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子孝》读后感

时间:2025-07-18 11:31:41 诗琳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母慈子孝》读后感(精选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慈子孝》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母慈子孝》读后感(精选10篇)

  《母慈子孝》读后感 1

  在《母慈子孝》一书中赵良玉女士对孝字也有详细的阐述:“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是之根。这个‘孝’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祖先创造文字,寓意深刻。孝,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是老一代与子一代的和谐一体。怎么可以存在代沟呢?怎么能分开呢?如果分开就没有孝字了。老一代,追溯上去,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未来无终,悠悠长远,绵绵无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一个孩子心中装着父母,装着祖先,装着孝,装着爱,装着中华民族精神,哪有不努力的?成绩哪有上不去的?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儿女成才,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扎根的教育。孝,就是人根,这个根扎得越深越好。牢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孝经》上的'教导:“‘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如果能时时处处以孝道来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先考虑考虑是否有违孝敬之道。

  以前看报纸上写着“外国提倡宗教信仰”主要是因为经过某些部门的调查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做事之前会率先考虑是否有违宗教教义,所以犯罪率就大幅度的降低了,而监狱里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分子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占比例非常校因此可以看出有受道德、行为、规范、约束着的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去考虑并最终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那么我们就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孝道开始,做一个有心、有情、有义之人。当然这个“孝”的前提是要受到其“父、母”的正确引导与帮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帮助能使孩子受到更好的熏陶和启迪,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自身能够收获更多的经验再更好的投入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去教育我们的后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们都能成才。

  《母慈子孝》读后感 2

  最近我正在看的一本书名字叫作《母慈子孝》,书中介绍的是一位在外国大学任教的钟茂森教授和他的母亲赵良玉女士两个人关于“纯净纯善和谐世界”的系列讲座的内容。是这母子二人三十年家庭教育施教与受教的心得报告。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读者无不深感受用。特别是在家庭问题层出不穷,以及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意义尤为深远。书中所提到的母亲赵良玉女士提出了“我们坚信:优秀是教出来的',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我们牢记:要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吸取精华,而从《弟子规》做起!”的思想。

  我很庆幸我们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特别是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儿子从上学前班起就开始背诵“三字经”,上了小学又开始背诵“”、“蒙学”、“论语”、“弟子规”等等,从小就接触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虽然可能现在他不完全懂得这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但这些都是对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的好东西。在这一点上我要从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的角度对学校及校领导们致以深深的、崇高的敬意,这完全可以看作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啊!

  赵良玉女士在演讲中说“家庭教育是母亲的第一责任”。她说“如果母亲不把孩子教育好,你以为是自己的事情吗?——那是对社会的损害;如果母亲把孩子教好,你以为是你一家人的事吗?——那是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她说得太好了,我们做父母的不但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且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低起码是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在这个前提基础之上再把我们的孩子朝着将其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美好愿望目标才会逐步的去加以实现。

  《母慈子孝》读后感 3

  昨天读完了妈妈推荐的《母慈子孝》,读完后,第一感觉就是觉得“孝”有很多种方式;再就是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言传身教。

  钟茂森教授为我诠释了孝要怎么做?即: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并且在生活细节上处处体现了这个“孝”字。而赵良玉老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现代“孟母”的形象,在有了儿子后,为了孩子她都处处克制着自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

  看看赵良玉老师和钟茂森教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自叹不如,可是我们不能只是仰望,而应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我也相信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不要觉得圣人距我们非常遥远,只要我们能忍住寂寞,耐住辛苦,就一定会成功。

  相信等我们这一代长大了,也可以像钟茂森教授一样,为了世界的和平而立德,立功,立言!

  《母慈子孝》读后感 4

  暑假里读了一本书《母慈子孝——赵良玉女士钟茂森教授母子对谈录》,这本书赵良玉女士为我们讲述了三十年教育儿子的心得,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儿子钟茂森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

  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钟博士并非自幼聪明睿智,而他的道德修养和学问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全缘自于他的母亲点点滴滴的'教化。

  “百善孝为先”,钟妈妈认为孝道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晚辈是受着父母和师长的影响成长的,父母的道德修养在哪里,孩子也会学到哪里,她以身为范孝顺老人,所以她的儿子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在广州宝洁公司打工,为母亲的生日献上三千元红包和长长的贺词。在美国留学期间,钟博士对自己生活很节省,冬天停止暖气,长期素食,从每月的奖学金中省下钱寄回中国,孝敬父母。他又在广州买了房子,将爷爷奶奶从农村接过来,安享晚年。钟妈妈教育儿子:“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为圣贤,普利众生,使千万人获益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我读过这本书想到,作为母亲有时我会埋怨儿子顶撞母亲,不孝顺母亲,做事不考虑别人,但扪心自问我自己又是如何作为的呢是不是也该好好的反思一下呀!这本书对我今后如何教育孩子和学生应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母慈子孝》读后感 5

