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时间:2025-02-07 14:19:45 林惜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精选11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精选11篇)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1

  与其说《给孩子的诗》,不如说也是读给成人的诗。以前上学时不觉得美好,因为读诗都必须要背,有任务,有压力的读诗,而如今再读诗,是随性,反而能从轻松的状态下去看待,也能看出诗的美好,高晓松有句名言: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以前我没有很好的感受,但是我看了这本《给孩子的诗》,我读着读着,便有了诗和远方的美好。

  《给孩子的诗》中的一百首诗,跨越三千年历史,来自33个国度的100位诗人。这里,泰戈尔、木心、聂鲁达,谷川俊太郎、胡适、李叔同,普希金、苏轼、史蒂文森,莎士比亚、丰子恺、安徒生……乃至无名的爱斯基摩人,排名并没有先后之分。全书含中国古诗25首,中国近现代作品24首,外国诗歌51首。外国诗歌由39位杰出翻译家提供译本;每一首诗均配有美丽的插图,由世界各地70位画家创作。更有韩寒、董洁、路金波、尹超等各界名人纷纷力荐。

  当童真与诗意相遇,这本书籍无论是从版式设计、诗歌选择、插图等方面,都着眼于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才能“给孩子读诗”。

  读了这本书里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大人的社会不一样。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而大人们认为这些和那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当你想到太阳的时候,去看看太阳的诗歌;当你看到花儿的时候,去闻闻花的清香……一切很自然、很舒适、不那么做作。给孩子他们原本就应该得到的快乐吧,不要培训班,不要一百分,给他们属于人本身就应该拥有的一切吧。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2

  我的妈妈曾经送给我一个名号---“马桶诗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幼年时一边坐在马桶上,一边常随口胡诌所谓的诗句。那当然不能算作诗,充其量是把一个一个字组成一个句子,组成几个句子,虽然自己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可是就是觉得有趣,像唱歌一样好听。后来背唐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比我自己胡诌的句子要好听几万倍,我就明白原来诗是有韵律感的。北岛在自序中就很清楚地写明他选编《给孩子的诗》的标准有三点:一是音乐性,二是可感性,三是经典性。

  对于我来说,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样的诗才算经典,但是通过读诗歌,我在登泰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西北的戈壁滩,我想到的则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在家乡西子湖畔,则常常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富庶的广东,我则想到东坡居士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与爸爸妈妈泛舟漓江时,“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句诗就自然而然跳了出来;到了舟山东海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像最应景了。这是不是就是北岛讲的“可感性”呢?

  在参观马一浮纪念馆时,读到一段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谈什么是诗的资料,马一浮先生认为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我似乎隐约有点明白,可是还是不甚明白。但是我觉得读诗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给孩子的诗》这本书中,有一首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诗——《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物中

  汲取到快乐,他无法拒绝

  这每一天的馈赠!

  我想借用他的题目说“没有诗的日子都是不快乐的”。读诗,或许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灿若星汉的诗人和诗歌,哪怕只是触碰到一星半点,我就觉得是幸福的。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3

  我在寒假里看了《给孩子的诗》后便爱上了三首诗分别是:《当一切入睡》、《当你老了》、《乡愁》。

  第一首诗是法国雨果所写,这首诗感情激荡、气势磅礴。这首诗大意是:挣脱尘世烦恼与痛苦,获取灵魂的释放与自由,这对艺人来说是最理想、最高的境界。

  第二首诗是爱尔兰叶芝写的,这首诗描写出叶芝的不幸与对茅德。冈的爱。在这首诗里诗人把他的不幸化成缱绻的诗,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一个凄美的艺术,实现了对人生及生命的超越,全诗体现了饱满的张力美。

  第二首诗是中国余光中所写,这首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这首诗分四节,这四节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提取几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单纯的'意象分别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这些意象便给了全诗一种低回怅惘的气氛。

