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1
在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学校领导的为我们每个教师推荐了一本教育书籍。当我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热情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之旅,一开始我从前面开始阅读,感觉文字很枯燥,但是我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坚持读了几十页,始终是因为枯燥而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李老师跟我要书,想想没有读完,挺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先看看后面的教书育人的篇目。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有种清新的感觉,也对于之前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冲击。突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视角是那么的狭隘,总是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面,盯在学生的一些小小的细枝末节错误上面。其实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自身的提升,关注孩子的自身世界,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个孩子,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最为老师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大事。就像这本书中谈到对于教育的重视一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伍,才会有长流水。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2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看完之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书中谈到顾先生在参加成都市“减轻课业负担”的座谈会上,一位小学生发言说到,希望国家定一天“无作业日”,就像“无烟日”“无车日”一样,另一位小学生说到,作业还是要的,但希望老师不要布置那种枯燥的、反复练习的作业。顾先生谈到,这是学生微弱的声音,要求并不高,我们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社会上炒得热闹的、媒体反映的,往往是教育者的声音、家长的声音,都是大人的声音。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大人们一概不知、一概不理,只要他们抬头做练习,考出好分数,考上所谓的好学校。这样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吗?能培养人才吗?
看到这里,回想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想着用我们想当然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们说,老师(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们好,我们的经验比你们多,你们就得听我们的,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等等诸类的话语。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在我们的殷殷期盼的目光中背着沉重的包袱进行学、学、学……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就像前面提到的,也许就是不写那种枯燥反复的作业而已。我们为孩子们安排好的道路,也是不是他们想走的,太过一帆风顺的人生就会失去生命中本该有的五彩斑斓。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成长起来,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就是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不是进行大包大揽。不管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老师,在我们以后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多倾听、少说教、善引领,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们真正的心声,才会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3
开学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文章的选择也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视角,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
一、在教育理论篇里,顾先生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教育过去的弊端,今天的变革,未来的发展,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教育。说实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今天教育的弊端看得见,但总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改变,一切变革都是空谈,并且认为教育的变革是教育部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因此在学校轰轰烈烈的变革中是盲目的跟随,并且心理上是有所抗拒的。读了这本书,心中豁然开朗,头脑中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为改变教育的现状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明确了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应该为改变教育的现状做些什么。顾先生说:
1、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2、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3、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那么作为教师,要成为为每个学生设计最好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成为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指导者,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二、在素质教育篇里,顾先生提出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以前我一直认为教育要公平,顾先生却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异,有了差异才能真正达到公平,他提出的口号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所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要达到教育的公平,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的信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得起挫折的品德。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4
近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读后感触颇深。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过顾老先生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我所从事的这份教育事业中,我究竟投入了多少真爱?我是真的爱我的学生吗?我所做的教学活动是否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呢?沉思后,我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的一个学生——小明(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隐去他的真名)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小男孩,他父母的情况较一般家庭比较特殊,他妈妈是大陆人,他爸爸是香港人,而且常年在港工作很忙,他妈妈为了让他能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说好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就带着孩子来了北京,而且小明的父母都属于年龄较大才有的这个孩子,所以用他妈妈的话来说,那真是从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依百顺。因此这也养成了他极强的个性,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或劝告,这一点也正是他妈妈与我交流时最担心的。开学不久,有一次上英语课小明因为玩文具、表现不佳,英语周老师提醒了他几句,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周老师大喊:“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育,成了一个摆在老师和父母面前的难题,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他妈妈也对此非常忧虑,后悔不该从小太惯着他,以致孩子现在个性这么强,并表示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有一次周日晚返校,小明的妈妈走了以后,我发现他情绪不佳,嘴里老在嘟嘟囔囔,就关切地询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告诉我由于他嘴部干裂,妈妈答应给他买香梨带来学校,吃香梨可以去火还可以补充营养,他最爱吃香梨,可是这周来学校时因为匆忙妈妈忘了给他买了,所以他才不高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安慰他:“江老师帮你买,明天一早就给你拿过来,放心!”他听完很开心,告诉我:“买四个就够了,我一天吃一个,正好星期五就回家了!”多可爱呀,到底还是个孩子!晚上八点下了晚自习,我就赶快往学校附近的水果店跑,生怕去晚了关门了没有香梨了,那就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了。真幸运,总算赶在水果店关门前买到了!考虑到他的嘴部干裂,我又给他多买了几个。买完香梨后,我给小明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已经给孩子买好香梨了。她听后非常感动,告诉我孩子因为老舔嘴唇,嘴巴周围一圈的皮肤已经红肿干裂,周末带他去医院,医生给开了抹的药膏并叮嘱多吃水果,孩子爱吃香梨,她就答应孩子给他买香梨带到学校吃,结果周末一忙就给忘了!我告诉她这周我会每天给孩子洗好香梨让他吃,请她放心!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小明清洗好他爱吃的香梨,并且用果盘摆好放到了他的桌上,看到桌上的香梨,小明欣喜万分,他高兴地跑过来,大声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江老师!”我从他那双满含谢意的大眼睛里分明看到了对我的爱和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想让孩子听从你的教导,那么你就要让他亲近你,让他深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这样他才能够信任你,才会愿意接受你对他的教导。小明很爱吃我给他买的香梨,一天能吃两个,每天我都坚持课间给他抹药,边给他抹药边与他谈心,我们俩聊学校和宿舍的趣事,聊他的开心与不开心。我微笑着问他为什么要冲英语老师大喊大叫,他说他就是不喜欢别人批评他,尤其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更是不能忍受,他喜欢别人表扬他。在家里的时候妈妈批评他,他也不高兴,妈妈往往等他平静了再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听的`。我暗想,看来这还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要面子从某方面来说就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再次跟他妈妈打电话沟通,他妈妈介绍了他在家的表现,证实他说的话确实如此,我们又详细商议了如何在校在家采取一致措施,帮助他改掉不能正确接受别人意见的不良习惯,学会友善待人,他妈妈表示非常愿意配合学校和老师采取措施。同时,我也跟各科老师们沟通小明的情况,商量对他采取批评、建议的方式和方法,老师们在他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很好的共识。每天我给他洗香梨、抹药膏,我们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渐渐地他的嘴好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也不再那么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了,他变得越来越懂事、明事理了。
