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具:
1、号抽屉:每组各一杯可乐、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号抽屉: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引入课题 板书: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2、学生实验,师巡视。
3、汇报观察结果。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
三、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没有颜色的。请大家拿出1号抽屉中的1号杯,与水比较一下。水是怎样的。
2、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你们说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点,你是怎么解释呢?拿出1号抽屉的玻璃,比较一下。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做水流动实验。
7、水与玻璃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说(硬或软,形状上有区别)
师:玻璃是什么形状?(学生说长方形)
师:那么水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8、学生实验、讨论、汇报。
9、小结。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10、总给什么叫液体。
四、区分各种各样的液体
1、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液体的?大家试试看
2、学生实验
3、出示: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区分杯子中的液体?
4、学生上台,并说理由。
5、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地闻或者尝。
6、学生说,师小结。
五、总结。
板书:
水
看 没有气味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透明
闻 水平面 气泡 放大 变弯 溶解 沉浮 重量
尝 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摸
听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以沙与水为例。首先,请学生将一些沙子放入一个透明容器中,并加入足够的水搅拌。观察时,学生可以注意到沙子会悬浮在水中,形成一个混浊的液体。接下来,让学生再尝试将相同量的油加入另一个容器的水中。这次观察时,学生会发现油和水不溶于彼此,形成了两个分离的层。油在上部漂浮,而水则保持在下部。通过这两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开始比较沙与水以及油与水的性质。他们可以得出结论,沙子和水混合后会形成悬浊物,而油和水则不混合。接着,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液体,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例如,学生可以考虑牛奶、果汁、洗洁剂、汽油等。让他们描述这些液体的外观、颜色、质地、密度等特征,并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可以对液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理解不同液体的'特性和用途。通过这种观察和探索液体的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对液体性质的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动手、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来培养认识液体的能力。教学准备沙、水、食用油、碘酒、酱油、白醋、玻璃杯、盘子、农药水、盐酸引入课题谁能说说液体是怎样的?
液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具有流动性和固定体积的特征。下面是液体的几个例子:水、酒、石油、牛奶、果汁等。比较沙与水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沙和一杯水,记录如下:
1.外观:一杯沙呈现灰黄色,粒状颗粒状,而一杯水呈现无色透明,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液体体积。
2.流动性:倾斜玻璃杯时,沙不会流动,而水会随着杯子的倾斜程度而流动。
3.固定体积:无论如何移动或倾斜玻璃杯,沙的体积保持不变,而水的体积会根据杯子的倾斜程度而发生改变。
倾斜一下杯子,看看沙与水又有什么不同?讨论沙与水有什么不同?
堆堆看,沙和水各有什么不同?
两滴水合起来与两粒沙合起来又有什么发现?比较油和水出示油,问:它是液体吗?
观察油和水,同时倒倒玩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油与水的异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体讨论这些液体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出示的酒精、面对未知的液体,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呢?没有标签的液体可能存在风险,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处理。首先,我们可以观察液体的颜色、气味和粘度等特征来尝试了解它的性质。然后,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滴少许液体在纸上观察其渗透性或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以获得更多信息。此外,我们可以咨询相关专家或借助化学测试工具,如试纸或测试仪器,来进一步分析液体。总之,在处理未知液体时,我们应该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并遵循安全操作指南。相比之下,有标签的液体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它们。通过读取标签上的文字、符号和警告,我们可以得知液体的成分、用途、储存条件等重要信息。此外,标签上通常也会包含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液体,并避免潜在的危险。因此,有标签的液体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并且能够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综上所述,面对未知液体时,我们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尽可能地了解其性质。而有标签的液体则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它们。无论是处理未知液体还是有标签的液体,我们都应该注重安全,并遵循相关的操作指南与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安全指导。在教授如何安全处理一些危险液体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农药水和盐酸的注意事项,并询问学生他们如何了解这些有毒液体的信息。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
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 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篆体的“水”
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3、用感官观察水
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
2、学生汇报;
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
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
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好,开始实验吧!
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8、学生汇报;
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过渡:
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学生:不是。是玻璃。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继续用感觉器官,把玻璃和水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比较
2、接下来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和研究水;
老师这里有几组东西,小黑板出示:
实验一:玻璃和水比较;
实验二:牛奶、芬达和水比较;
实验三: 两个瓶子里的东西比较(有一瓶是水)
3、各组可以自由选择做哪一组实验,要求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发现水和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有不同点?其中实验三不能打开瓶子。如果觉得实验有困难,可以参考老师的实验提示卡。各组组长上来领实验器材、和提示卡;
4、学生做比较实验。老师巡视;
5、各组交流;
(1)实验二请一个小组整个小组汇报。(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其他组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补充。)
(2)实验一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交流。
(3)实验三,老师请其他组的一位代表采访做实验三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不打开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师:大家真聪明!很会做实验,很会研究,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呀!
