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时间:2024-08-07 09:49:56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一、(共3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脊梁(jǐ) 溺爱(nì) 炮烙(páo) 瞠目结舌(chēng)

B.泯灭(mǐn) 余荫(yìn) 绿林(lù) 按捺不住(nài)

C.黏合(zhān) 翘首(qiáo) 胚胎(pēi) 一瘸一拐(qué)

D.纤细(xiān) 熨帖(yùn) 笔杆(gǎn) 垂拱而治(gǒ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剧院五彩霓虹灯闪烁,倒影在一池碧水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详和的氛围。

B.梁博摘取了“中国好声音”年度桂冠,召示着每一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只有怀揣梦想,才有成功的一天。

C.设置网页背景音乐并不难,只要进人音乐下载页面,复制链接地址后就可以了,这个办法一般屡试不爽。

D.对学术抄袭这类操行失范现象习以为常,比学术抄袭本身更可怕,我们要以法治理,使学术届保持纯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交通运输部门将完善相关的运行______ ,尽早部署明年春节长假公路免费通行工作。

②西气东输这一项伟大工程,让我们完整地看到了_______ 祖国大地的能源大动脉全貌。

③真正的文学作品是用灵魂写就的,是_______ 的,足以震撼人心并产生永久性磁场。

A.体制 横亘 有血有肉 B.机制 横贯 有血有肉

C.体制 横贯 有滋有味 D.机制 横亘 有滋有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新疆库尔勒有一种梨,其貌不扬,不知情者都不愿买,尝过才知其味甘美,十分爽口。

B.目前,房产销售很不景气,开发商不断加大促销力度,销售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C.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经由作家细致入微的描写,显得楚楚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当今社会就业难,没工作的人忙于找工作,即使有工作的人也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酷卖街的摊位布局,让我似乎穿越到三国时诸葛亮设下的八卦阵,又穿越到战国时孙膑布下的迷魂阵。

B.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呈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导致多人伤亡的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C.对“地沟油”的监管不力,总有不法分子把“地沟油”变成“进口货”,不仅上了餐桌,甚至还入了饲料。

D.浙江省将加大监督力度,改进产品包装和过度包装,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6.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 )

关于“自由”,我想了很多,如果没有地心吸引力,我们就可以______ 。但是如果真的摆脱了地心吸引力,我们恐怕也到不了哪里去。_____ :自己打着转儿,再绕着地球转。自己做自己的主,远远的,还有一个老朋友拉扯着。宇宙很宽广,也许,再宽广前自由都会被_______ 。

①像月亮一样静静地转 ②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

③你成为月亮就挺好 ④你成为鸟儿就挺好

⑤一根看不见的引力线拉着 ⑥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我与地坛》)

B.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西地平线上》)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南州六月荔枝丹》)

D.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我有一个梦想》)

8.某中学百年校庆,校友为母校送祝福,下列祝福语最得体的一项( )

A.磨难百年成正果,祈福万寿盼涅架。 B.百年翰墨书名校,千秋风雅育英才。

C.祝贵校百年盛典,看学子今朝风采。 D.学子杏林长学问,先生学府写春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且庸人尚羞之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舞幽壑之潜蛟 D.望西山,始指异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吴之民方痛心焉 B.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吾属今为之虏矣 秦王为赵王击缻

D.未得与项羽相见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3.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

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A.体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为政思想。 B.体现了孔子行事循礼的为政理念。

C.体现了孔子均贫共富的为政目标。 D.体现了孔子尚德弃暴的为政主张。

14.对《桥边的老人》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岸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珊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

A.通过环境和对老人身边各种人行为的描写,营造出忙乱、紧张的氛围。

B.“衣服上尽是尘土”和“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等写出环掉的恶劣。

C.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简约明白,内容具体丰富,产生了较强的视觉效果。

D.“涌过桥去”的人群和静坐的老人形成对比,突出老人镇定、悠闲和泰然。

15.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写的是良辰美景,但已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又东风”三个字抒发了词人对昨夜风景的一丝喜悦又怀念的情绪。

C.词人将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字,形象比作“一江春水”,永无止境。

D.整首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回首往事,感慨今昔,抒发了伤感情怀。

16.下列古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自居易《琵琶行》)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莫言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就被孙犁发现了。孙犁从其文字里感到了有趣的东西,便说了一些好话。那是作家之间的特殊感受,在基本的情调上,他们确有相通的地方,或者说,在精神气质上,他们重叠的部分也是有的。但莫言没有走孙犁那样的路,虽然同样写了乡土里迷人的存在,却把视野放在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中国乡下的精神逻辑的叙写上,有别于同代人的文学。

莫言的文字里,有鲁迅的一丝影子,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由此,他的创作得以摆脱旧影的纠缠。他对于历史记忆的梳理,有杂色的因素,从故土经验里升腾出另类的意象。先前的乡下生活的作品是单一的调子居多,除了田园气便是寂寞的苦气,多声部的大地的作品尚未出现。自莫言走来,才有了轰鸣与绚烂的画面感和交响的流动。这些在民国的文学中也有,但还是零星点点的存在。莫言的规模和气象,已超过了民国许多作家,可以说是自成一路的摸索者。

