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06 11:19:50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浪花来了两次,来干什么。

  2、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喜欢小浪花从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小浪花的淘气可爱。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电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生词卡片,复习所学生字词。

  浪花,贝壳,小虾,篮子,轻轻的。

  2、同学们,你们想看浪花、贝壳、小虾吗?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吧。(多媒体电脑播放海边景色和浪花声。)

  二、运用多媒体看图导句,学词学句。

  1、同学们快来看呀,我正在沙滩上玩耍,谁来了?(浪花)。浪花来做什么?(搔脚丫,送贝壳和小虾,解释搔)。是啊,浪花一共来了两次,第一次来搔我的小脚丫,第二次给我送来了贝壳和小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在写浪花来搔脚丫,哪个自然段是在写浪花给我带来贝壳和小虾?)齐读课文。

  2、哪个自然段在写浪花第一次来搔我的脚丫?(第一自然段)。

  第一段中的哪句话呢?用勾出(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同桌讨论勾画)。

  课件展示①

  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3、讲读第一自然段。

  ①、浪花第一次来,是怎样来到我身边的?(板书:轻轻、走)。

  ②、你能发发声音,做做动作,表演出来吗?

  ③、课件展示比较句子。

  比较句子。

  浪花迈着步子走来。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不要轻轻的好吗?为什么?

  比较读这两句。

  ④、(回看①)这两句还有哪个词是轻轻的意思。

  (板书:悄悄地)还可以悄悄地干什么?

  ⑤、是啊,小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来就是想悄悄地搔我的小脚丫。小浪花怎样呢?

  ⑥、小浪花更调皮的地方还在后边呢?找找看是哪句?(笑得我眼泪)

  指导朗读这一句。

  ⑦、齐读第一段,体会小浪花的淘气。

  4、第二次,小浪花又来了,给我带来了贝壳和小虾,这是第几自然段中写到的。(第二自然段)。

  5、讲读第二自然段。

  ①、这次,它是怎样来的?勾出表示动作的词。(小组讨论)

  板书:唱、笑、跑。

  ②、用手、口表演出浪花唱笑跑来的样子。

  ③、比较读第一次走来的句子和第二次跑来的'句子。

  ④、浪花唱得多高兴,笑得多开心呀。你看它还给我送礼物来了呢!

  有什么?

  怎样带来的?

  做捧的动作。

  你们看,这两朵浪花多像一双手呀,贝壳和小虾就是这样捧来的。(多媒体展示)

  篮子里的礼物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装不下)

  ⑤、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浪花又能唱又能笑,还给小朋友带来这么多的礼物,你喜欢它吗?

  让我们带着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吧。

  6、讲读第三自然段。

  浪花一会儿跑来,一会儿跑去,像一群什么?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群娃娃怎样呢?

  板书:淘气

  你喜欢淘气的小浪花吗?让我们再去看看它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作业:学生通过多媒体电脑完成填空题,教师在教师机中随时查看作业情况。学生互调查看。

  四、运用多媒体,扩大知识面。

  书中的小女孩和浪花玩得多高兴呀,你也想去看看小浪花吗?那么,请调用有关资料到大海边去玩玩吧,甚至还可以到大海深处去看看,看看大海给我们带了些什么礼物!

  板书:

  18 浪花

  轻轻的 悄悄地 走

  淘气

  唱 笑 跑 /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出示课题)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一)、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二)。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过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出示:a、“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悄悄地迈着轻轻的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b、“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4)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5)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6)自由练习,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齐读

  3、品读第三句。

  过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第二段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过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齐读。

  3、读第二句

  过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2、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

  出示句子: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仿照这几个句子来说说话: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3、练一练。

  (1)连一连,读一读。

  (2)照样子,说一说。

  蓝蓝的贝壳

  金黄的小虾我坐在在沙滩上玩耍。

  雪白的沙滩爸爸坐在沙发上。

  青青的海水妈妈坐在。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设计:

  18 、浪花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通过“我”感到的,看到的,讲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声音和它给“我”带来的欢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掌握“走”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些小朋友去过大海,你觉得海边怎么样?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去海边玩了,她还和浪花成为了好朋友呢!请同学把书翻到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泛读课文,请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一、二类生字。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认识一、二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反复认读。

  2、同桌互相认读。

  四、学习四个一类字

  1、学习“走、贝”

  (1)根据图片猜字。

  (2)演示“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字理。

  (3)学习它的笔顺。

  (4)扩词:走路、行走、走马观花、走南闯北。

  (5)“贝”字的学法同“走”,可以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自己讲。可以实物演示。

  (6)“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丫”。

  (1)教师用手势做“丫”字请同学猜。

  (2)书空。

  (3)扩词:脚丫、丫头。

  3、学习“泪”。

  (1)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眼睛里流出的水就是泪)

  (2)扩词:泪水、眼泪、泪珠。

  (3)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流泪呢?

