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格式范文模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格式
(标准格式模板)
一、标题页
报告标题:
示例:《XX县(市)农村建房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
(如:XX大学乡村振兴研究所/XX镇政府规划办)
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二、摘要(300字以内)
简述调研目的、方法、核心发现及建议。
示例:
本次调研覆盖XX县5个行政村,采用问卷(200份)+实地走访方式,发现农村建房存在规划缺失(68%)、安全隐患(42%)等问题,建议加强宅基地审批与建筑质量监管...
三、目录
调研背景与目的
调研方法与范围
主要调研结果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附录(问卷样本、数据表等)
四、正文内容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背景:
政策依据(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现实需求(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建房需求增长等)。
目的:
了解农村建房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调研方法与范围
方法:
问卷调研(样本量、对象);
实地考察(走访X个村,拍摄照片X张);
部门访谈(自然资源局、村委会等)。
范围:
地理范围(如XX镇X个行政村);
时间范围(20xx年X月-X月)。
3. 主要调研结果(核心部分)
数据呈现(结合图表):
指标 比例/数据 说明
无规划自建率 65% 未报批先建现象普遍
砖混结构占比 78% 部分存在材料不达标问题
闲置宅基地率 23% 空心化问题突出
分类分析:
建房类型:自建房(85%)、统规统建(10%)、其他(5%);
存在问题:
规划缺失(无图纸施工);
安全隐患(抗震设计不足);
资源浪费(超面积建房)。
4. 问题分析
政策层面:审批流程繁琐,监管不到位;
经济层面:农民跟风攀比,盲目扩建;
技术层面:缺乏专业施工队伍,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5. 对策建议
短期措施:
简化宅基地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
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
长期规划:
编制村级建房规划图集;
推广绿色农房建设标准(如装配式建筑)。
五、附录
调研问卷样本(附件1);
访谈记录表(附件2);
数据统计表(附件3)。
六、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XX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相关学术论文(如《农村空心化对宅基地利用的影响》)。
撰写要点
数据真实:注明样本量、数据来源(如“据XX镇2023年统计报表”);
图文结合:用柱状图/饼图展示建房结构、问题占比;
问题聚焦:避免泛泛而谈,突出区域特殊性(如山区vs平原差异);
建议可行:结合地方财政、政策匹配度提出分级方案。
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 1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xxx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xxx镇xxx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xxx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xxx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 xxx村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x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xxx镇xx村,西连xx乡xx村;南与xx省xx市xxx接壤;北与xx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xxx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07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13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 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xxx村所在的xxx县属于xx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xxx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xxx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xxx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xxx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xxx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xxx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xxx村是xxx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2013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xxx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xxx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xxx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xxx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xxx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xxx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xxx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xxx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xxx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xxx烤全羊、xxx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xxx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xxx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x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xxx县委专门成立了xxx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xxx镇成立了xxx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 2
一、调研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XX县2024年农村自建房同比增长23%。本次调研覆盖5个行政村,采用问卷(200份)+实地走访形式,重点考察建房政策落实、材料使用及人居环境改善情况。
二、现状分析
建房特点
结构类型:现浇混凝土框架占比68%(传统砖混降至29%)
平均面积:120-150㎡/户,较2019年扩大35%
成本构成:人工费占42%(较城市高18个百分点)
政策影响
72%农户知晓"一户一宅"政策,但45%存在超面积建设
政府补贴户均1.2万元(实际覆盖率仅61%)
三、突出问题
缺乏专业设计:89%房屋无抗震构造柱
建材隐患:32%样本检出劣质钢筋(抗拉强度不达标)
审批滞后:平均需跑3个部门,耗时23个工作日
四、对策建议
技术下乡:组织建筑师驻村指导,推广标准户型图集
监管强化:建立建材溯源系统,开展季度质量抽检
流程优化:推行"建房一件事"线上审批平台
文化保护:设立传统民居修缮专项基金
农村建房的调研报告 3
一、调研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建房需求显著增长,但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掌握实际情况,XX调研组于2023年X月对XX县3个行政村开展专项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50份,访谈农户30户、村干部12人。
二、主要发现
建房现状
结构类型:78%为砖混结构,15%为老旧土木结构,7%为新建轻钢结构。
面积超标:60%农户建房面积超过宅基地标准(120㎡/户),最大达300㎡。
规划缺失:仅22%的房屋施工前经过正规设计,其余均为自主建造。
突出问题
安全隐患:40%的`自建房存在地基不牢、无抗震设计问题。
资源闲置:25%的宅基地长期闲置(因进城务工或一户多宅)。
风貌混乱:欧式别墅与传统农房混杂,缺乏地域特色。
三、原因分析
政策执行弱:审批流程复杂,监管力量不足;
观念滞后:农户追求“大而洋”,忽视实用性与安全性;
技术短缺:本地建筑工匠80%未接受专业培训。
四、对策建议
简化审批:推行线上申请,7个工作日内办结;
强化监管:组建村级建房协管员队伍,定期巡查;
示范引导:编制《农房设计图集》,推广造价20万元以内的宜居户型;
盘活资源:对闲置宅基地征收阶梯式占用税,鼓励有偿退出。
五、结论
农村建房需统筹安全、美观与集约化,建议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技术支撑”为抓手,推动农房建设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