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秦兵马俑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 | 四(4)班 | 课 题 | 19 秦兵马俑 | |||||||
主备教师 | 胡梦玲 | 副备教师 | 上课时间 | 2014 年 11 月 24 日星期 一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 ||||||||
过程与方法 | 2、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 |||||||||
教学重点 |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 |||||||||
教学难点 | 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 | |||||||||
教法运用 | 引导法 朗读法 | |||||||||
学法指导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
基本环节 |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 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师: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 倾听思考 | 导入新课 认识兵马俑 | |||||||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三自然段。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 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 | 体会兵马俑规模宏伟 | |||||||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第2到6段 找出兵马俑的特点 | 体会不同类型的兵马俑 | |||||||
基本环节 |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 有感情的朗读第九段,读出自豪之情 | 学会使用排比句,升华情感 | |||||||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 | 查资料找出成语的意思 | 积累成语,了解意思 | |||||||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明显。主要抓住了兵马俑的三个特点来写的: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形态多样,特别要注意第三段中的过渡句。 | 倾听思考 | 回顾整节课的知识 | |||||||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 |||||||||
| 19秦兵马俑 总 举世无双 分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总 绝无仅有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看兵马俑的图片,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看到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孩子们也为之骄傲,激发的孩子的爱国热情和做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整节课孩子们收获颇多。 |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秦兵马俑导学案】相关文章:
《故乡》的导学案02-14
苏教版高中语文《师说》导学案03-0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铁的性质导学案09-01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