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时间:2025-05-29 16:21: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精选1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精选12篇)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1

  听刘欢老师讲《跟着姥姥去遛弯儿》之后,我认为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书里介绍了许多老北京的`传统美食。

  故事讲了胖妞和姥姥去遛弯儿,不仅逛了庙会和集市,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胖妞和姥姥逛了很多地方,有隆福寺、后海、地安门、白塔寺和大前门。大前门的美食最多,有七种,分别是馄饨、酱牛肉、桂花酒、重阳花糕、羊杂碎、面条、炸酱面。隆福寺第二,有三种美食,分别是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白塔寺姥姥和胖妞没有看到美食。后海和地安门都各有一种美食,分别是莲蓬和羊头肉。庙会和集市上的美食可真多,人也很多,非常热闹,处处都能看见人。

  故事里还有很多趣事,比如胖妞和小孩子们在小巷子里玩耍,玩得开心的把回家吃饭都忘了,还得让姥姥叫她。还有在白塔寺,有演员在演京剧,下面有很多人围着,欢呼着,只有胖妞静静地看着。

  我对这本书里的美食很感兴趣,好想自己跟着姥姥在集市上遛弯儿一样,像胖妞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样生活简直太美好啦!

  最后胖妞要走的时候,姥姥还很舍不得。而我只为胖妞感到有点可惜,胖妞没有吃到烙饼加鸡蛋,要是我的话,一定吃完烙饼夹鸡蛋再走!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2

  最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绘本《跟着姥姥去遛弯儿》,和儿子一起阅读后,觉得非常值得推荐。这本绘本描绘了热闹而充满传统风味的儿童生活,充满了中国元素和老北京的味道。

  故事讲述了一个夏天,胖妞被送到姥姥家,姥姥带着她遛弯儿,品尝各种美食,体验庙会和集市的乐趣。最后,胖妞的爸爸妈妈来接她回家,胖妞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姥姥。

  绘本的插图非常可爱且精致,文字充满了京味,让人不仅对北京的.美食垂涎三尺,更被姥姥和胖妞之间的祖孙情深深感动。读完这本书,仿佛能闻到北京的味道,感受到那份深厚的亲情。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3

  合上书,仿佛还能闻到那股淡淡的槐花香。书中姥姥给小女孩别槐花的场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那时,我的姥姥也总在遛弯时,从路边的槐树上摘下几串最新鲜的花,轻轻别在我的'发间。

  “姥姥的围裙口袋永远装着糖纸”,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笑了。我的姥姥围裙口袋里,总是装着各种好吃的,有时是几颗水果糖,有时是一小块烙饼。那磨得发亮的口袋,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书中提到遛弯遇见老黄狗的情节,让我想起姥姥牵着我路过邻居家时,总会把我护在身后。她那一句“不怕,姥姥在”,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这些琐碎的日常,就像作者说的,被缝成了一床棉被,温暖着每一个怀念姥姥的人。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4

  原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儿童绘本,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姥姥教孩子辨认野菜时说的“能吃的.草都长着朴实的叶子”,和我姥姥常说的“真正的好东西从不张扬”何其相似。

  书中孩子蹲在蚂蚁窝前观察一下午的场景,让我想起姥姥曾拽着我在菜市场看菜农择菜。她告诉我:“看人家怎么侍弄菜,就知道这人实诚不。”原来,在姥姥眼中,遛弯不是简单的散步,而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当看到“姥姥的cane敲在石板路上像打拍子”时,我忽然明白,那些重复的遛弯路线,是姥姥为我们精心设计的成长路标。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生活。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5

  作者把姥姥的围裙比作百宝箱,里面装着四季的味道。春天的榆钱、夏天的冰镇西红柿、秋天的炒栗子、冬天的`烤红薯,这些描写让我想起姥姥围裙上那些永远洗不掉的油渍。

  那是煎槐花饼时溅上的油星,是剥石榴时染上的果汁。书中姥姥捡梧桐叶做书签的情节,让我想起我的姥姥总把银杏叶夹在旧书里,说等叶子黄透了,就该给我缝棉裤了。

  “姥姥的围裙是会呼吸的博物馆”,这句话说得真好。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岁月的痕迹,都记录着姥姥对我们深深的爱。那些被时光浸润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6