孩子的心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宝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再透明的水晶也会蒙上灰尘,但老师的爱就像绵绵春雨,为蒙上灰尘的宝石洗涤污渍、浸润心田,让它焕发光彩,熠熠生辉!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方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也不会有丰硕的教育成果。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更要学会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去洞察,去交流。当你带着这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5
当我拿到《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时,不禁想到我们学校一贯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认真阅读后,我被顾老先生对教育的热爱与投入深深打动。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开展等方面。
翻开教育理念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行大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在教育教学中,热爱学生是教师最根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目标。
顾老先生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确实,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顾老先生还说到“教书育人在细微处”。随着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开展,每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变化,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这个职业特别要求认真负责、充满爱心与耐心。一点点事情、一丝丝心情变化都要被老师看在眼里,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老先生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确实,生活就是一本书,有益的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热爱校园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在学校每月一次的研学活动中,我最能感受到孩子参与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的兴奋与收获,无论是去参观学习的'博物馆,还是赏花写生的公园,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实现 、自主地参与实践与学习。
总之,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后,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学习到了更多专业的教育理念。我会把从顾老先生那里得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带着我的孩子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这句话开启我的文章,之所以引用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教会我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绝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一起生活,甚至可以说教师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所以教师这个社会角色很重要。教师除了要以教书育人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又要以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以孩子的视角考虑问题。要用爱与每一位孩子面对面,关注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最近,有幸获得了顾明远先生著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其实对于专业是教育类的我来说,顾明远先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著作一直伴随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也多次接触顾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也影响着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当看到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住了,产生了颇多的感触,开始在脑海里寻找自己的教育实例,找寻自己站在孩子视角考虑问题的案例。可喜的是,自己也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很多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事例。不过,有时自己也会考虑的不全面,没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在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之路上,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做的更棒,会让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书育人篇、教师发展篇和童心与教育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态度。我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这5部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自身学习成长篇;一类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呢?无疑就是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恰恰用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师发展篇3部分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一些当下的教育大趋势。教育首先要有高度,做教育要有国家情怀,教育工作者要怀揣着“中国梦,教育梦”的心情,做好教育工作,响应“办一流的教育,建一流的国家”的号召。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社会都来一起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用爱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孩子,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除了这些教育实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教师发展的现状和理念。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世纪都在呼唤教师培训的新变革,教师应该有更新的教育观念,时刻警记师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主动地多听课、看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育人方法。在当今时代,教师争当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了解和学习了当代教育的先进理论,教师还需要将这些理论附着于实践教育过程中来。在《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中,教书育人篇和童心与教育两部分内容来具体向我们阐述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如何与学生们相处。无论哪一部分,都渗透着: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孩子们,爱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孩子们。关爱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激发孩子们的童趣。爱孩子就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成为走近孩子们内心的教师。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努力用自己的爱和个人魅力感化孩子们,并带动班级每一位学生一起进步,快乐成长。如,在处理调皮淘气的小机灵鬼们时,我常常会不经意的与他们交谈,这些交谈并不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是在轻松的课间、走路队时或吃饭的时候。我们的交谈内容,并不是因犯错的事件开始,而是用一些家常闲话开始,询问最近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妈妈最近发了周末一起去哪里的朋友圈等等。其实用这些家常闲话开始,是有意的,因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也会与家庭有关系。而且这样的谈话,会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生活的,把它放在心上。这样一来老师既能了解清楚问题,又能让孩子信任自己,并能敢于表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意识到问题,并有意识的知道去改正。这样的做法,比老师一味的逼问,一味的教育,有用的多。所以老师蹲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每一位孩子对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孩子都是善良的,内心都是单纯的,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处处以孩子们为重,替孩子们着想,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分析、考虑问题,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永葆他们的纯真,拥有快乐的、美好的回忆。最后,还是以顾明远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用大爱与善良谱写育人华章”。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作文03-06
怎样和孩子谈自杀10-15
审美教育摭谈教育教案10-04
家长与孩子谈爱情的正确方法10-19
梁实秋雅舍小品谈孩子10-28
谈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09-25
《谈生命》教育教学反思06-26
初谈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08-05
谈教育读后感05-25
视角与人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