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时间:2025-04-27 17:35:56 小英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精选12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狼共舞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精选12篇)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1

  合上《与狼共舞》,仿佛仍能听见草原上狼群的长嚎,看见邓巴中尉与印第安人并肩驰骋的身影。这部作品以震撼人心的笔触,描绘了文明与野性的激烈碰撞,也让我对人性、自然与文化有了全新的思考。

  故事中,白人军官邓巴因伤来到边疆,在与苏族人的接触中,逐渐被他们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不再是带着征服心态的殖民者,而是以平等、尊重的姿态融入这个部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代表着所谓 “文明” 的白人军队,他们对印第安人烧杀抢掠,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文明” 的外衣下,可能隐藏着野蛮与贪婪;而被贴上 “野蛮” 标签的印第安文化,却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

  书中对狼群的描写尤为精彩。它们不再是传统认知中凶残的象征,而是拥有智慧、情感与社会秩序的群体。邓巴与狼 “两只袜子” 建立的友谊,更是打破了物种间的隔阂。这让我反思人类长久以来对野生动物的偏见,我们总是站在自我中心的角度去评判其他生物,却忽略了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存智慧。在自然面前,人类并非主宰,而应是平等的一员。

  《与狼共舞》还展现了文化冲突下个体的挣扎与选择。邓巴在两种文化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与苏族人站在一起,放弃了白人社会给予的身份与地位。这种选择不仅需要勇气,更源于他对真正人性与自由的追求。他的经历让我明白,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才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冲突与矛盾依然存在。我们应该从书中汲取力量,学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与生命,珍视自然,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2

  读罢《与狼共舞》,邓巴中尉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画面久久萦绕在脑海中。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跨越文化的传奇,更是一曲追寻自由与本真的赞歌。

  故事伊始,邓巴身处白人军队的世界,那里充满了教条与束缚,人性被压抑在刻板的规则之下。战争的创伤让他渴望逃离,于是他主动申请前往边疆,这一决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当他踏入广袤的草原,与苏族人相遇,他的生命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苏族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自由与活力,他们遵循自然的节奏,与万物和谐共生。邓巴被这种生活深深吸引,他逐渐放下了白人的'傲慢与偏见,融入到这个充满温情的部落。

  书中对狼群的刻画,同样让人感受到自由与本真的魅力。狼群在草原上自由驰骋,它们遵循着自然赋予的生存法则,没有虚伪与做作。邓巴与 “两只袜子” 之间建立的信任,正是源于对这种自由与本真的相互认同。在与狼群的相处中,邓巴也找回了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的野性与生命力。

  然而,邓巴的选择注定充满坎坷。当白人军队的贪婪与暴力伸向这片纯净的土地时,他毅然站在了苏族人这边,为守护自由与本真而战。他的反抗,不仅是对白人侵略行为的不满,更是对自由与本真的捍卫。他明白,在那个充满虚伪与压迫的白人社会里,自己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

  反观现代社会,我们虽然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但许多人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被各种欲望和规则所束缚。《与狼共舞》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与本真的珍贵。它提醒我们,要敢于打破束缚,追寻内心的声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3

  《与狼共舞》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跨越文化隔阂的动人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尊重与包容的力量。

  故事中,白人军官邓巴与苏族印第安人原本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白人社会崇尚征服与掠夺,将印第安人视为 “未开化” 的野蛮民族;而苏族人则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信仰。当邓巴初到边疆,与苏族人相遇时,这种文化的差异带来了诸多误解与冲突。但邓巴没有选择用武力去征服,而是以好奇和尊重的态度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部落。他学习苏族的语言,参与他们的生活,逐渐理解了他们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巴与苏族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厚的友谊。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部落的一员。这种跨越文化的融合,不仅改变了邓巴的人生,也让苏族人对白人有了新的认识。书中的细节令人感动,比如邓巴为苏族人治疗伤病,苏族人则教他骑马、打猎,这些互动打破了种族与文化的界限,展现了人性中善良与友爱的一面。

  然而,这种和谐的局面却被贪婪的白人军队打破。他们带着偏见与恶意,对苏族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冲突往往源于误解与偏见,而消除这些隔阂的关键,在于相互理解与尊重。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邓巴一样,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与狼共舞》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会欣赏和包容差异,搭建起跨越文化的桥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4

  《与狼共舞》宛如一首献给自然的赞歌,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上的壮美风光,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

  书中的草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广袤无垠的绿色原野上,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成群的野牛奔腾而过,狼群在暮色中长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生动而传神,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在这里,自然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共同体。

