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
1.播放亚洲的风景图片
2.出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3.学生预习展示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东西半球图, 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非洲,东南临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用:每小组挑选一个大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示。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示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
1.出示亚洲气候图,找一找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有几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拓展应用:出示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反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谚语导入。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亚洲地形特点
【活动一:知地形】
(1)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
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现在老师给大家呈现两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图,而且他们就是沿着80°E和30°N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
总结: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过渡: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老师刚才的那句话“水往低处流”,地形特点已经得出来了,那你此时认为亚洲的地形会对他的河流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1)读“亚洲的地形”图,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①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②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东
③恒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④锡尔河,阿姆河;自东向西
教师总结:亚洲河流特点——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教师补充:亚洲不仅河流众多,湖泊也有许多湖泊,湿润气候区为水量丰富的淡水湖,而干燥气候区多为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水位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是面积最大的湖泊,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咸水湖。
3.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总结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主要地形以及地势特征。
2、掌握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3、了解在地形、气候影响下的河流分布和流向。
4、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5、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并解释原因。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气候类型,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记忆主要的亚洲地形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地图
教学方法
知道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地形地势特征
读图引导,观察教材中“亚洲地形”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在教材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板书:
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
1.读图,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板书: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二)多样气候
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同学回答)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80°N附近)
课件: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同学回答)展示亚洲气候类型,说一说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温带大陆性气候)
对照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以孟买、广州、哈尔滨三个城市为例,说明从沿海到内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减弱,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增强。
(三)河流众多
四周分流
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亚洲排名世界前十一位的七条长河。(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讨论:在途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结合亚洲地形图说一说亚洲中部和西部河流稀少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适当鼓励,并总结:亚洲的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一些河流没有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戈壁,或者注入湖波成为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板书: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知识延伸:
亚洲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分别有哪些河流呢? 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教学后记
本教案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字啊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难点】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的音频,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出亚洲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教师PPT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亚洲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
(2)亚洲的'地形特点?(提醒学生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教师总结】从亚洲的地形图我们看到,亚洲的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根据读图可知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2.教师PPT展示,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以上地形剖面图中分别有哪些的地形区?
(2)试着分别总结地形剖面图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自西向东地形单元主要有: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里海、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地形特点: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度自西向东地形单元主要有: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形特点: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东西俩侧高,中部较低。
3.PPT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观察图中的河流,找出河流名称、注入的海洋?
(2)总结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
出图中的我可以得出,注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等。注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湄公河等。此外,有些河流不注入海洋,我们将之称为内流河。河流的分布特点则是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深入理解亚洲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地形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
地图演示法:运用各类地图,如世界地图、亚洲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直观展示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地区,如青藏高原、阿拉伯半岛等,分析地形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展现亚洲多样自然景观的视频,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壮丽雪景、热带雨林的繁茂植被等,提问学生这些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 亚洲的自然环境。
亚洲的地理位置(7 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位置,以及亚洲濒临的海洋和相邻的大洲。让学生自主总结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亚洲的地形特征(15 分钟):呈现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包括地势起伏、地形类型等。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气候特征(15 分钟):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结合案例,如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气候特征的理解。
地形与气候的关系(10 分钟):组织小组讨论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讲解地形通过阻挡或引导气流等方式影响气候分布和特征。
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亚洲地形和气候的思维导图,巩固所学知识。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07-01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08-11
乡村自然环境的导学案10-08
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08-10
亚洲的人口国家教学设计提纲09-20
游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后感07-14
教案设计精选06-21
北方教案设计10-09
Carnival教案设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