  没想到几句简单的诗歌,竟蕴含着很大的道理,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诗歌,成为一代诗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4

  诗歌相当于路标,辨认方向,感悟人生,命名万物,这就是命运中的幸运。

  遇上诗歌,就像遇上亲人、好友、心中的情人,这些几乎就是诗歌原初的动力。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大家要珍惜时间,抓紧保护好你现在拥有的事物,要不然的`话你的东西就会被别人抢走或占有。

  对于命运中的>幸福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这就是我假期里阅读的由北岛选编,书名是《给孩子的诗》,略有感受和心得,诗句很优美,很享受读这本书的过程,书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5

  今天,我读了《给孩子的诗》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有外国诗和中国诗两种。我觉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快乐地生活,要相信光明,要相信未来。在现实生活中要快乐地生活,珍惜每一天,不要活在忧郁的阴影里。

  “想想别人”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多想想别人,换位思考。那在我的生活中,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每个人感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充满了爱,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

  诗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我应该多读这些诗。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6

  妈妈曾给我一个称号——“厕所诗人”。 为什么? 因为小时候,我常常坐在马桶上,随手写出所谓的诗句。 当然不能算是诗,顶多就是一个词组成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句子,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就是觉得有趣,不亚于 唱歌。 后来我背唐诗的时候,读起来很轻松,比自己的废话好几万倍,我才知道诗是有节奏感的。 北岛在序言中明确提出,他选编《儿童诗》有三个标准:一是音乐性,二是感性,三是经典性。

  对于我来说,我可能不明白什么样的诗词才算经典,但是通过读诗,当我登上泰山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将登顶,一览众山小”。 山”; 在西北的戈壁滩,我想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在家乡的西湖,我常常想到“欲将西湖比西湖,淡妆总为宜”; 在富裕的广东,我想起东坡居士的`“日食三百颗荔枝,不惜长大做岭南人”; 当我和父母泛舟漓江时,“江水是绿带,山如玉簪”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是最适合这个场合了。 这就是北岛所说的“感性”吗?

  在参观马一浮纪念馆时,我读到了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写的一篇关于什么是诗的资料。 马一浮先生认为,诗其实“如失而忽醒,如梦如醒,如仆奋起,如病者痊愈”。 我好像理解得有点模糊,但还是不太明白。 但我觉得读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儿童诗》一书中,有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一首诗——“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幸福的人是从小事中学习的人

  他无法拒绝他所吸收的幸福

  这是每天的礼物!

  我想用他的标题说“没有诗的一天是不快乐的”。 读诗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即使只是接触到一点点优秀的诗人和诗词,我也感到快乐。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7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叫“给孩子系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本叫《给孩子的诗》的书。

  《给孩子的诗》是由北岛选编的,我觉得他不仅是诗人、作家,也是一个好爸爸,因为他编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就是希望他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孩子们能够读到好诗,开拓孩子们的想象空间,真正体会诗歌的文字和韵律美。书中选取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诗人的诗,它们有描写大自然的,有描写生活的,当然更多的是描写心情的。

  每读一首诗,我就仿佛看到有一副画卷在眼前展开,它们或明朗或暗淡,或丰富或简单。当然也有一些我并不是很明白,不过念起来还是朗朗上口。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是海子(本名查海生)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很喜欢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简单而恬静,喜欢那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字里行间,都让我觉得美好温暖,读着读着,还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似乎我真的.感受到了那种幸福。

  人人都想获得幸福,其实它并不遥远,我不禁想起有一次,妈妈带我坐公交车,但是妈妈上了车才发现身上并没有零钱,这个时候有个陌生姐姐主动递了2元钱给我们,妈妈和我都觉得非常感激,虽然只是2元钱,但是它化解了我们的尴尬,让我们感到社会的温暖。妈妈说,如果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也要这样做,让这种幸福感传递下去。事实上,当你帮助、爱护、关心别人的时候,不仅能让别人幸福,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和满足。