谁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什么东西?
[评析:三个对比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选择,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让学生从三个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后面的交流使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三个实验,可通过其他组的不同形式的汇报和相互交流也能从中收益。在一个个对比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的认识也逐步完善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概念是在实际的实验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提示卡给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巩固加深认识,课堂延伸
1、今天同学们运用感觉器官研究了水,发现了水的不少秘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这些瓶子中间只有一瓶是矿泉水,谁能把它找出来?
2、出示瓶子,请一位同学上来。
(1)能先不打开瓶子吗?
(2)注意点: 闻:指导闻的方法。
尝: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尝的哦。
(3) 表扬奖励。
3、今天我们的研究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
4、人体的器官真神奇呀,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我们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5、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做实验(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书查资料,还可以上网。
[评析:最后的游戏性实验无疑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说不定有的孩子课后还会找别的液体继续探究。老师最后的总结也不是终止这堂课的研究,而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虽然结束,新的研究也许又将开始。]
四,教后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本课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水的`秘密。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材将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个单元提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
2、 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课试图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的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个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前一个活动是寻找基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后三个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比较,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3、 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液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4
课题
总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 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 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红旗塘水
分辨演示: 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新课
1、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 引入课题 板书:。
二、用感官观察水
1、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2、 现在,请二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3、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的相关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2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3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4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5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1、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2、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1、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3、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 引入课题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1、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2、 现在,请二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3、 学生实验,师巡视。
学生活动
想一想,说一说,你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个性创意
1、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2、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1、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3、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想一想,说一说,你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一杯水
课后反思
1、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没有气味,透明易流动的液体;能分辨水与其它液体的不同。
2、能综合运用感官对水进行有序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对水的认识。
3、在观察活动中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解决观察中的问题;认识有序观察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水是一各无色无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学难点:有序观察水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水果、水槽12个、纯净水24杯、酱油12杯、盐水12杯、白醋12杯、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探究的方法
师(出示水果):这是什么?
生:苹果。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是圆的,红的。
师:是用哪种感觉器官知道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齐答)
师:晚上黑灯瞎火的看不见,又怎么分辨它呢?
生1:吃一口。
师:拿不准可不能随便尝哟!
生2:可以先闻一闻有没有苹果味儿。
生3:用手摸一摸(形状)。
生4:还可以拍一拍,听一听声音......
师:看来同学们的办法还真不少,大家愿不愿意用类似的办法来玩水?
众生:愿意!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水。(板书课题)
面对熟悉的水,学生活跃不起来,教师牵着鼻子走又会束缚学生思维。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运用感觉器官探究已熟悉,我作了一些变动,先以水果调动兴趣,借用探究水果的方法(形色香味等)为后面探究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观察水
1、讲解观察要求。
师:每组桌上有一杯水,是纯净水。还有一个玻璃做的东西,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玻璃盆(学生笑)
师:以前没见过当然不知道,我告诉大家,它叫水槽。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水槽。”
师:水槽里装的是普通的自来水,喝了可要闹肚子的。
好了,我们可以运用眼、耳、鼻、舌、手等和身边的各种材料,用研究苹果的办法,来感觉水、认识水。我们比一比,哪个组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水的秘密最多?
2、学生玩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把发现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师:这组已经有了三个发现,那一组有了五个,还有更多的发现吗?(煽情,鼓励更多的探究)
3、学生汇报玩水的发现,教师归类板书。
师:下面有请各个小组代表把你们做实验时看到的现象、发现的秘密向大家汇报。
生:乒乓球漂在水上,按下去一松手就上来了。
师:乒乓球能浮在水上。
生:我的橡皮擦沉下去了。
生:我尝了杯子里的水,一点味道也没有。
生:水可以搅动。
生:用手抓不住,但是可用杯子舀起来。
生:水是白色的。
生:不对,江里的水是绿色的,夏天是黄的。
生:橡皮在水下我能看到。
生:可以用笔杆吹气,水里冒泡泡,还咕咚咕咚的响。
师:眼睛嘴巴耳朵都用上了,不错!我们的鼻子就没用途了吗?
(部分学生忙去闻了一下):没有气味。
生:我还有一个发现,隔着水槽看我的手指变粗了。
生:还有……
师:对不起!时间关系,更多的发现我们留到课后再去交流,好吗?