  五、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1、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

  2、认读所学生字。

  二、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1、学习“才”“去”两字。

  (1)书空,注意“去”的笔画。

  (2)扩词:刚才、才华、回去、去年、去世。

  2、复习巩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在玩耍时心情怎么样?

  2、带着愉快的心情分段来读课文。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注意雪白和青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

  四、处理书后习题:

  1、读一读:开火车读。

  2、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注意先领读一下这些短语,在让学生说一些如( )的`苹果,xx的香蕉……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填,如红红的苹果,好吃的苹果,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等。

  3、提问题:读完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快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吧!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上,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查找资料解决。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了解“走”和“贝”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对浪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2、学习本课生字,重视笔顺。

  教学准备

  大海图片、贝壳和海螺的实物、生字卡片、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初步感知浪花的可爱。

  1、课件出示大海的录像或者图片。

  2、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释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生字。

  三、激发兴趣,多种方式识字。

  1、学习“贝”。

  (1)教师出示贝壳,请学生说这是什么?出示字卡贝壳的“贝”。

  (2)演示“贝”的字理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构形理据。

  (3)拼读字音。

  (4)“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才”。

  (1)教师出示字卡“木”,让学生认读,再出示“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提示“才”是平舌音。

  (3)本课“才”指事情结束得晚。

  3、同上学习“泪、去、走、浪、沙、眼、家、雪”

  四、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做玩跳棋识字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会认12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稻穗、身着、黑鲨、马鬃、海疆、金疙瘩、彩绸。(全体学生)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浪花的美丽。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大比例学生)

  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应该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全体学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的内容,并体会他们的志向;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浪花像什么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

  【实验及教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预习设计】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圈画生字,标注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想跟老师去海边看看吗?请闭上眼睛,我们就要出发了。(播放海边的声音)

  2、来到了海边。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全体学生)

  二、初读感知,扫除障碍

  1、是啊,大海无边无际,海水哗哗地唱着歌,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出示图)有三个孩子光脚丫,也来到了海边,坐在海滩看浪花。有位作者把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编成了一首诗歌《看浪花》,一起来听听吧!(播放课文录音)

  2、诗歌这么动听,想不想读?下面就请大家自已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全体学生)

  3、现在诗歌里的词娃娃跑出来和你们见面了,看看你认识吗?

  (1)、现在哪个自信的小老师愿意带大家读一读?(指2、3名当小老师带读)(优势学生)

  (2)、大家自己能读了吗?(直接读)(全体学生)

  (3)、去掉拼音能读吗?(分组读,开火车读)随机理解“稻穗、马鬃、彩绸”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杆抬不起头来。马鬃是在马的什么地方?彩绸是布料的一种,柔软滑爽、高雅华丽、色泽鲜艳、光彩夺目。

  (4)、这首诗里还有几个四字词特别好,谁找出来了?(大比例学生)

  (5)、指导朗读“哗--哗”(听,浪花在唱歌,怎么唱的,读一读)

  4、诗歌中最难的`词语我们都会了,相信再读诗歌肯定会更加流利了

  5、指名分节读,注意正音。

  三、研读重点段落感悟诗歌童趣

  学习第一小节

  1、生活在海边的小朋友真幸福,他们经常去海边玩,瞧,他们光着脚丫,正坐在海滩上看浪花呢,“哗--哗”他们看到了什么呀?(全体学生)

  (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看到了浪花)

  2、一束束浪花像问号,海面上有多少问号呀,无数的浪花都在问什么呀,谁来当小浪花问一问?(指名多个读)(大比例学生)

  齐读(我们一起来问一问)

  学习第二小节

  1、那孩子们是怎么告诉浪花的呢?(全体学生)

  a、出示前两句(自由读,生说)

  板书:变淡水,浇庄稼

  哎呀,庄稼有水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把海水变淡水呢?(海水是咸的,浇了庄稼,庄稼就会死)(大比例学生)

  b、老师告诉同学们啊,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百分之九十七五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余下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淡水,目前我们的地球面临的严重的缺水危机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裂开的土地干枯的禾苗……)

  c、那么多的海水,如果变成了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庄稼会长得怎么样?庄稼长得好了,农民伯伯心情会怎样?(大比例学生)

  浪花听了这个孩子的想法后,可激动了!不住地欢叫着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哗——哗——

  看着,想着,听着,孩子眼前的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出示图)庄稼长得这么好,绿浪滚滚连天涯。这两句你会怎么读?(优势学生)

  2、那么这一小节你想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女同学读、齐读)

  小结:引读。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想什么呀?——“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哗——哗——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过渡:看着,说着,想着,孩子们还在想什么呢?)