  苏族人的生活方式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馈赠,遵循自然的.规律生活。他们不会过度捕杀猎物,不会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在他们眼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值得尊重。邓巴在与苏族人的相处中,也逐渐领悟到了这一点。他与狼 “两只袜子” 建立友谊,与草原上的万物和谐共处,这种超越物种的情感,正是源于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人军队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肆意屠杀野牛,破坏草原生态,将原本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的伤害,更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依然在持续。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与狼共舞》就像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我们应该学习苏族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地球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5

  《与狼共舞》不仅是一个关于文化与自然的故事,更是一曲对人性光辉的礼赞。书中人物的选择与挣扎,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勇敢与正义的力量。

  故事的主人公邓巴中尉,原本是白人军队中的一员,但他没有被战争的残酷和白人社会的偏见所同化。在边疆的生活中,他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面对苏族人,他没有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当他发现苏族人善良、质朴的一面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们这边,与他们并肩对抗白人军队的侵略。他的选择,源于内心对正义的坚守和对生命的尊重。在那个充满偏见与冲突的时代,邓巴的行为显得尤为可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苏族印第安人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虽然被白人视为 “野蛮民族”,但他们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他们接纳了邓巴这个 “外来者”,将他视为自己的家人,教他生活技能,与他分享欢乐与悲伤。在面对白人军队的威胁时,他们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家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的善良、勇敢和团结,让我看到了人性最本真的美好。

  书中对狼群的描写,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邓巴与 “两只袜子” 之间建立的友谊,打破了物种的界限,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纯粹的情感。这种情感,正是人性中爱与善良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与狼共舞》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让人性的光辉照亮前行的道路。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6

  《与狼共舞》通过精彩的故事,引发了我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在白人社会中,生命的价值似乎只取决于财富和地位。人们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对其他生命缺乏尊重。而苏族人的观念却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值得敬畏。在他们的文化中,野牛、狼群等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应该被平等对待。邓巴在与苏族人的相处中,逐渐认同了这种生命观。他与狼 “两只袜子” 建立的友谊,正是对生命平等价值的最好诠释。在他眼中,“两只袜子” 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狼,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生命个体。

  书中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也让我看到了生命价值的不同体现。邓巴放弃了白人社会给予的优越生活,选择与苏族人并肩作战,为了守护自由与正义而战。他的选择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享受安逸,而在于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苏族印第安人在面对白人军队的侵略时,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家园,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土地、对文化的热爱。

  狼群在书中同样展现出了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它们有着自己的.社会秩序和生存智慧,在草原上自由地生活。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都应该在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与狼共舞》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生命的多样性,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高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7

  《与狼共舞》以白人军官邓巴与苏族印第安人的故事为线索,深刻地展现了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引发了我对文化的深入反思。

  故事中,白人文化与苏族文化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白人文化以征服和掠夺为核心,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民族,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包容与理解。而苏族文化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传统的传承。两种文化的碰撞,带来了激烈的冲突与矛盾。

  邓巴的经历是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他从最初对苏族文化的好奇,到逐渐理解和接纳,最终完全融入其中。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的转变让我认识到,文化的交融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同化,而是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然而,书中白人军队对苏族文化的.破坏,让我感到痛心和愤怒。他们以 “文明” 的名义,对苏族进行残酷的迫害,摧毁了他们的家园和文化。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不应该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与狼共舞》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摒弃偏见与歧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欣赏其他文化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8

  《与狼共舞》中弥漫着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贯穿于故事的始终,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主人公邓巴在白人军队的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束缚与压抑。战争的残酷、等级的森严,让他的灵魂得不到自由。于是,他渴望逃离,渴望到边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当他踏上草原,与苏族人相遇后,他终于找到了心中向往的自由。在苏族部落,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邓巴在这里尽情地骑马、打猎,与自然亲密接触,他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苏族人的生活方式同样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他们不受现代文明的束缚,遵循自然的规律,在草原上自由驰骋。他们对土地、对文化的热爱,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坚守。当白人军队试图剥夺他们的自由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奋起反抗,用生命捍卫自己的自由权利。

  书中对狼群的描写,更是自由的象征。狼群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狩猎,它们不受任何约束,遵循着自己的本能生活。邓巴与 “两只袜子” 的友谊,正是源于他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生活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但许多人却在物质的诱惑和社会的压力下,失去了内心的自由。《与狼共舞》提醒我们,要敢于追寻内心的自由,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9

  《与狼共舞》中展现的友谊,跨越了种族、文化和物种的界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友谊的强大力量。

  邓巴与苏族印第安人之间的友谊,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当邓巴初到边疆时,他与苏族人之间充满了陌生与戒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相互了解和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邓巴为苏族人治疗伤病,教他们一些白人的知识和技能;苏族人则教邓巴骑马、打猎,带他融入部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打破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成为了彼此信赖的朋友。当白人军队威胁到苏族的安全时,邓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他们并肩作战,这份友谊的力量让他敢于对抗强大的敌人。