4、纠正、筛选和整理学生汇报材料。
师:同学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真高兴。对这些,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水不是白的,也不是绿的,把水库的(绿)水舀起来颜色就变了。师:那你们认为它该是什么色呢?老师这有瓶营养快线(往塑料杯里倒)
生:白色的
师:与水比一比——
生:水不是白,它是无色的。
师:隔着营养快线,大家能看到我的手指头吗?
生:不能。
师:隔着水槽却能看到手指头,这说明水是……
生:透明的
师:黑板上这么多发现,哪些才是水特有的呢?
生: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还没有颜色。
生:我补充一点,水是透明的。
生:水是能流动的液体。
师:你还知道水是液体,不错!
5、凸现水的主要特征。
师:现在,你该怎样给大家介绍水呢?
生:水是液体,透明,无气味,无颜色,没有味道。
师:能用一段通顺的语言表达吗?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沙与水进行观察,以及对油与水进行比较,以及对日常生活液体的了解,来提高对液体的认识;
2.通过动手、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来培养认识液体的能力。
教学准备:沙、水、食用油、碘酒、酱油、白醋、玻璃杯、盘子、农药水、盐酸引入课题谁能说说液体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哪些是液体?比较沙与水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沙和一杯水,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倾斜一下杯子,看看沙与水又有什么不同?讨论沙与水有什么不同?
堆堆看,沙和水各有什么不同?
两滴水合起来与两粒沙合起来又有什么发现?比较油和水出示油,问:它是液体吗?
观察油和水,同时倒倒玩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油与水的异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体讨论这些液体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出示的酒精、白醋以及没有标签的碘酒、饮料。讨论:面对不知名的液体,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有标签的液体我们又怎样去了解它们?
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了解一些危险液体的注意事项出示农药水、盐酸,问:你们将怎样了解这些有毒液体呢?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页至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4、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形状的'能装水的容器、一瓶水、。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装有水)。演示实验材料: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五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蒸馏水、雪碧、牛奶、橙汁、酒精、五颗小球。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实物投影出示五个杯子提问:同学们,你能判断一下,这五个杯子里哪个装的是水?
1、出讲台判断,说出原因。
巩固原有的知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
引入学习新知识
1、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
2、 实物投影出示刚才学生判断正确的一杯水,问:这是什么?
3、 问:你能猜一猜,水是什么形状的?
1、 一一回答。
2、 集体回答。
3、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看法和根据。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水的形状
1、 谈话: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们光听别人说而不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行吗?
2、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 指导学生实验。
4、 谈话: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5、 总结: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不错,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有不同的形状。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影片)
6、 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1、 集体回答。
2、 阅读要求。
3、 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4、 各小组代表把实验报告投影出示,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互评)
5、 观看。
6、 描述。
1、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形状。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3、 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里的水的影片,让学生在感受水的壮观的同时,体会到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
(二)发现水的流动性
1、 谈话:水还有哪些特性?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怎样玩?(课件出示操作图)
2、 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1)让水从杯子里流到水槽里,
(2)用双手拨动水槽里的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4、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
5、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6、提问: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一样?
7、 谈话:同学们,你能告诉你的同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8、 提问: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们,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1、集体回答,观看操作图。
2、与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
3、回答。
4、仔细观察。
5、回答。
6、回答。
7、 交流。
8、 回答。
1、 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2、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使学生在自由和信任的课堂上玩得更开心,发现更多。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三)认识水平面
1、指导学生观察同一瓶里的水的水面。
2、让学生谈谈发现。
3、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水面。
4、让学生谈谈发现。
1、小组讨论,观察。
2、谈发现。
3、小组讨论,观察。
4、谈发现。
1、 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水平面。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思维拓展
1、 把一张凳子放上讲台,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这张凳子是否放平?小组讨论。
2、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2、回答。
1、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水。
五、板书设计
一杯水的观察(二)
1、认识水的形状
2、发现水的流动性
3、认识水平面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自评)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突破: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是教材里没有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水与石头不一样,水会流动。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里的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平”改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凳子是否放平”,目的有两个:
一是便于操作(把凳子放上讲台),
二是让学生理解“放平”,只有理解了,才能讨论。
(2)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
(3)关注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4)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
(5)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水》教学设计08-25
水的教学设计10-16
有关《水》教学设计08-21
奇妙的水的教学设计08-15
水的教学设计_参考09-26
《水》教学设计范文05-13
《饮一杯月光》的教学设计09-25
有关神奇的水和观察水的教学反思09-20
《饮一杯月光》教学设计范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