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案
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案
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这就使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吃力。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在《归总应用题》的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和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生活取材,改编教材。
正因为传统的应用题应用得过于牵强,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对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归总应用题》中,教材112页的例题是: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对于修路,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曾经听说过,但并未经历过。而到商店买东西,却是每个学生都肯定体验过的。所以我从学生生活取材,将例题改为到水果店买水果,根据学生最熟悉的两个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编题让他们解答。
二、CAI辅助,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头疼,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我一上课便以老板的身份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一家新的“利民水果店”今天新开张,里面的水果价廉物美,欢迎大家光临。同时运用CAI进行演示,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1元5角/斤 1元/斤 2元/斤 5元/斤
学生一听便乐了,买东西,是他们平时经常做的事情,现在连上课也是买东西,而且老师成了老板,多有意思啊。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准备上水果店采购一翻呢。
三、发现问题、引导探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当学生进入水果店后,马上就发现只有梨没有标出单价,这时我趁机告诉他们:由于进货时太过匆忙,所以忘了,只记得批发商曾说过,买四斤苹果的钱只能买两斤梨。听到这句话,学生的脑子便马上动起来了,他们多么急切地想知道梨的单价啊。而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要知道梨的单价,必须先知道四斤苹果的总价,然后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这个数量关系,用苹果的总价除以梨的数量,才能求出梨的单价。
其实,像这种先求出总价或其它总量的应用题就是归总应用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买水果,并结合前面刚学过的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来求单价,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归总应用题,并探索出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案】相关文章:
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03-19
数学单项式教案10-25
数学教案:圆的认识02-12
数学因真实而精彩教案03-20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03-20
苏教版数学分数的教案03-20
高三数学的复习教案03-19
数学活动教案之看看数数03-20
数学教案模版之数轴03-20
数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