  《母慈子孝》里最打动我的,不是轰轰烈烈的孝行,而是母亲凌晨五点起来熬的那锅小米粥。书中写母亲总说 “粥要熬得米油起层才养人”,儿子每次离家前,她都要站在灶台前搅动两小时,把粥盛进保温桶时,还会悄悄埋个糖心蛋。

  这让我想起外婆。去年冬天我感冒发烧,她踩着积雪去菜市场买生姜,回来用炭火慢慢熬姜汤,说 “火急了药效出不来”。而我能做的,不过是在她揉膝盖时,学着书中儿子的样子,用热毛巾敷在她腿上,听她讲年轻时带母亲求医的往事。原来母慈子孝从不是单箭头的'付出,而是像熬粥的火候,一代传一代,温吞却绵长。

  《母慈子孝》读后感 6

  翻开《母慈子孝》中夹着的那张病历本照片,母亲密密麻麻记着儿子的过敏史:青霉素不能用,吃芒果会起疹子,就连小时候被蜜蜂蛰过左手背,都标着 “雨天会发痒”。而儿子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母亲的'用药剂量,每次视频都要核对 “降压药吃了吗”。

  这让我想起父亲的药盒。他总嫌母亲唠叨,却在出差时把她的病历单扫描存档,在家庭群里发 “今天血压 130/80”。书中说 “孝顺是把对方的痛放在自己心上”,确实如此。我们不必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能把亲人的细微需求记在纸上、放在心里,就是最实在的践行。

  《母慈子孝》读后感 7

  书中那个瘫痪在床的母亲,总怕拖累儿子,偷偷省下止痛药;而儿子每天推她去公园,指着晚霞说 “妈你看,像你年轻时织的红围巾”。读到这里突然明白,母慈是懂得体谅,子孝是学会隐瞒。

  邻居张阿姨照顾中风的父亲五年,从没听过她抱怨,只见过她给父亲读报纸时,把 “老年痴呆” 念成 “记性不太好”。而张叔叔清醒时,会用颤抖的手给女儿剥橘子,把最甜的那一瓣塞进她嘴里。就像书中说的`:“好的亲情,是两个人都在假装轻松,却把重量悄悄扛在自己肩上。”

  《母慈子孝》读后感 8

  母亲给儿子织的那件旧毛衣,在《母慈子孝》里被反复提及。袖口磨破了就加层补丁,儿子长个子了就接段毛线,最后变成 “拼布衫”,他却总穿在最里面。书中说 “衣服旧了有感情,人老了更要疼”。

  去年整理衣柜,翻出母亲高中时给我织的'蓝毛衣,腋下缝着三角形的布块 —— 那时我蹿个子太快,她连夜拆了自己的围巾接上去。现在我用第一个月工资给她买了全自动织毛衣机,她却还是坚持手织,说 “机器没温度”。原来母爱从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明知不精致,也要把心意一针一线缝进去;而孝顺,就是明知款式旧了,也舍不得丢。

  《母慈子孝》读后感 9

  《母慈子孝》里有段对话让我笑中带泪。母亲只会说方言,儿子教她用智能手机,她总把 “视频通话” 叫 “隔空说话”。有次儿子出差,她对着屏幕举着刚蒸的馒头,说 “你看发得多好,比你小时候吃的'暄”。

  这像极了我和奶奶。她不会用导航,却能凭记忆画出去医院的路线图;我教她用打车软件,她却坚持在路口等我下班,说 “怕你找不到家”。书中说 “亲情能破译所有语言障碍”,确实如此。当母亲用蹩脚的普通话问 “饭吃了吗”,当儿子学着方言说 “妈你歇着”,那些不标准的词句里,藏着最精准的牵挂。

  《母慈子孝》读后感 10

  书中最后一章,儿子在母亲墓前种了片蒲公英。他说 “妈生前爱吹这个,说种子落到哪都能生根”。每年清明,他都带着孩子来,教他认 “这是外婆最喜欢的花”。

  这让我想起爷爷的菜园。他去世后,父亲接着种他的韭菜,每次收割都要说 “爸,今天的韭菜够包饺子了”。原来母慈子孝是场漫长的接力,就像蒲公英的种子,看似离别,实则把爱带到更远的地方。书中说 “最好的`纪念是活成他们的样子”,深以为然。当我们学着父母的善良与坚韧,便是对这份传承最好的回应。

【《母慈子孝》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骆驼祥子读后感07-30

读后感《苏轼诗词读后感》09-19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读后感08-23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读后感08-06

边城读后感读后感范文09-09

名著边城读后感最新 读后感03-04

追求卓越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28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10-29

老人与海读后感_读后感09-09

《边城》读后感-读后感-高三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