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猴》的读后感

时间:2025-09-25 10:50:39 赛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哨猴》的读后感(通用11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哨猴》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哨猴》的读后感(通用11篇)

  《哨猴》的读后感 1

  我喜欢猴子,喜欢它们的机灵顽皮,喜欢它们的聪明可爱,更喜欢哨猴的忠于职守。

  这篇文章向我们描述了作者与同伴需要完整地迁出一个猴子种群到新建的猴岛去,于是他们来到了一个傣族小寨,并多次发现黄猴的踪迹,却始终都无法接近。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猴群里的“管制分配”了。首先,地位最高的是猴王与王妃,发现食物时,它们最先进食,接着是大臣、卫兵,到最后是哨猴,它一般得不到十五,也总是不对发现的食物感兴趣,总是东张西望查看周围情况。

  哨猴的眼真的很尖,第一次作者发现黄猴时,刚没拍几张照片,哨猴就如长了千里眼,长吼一声,猴群整齐而迅速地撤离了。第二次则是作者他们埋下了陷阱,正当要全部捕获时,却被一只熊搅了局。这两件事看似是哨猴的机警造成的,但是作为仅次于人类智慧的猴子用得着这么尽心尽力放哨吗?我认为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

  哨猴作为猴群中最卑贱的猴,竟能毫不受外界影响,这不仅仅是靠它的机灵,更靠它对猴群的忠诚,如果不是这样,哨猴完全可以玩忽职守,不管猴群的死活吧!一个猴子竟然能够做到如此,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可现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总是不为集体着想。不往大了说,放眼现在,班级中有些人从来就不按班级纪律做,到头来害了班级,也害了自己,这样的“一石二鸟”可不能让人称为聪明,连哨猴都懂的'的道理,相信以后我们一定能改正,不做这样的笨蛋了。

  这篇文章让我更喜爱哨猴了,它的忠于职守、热爱集体的品质不仅是每一个猴子应该学的,更是我们人类所要学习的。

  《哨猴》的读后感 2

  读完《哨猴》,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书中描绘的哨猴,虽身处猴群最底层,却以超乎寻常的忠诚与责任感守护着整个族群。当人类试图接近猴群时,哨猴总是第一个发现危险,用尖锐的叫声发出警报,带领同伴迅速撤离。它不贪恋食物,不畏惧强敌,甚至在暴雨中仍坚守岗位,这种“以集体为先”的精神令人动容。

  反观现实,班级中总有人为个人利益破坏规则,最终损害集体利益。哨猴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能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正如书中所述,“哨猴的忠诚,是猴群生存的基石”,这份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哨猴》的读后感 3

  《哨猴》不仅展现了哨猴的忠诚,更通过黑儿的故事传递了逆境中奋起的力量。黑儿出身于猕猴社会的最底层,母亲早逝,饱受欺凌,但它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老猴王豁耳的`教导下,黑儿学会了开生蚝、挖番薯、躲避人类等生存技能,最终凭借智慧与勇气成为猴王。

  这一情节让我想起袁博在《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中的描述:“没有永远的贫穷,也没有永远的富贵。”黑儿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无论起点多低,只要心怀希望、持续努力,就能突破困境。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面对学业压力或人生挫折时最需要的。

  《哨猴》的读后感 4

  乔传藻的《哨猴》以云南边疆为背景,将动物故事与地域风情巧妙融合。书中对傣族小寨、小黑江、野象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而哨猴与人类观察者的'互动,则引发了对生态伦理的思考:当人类试图“征服”自然时,动物们正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生存权利。

  例如,书中提到猴子会偷走田棚里的竹梆,模仿人类敲击取乐,这一细节既展现了动物的灵性,也暗讽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正如吴然在儿童散文探讨中提到的:“自然风物是人类的背景,而非附属品。”《哨猴》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态。

  《哨猴》的读后感 5

  哨猴的忠诚并非没有代价。在书中,它多次因警觉而错过进食机会,甚至在暴雨中冻得瑟瑟发抖仍坚守岗位。这种“舍己为群”的精神,与《兵猴》中白毛的.牺牲形成呼应——白毛为保护猴群与老鹰同归于尽,而哨猴则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责任。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伟大不一定源于轰轰烈烈的壮举,也可能藏于平凡的坚守中。哨猴没有猴王的威严,没有王妃的宠爱,但它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知微小仍愿发光。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浮躁风气无疑是一记警钟。

  《哨猴》的读后感 6

  《哨猴》最深刻之处,在于它以动物为镜,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书中既赞美了哨猴的忠诚、黑儿的奋斗,也批判了猴群的自私——当白毛与老鹰搏斗时,其他猴子为逃命抛弃同伴;当哨猴发出警报时,总有个别猴子贪恋食物延误撤离。

  这些情节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旁观者效应”或“集体冷漠”。作者通过动物行为暗示:文明社会不应只有弱肉强食的法则,更需责任、共情与牺牲精神。正如乔传藻所言:“文学的眼光,要超越森林与边疆。”《哨猴》不仅是一部动物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与社会的启示录。

  《哨猴》的读后感 7

  读完《哨猴》这篇文章,我深深被哨猴的忠诚与责任感所打动。在猴群中,哨猴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卑贱的,但它却承担着整个猴群安危的重任。每当有危险临近,哨猴总是第一个发现,并发出警报,让猴群能够迅速撤离。这种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哨猴一样,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持高度的忠诚和责任感。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不辜负他人的.期望和信任。哨猴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对集体的贡献和付出。

  《哨猴》的读后感 8

  《哨猴》中的哨猴不仅忠诚,还非常机警和智慧。它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种机警和智慧,让哨猴在猴群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

  这让我联想到人类社会中的那些智者,他们同样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哨猴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哨猴》的读后感 9

  读完《哨猴》,我不禁将哨猴的行为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在猴群中,哨猴为了集体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放哨。而在人类社会中,却有些人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损害集体的利益,甚至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种对比让我深感痛心。哨猴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而是那些能够为了集体利益而无私奉献的人。我们应该向哨猴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哨猴》的读后感 10

  在《哨猴》中,哨猴不仅忠诚、机警,还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它都能够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种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哨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哨猴》的读后感 11

  《哨猴》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猴群中,每个猴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它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维护着整个猴群的利益和安全。哨猴作为其中的'一员,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团队精神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团队精神。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只有具备团队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哨猴的故事让我明白,团队精神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哨猴》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哨》说课稿10-02

柳枝哨作文12-06

《麦哨》教案05-19

《麦哨》的教案02-01

《麦哨》说课稿08-11

《麦哨》的说课稿08-09

《麦哨》教案10-22

《麦哨》教学反思05-26

麦哨课文原文06-25

《麦哨》的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