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通分》课程教学反思

《通分》课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5 09:07:32

《通分》课程教学反思

《通分》课程教学反思

《通分》课程教学反思

  “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通分》教学反思。

  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

  一、在学生比较五分之二和四分之一 的大小后,并板书到黑板上 。会出现很多种情况,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二是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比较;三是化成以其他公倍数作公分母来比较,还出现化成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等。我对每一种方法都好好反馈,并着中讲解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作同分母的两种情况,确定都是通分,但是用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

  二、。 概念讲解的比较透彻,抓住三个关键字“异分母分数”“和原来分数相等”“同分母分数”,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并掌握和牢记。不足的是最好再提点一下:“和原来分数相等指的是和原来分数的大小相等。”

  三、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育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还十分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反思《《通分》教学反思》。在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方法时,我并没有搬书上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感受规律,再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以点到面,全面提高。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有:

  尽管在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仍然一步步在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把这些分数转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引导他们找出公分母可以是几。生怕他们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之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教师只需提醒学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比较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启他们智慧的闸门。

  同时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我还出现了马虎和错误现象。还有在比较同分子的分数好比较还是同分母的分数好比较时,我认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好比较,这一处同样欠缺思考。应根据不同题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比较。

【《通分》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通分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28

音乐课程的教学反思03-20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3-20

《枣核》的课程教学反思(精选9篇)07-03

《我要的是葫芦》课程教学反思(精选11篇)11-27

《不退位减》课程教学反思(通用7篇)09-24

《认识千克》课程教学反思(通用10篇)10-16

课文《通分》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04-10

《散落的钞票》教学课程设计03-26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程教学后的反思(通用10篇)06-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