰腴、酸甜美味兼备之时,作者闻而潜溢唾津,自在情理之中了。不要说作者,就是读者读到这里,恐怕也早已禁不住心旌摇动,神往之至了。
奇崛清新的《石榴》,夏天的心脏的赞歌!
《石榴》读后感 2
故事里的哥哥非常自私。有一次,他提出要跟弟弟分家,却只把家里唯一的老黄牛带走了,只给了弟弟一只小牛虻。于是,弟弟就变得非常可怜。后来,跟小牛虻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弟弟又变得快乐起来了。有一次,小牛虻被邻居家的公鸡吃掉了,邻居为了不让弟弟难过就把公鸡送给了他。弟弟回到家发现房子塌了,他只能又去邻居家借宿。邻居家的狗趁弟弟不注意又把公鸡给吃了。为表示歉意,邻居就把狗送给了弟弟。弟弟把狗领回家,人狗相处时间长了又很开心了。
一天,弟弟突发奇想让狗试着去耕田。狗刚套上耕田的笼头就飞快地跑起来,速度竟比牛还要快。哥哥知道弟弟有一头会耕地的“神”狗后,就用棒子把狗打死了。弟弟坐在地上悲伤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埋葬了狗。让弟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埋狗的土地上发现了一颗石榴树的种子。弟弟把种子种进土里,一棵结满石榴的'树马上长了出来。哥哥得知后立刻跑回来把石榴全摘去了。回到家,哥哥拿出摘来的 3 个石榴,结果石榴里跑出了小牛虻、公鸡和狗,它们一起把哥哥狠狠揍了一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自私,要有亲情,要为他人
着想。一个人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得失,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顾他人的感觉和处境,最终这个人会被人们所抛弃而变得一无所有的。
《石榴》读后感 3
学完《石榴》一课后,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以时间的变化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按照石榴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并从石榴形、色、香、味等方面做了生动地介绍。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描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把石榴的季节变化规律,什么时侯长叶、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一一进行描述。这说明作者观察认真;告诉我们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写作文时不至于弄出笑话。本课作者还在写作时抓住了几个最明显的特点,如成熟后的石榴的样子,课文中“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石榴的.一个特点——成熟的样子。如课文中“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又体现了石榴——成熟了的形状。
通过本课作者对一种水果的生动描写,使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为以后写一种植物和水果的生长、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奠定基础。
《石榴》读后感 4
很多年以前,有一对没父母的小哥儿俩,他们住破茅草房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头爷爷传给他们的老黄牛,和老黄牛身上的小牛虻,弟弟很喜欢老黄牛,天天割草喂它。有一天,哥哥说∶“咱们分家吧!”弟弟同意了,因为哥哥拿了老黄牛,所以弟弟只能拿牛虻了。
自此以后,弟弟和牛虻相依为命,在中秋节时,弟弟带着舅舅家做客,不知小牛虻什么时候飞到院子里玩,被舅舅家的小公鸡吞下肚子里去了,弟弟伤心地哭,舅母没办法,把小公鸡给弟弟当赔偿,弟弟和小公鸡相依为命,一个走到哪另一个就跟到那。
那一年冬天下大雪,到半夜,弟弟的茅草房压塌了,幸亏弟弟灵巧,抱着小公鸡往邻近的老公公家躲,小公鸡被老公公养的小黄狗当成了早餐,弟弟呜呜大哭,老公公把小黄狗给了弟弟。到了第二春,小黄狗帮弟弟耕田,耕的比黄牛快,这件事被传到了哥哥的耳朵里,哥哥把老黄牛和小黄狗交换,第二天,哥哥想全耕完,小黄狗不耕田,哥哥把小黄狗打死了,弟弟把小黄狗埋好,种上石榴树,过了几天,石榴熟了,有一天早上,一只石榴掉在地上,弟弟看见石榴裂开了,变成房子,他去告诉哥哥,哥哥在晚上,把石榴偷走了,把三只石榴打开了,飞出的.都不是房子,而是小牛虻、小公鸡和小黄狗,哥哥晕过去了,半天后,他醒来,红石榴不见了,耳朵边有小牛虻、小公鸡和小黄狗的一支曲子。
《神奇的红石榴》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自私不会得到好东西的,我们不能学故事中的哥哥一样贪婪自私。
《石榴》读后感 5
本文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随笔之作,但它的风采却能敌过万作,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火热的灵魂,这是《石榴》的中心,文中作者把石榴比做心脏主要原因是所谓的“榴红似火”,也许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相似,而正是这种火热的生命力量。
《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
《石榴》读后感 6
郭沫若的《石榴》一文,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文字的交织中,生动地展现了石榴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让人读罢,不禁沉浸于对生命与美的思索之中。
文章开篇,作者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石榴那与众不同的枝干与叶片,“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寥寥数语,便将石榴枝干的苍劲有力与叶片的清新自然勾勒出来,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独特的外形描写,不仅赋予了石榴一种刚柔相济的美感,更暗示了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质 —— 既有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又不失灵动与生机。
随着文字的推进,石榴花的盛开成为了文章的华彩乐章。“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的花”,在作者的笔下,石榴花被赋予了无畏骄阳的英勇形象。它以鲜艳夺目的红色,在炎炎夏日中绽放出最为绚烂的光彩,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红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强烈彰显。它是石榴在困境中顽强生长、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面对炽热的阳光,它没有丝毫退缩,反而以更加热烈的姿态迎接挑战,这种精神令人动容。作者对石榴花细致入微的描写,如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运用形象的比喻,将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进一步强调了石榴花在夏日里的核心地位和独特价值。它是整个夏季生命活力的汇聚与体现,是大自然赋予这个季节最炽热的`情感表达。
而石榴果的描写,则为文章增添了一份成熟与丰饶的韵味。“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石榴果成熟时果皮绽裂的形态描绘得憨态可掬,充满了生命的喜悦与满足。石榴果的饱满与丰硕,是它历经风雨、默默孕育的成果,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坚韧之后的收获之美,一种从孕育到成熟的生命历程的完美呈现。它让我们看到,生命在经历了艰难的成长过程后,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这种收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与自豪。