  学习第三、四小节

  出示:“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1、同学们,你们见过鲨鱼吗?(全体学生)

  孩子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大比例学生)(勇敢的,不怕冒险的,自信的,)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优势学生)在这个勇敢的敢于冒险的孩子眼里,此时的浪花又是怎样的呢?(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全体学生)

  2、是啊在这个勇敢的,敢于冒险的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海水不停地翻滚着,此时海水的哗哗声又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读(哗——哗——)(全体学生)

  3、这一小节你又会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引读,男同学读、齐读)

  小结: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孩子们,你在想什么呀?(全体学生)——“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过渡:看着,说着,说着,想着,孩子们还想些什么呢?

  出示:“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1)(出示课件)同学们,就在这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就多达十五万多种。那数不清的鱼、虾、蟹、蚌,都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在海底深处,还有更重要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所以“金疙瘩”指海里那无穷无尽的资源。

  (2)如果这么多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起来了,对我们的祖国来说,这将会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当孩子们成为征服大海的勇士,运用了科学知识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时,大海成了欢乐的海洋,披上了彩带,洋溢着欢庆的气氛。(读)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3)指名引读: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孩子们,你们还想什么呀?“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四、美读全文

  1、引读第五小节:三个孩子看浪花,说说笑笑忘回家。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2、孩子们说说笑笑,那么开心,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看浪花。

  读整节诗歌

  五、拓展延伸,小练笔

  同学们,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是为了他们自己吗?是为了谁?(全体学生)

  他们说说笑笑都忘了回家,他们一定还有更多的幻想。如果你也是看浪花的孩子,此时你就站在海滩上,望着蔚蓝的大海,欢跳的浪花,你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幻想呢?你想让海水变什么,想到海底干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发挥想象,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全体学生)

  出示:我想( )

  再瞧瞧这一束束浪花像( )

  看,只要把同学们刚才说的填上去,老师再加上“哗哗”浪花的声音,这就成了和课文中一样的一节小诗了,小朋友们也是个小诗人了。

  六、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看了美丽的浪花,知道了三个小朋友那些美丽、有趣的愿望,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呢,高兴吗?感谢这一朵朵美丽可爱的小浪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的大门,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欣赏她,发现她,并利用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姿!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想去努力吧!

  七、板书设计:

  看浪花

  变淡水浇庄稼美好

  去探险戏黑鲨勇敢

  去采矿抱金疙瘩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稻穗、天涯、黑鲨、马鬃、海疆、金疙瘩、彩绸。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浪花的美丽。

  3、 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仿写诗歌。

  4、培养阅读兴趣,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像什么,并体会他们的美好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什么花飘着开?什么花天上开?什么花走着开?

  2、相应板书:“浪花”。

  3、揭示课题,读课题——看浪花。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孩子喜欢玩游戏,游戏能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1.按要求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1)读准字音。

  (2)读读、找找浪花像什么。

  2.认读词语,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脚丫、稻穗、潜水服、黑鲨、马鬃、彩绸

  马鬃:马脖子上的毛。

  黑鲨:海里凶猛的一种鲨鱼。

  通过直观图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形象的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学习课文,理解小诗。

  衔接浪花话题,顺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跟三个孩子去看浪花,朗读第一句。说说看浪花是怎么样的心情? 指导情感朗读,读出快乐的心情。

  2.请听——,播放浪花声音,触发孩子的听觉感受。

  3.指明读第二句,说说浪花像什么?

  4.用波浪线划下“一束束浪花像问号”,读句子。

  5.小朋友眼中的浪花还像什么,自由读,找到句子画下来。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6.男女生轮读。

  【设计意图】通过心情体验,听觉感受,触发孩子的快乐学习热情,示范重点句子 ,为下面的学习作下铺垫。

  四、学习小诗,读中感悟。

  导语:这些浪花都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想到大海里去干什么呢?你想做哪束浪花?

  【设计意图】以主问题切入,连贯全诗,体现一条主线,抓住重点。

  学生任意选读自己喜欢的一节小诗,展开学习。

  1.课件展示课文活动画面,如:万马奔腾的场景,万里海疆铺彩霞的情景。

  2.多种形式朗读。重点理解“金疙瘩”

  3.指导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

  第二小节学习要点:

  1.为什么孩子想让海水变淡水?

  2.理解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的意思。

  第三小节学习要点:

  1.去海里探险,这是怎么样的.孩子?

  2.理解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的意思。

  第四小节学习要点:

  1.抱出了哪些金疙瘩?

