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时间:2025-09-12 18:21:03 晶敏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精选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精选6篇)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1

  起初对于这本书,我跟很多人一样带有抵触情绪,粗略翻看目录,以为是空洞、做作之谈,差点对其产生嗤之以鼻的态度。静坐阅读几篇才发现书中阐述的道理大多我们都有接触,只是作者从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将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为之奋斗,将有限的人生绽放光彩,这个过程就叫做磨练。

  感想自己毕业工作近三年,所经历的事情虽跟作者不好比拟,却也从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进步,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一项,再更多,争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从中不断提高自己。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公司提供了这么良性、优秀的工作氛围,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身边的很多管理员都很优秀,特别有想法,久而久之对我来说行程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嫌自己成长地太慢,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快速成长,让我自己变得更优秀,紧跟上那些我认为优秀的人。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一篇中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死亡的毒素。粗一看会以为是夸夸其词,仔细阅读发现他所阐述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这时一瞬间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我们常说的欲望,所以往往做的决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做出结论之前,应先设置个“理性的缓冲器”,使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更多的接近月理性。

  这个论述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项目部一个保洁员的事例(**公寓项目部)。由于本项目当时接手近一个月,护卫队伍已组建完成,工程方面也有完善的运行方案,我们更多的精力以及难点是组建保洁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前前后后有试用过的保洁人员也一度达到高峰,其中一个人的流失让我至今觉得遗憾。这名保洁员姓王,东北人,性格非常直爽,安排任何工作都能利索完成,当然质量有待提高,不过从“德重于才”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好的,即“德”是完全达标的,至于“才”就是他的保洁技能,是可以通过不断培训加以提高的。

  保洁人员进楼定岗一周后我和项目经理经过巡视,一致认为目前的保洁效果不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于是决定召集所有保洁人员,参观每个人的岗位,在岗位上再对他们详细传达各项目保洁标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其他团队成员跟自己对比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取长补短,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半个小时,实施了这项计划,仅仅是出于老王的岗位离办公室近这个私欲,我就选择了从这个区域开始点评,当然我事先心里完全清楚老王的保洁质量不高,自然他的工作成了我的反面教材,在点评还没结束时,老王向我提出了辞职,瞬间我提醒自己冷静处理这个事件,其他成员在看着呢,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方案的不合理性。其实我们想让他们提高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错在不应该在整个团队人员面前指出某一个队员做的`有多么多么不好,我们应该在团队中挑选一名做的好的作为典型,形成一种良性引导。

  之前有听到的一个银行培训识别假钞的事例,在培训新员工时只让他们接触真钞,当他们在岗位上遇到假钞时会一时间反应出这和我之前接触的真钞手感不一样,反之判断就是假钞。这个方法用在保洁团队运行上也是可行的,我不断地向其他成员推崇典型队员的工作方法、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人的工作标准,努力方向。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量的从来不是最长的那根木头,取决了最短的,在我们项目的保洁团队里各种各种的人都有,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讲优秀的人过半,让这些优秀的人每天通过自己的工作一点点地良性引导其他员工,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品质。

  《活法》的精髓是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我所写的读后感概括成一句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2

  初读稻盛和夫的《活法》,总觉得 “敬天爱人”“磨练心性” 这些词离物业工作太远 —— 我们每天面对的无非是业主的报修、楼道的.卫生、停车场的剐蹭,哪有什么 “宏大的人生哲学”?直到看到书中那句 “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突然像被敲响了警钟。

  上个月暴雨夜,3 号楼业主家阳台漏水,我带着工具冒雨上门。起初只想快点修好交差,可拧螺丝时想起书中说的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便多缠了两圈防水胶带,又顺手帮业主清理了积水的窗台。业主后来送来了感谢信,说 “你们的认真比防水胶带还让人安心”。那一刻突然明白:物业的 “活法”,就藏在拧紧每颗螺丝、擦净每块玻璃的较真里。

