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渔父》的教案
关于《渔父》的教案
渔父教案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
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
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
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
比如柳宗元《渔翁》:“歙乃一声山水绿”,这位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
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
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
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
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其次是“父”。
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
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
第四是“舟”。
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
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
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
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
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
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渔父》的教案】相关文章: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什么虫》教案01-08
关于《勇气》的教案03-20
飞天音乐教案10-31
《 西瓜船》教案11-17
人生多彩的教案09-04
激素调节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