  在书中,姥姥的拐杖不再是普通的辅助工具,而是爱的.延伸。“拐杖尖轻轻挑起蜘蛛网,怕吓着路过的蝴蝶”,这样的细节让我感动不已。我的姥姥也曾在拐杖头上包上红布条,说怕敲疼了路面。

  姥姥用拐杖指点野花时说的话,让我想起她教我认花的情景。她告诉我,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温柔的瞬间,让我明白,姥姥用她的爱,为我们磨平了世界的棱角,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天地。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7

  书中描写姥姥晒酱缸的段落,让我想起了老家院子里那个大大的酱缸。姥姥总让我对着酱缸说话,说这样酱才不会长白醭。“酱缸表面浮着金黄的油花,像姥姥额上的汗珠”,这个比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当看到“冬天给酱缸穿棉袄”时,我忽然意识到,姥姥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时间、阳光和爱酿进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一口醇厚的.酱香,是岁月的味道,也是姥姥爱的味道。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8

  作者笔下的胡同地图,充满了童年的回忆。“第三个门墩旁的石榴树是姥姥的闹钟”,这样的描写让我想起姥姥辨认道路的独特方式。她总是说,看到墙根长着青苔的房子,就该拐弯了。

  书中提到的修笼屉的张大爷、卖豆腐脑的李奶奶,就像我童年里的那些街坊邻居。他们的吆喝声,是胡同里最美的'音乐。“姥姥能从墙皮脱落的纹路里,看出谁家今年添了人口”,这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让每条胡同都成了记忆的坐标。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9

  书中夏夜遛弯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姥姥用蒲扇指着北斗星,说那是“老祖宗的钟表”,这让我想起姥姥教我认星星的情景。她告诉我,牛郎星挑着的筐里,装着他的孩子。

  “露水打湿了姥姥的裤脚,她却说这是星星掉的眼泪”,这样浪漫的`解释,只有姥姥才说得出来。躺在石板上数流星的时光,因为有了姥姥的陪伴,变得格外美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童年的星星总是那么明亮,那是因为有姥姥的爱,为我们驱散了尘世的喧嚣。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10

  书中描写姥姥缝补衣服的片段,让我想起了窗下那个永远放着的针线笸箩。“遛弯时捡回的碎布,都被姥姥叠成了糖纸大小”,这和我姥姥的习惯一模一样。她总说,碎布攒多了就能拼成一床花被子。

  “姥姥用顶针把针顶过布层时,像在给生活打结”,这个比喻让我心头一颤。最让我感动的.是,姥姥在补丁里绣小太阳的细节。那一针一线里,都藏着姥姥对我们深深的爱。原来,姥姥的针线笸箩里,装的不是碎布,而是被她用心缝合的岁月。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11

  跟着书中姥姥逛菜市场的段落,就像翻开了一本充满烟火气的百科全书。“姥姥捏着黄瓜蒂说‘带花的才是顶新鲜的.’”,这和我姥姥挑菜的口诀如出一辙。她总说,买菜要看菜的“精气神”。

  “姥姥和卖豆腐的王大爷对暗号似的问价”,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菜市场里那些只有老人们才懂的默契。最让我佩服的是,姥姥把菜分给乞丐时说的话,“菜要见着烟火气才算没白长”。这种朴素的善意,让菜市场成为了最有人情味的课堂。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12

  书的结尾,姥姥坐在藤椅上打盹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她晚年时,常常坐在院门口的`藤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拐杖靠在椅腿上,像支没写完的诗”,这个比喻充满了诗意。

  “风吹过廊下的风铃,姥姥的睫毛上落了片银杏叶”,这样静谧的画面里,蕴含着深深的离别之情。当我读到“藤椅的吱呀声和姥姥的呼吸一个节奏”时,忽然明白,那些年跟着姥姥遛弯的时光,是她为我们划定的安全范围。当她走不动时,那把藤椅就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坐标。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回忆录,而是用无数温暖的细节串成的诗篇。它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能在字里行间,重新找回与姥姥一起遛弯的美好时光。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跟着垃圾去旅行02-27

跟着垃圾去旅游作文04-18

跟着妈妈去上班作文06-15

跟着课本去旅行作文07-03

遛弯儿散文10-05

[通用]跟着课本去旅行作文07-05

跟着书本去旅游作文02-21

(优秀)跟着课本去旅行作文08-21

跟着课本去旅行作文(精选17篇)03-29

跟着课本去旅行作文(精选8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