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最新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最新教学设计
篇一:《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
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无论师??交给老人。”指名读、小组读。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人施舍
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篇二:《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4.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
2. 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2.圈画新词,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教师总结。
一句有魅力的话就给了盲老人以莫大的帮助,那么为什么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把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话用横线把画出来。
2.指名回答。(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课件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什么也看不见!
①齐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生回答: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起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文字: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2.把这段话再小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想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呢?把体会用笔简单地写在这段文字的旁边。
3.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是的,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春天于严冬交替中诞生的,一切渴望葱茏的树木,所有向往绽放的花蕾,无数企盼萌芽的种子,怎会错失这大好春光?(板书:万紫千红)
5.春天多美啊!我们刚刚都是从文字中去感受到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课件播放春天的美丽画面)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过渡:我们刚刚是大了饱眼福,欣赏了这美丽的春景,可盲老人的眼前却是……
2.(课件切换到盲老人面前漆黑一片),学生看课件后回答,教师板书:漆黑一片
3.指名读描写盲老人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盲老人?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盲老人很可怜。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说明。(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和“双目失明”等词语进行体会,理解“衣衫褴褛”的意思。)
5.指导学生读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可怜的盲老人叹息到:唉--- 生: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这位可怜的盲老人悲伤着:
生: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这位可怜的盲老人心酸呀:
生: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6.面对如此可怜的一位盲老人,巴黎大街上的人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行人的反应,重点理解“无动于衷”。(师板书:无动于衷、淡淡一笑)
7.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2—5自然段。
1.教师过渡:难道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难道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
2.默读课文思考:谁帮助了盲老人?结果怎样?是怎样帮助的?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为什么短短几个字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
5.是的,大家把自己的钱拿来帮助盲老人,书上是用什么词语描写的?
板书(解囊相助)
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仅仅是书上写得富有诗意和感情吗?魅力还在哪里?
7.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8.教师小结。
四、拓展。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富有魅力的语言,你愿意去找一找吗?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请学生为那几个提示牌写几句富有魅力的提示语。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 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给它写上提示语。
2、 将自己写的提示语在小组里讨论,看是否有魅力?
3、 小组汇报。
4、 教师展示自己写的富有魅力的提示语:
“小草青青,踏之何忍!”
“水,天使与魔鬼的化身!”
“我的美丽为你绽放!”
板书:
23 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 万紫千红 无动于衷 变 产生同情 淡淡一笑 解囊相助 叹息 笑着
【《语言的魅力》最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新《春日》教学设计02-14
语言描写教学设计三篇03-05
语言活动小树的快乐教学设计03-19
最新《猫》教学设计与反思03-20
最新高中篮球教学设计10篇04-08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下雨啦》(通用13篇)06-20
《我妈妈》大班语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5-11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最新《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13篇02-21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