  邓巴与狼 “两只袜子” 之间的友谊,更是令人感动。在传统观念中,狼是凶残的象征,但邓巴却以友善和耐心,与 “两只袜子” 建立了信任。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温情,“两只袜子” 会陪伴邓巴散步,在他遇到危险时保护他。这种跨越物种的友谊,展现了生命之间纯粹的情感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无限可能。

  书中苏族部落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同样体现了友谊的力量。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这种深厚的友谊,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也让他们的文化得以传承。

  《与狼共舞》让我明白,友谊是一种强大而美好的力量。它可以跨越一切障碍,连接不同的生命,给予我们勇气、支持和温暖。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友谊,用真诚和善良去对待他人,让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10

  这是个悲哀,久存我心。

  自然的魅力自然是无穷的,这点大家应该有目共睹。在边塞里我们可以看着湛蓝的天空发呆,没有斥责声;在边塞里,我们可以捧一杯咖啡,骑会儿马,打量会两只短袜,就这样惬意的度过一分一秒,尽管知道大部队可能已经放弃自己了。而邓巴中尉却选择了去到一个危险,纯真的一种让我为之悲哀的氏族——科曼奇人,他们单纯,善良,团结,却因为白人士兵的一次又一次侵犯而走向灭亡,他们与自然和睦相处,他们狩猎,他们为了保卫家园而牺牲,他们抵制外族,他们……。在这里,没有什么邓巴也没有什么中尉,只有与狼共舞。

  书的前部写得野外生活很惬意,很阳光,是邓巴在边塞飞驰的一种洒脱,是在尽情展现大自然的风光,两只短袜是在向人类示好,只能叫人不心生向往,这时的踢鸟把发现邓巴的消息带回了部落,科曼奇人却误以为邓巴是神,一直没有伤害他,尽管他是以白人的身份展现的;书的中部,写得是邓巴协助科曼奇人挺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甚至威胁到邓巴的性命,然,邓巴却一次又一次的义无反顾,终,成功,所有的族人至此以后,也并没有把邓巴当做神了,只是把他当做英雄,一个伟大的英雄,他是白人的骄傲,是与众不同的白人,在所有科曼奇人眼中,他善良,他幽默,他有责任感,他冷静,他沉着,他机智,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由另一个双重身份的握拳而立作为桥梁的,进行沟通,后来,与狼共舞也会很多的科曼奇语了;在书的后部,邓巴与握拳而立结婚生活在一起,他两都具有双重身份,在合适不过,然,当读者们均以为故事会以邓巴与握拳而立幸福的`生活在科曼奇营时,迈克尔作者却来了个360大转弯,此时,白人来犯,他们抓住了邓巴,认为他是叛徒,决议上交他,以枪毙为终,所幸,邓巴逃了出来,却受了重伤,西斯科这匹好马陪伴了邓巴出生入死多年的好马,被他们杀了,连老狼,两只短袜也被枪毙了,我愤怒不已,我同邓巴甚至是印第安人一样,对这些自以为是的野蛮人充满了厌倦,充满了排斥。书的结局是在冬天暴风雪来临之际,全族人都要进行迁居,此时,邓巴提出了与握拳而立私奔到天涯,这样就不会连累整个科斯曼族了,因为,白人士兵是不会放过一个叛徒的,最终,以十熊这位智者,这位族长大人的挽留作为结局,就没有了下文,我不知与狼共舞有没有答应,正因如此,才发人深省,过去,我们常以为野人这些人才是野蛮人,却不曾想……

  这本书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解开了一直一来我们对印第安人的误区,野人其实并不是很野蛮,而所谓的文明人只是表面的文明,野蛮确实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邪念,也许,只有在这最古老、最年幼的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乃至国家,地球才是真的快乐,真的日趋文明化。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11

  邓巴回到他的“堡”取日记本时,与他生死与共的马儿(西斯科)被白人打死了。

  邓巴在被以叛徒的罪名押往海斯要塞时,与他共舞的伴“郎”“两只白袜”被白人打死了。

  或许是这两位重要伴友的离去已经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悲痛,作者,仁慈的给了邓巴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当然,三个多小时的影片绝不会仅仅讲这些,更多的精彩还在片中。影片描述美国白人军官邓巴到西部前线驻守,空无一人时,跟印第安苏族战士交上了朋友。后来西进的白人军队将他视为叛徒,对他暴力相向。也使邓巴永远成了“与狼共舞”。

