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时间:2025-01-09 12:24:53 晓凤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这次阅读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1

  断断续续把《诗里特别有禅》这本书看完了,诗是至美的文字,禅是玄妙的哲学,而这本书却把诗与禅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禅意大门。

  在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喜欢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今天在这本书里再读这首诗,却有了新的体悟,人到中年,能更好的体会这首诗的意境了,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平常心是道”,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应该让心情保持淡定。

  与学生相处,发现孩子的世界是非似乎特别多,总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口角,进而演变成一件要向老师告状的大事,有时候,听他们说这些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有时候又听得火冒三丈,不耐烦了,还要去班级发一通火,心情难以平复,后来再回过头看这些事,突然发现,反应有点过度了,学生的世界,口角是他们的乐趣来源,他们本身并不是很在意老师处理,有些学生还会觉得老师处理过度,现在想来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顺应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保持一颗童心,一颗平常心看待这样的事情,他们来告状,就请他们“吃茶去”,让他们冷静冷静,然后用孩子方法解决问题,避免上升问题高度。

  再教育学生这件事上,我们总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常常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挫败,常常因为没有收获而火冒三丈,现在想来真的是失却了一颗平常心,很多事非人力所能及,就去书中所言“千尺纶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虽然毫无收获,也应该感到满足,因为有失必有得,很多的.变化是因为时机未到,或者变化已经产生,只是还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因此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不断努力,不为得失而悲喜。

  现在的学生,要么为了学习一蹶不振,要么为了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一点不顺心,要死要活,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挫折的办法,因此平常心教育必不可少,而一味的讲道理,学生未必能听进去,而古诗短小精悍,往往寥寥几字就将道理讲的通俗易懂,用古诗教孩子平常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诗里特别有禅》确是一本好书,不仅教会我们平常心,更是提供了一种教平常心的方法,非常棒!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2

  禅是什么?——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是一种富于智慧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般我们提起禅,主要是指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诗里特别有禅》这本书正适合来细细品味诗中的禅意。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体会到幽静又深长的意味,那是脱离了虚浮的嘈杂之后,面向生命本源和世界本源的一种感受。王籍在《入若耶溪》中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把人的灵魂引入到山林的幽静,融化在自然的美妙韵律中。这种幽静得之于自然,同时也得之于内心。这种静自身没有表达的方式,而蝉噪鸟鸣,正是唤起它的媒介——你听到了声音,然后你听到了幽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走进禅,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禅的修持所要达成的境界,是要摆脱虚妄的意念,摆脱妄念所造的'世界的幻象,保持空明的心境,随缘而行,不为外物所动,由超脱而达成自由。唐代德诚禅师所作《船居》:“千尺纶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用钓鱼为象征说禅法,你一心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念念不忘,心都被它填满了,不在在乎其他,“得”未尝得,失掉的已经很多。若于外物无所挂心,将得失看作因缘起落的变化,心中有大自在,根本就没有东西可“失”。“一波才动万波随”是俗众的人生,禅者的境界应是“满船空载月明归”。

  诗中有禅,禅中有诗,禅作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运用直觉,体现个性,超凡脱俗,却也离不开日常。以一种安静而活泼的心情对待世间的变化,便能够获得人生的乐趣。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3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本好书,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诗里特别有禅》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领读者走进诗与禅的美妙交融世界的佳作。

  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诗歌与禅宗智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禅意盎然的内心世界;而每一句禅语,又如同一条线索,引领我们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那种超脱与淡然所吸引。无论是对于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于人生的感悟,作者都能以禅宗的视角,赋予其更加深刻和独特的内涵。这种内涵,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内在心灵的深刻剖析和升华。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首诗,是关于山水的描绘。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份和谐与宁静之中,我又仿佛看到了禅宗所追求的“心无挂碍”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对外在世界的逃避,而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超越。

  此外,书中还通过许多禅宗公案和诗歌的对比,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禅与诗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些公案和诗歌,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深邃睿智,但无一不透露出禅宗的智慧和诗歌的魅力。它们仿佛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种种执着和妄想,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宽广和自由的境界。

  总的来说,《诗里特别有禅》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诗歌与禅宗结合的独特魅力,更让我在忙碌和浮躁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和平和。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加超脱和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间。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也引领我不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4

  在阅读骆玉明教授的《诗里特别有禅》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禅意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学评论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让我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领略到了禅宗哲学的深邃韵味。

  骆玉明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解读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他巧妙地将禅宗哲学与古典诗歌相结合,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禅宗的智慧与魅力。书中,他通过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诗句的剖析,展现了以动写静的绝妙手法,让人在喧嚣之中寻得一份内心的宁静。

  禅,作为一种富于智慧的人生态度,它强调直觉、体验和感悟。骆玉明教授认为,这正是古典诗歌创作的核心。在诗歌中,禅意往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抒发而得以体现。如王维的《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并无完整的景物画面,亦无游览者的行动过程,它只是撷取了两件事物——声音和光的'变化,却已然呈现出“空山”的静谧与幽深,及内蕴的深长意味。这种通过声音和光来营造幽静的表达之法,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除了对诗歌的深刻解读,骆玉明教授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对禅宗哲学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禅不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这种对禅的理解,让我深刻体会到,禅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诗人、与禅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感受到了诗歌中蕴含的禅意之美,也体会到了禅宗哲学带给人的内心平静与智慧。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

  此外,骆玉明教授的文字风格优美而洗练,豁达而深广。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领悟。这种文字的魅力,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诗里特别有禅》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品味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让它们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陪伴。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诗歌与禅意结合的美好与智慧。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里桃花别有情抒情散文09-08

禅诗 王维08-22

王维的诗与禅08-06

苏轼的禅诗赏析09-13

现代禅诗诗歌11-19

浅析刘禹锡的诗与禅10-01

红禅散文诗10-04

别有洞天出自哪首诗08-24

《诗与禅》阅读含答案解析12-02

赫兹里特经典语录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