  2.理解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的意思。

  听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小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五、说说自己美好的心愿,仿写小诗。

  导语:知道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你想到大海去干什么,你有什么美好心愿呢?

  1.生自由说自己的美好心愿。

  2.老师示范仿写的小诗。

  3.学生根据课文,仿写小诗。

  【设计意图】说写结合,举一反三,抛砖引玉,激发孩子的发散、创新思维。

  六、分享小诗。

  指名读自己创作的小诗,老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分享才能更大地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更好提升语文的素养。

  板书设计:

  看浪花

  去探险 浪花像问号

  去采矿 浪花像彩绸

  变淡水 浪花像稻穗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有的小朋友可能见过,有的也已经从电视、书本上认识了,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大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欣赏)你能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那儿有些什么吗?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鸥,大海边有漂亮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和三个小朋友一起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多读几遍。

  2、诗歌里面的词娃娃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同桌先认一认吧。

  3、 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4、去拼音认读。(自己认读、开火车认读)

  5、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6、这篇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指名分段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听完小朋友的朗读,我觉得小节与小节之间还可以在停顿些,陈老师也想来试试,听完后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么样的?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4、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5、师生合作读、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

  四、阅读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说说这一节中浪花像什么?师简笔画,像吗?

  2.指导朗读:

  ①突出“像问号”。

  ②象声词:“哗——哗—— ”,加上动作读。

  ③注意停顿,注意轻声。

  五、阅读二至四小节。

  1.默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孩子分别想什么。

  2.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打猎,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3.你喜欢哪个孩子就读读他说的话。

  4.讲解第一个孩子的内容。

  (1)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第一个孩子,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这一段。

  (2)为什么这个孩子想把海水变淡水?

  (3)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地球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余下只有2.5%的淡水。有80个国家的15亿人面临淡水不足,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12亿的人喝不到干净的水。目前,中国每年农田受干旱面积有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我们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如果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那么我们的水资源可以多很多,就会有很多人喝到干净的水了。到时候庄稼喝饱了水,到了秋天,就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4)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我相信大家都会向他学习的,我们更应该从小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

  5.学习3.4小节。

  (1)自由读3.4小节,说说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马鬃:马脖子上长长的毛

  ·金疙瘩:疙瘩,原指头上撞了一个包突起的部分,在这句话中指的是宝藏。

  ·彩绸:当阳光照射着海面,海面上金光闪闪,小朋友又从海底找到了这么的宝藏,可见浪花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2)男女生分段读。

  三、阅读第五小节。

  1、出示最后一段,师读。浪花听了孩子们的理想非常喜欢他们,你从哪儿知道浪花对孩子的喜爱呢?

  ①理解“像小手”。

  ②体会“抚摩”的意思,感受浪花对孩子们的爱抚。

  2、读第五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

  过渡: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以及孩子们的开心,读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通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读并积累词语“浪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内容,体会浪花的可爱,“我”的愉快。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各种贝壳、大海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感知大海的美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海边玩过吗?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子的?

  2.教师播放大海录像,学生感知大海的美。

  3.指名反馈:你看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浪花图片,提问:碧绿的大海上白色的这些叫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认读生字

  1.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互相读、互相评议。

  4.集体朗读课文。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结合生字表画出生字。

  6.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并认读新词。

  7.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教读。

  8.大家一起认读生字。

  9.去掉拼音,抽读,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10.引导学生说出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11.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法。

  四、读文,体会浪花的淘气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倾听。

  2.评议同学的朗读情况,教师适当评价。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轻轻的.”“悄悄地”,并用动作表达出来。

  5.出示句子,要求学生补充完整。

  浪花看见了,迈着________步子走来,________搔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________笑着跑回家。

  6.指名反馈:浪花的家在哪里?

  7.你们喜欢浪花的淘气吗?(喜欢)那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表达自己对浪花的喜爱。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设计参考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再次美读全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耍、痒、丫、泪、壳、篮、娃”7个字。

  2.能看懂图意,学习围绕“我”、“浪花”进行观察,理解句子意思。

  3.图文对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重点

  学会本课“浪、玩、笑、都、跑、唱、次、给、贝”等9个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引言揭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出示挂图)

  2.今天我们跟着画上的小女孩一块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浪花。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看,海水溅起无数细小的波浪,像浪花一样,所以叫它们什么?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图文对照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两遍。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

  2.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一会儿、捧来、装。(个别读,正音。)

  3.教师领读课文或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4.再自由小声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四、学词学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自学探讨。

  2.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上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而且小女孩觉得浪花像什么?(淘气的娃娃。)读读这句话,想想它像不像?

  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地”、“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5.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6.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7.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浪花》的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2、投影片。

  3、海边风光录像片。

  4、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②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①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②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