  看了开头部分,我们不禁会笑,邓巴的弄巧成拙出现的也太巧了。敌人那么多子弹怎么会没把他打死呢?哈哈,这里我不由的想到造物弄人。邓巴宁愿战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做一个没有腿的残废。这里反映以他的英雄本色,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当然,由受伤—想死—英雄—驻边—与狼为伴—以苏为友—融入苏族—握拳而立—叛徒—受虐—流浪等等可以看出,邓巴显然是全片的线索。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我感觉《与狼共舞》这部电影之所以那么有名,主要是他喊出了印第安人的心声,带着人们从一个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印第安土着居民,正确了解美国的西进运动。

  首先,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印第安帕尼族残忍杀害被邓巴称为“很好的人”的农民兼车夫。与此同时,另一个部族苏族也发现发现邓巴的存在。苏族首领“踢鸟”在偷马儿的时候被赤身的邓巴吓得慌忙而逃。或许从那时开始,踢鸟已经在心里和邓巴交上了朋友。两个部族的同时出现,无非是起到一个对比的效果,向我们展现两个普通而又极端的部族生活习性。异曲同工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卫他们的土地。但是,主人公邓巴最后融入了苏族,这或许是作者有心之作,人的视线跟着主人公走,自然会走进苏族人的日常生活,从而了解认识他们。这是作者高明之处,我理解为,这是作者在为了印第安人而推翻历史所做的努力。不管怎么说,公道自在人心。

  踢鸟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还有多少白人要来?”邓巴在心里回答“还有很多很多,像星星一样多”。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迫害我们不言而喻,多少的纪录片已经将事实解释得一清二楚。所以影片对白人荼毒土着人的现象不多提及。然而苏族对白人的忌惮将一切展现无遗。

  话说,每部片里都有爱情,邓巴(后改为与狼共舞)与握拳而立的巧合式爱情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一个亮点。

  美国西进运动成功,必定伴随印第安人的严重损失,一个文明的逝去。

  宁静致远,看与狼共舞不是看热闹,看出的是,你的心境。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 12

  《与狼共舞》讲述了美国边境时期的一个军官去追求一种自然给予的自由而到达了边境地区与苏族人为邻。而他前去的理由是:我想去看看那里的风景,乘着没有被开化前。

  然而在这个最自然最原始的地方,他似乎也找到了人性中最原始的善良、尊重和爱。可这恐怕不只是人类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向往。因为他交到了好朋友:一只狼、一匹马、一群苏族人。

  而被白人们认为不开化不文明的印第安人,他们世世代代生存在这个自然的环境中,以猎取水牛为生,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屠杀它们。他们依靠河流中的.清水,从来不会贪求利用。他们团结信任和睦如同一家人。他们在大自然中迁徙从来不掠夺什么。只是他们同样认为白人是一个不开化的种族。因为白人不懂得尊重随手掠夺、因为白人不懂得珍爱生命,只是为了牛皮和舌头而屠杀水牛群、因为白人不懂得回报自然母亲,只知道破坏自然、因为白人不懂得团结友爱和信任,他们对付自己的同胞。

  而这个白人军官在与苏族人的交流中渐渐的被这些人同化。当他原先期盼的文明人的来临时,确是杀死了他的马、射击他的狼来取乐时,他明白了白人是一个野蛮的民族,他也深深的感觉到他不再是以前的军官而是苏族人——与狼共舞。

  其实我知道在后来的日子里,白人利用商业契机大肆屠杀水牛群导致水牛的灭绝。而断掉食物来源的苏族人最终像白人投降,搬进了白人划定的保护区。

  前些时候我也听到过某些学者嘲笑苏族人经过了这两百年没有任何进步,依然靠着美国政府划定的保护区生活。当然言下之意应该就是说苏族人经过两百多年依旧这么野蛮没有被文明感化。

  但是在我看来文明和野蛮不是这么容易能下定义的。我认为真正的人类文明不是在于我们拥有多少先进的科学,也不在于我们有用多么辉煌的经济成就,而在于人类如何去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人性。

  那些科学、哲学、人文等……都应该是帮助人类去更好的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是让人们去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怀重要性;应该是引导人们最单纯的人性——“爱”,向着善良走向人类的文明。

  我想人类的文明不是存在在外边的花花世界,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纯真善良,存在于每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真诚。

  200年前一群文明的苏族人被拿着先进武器的白色野蛮人击败。也许人类的文明总会被野蛮击败,然而我相信这些野蛮人也终将会被文明同化的。

【与狼共舞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与狼共舞经典台词08-08

与狼共舞作文(通用10篇)03-20

鲁滨逊读后感读后感05-24

《童年》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8

《简爱》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5-12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读后感05-25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读后感08-23

读后感:骆驼祥子读后感07-30

边城读后感读后感范文09-09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读后感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