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时间:2025-06-14 06:56:12 晓映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精选6篇)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风筝为线索,讲的是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坚强的哈桑之间的故事,以追风筝展开的故事情节,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有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有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精选6篇)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1

  《追风筝的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

  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

  深入思考的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

  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啊!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而事实证明我这次的决定是对的。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塔、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塔的枪下。

  是哈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

  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如果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那它就太平凡了。故事的精彩在于它细腻的景物和心理描写,每个细节都值得去细细品味。还不只是这样,通过阿米尔的视角和内心独白,我们看到他的世界。每一次聚焦都是那么精准,就像自己亲眼所见。我竟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拿它来拍一部电影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结果,阿米尔解脱了,在二十六年的的挣扎折磨之后。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然而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我会记得这本书,反复回味着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2

  我时常幻想自己是来自未来的,这样,有一天我面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突然变化,就会更从容,面对陈年往事也会更慷慨。但,我更适合平庸,如寻常人一样琐碎繁杂的生活,对时间的细枝末节斤斤计较。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么人更多的开始依赖回忆,甚至靠那些零星琐碎的回忆支撑往后的日子,有些回忆很美好,有些回忆很心酸,有些回忆让人长大,有些回忆让人显得很无知,有些回忆慢慢泛黄,有些回忆仿佛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总是从儿时的回忆展开。

  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

  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少年时的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的。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很多人说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我看见他们之间分明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所以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潮湿的童年印象,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无论是平凡的阿米尔和哈桑,还是高高在上的查希尔国王或者卡尔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座位——阿米尔不再是阿米尔,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们必须戴上社会分给他们的面具。

  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沉默冷酷的逃避,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统治者”,这样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树下的童话,“王子与贫儿”不可能成为兄弟,因为他们命中注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赎行为,也只不过是在获知自己与哈桑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之后对身世的无奈认可,也就是说,他仍然没有证明自己已经找到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少年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那是在我们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属于物理学讲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

  于是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

  这就是我们对友谊最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万能的。

  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在写作中有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这使得整本小说有了37度2的体温,甚至能听到书页里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开。然后奔腾或是呜咽,越过急滩,冲出峡谷,最后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友谊和爱。

  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

  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3

  合上书页,阿米尔的故事仍在脑海中回荡,内心被深深触动。《追风筝的人》不仅是一个关于阿富汗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背叛与救赎的心灵史诗。

  阿米尔和哈桑,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仆人的儿子,虽身份悬殊,却有着深厚的情谊。然而,在关键的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因懦弱选择了背叛,眼睁睁看着哈桑被欺负而未挺身而出。这一行为成为他内心深处难以磨灭的伤痛,也让他踏上了漫长的救赎之路。从阿富汗到美国,再重返战火纷飞的`故土,阿米尔为了弥补曾经的过错,不惜一切代价。他的经历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有过黑暗时刻,但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错,勇敢地踏上救赎之路。

  书中对阿富汗社会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从繁华的喀布尔到满目疮痍的战后景象,阿富汗的变迁如同一场噩梦。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和家园,更撕裂了无数人的生活。而阿米尔和哈桑的命运,正是这个动荡时代的缩影。通过他们的故事,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这句简单而真挚的话语,成为了书中最动人的情感纽带。它不仅体现了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与无私的爱,也让阿米尔在多年后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亏欠着这份纯粹的情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忽视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哈桑的故事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追风筝的人》让我深刻反思人性的复杂与脆弱,也让我相信,无论曾经犯下多大的错误,只要有勇气面对,就有获得救赎的可能。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感恩当下的生活。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感悟与思考。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4

