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23雾凇
23雾凇
主备人:覃春玫
【教学内容】
23雾凇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景象。
文章主题: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 语言形象生动。
- 结构首尾呼应。
- 动静结合,传神写照。
本文知识点梳理:
- 读准以下字音:畔、缀、堤、凝、模、幕。
-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指名背诵《九九歌》。
2、 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 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 释词。
(3) 指读长句。
(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自主练习】
完成评价手册和习字册
【学生10分钟】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凝结(níng líng ) 冰封(fēn fēng )江畔( pàn bàn )长堤(dī tí)
缀满(zhuì zuì )夜幕(mò mù ) 模糊( mù mò )俗称(sú shú)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雾凇,俗称“ ”,是在 里,空气中 而成。
(3)这蒸腾的雾气, ,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了。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雾凇是吉林闻名全国的奇观。 ( )
雾凇的形成只要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就可以了。 ( )
雾凇是夜间一下子形成的。 ( )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学生10分钟】
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阅读这篇《三峡之秋》感受,自然奇观的魅力。
三峡之秋 方纪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耶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以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的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夜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一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古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自主练习】
- 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霜花 ( )的雾凇 ( )的雾气 ( )的寒风
洁白的( ) 晶莹的( ) 模糊的( ) 渐渐的( )
- 读句子,回答问题。
-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雾凇形成需要有两个条件: ,
。
-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根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你从这段话中的“慢慢地、轻轻地”体会到了什么?
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水明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此时的感受。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于 代 的<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人们 。
【板书设计】
23 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智慧瞬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23雾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语文1~3单元03-19
部编版小学生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03-19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2-19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教案03-2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03-19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八单元试卷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