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综合教案电子版
六年级综合教案电子版
篇一:六下期末综合测试卷鼎尖教案
一、填空
1、一个数由9个亿,5个千万,3个十万和7个千组成的, 这个数
写作( ),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 ).
2、4×表示( ),积的倒数( )。
3、小李买了1000元的国债券,定期三年,如果按年利率2.55%计算,
到期时他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 )元。
4、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是15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5、王芳骑自行车,3小时行了75千米,王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千米/时,她行1千米需( )小时。
6、一个n边形,它的内角和是( )度。
7、六(2)班有28名男生和22名女生,参加期中考试时有2人请病
假, 那一天的出勤率是( )。
8、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8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这个分数就
( )。
9、在1--20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摸取一张,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
(),摸出( )可能性是.
10、如果运进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6.2吨表示()。
1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分别是5厘
米和7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长是( )厘米,最短边是( )
厘米。
1 381812
12、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二、判断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
4、甲数比乙数多,乙数就比甲数少. ()
5、两个偶数一定不是互质数,两个奇数一定是互质数。()
三、选择
1、下面的叙述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A、本年级各班人数 B、一年内的气温的变化情况
C、商店几种商品的销售量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 1:10 B 、1:9 C 、1:11
4、下面( )中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中两
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A、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汽车每小时所行路程和时间
B、圆的周长和直径 C、总钱数一定,花了的钱和剩余的钱。
D、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2 1515
5、只能画一条对称轴的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D、扇形
6、下列数( )能化成有限小数。
A 、 B、
四、 解决问题
1、一个化肥厂计划生产化肥1080吨,实际生产化肥 1260吨,实际
比计划多生产了百分之几?
2、爷爷存入银行30000元,定期3年,年利率2.89%到期后,取回
的利息可以买一台价值2000元的空调吗?
3、一个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总和是180厘米,它的长、宽、高
之比是4:4:1,现将这个长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
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1这个长方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是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的齿
数是多少?
6、果园里的桃树比苹果树少50棵,苹果树的和桃树的40%相等,
梨树的棵数与苹果的棵数之比是2:3,果园里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3 59949 C、 D、 18151513
数与代数练习题
1、5205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
2、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
3、把千克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千克,每份占这袋盐的( )。 103、把:0.125化成最简比是()
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
5、在( )÷12=25??()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被
除数最大是()
6、在( )÷( )=25??11的算式中,除数数最大是(),
被除数最大是()。
7、 公顷=()平方米 平方千米=()公顷 31
3 小时=()分0.625立方米=()升 4
7吨=()千克450立方厘米=()升 8
8、把67.6%、 0.667、 、 0.666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3
9、1990年的2月份有( )天,2016年2月份有()天。
2200年是( )年,2000年有()天。
10、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二十九届,那
么第二十届奥运会是在()年举办的。第四十二届奥运会将在()
年举办。
11、一座大厦高大约是42(),一瓶墨水约60( ),数学书的
封面约是4.5(),一个运动场约是150(),一盒纯牛奶250
(),一个苹果200(),椅子高70()。
篇二:1毛泽东词二首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
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 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
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篇三:五年级下册鼎尖教案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测试题(一)
一、火眼金睛,找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误读音,并改正过来。
1. 诸侯(hóu)宠妃(fēi)驿使(yì)灼痛
(zuó)( z huo )
2. 基础(chǔ)两肋(lè)猝死(cù)深渊(yuān)
( lei )
3. 挑剔(chì)束缚(fù)陷阱(jǐng)氧化(yǎng)
( ci )
4. 刑法(xíng)郭氏(guō)染(rǎn)咳嗽(sù)
(so )
二、读一读,找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1. 咽喉 航向 盗窃 埋葬 心太
( 态 )
2. 救援 脉博 心脏 鉴定 屏幕 ()
3. 医疗 倾覆政俯 警惕 瞳孔
( 府 )
4. 流酸 敏感 厉害辉煌 赐予
()
三、请你把词语补充完整。
( 平)庸无能故( 计)重演( )想成真 心急如( )
花( )年华铤而走( )一( )千丈 如( )大敌
1. 绘( )绘色 天罗地( )纵( )
交错( )无其事____逢驿使,寄与.
陇头人。逢:
四、填一填,并解释带点的词语。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____。若: .
3. 良药苦口利于____,忠言逆耳利于____。..
忠言:
4. 走向无底深渊 渊: .
五、精挑细选。
1. ____发明电报,____发明了电话。A贝尔
B莫尔斯C史特波菲德
2. 古代人采用____、____、____等方式传递
信息。
A书刊B人报信C烽火D漂流瓶
3. 信息传递方式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远古人们____传递信息,古代____传递信息,近代____传递信息,现代____传递信息,当代____传递信息。
A依靠邮政系统B依靠驿差长途跋涉C运用广播、电视和计算(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鼎尖教案六年级语文电子版)机网络D依靠电报、电话E利用烽火
4. 坐在家里,可以利用____制作绘声绘色的
电子邮件,发送到世界各地。A电视机B录音机C多媒体电脑D摄像机
六、请对号入座。
憧憬 期望
1. 风筝飞上了天空,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无垠
的( )。
2. 良好的品质,健康的身体、乐观向上的精
神,是父母对我的( )。
片刻瞬间
3. 郭晶晶从高台上跳下的那优美的姿态,那
一( ),成为永恒,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4. 嫦娥二号顺利点火发射,( )之后,传
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所有数据正常,飞船发射完全成功。
七、引号的不同的用法,请选择。
A表示引用B表示突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
1. 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
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2. 最后他通过“信息高速路”发送给了远方的
亲人。
3. 北京一位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电脑制作了
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
4. 她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为了一个目的:
【六年级综合教案电子版】相关文章:
会变的脸综合教案03-19
花儿真美丽综合活动教案01-29
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教案(通用10篇)05-22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本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