  《追风筝的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世界,其中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如同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刺痛着读者的心。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是书中最耀眼的光芒。他毫无保留地信任阿米尔,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无论是一起玩耍,还是在危险面前,哈桑始终坚定地站在阿米尔身边。那句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他忠诚的誓言,也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他单纯、善良,不图回报,只希望能得到阿米尔的认可和友谊。然而,阿米尔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这份忠诚。他因嫉妒和懦弱,选择了逃避,甚至诬陷哈桑,导致哈桑被迫离开。阿米尔的背叛,不仅伤害了哈桑,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与痛苦之中。

  这种忠诚与背叛的交织,让我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有时会因为自私、恐惧或其他原因,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伤害到那些信任我们的人。阿米尔的经历告诉我们,背叛带来的痛苦是长久的,它会像一个阴影,一直笼罩在我们的心头。而忠诚,虽然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些时候受到伤害,但它却是最珍贵的品质,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书中阿富汗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为忠诚与背叛的故事增添了沉重的色彩。在战争和社会变革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挑战。然而,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哈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忠诚,而阿米尔也在多年后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救赎之路。这让我看到,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我们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去,就有可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让我对忠诚与背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那些对我们忠诚的人,不要轻易背叛他们的信任。同时,当我们犯了错误时,也要有勇气承认并努力弥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解脱。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5

  在《追风筝的人》中,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整个故事,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然而,在这黑暗的背景下,人性的光芒依然闪耀,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书中生动地描绘了阿富汗从和平走向战争的悲惨历程。曾经繁华的喀布尔,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人们安居乐业。但战争的爆发,让这一切瞬间化为乌有。城市被摧毁,家园被破坏,人们流离失所,生活陷入了绝望的深渊。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的友谊在战争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然而,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人性的美好依然存在。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和无私的爱,在战争的残酷面前显得尤为珍贵。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守护着心中的`那份纯真与友谊。阿米尔在经历了多年的内心挣扎后,也终于鼓起勇气,回到满目疮痍的故土,去寻找救赎。他不顾危险,努力拯救哈桑的儿子,这种转变展现了人性中自我救赎的力量。还有那些在战争中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的普通百姓,他们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着善良和正义,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战争虽然残酷,但它无法磨灭人性的光辉。《追风筝的人》让我看到,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的善良、忠诚、勇敢和救赎依然能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美好,相信人性的力量。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让每个人都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让人性的光芒永远照亮人间。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乐章,既有温暖动人的旋律,也有令人心碎的音符,深刻地展现了友谊的力量与代价。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友谊在喀布尔的大街小巷中生根发芽。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放风筝,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和信任,是这份友谊最坚实的基石。他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安全。而阿米尔,虽然内心深处珍视这份友谊,但在嫉妒和懦弱的驱使下,他做出了伤害哈桑的行为,给这段友谊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风筝比赛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转折点。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回风筝,遭到了阿塞夫的欺负,而阿米尔却选择了袖手旁观。这一刻,阿米尔不仅背叛了哈桑,也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此后,阿米尔的内心被愧疚和自责填满,而哈桑则默默承受着痛苦,选择了离开。他们的友谊在现实的冲击下支离破碎,让人感到无比痛心。

  然而,即使友谊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挫折,它的力量依然存在。多年后,当阿米尔得知哈桑的遭遇,他毅然决定回到阿富汗,去拯救哈桑的儿子。这份决心,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哈桑的愧疚,以及内心深处对那段珍贵友谊的怀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试图弥补曾经的过错,重新诠释友谊的意义。

  《追风筝的人》让我明白,友谊是一种无比珍贵的情感,但它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珍惜。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时,我们不能忽视朋友的感受,更不能背叛朋友的信任。同时,当友谊出现裂痕时,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努力修复它。因为真正的友谊,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支持,还能在我们犯错时给予我们救赎的力量。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追梦的人作文11-17

追梦的人作文09-14

追梦路上的人作文09-24

【推荐】追梦的人作文09-04

追风筝的人作文07-07

追风筝的人感想07-11

放风筝的人05-06

追风筝的人 经典语句07-12

追风筝的人经典段落10-04

追风筝的人经典语句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