  书中说 “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对我们而言,就是在业主抱怨时多一分耐心,在重复的巡检中多一分细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恰是平凡工作里最珍贵的 “修行”。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3

  《活法》反复强调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件事。7 号楼独居的张奶奶总忘带门禁卡,每次都要我们去开门。有同事觉得麻烦,我却想起书中 “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便自费给她配了个挂在钥匙扣上的`门禁卡,还在卡片背面写了我的手机号。

  后来张奶奶总给值班室送她种的青菜,说 “你们比我孩子还贴心”。这件事让我懂得:物业工作的 “利他” 从不是口号,而是帮老人提重物时多伸的那只手,是提醒业主关窗的那条微信,是处理投诉时那句 “我来解决” 的担当。

  稻盛和夫说 “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会好转”,对物业人而言,命运的馈赠或许不是升职加薪,而是业主迎面走来时那句真诚的 “你好”—— 这便是对 “利他之心” 最好的回报。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4

  《活法》里 “具备团队意识” 的章节,让我想起物业部的一次 “紧急救援”。上周六上午,5 号楼电梯突然停运,困了两名老人。维修师傅小李第一时间到场,客服小王在楼下安抚家属,我则协调工程部调备用零件,三个人像齿轮一样咬合运转,20 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这让我想起书中说的 “个体像拼图,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画”。以前总觉得物业工作各管一摊,保洁不管保安的'事,维修不插手客服的活。但那次事件后才明白:业主看到的是 “物业” 这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让服务出现缝隙。

  现在我们每天晨会都会互相通报 “需要配合的事”,保安发现楼道灯坏了会记下来告诉维修,保洁看到谁家门口有快递会提醒业主。这种 “补位意识”,或许就是《活法》中 “团队协作” 最朴素的实践。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5

  刚做物业时,最怕业主投诉。读《活法》看到 “苦难是磨练心性的机会”,起初很不理解 —— 被业主指着鼻子骂 “不作为”,怎么可能 “感谢”?直到上个月处理一起漏水纠纷,业主因为损失赔偿问题情绪激动,我按照书中 “先倾听,再解决” 的方法,耐着性子听他说完,再一步步解释理赔流程,最后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收到了他的道歉。

  稻盛和夫说 “投诉是改进工作的契机”,深以为然。业主抱怨停车场太暗,我们便加装了照明灯;反映垃圾清运不及时,我们调整了清运时间。这些改进让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也让我学会了把 “投诉” 当成 “建议” 的另一种形式。

  如今再面对不满,我会想起书中的'话:“暴风雨过后,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物业人的成长,正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把浮躁磨成沉稳,把委屈酿成经验。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 6

  《活法》里 “每一天都要努力进步” 的理念,曾让我这个做了五年物业的老员工感到羞愧。每天巡检、报修、记录,工作像循环播放的磁带,我早已习惯了 “差不多就行”。

  直到书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是 “做到了”,而是 “做到极致”。” 我开始试着在重复中找 “精进” 的空间:巡检时带个小本子,记下每层楼地砖松动的位置;给业主修水管时,顺便检查一下阀门老化情况;甚至连值班记录,都试着写得更详细些,方便同事交接。

  上个月部门评比,我的 “问题记录台账” 被当作范本。这让我明白:物业工作的 “活法”,不在惊天动地的大事里,而在把每天的小事做得比昨天好一点。就像稻盛和夫说的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对我们而言,就是用 “再细心一点” 的思维,加 “再投入一点” 的热情,把平凡的岗位变成磨练自己的 “道场”。

【物业员工读《活法》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法读后感活法读后感与心得09-09

物业员述职报告07-21

《活法》阅读心得07-24

《活法》经典台词06-23

职工读书活动总结06-22

手工读书小报模板08-07

职工读书活动总结06-22

手工读书小报图片07-10

活法读书笔记07-20

《活法》读书笔记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