在对石榴细致的刻画背后,郭沫若先生实则寄托了更为深邃的情感与思想。石榴在文中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象征。它所展现出的坚韧、热烈、积极向上的品质,正是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与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或许也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风貌。石榴以其独特的姿态,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读者在欣赏石榴之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读完《石榴》,我深深地被石榴所蕴含的精神所打动。它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像石榴一样,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都要保持一颗坚定而炽热的心。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要学会在默默耕耘中积累力量,等待收获的那一刻,用成熟与丰饶去诠释生命的完整历程。这篇文章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石榴》读后感 7
郭沫若先生的《石榴》,如同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石榴世界,更让我从中领略到深刻的生命哲理。
文章对石榴的描写细致入微且生动形象。石榴的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叶片 “清新而不柔媚”,这样的描绘瞬间勾勒出石榴刚柔并济的独特气质。而石榴花则是全篇的一抹亮色,“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的花”,在炽热的阳光下,它以艳丽的色彩和傲然的姿态彰显着生命的顽强。“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将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其在夏日里的'核心地位与蓬勃活力,它是生命热情的极致绽放,仿佛要将整个夏天点燃。石榴果 “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这拟人化的描写使石榴果充满了灵性与喜悦,那饱满的果实是它历经风雨后的骄傲成果,是坚韧不拔孕育出的生命馈赠。
读罢此文,我深深被石榴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所震撼。石榴在炎炎夏日中,面对酷热与干旱,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它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令人钦佩。这使我联想到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遭遇无数的艰难险阻,恰似石榴面临烈日的炙烤。然而,只要我们拥有像石榴一样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就能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石榴那热烈绽放的姿态也启示着我们,无论环境如何,都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尽情释放生命的能量,让生命之花绚烂盛开。
《石榴》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赞美,更是郭沫若先生对生命的深情礼赞。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以坚韧和热情去面对一切挑战,在磨砺中成长,在困境中崛起,努力孕育出属于自己的丰硕果实,如此方能不负生命的馈赠,书写出精彩绝伦的人生篇章。
《石榴》读后感 8
郭沫若的《石榴》,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每一笔都饱蘸着对石榴的深情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令我沉浸其中,思绪万千。
文章起始,便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石榴独特的形态。其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宛如一位坚毅的老者,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挺立不倒,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叶片 “清新而不柔媚”,恰似灵动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舞,为其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活力。这般刚柔相济的开篇描绘,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也为石榴这一形象奠定了丰富而立体的基调。
随着文字的流淌,石榴花的盛景跃然纸上。那 “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的花”,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在炎炎夏日中炽热地绽放。它的红,是生命的热血在涌动,是对恶劣环境的无畏挑战。单瓣的石榴花已呈现出缤纷陆离之态,双瓣的更是华贵无比,作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 “夏季的心脏”,可谓精妙绝伦。这一比喻,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石榴花在夏日里的核心地位与蓬勃生机,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它是整个夏季生命律动的最强音。石榴花以其绚烂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生命,就应在困境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而石榴果的描写,则为这篇文章注入了成熟与收获的韵味。“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这一拟人化的呈现,使石榴果仿佛拥有了人的情感与智慧。那绽裂的果皮,恰似石榴果因孕育出饱满的`种子而露出的欣慰笑容。它是石榴历经风雨、默默耕耘后的结晶,象征着坚韧不拔后的丰硕收获。石榴果的成长历程,让我们领悟到生命在经历了漫长的磨砺与等待后,终将迎来收获的喜悦与满足。
从郭沫若笔下的石榴身上,我所感悟到的远不止是一种植物的自然之美。石榴更像是一位智者,用它的一生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它在酷热的夏日中顽强生长,无畏骄阳,这种坚韧与不屈,正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时所应秉持的态度。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我们都应像石榴一样,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勇往直前,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同时,石榴花那热烈绽放的姿态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激情与活力。
《石榴》这篇佳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生命的认知之路。它让我明白,生命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唯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方能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收获最丰硕的果实,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石榴》读后感】相关文章:
石榴10-14
石榴11-03
好石榴坏石榴作文08-07
石榴的作文观察石榴的作文07-26
《石榴》说课稿10-23
石榴教案10-20
石榴说课稿09-15
石榴作文06-20
石榴的作文07-13
石榴的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