  惭愧的是,我在生活中并没有经常去关心、帮助别人,反而常常使父母劳心,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所以从今天起,我要多多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和那些有需要的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帮助周围的人,这样,幸福感就会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8

  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这首诗的名字叫根,作者牛汉。它赞扬了根的无私奉献精神。

  根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根的一生一世是一直向下生长,在土壤里扎根,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果实,花,树叶……提供营养,而自己却看不到阳光,小鸟……可是它从不委屈,它让花开的`非常漂亮,让人们赞美它,让果实又大又甜。

  我由根的品质想到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寒冷的边疆,一直勇敢的守卫祖国。我们学生应该也向根学习,无私奉献,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做一个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理想,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句诗从中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不愉快、不开心的事情,都要乐观对待,这样,一切都会过去,就没有那么不开心了。

  “把地球交给孩子们吧,哪怕仅只一天,如同一只色彩斑斓的气球,孩子和星星们边玩边唱;把地球交给孩子们吧,哪怕仅只一天,让世界学会友爱,从此种上永生的.树。”这段诗告诉我们了孩子的纯真、活泼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橘子里的太阳和月亮携手同眠;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阳光的名字……”我感受到橘子的甘甜和葡萄的美味都有太阳和月亮的味道,这篇诗句告诉我们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要心存感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读书能让我静静的,没有看电视的喧闹,我喜欢读书,喜欢书带给我的世界。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10

  《给孩子的诗》这本书里的诗写的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首诗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愿意是急流……》、《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致橡树》。

  读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

  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大人的社会不一样。

  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而大人们认为这些和那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

  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

  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懂得了,在面对挫折,在寂寥的日子当中,我们应当振奋向前,相信希望就在前面,相信这一切很快就过去,而一旦过去便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确实应当在悲伤的日子里学会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读了这些诗,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悟。正如有句话所言: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11

  读毕《给孩子的诗》这本书,从〈诗名中外文对照表〉、〈编辑说明〉两篇,已足见北岛与编辑团队对选编此诗集的严谨认真:译文原文诗题并置,以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阅;编辑尽力联络在世诗人、译者或版权持有人,并解释诗人介绍篇幅的标準、排序以及人名翻译的所依惯例。如此用心,无疑出于编选者对诗人、译者以至诗歌的无比尊重。

  北岛近年积极推动诗歌,筹办「国际诗人在香港」之余,亦为参与的诗人推出结集,当中作品如非以中文或英语书写,书中则必备原文、英译及中译。

  至於这本诗集既然是「给孩子的」,那么这种学术式的表现方式(presentation)也省得非常合理。其实,诗集里所挑选的作品,无论在广度(时间、地域)和深度(文思、诗意)方面,本身已是给所有抗拒新诗以至外国诗歌读者的一个极佳引介:阅读各首诗作译作,要么能听出韵律、要么能领略美感、要么能感受诗意。

  余光中说过:「一个人如果只能读浅易的'诗,就注定终身在诗国作匆匆过境的观光旅客。有些读者自称不喜欢新诗,只读古典诗,我怀疑他们所读的古典诗恐怕大半也只是『床前明月光』或者『清明时节雨纷纷』之类。

  在诗的品味上,一个人要能兼顾白居易与李贺,韩愈与李白,才算是通达而平衡。」这本《给孩子的诗》浅易而不肤浅,广收兼得以平衡通达,既可作诗歌的教材,更加是诗国世界(或世界诗国)的入场指南。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英语散文诗 孩子07-07

家长给高三孩子的寄语诗04-19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04-29

孩子写的诗家长寄语(精选120句)10-10

我是爱诗的孩子诗歌(通用11首)08-07

孩子们的诗和远方的田野作文(精选48篇)01-08

王昌龄的诗送别诗09-13

徐志摩诗的诗境09-04

李白的诗送别诗09-24

徐志摩的诗《诗》诗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