而若是回想“文革”后30年间的文学,莫言的探索有意味深长的所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一方面是回归“五四”,一方面是向西方学习。莫言是二者兼得,择其所长而用之。最初的时候,许多批评家对其并不认可;如今读当年那些小说评论,当看出批评界的滞后。莫言很早就意识到流行的文学理念的问题,认为文学本来可以有另类的表达。他早期的小说就显示了一种从单一性进入复杂性的特点。《白狗秋千架》《大风》《断手》《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于混浊、零乱里依然有素朴的美。那种对人性珍贵元素的点化,在维度上已与传统的乡土小说有别了。他对恶的存在的描述,显得耐心和从容,以致让一些读者无法忍受。不过,恰是这种对审美禁区的突围,一个辽阔的世界在他笔下诞生了。《丰乳肥臀》《檀香刑》,就有诸多的醉笔,乡间的逍遥的史笔,催生于一部快意的交响。这个特点在近年的《生死疲劳》里依然能够看到,一个亲近泥土而又远离泥土的莫言,给读者带来的是另一种审美的快意。

我以为,莫言的出人意料的笔触,是把时空浓缩在一个小的范围里。中国社会本来一盘散沙,村民是分散居住者多。莫言把战争、革命、城乡都置于一个调色板里,浓缩了几代人的感受,差异性与对立性浑然于一体,这达到了一种多维文化记忆的效果。中国的乡下,是空旷死寂者多,无数灵魂的不安与期待的焦虑都散失到历史的宏大书写的空洞里了。而莫言却把那些零散的灵魂召唤在同一个天底下,让其舞之蹈之,有了合唱的可能。《红高粱》《金发婴儿》《酒国》等作品中那些轰鸣的多声部的交响,表面上接近西方文学的某种情态,但实际上呈现出中国乡下的独特的精神逻辑。

(节选自孙郁《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写者》,有删改)

17.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莫言小说特点的一项( )

A.在作品中点化出人性珍贵的元素。

B.把时空浓缩在一个小的范围里。

C.在维度上与传统的乡土小说有别。

D.耐心而从容地描述恶的存在。

18.下列对“一个亲近泥土而又远离泥土的莫言”含义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莫言对于历史记忆的梳理,有杂色的因素,从故土经验里升腾出另类的意象。

B.莫言很早就意识到了流行的文学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文学本来可以有另类的表达。

C.莫言把战争、革命、城乡都置于一个调色板里,差异性与对立性浑然于一体。

D.莫言在叙写乡土时,以诸多的醉笔、逍遥的史笔等呈现中国乡下独特的精神逻辑。

1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孙犁在莫言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些相通的情调和共同的精神气质,为当时还没有出名的莫言说了一些好话。

B.莫言的作品里有着鲁迅的一丝影子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摆脱了旧影的纠缠,所以没有走孙犁那样的路。

C.莫言之前,表现乡下生活的作品以单一的调子为主,只有田园气和寂寞的苦气,多元复杂的作品尚未出现。

D.莫言在回归“五四”的同时向西方学习,并择其所长而用之,这在最初的时候并未得到批评家的普遍认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义不赂秦 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存亡之理 理: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低下。

2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A.至丹以荆卿为计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以趋于亡 D.苟以天下之大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认为,燕赵两国“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但后来燕国“以荆卿为计”,赵国诛杀李牧,才导致了灭亡。

B.第二段假设论证,指出六国如能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则可能不至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北宋形势和六国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覆辙。

D.“呜呼”“(悲)夫”等叹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感慨的语气与说服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时势的深切忧虑。

试卷 Ⅱ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桌。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舍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23.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2分)

24.第二段开头写“我真爱北平”,为什么接着就写“我”怎样爱“我的母亲”?(3分)

25.作者在文中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四、(共12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 。(《论语》)

(2) 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6)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 ,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7.将《六国论》(节选)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8.校文学社正在招聘校刊编辑,请你以程成同学的名义拟写一份自荐信。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突出自荐者的特点与优势;语言简洁、得体;不超过100字。(4分)

五、(30分)

29.以记叙或议论为主,写一篇文章,表达“从别人那里,我认识了自己”这个意思。

【注意】①题目自定。②明确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共32分,每小题2分)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B

C

A

D

A

B

C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D

B

B

C

D

B

D

D

A

评分说明:l一16题每题2分.17—22题每题3分,共50分;答案选择正确得分,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三、(共8分) ‘

23.我居然没有到过陶然亭这样的名胜。(或:应该到的名胜却没有到过。)

24.以爱母亲又说不出来类比(或比较、为例),说明对北平的情感,言语是不够表达的。就像母亲给了作者自然生命一样,北平给了作者精神生命。

25.结构上,前后照应,文气贯通;内容上,反复强调对北平的情感。

评分说明:23—25题共8分。23题2分,答出“没有到过陶然亭”得1分,照抄原文句子得1分。24题3分,答出“类比、比较”等得1分,答出“言语不够表达”意思的得1分,答出“北平、母亲给了生命”得1分,意思接近即可。25题3分,共两方面,答出两方面得3分,答出其中一方面得2分,意思接近即可。

四、(共12分)

26.

(1)小人喻于利

(2)往者不可谏

(3)凌万顷之茫然

(4)此时无声胜有声

(5)潦倒新停浊酒杯

(6)英雄无觅

27.(1)如果和秦国相比较,胜负或许不容易判断。

(2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不要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1

28.答案略。

评分要求:“特点”、“优势”的介绍2分(可包含下面几方面内容:较强的业务技能、较好的合作精神、较广的知识视野和一定的编辑工作经历等),语言简洁1分,语言得体1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评分说明:26—28题共12分。26题4分,6小题中有4小题默写全部正确得4分,出现错误该小题不得分。27题4分,第一句2分,“当”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1分;第=句2分,“劫”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1分。28题4分,五、(30分)

29.作文。

【浙江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下语文期末试题03-20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复习试题03-19

江门市2014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03-19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复习试题练习题03-19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试题03-20

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试题03-20

小学一年级语文综合能力竞赛试题11-22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题503-20

嘉兴一中2013级高考适应考语文试题卷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语文七八单元测试题07-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