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毛龟》教学反思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毛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绿毛龟》教学反思 1
今天上了《绿毛龟》一课,或许是课文的内容吸引了孩子们,亦或是在切入课文的时候把握住了孩子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昂,你说、我说、他说,大家畅所欲言,完全进入了学习状态。可以自豪得说,这节课是我们师生都很有感觉的一节课,师生间的默契也使今天的我拥有了好心情。
在课导入时,我这样说到“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与一只世间的可爱精灵亲密接触,看看它将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异乎寻常的惊喜?”随着《绿毛龟》课题的板书,我适时问到:关于绿毛龟,你知道什么信息?并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一信息的?由于课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爱动物的天性,何况是对于世界四大奇龟之一的绿毛龟,他们或借助于教材,或借助于网络,借助于书籍,借助于父母,从大小到体重;从外形谈到吃东西的模样;从绿毛龟谈到其他的三大奇龟-双头龟、白玉龟、蛇形龟……学生娓娓而谈,说了还想说,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绿毛龟的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那么“作者笔下的绿毛龟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与我们了解的一样?”我请同学们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去认识作者笔下的绿毛龟,同时探究我们一家大小为什么喜欢绿毛龟?在探究的'过程中,我教会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描写外形的句子;如吃东西动作的描写;又如通灵之性的神态描写。在一次次的咬文嚼字中,在一次次的深入朗读中,学生从外形、吃相、通灵之性三方面探究出了我们全家对这小精灵的喜爱;更从作者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绿毛龟》一课给了我一份好心情,这一课的教学也使我反思以往的教学,不要老是怪孩子与你没默契,孩子这不会说,那不会说,要相信孩子们,不是他们不会说,而是可能我们没有为他们在课堂上搭建好一个说的平台。一旦这个平台他们觉得很适合自己在上面“唱歌跳舞”,那么他们肯定会如你老师所愿,如滔滔长江之水,连绵不绝 ;又如黄河泛滥, 一发不可收拾……
《绿毛龟》教学反思 2
《绿毛龟》这篇课文改编自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的作品,描写了一家人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家里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由于本文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全文描写细腻,文字灵动,充满生活气息。因此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用词的巧妙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于是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了采用“一课两教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简练的表达特点;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并解决问题;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
一、脉络清晰,各有侧重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绿毛龟非常可爱是因为它外形美丽、姿态高雅、食态可掬、具有通灵之性,并且已经详细学习了它的外形美丽。那么第二课时需要有一个问题能够贯穿整堂课,将其余要学习的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于是在课的开始我就提出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外形美丽,那作者是怎么写绿毛龟的其他三个方面的?自由轻声读读6到14小节,选择一个方面找找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这样的自读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有了串起整堂课的问题,那么本节课的脉络也就显得清晰多了。
学习绿毛龟三方面特点的时候,我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各有侧重的。如学习它姿态高雅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它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长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这句比喻句,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绿毛龟的姿态高雅。学习食态可掬时,主要抓住描写绿毛龟进食动作的词,让学生圈圈动词、做做动作、品读动词等来感受它进食的样子很可爱。学习它具有通灵之性时,主要让学生站在绿毛龟的角度去感受,通过“女儿一喊‘宝龟’,它把头伸出水面张望,好像在说。绿毛龟听到音乐,又好像在说:。”这个说话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绿毛龟所具有的通灵之性。
二、沉入文本,品词析句
文章的用词非常讲究,因此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如学习“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和“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这两句话时,我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咬、嚼、吞”和“喂、看、笑”。在圈圈动词、做做动作中让学生体会“咬、嚼、吞”三个字非常简练,却生动地写出了绿毛龟进食的可爱。作者好像把它当作了人,是家庭中的一员。而学习“喂、看、笑”时,让学生想象“喂什么?怎么喂的?看什么?笑什么?”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作者正是通过三个简练的字,既把对绿毛龟的喜爱写清楚,又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感受语言的魅力。
质疑问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问题,让学生读读“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水都染成了绿色。”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卖弄’是个贬义词为何用来形容绿毛龟呢?它的毛发真的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吗?”上,通过质疑解疑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读写结合,训练表达
本课的情感目标是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这个目标的完成并不能依靠教师的强行灌输,或是教学结束时喊口号式的呼吁,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悟、自行习得,情感的升华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在学生充分理解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宠爱后,让学生以绿毛龟的口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展开合理想象,将主人一家对“我”的宠爱介绍给大家。既能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又能通过写话训练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理解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宠爱,又能体会到绿毛龟给作者一家带来的乐趣。在无形中感受到这便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所创造的美好境界。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在朗读方面收获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听课、多磨练,让自己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有所改进。
《绿毛龟》教学反思 3
教学优点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展示绿毛龟的图片、提问引导等方式,如问学生关于绿毛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注重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分析用词的准确与巧妙,如学习描写绿毛龟进食动作的动词 “咬、嚼、吞” 以及 “喂、看、笑” 等,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生动性和画面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朗读、圈画动词、做动作、说话训练、质疑问难等,使课堂生动有趣,避免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情感目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如设计以绿毛龟的口吻写话的训练,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这种美好境界,而不是简单地说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脉络清晰: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能够贯穿整堂课,将绿毛龟的外形、姿态、食态、通灵之性等方面有机整合,各教学环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不足: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和深入,没有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收获不够明显,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未能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字的韵味。
课堂生成处理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一些超前回答或意外生成,有时未能及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有效的引导,导致教学环节不够流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课堂的活跃度。
拓展延伸不够: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不够丰富,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绿毛龟相关的科普知识或其他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等 。
【《绿毛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长城教学反思08-07
对英语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10-26
教学反思《灰雀教学反思》10-28
《搭石教学反思》的教学反思08-10
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10-24
教学反思的反思成分07-14
比的教学反思06-30
精编教学反思:《老王》教学反思08-27
反思性教学需要勤于调整反思的化学教学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