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复复》教案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重复复》教案设计(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件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1.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①老师点击鼠标,鱼儿向左重复连续排列。②点击鼠标,鱼儿向右重复连续排列。③点击鼠标,鱼儿向上重复连续排列。④点击鼠标,鱼儿向下重复连续排列。
2.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三、观察质疑,操作交流,讲授新课。
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师:重复构成的规律,真特别。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老师这儿的泡塑鱼排列一下,这些鱼儿还可以怎么排列着游?下面的`学生,拿出信封里的鱼儿,在方格垫板上摆一摆。把你们所想的都摆出来。教师随着学生演示完毕,逐步把骨式图贴于黑板上。
引导学生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挥学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让学生摆出不同的重复形式。
师:鱼儿除了这几种排列外,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 同学再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有多种重复排列的方式,待学生操作完毕,各组派代表把鱼的排列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四、自由想象,小组创作,进行课堂练习。
1.结合课本范图诱导启发,拓展创作的题材与空间。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同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使学生明确画的内容之多、之广。
2.讲解作画步骤。①先请学生说说作画步骤。②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再归纳。
3.自由想象,绘画图案。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收集的东西摆一摆.
4.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设计、绘画。
五、展评习作
1.举办小型作品展览,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同学辅以点评。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里可以见到重复图案。
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 分析"重复"手法在叙事中的象征意义
2. 理解循环结构对主题表达的强化作用
教学过程
1. 初读感知(15分钟)
学生速读全文,用思维导图梳理重复出现的意象(如"老式座钟""褪色窗帘")
讨论:这些重复元素如何构建故事的`氛围?
2. 深度解码(20分钟)
对比阅读:截取文中三个相似场景(如"母亲梳头"的不同描写)
小组探究:重复细节的变化如何暗示人物心理变迁?
3. 主题升华(15分钟)
引入米兰·昆德拉"人类抗争重复的永恒轮回"观点
辩论:文中人物是被重复囚禁,还是在重复中找到救赎?
作业设计
用重复手法改写《孔乙己》中"茴香豆"场景,体现人物命运循环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 掌握"螺旋式重复"的写作技巧
2. 通过重复制造情感张力
教学过程
1. 技法剖析(10分钟)
展示《百年孤独》开篇"许多年之后"的'重复范式
解析:时间循环如何增强宿命感
2. 片段仿写(25分钟)
提供三组意象:"地铁报站声""咖啡杯的裂痕""母亲的药瓶"
要求:用重复句式构建情绪递进的场景
3. 互评工坊(15分钟)
小组交换作品,用"重复点-变化点-情感曲线"三维度评价
作业设计
以"月考成绩单"为主题,创作三段式重复叙事微小说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 从哲学、科学、艺术多角度理解重复
2.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学科链接(15分钟)
哲学组:尼采"永恒轮回"理论
科学组: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配对
艺术组:蒙德里安几何重复画作
2. 文本重构(20分钟)
分角色朗读文中"钟表匠修表"段落
讨论:机械重复与生命重复的'本质区别
3. 实践项目(15分钟)
设计"重复博物馆"概念图,包含文学、科学、艺术三大展区
作业设计
撰写200字短文《我眼中的重复》,至少引用两个学科观点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 分析文本中重复行为的权力隐喻
2. 培养社会批判意识
教学过程
1. 符号解读(10分钟)
找出文中"校规检查""晨跑队列"等重复场景
小组讨论:这些重复如何体现规训机制?
2. 现实映射(25分钟)
对比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环形监狱"理论
案例分析:校园打卡制度与工厂流水线的异同
3. 辩论擂台(15分钟)
正方:重复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反方:重复是人性异化的.牢笼
作业设计
观察记录校园中的重复现象,撰写《规训观察日记》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重复图案的定义与基本形式,能说出生活中至少3种重复排列的.实例。
2. 能力目标:用剪贴、拼摆方式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培养抽象构成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重复排列的秩序美,激发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复排列规律,完成基础图案设计。
难点:避免图案排列的“散乱”,体现规律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窗帘、地砖、斑马线等生活图片,提问:“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重复”概念。
2. 探索:
活动1: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印染花布、礼品盒等实物,分析花纹排列规律,总结“上下、左右、旋转”等重复形式。
活动2:用瓶盖、纽扣等材料在黑板上拼摆重复图案,体验排列变化。
3. 创作:
任务:以“树叶”为基本形,设计4种不同方向的重复排列。
支持:提供“骨式图”模板(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辅助学生规划布局。
4. 展评:
评选“最美规律奖”,学生分享设计思路,教师点评排列的逻辑性与美感。
延伸活动:寻找家中重复图案,拍照记录并制作“重复发现手册”。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拟人角色“重重”“复复”理解重复图案的“相同”与“规律”。
2. 能力目标:用绘画、拓印表现动态重复(如舞蹈动作、飞行轨迹)。
3. 情感目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增强创作乐趣。
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以“重复之舞”为线索,设计“基本形”的“舞蹈队形”变化。
难点突破:用动画演示“小鸟队列飞行”,直观展示方向、间距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拟人化角色“重重”“复复”(双胞胎形象),提问:“他们的兄弟姐妹如何排队?”引出重复排列。
2. 探索:
游戏:学生用肢体模仿“重复之舞”(如举手→蹲下→循环),感受动作规律。
观察:对比“整齐队列”与“混乱队列”图片,讨论“哪种更美?为什么?”。
3. 创作:
主题:“设计一场重复图案的.舞蹈”。
形式:可选择彩色纸剪贴“跳舞小人”,或水彩笔绘制“音符轨迹”。
4. 展评:
举办“重复舞会”展览,学生用语言描述作品中的“舞蹈规律”。
延伸活动:用乐高积木搭建立体重复模型,探索三维空间中的排列。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重复排列与数学规律(如对称、周期)的联系。
2. 能力目标:结合计算(如间隔数、重复次数)设计精准图案。
3. 情感目标:培养理性思维与艺术表现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斐波那契数列图片,提问:“数学中有重复吗?”引出艺术与数学的关联。
2. 探索:
活动:用方格纸绘制“几何图形重复”(如圆形→方形交替),标注“重复周期数”。
讨论:“如果每个图形间隔2厘米,重复5次,总长度是多少?”。
3. 创作:
任务:设计“数学迷宫”,用重复箭头或数字引导路径。
工具:提供尺子、圆规,强调精确测量。
4. 展评:
评选“最巧妙规律奖”,重点评价逻辑性与美观度的.结合。
延伸活动:观察建筑中的重复结构(如窗户、立柱),绘制分析图。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探索不同材料(自然物、废旧品)表现重复的可能性。
2. 能力目标:综合运用拼贴、拓印、立体组合等方法创作。
3. 情感目标:倡导环保理念,发现“废物”中的.艺术价值。
教学亮点
材料创新:使用落叶、瓶盖、吸管等,突破传统绘画局限。
技法融合:结合拓印(树叶纹理重复)与立体排列(纸杯堆叠)。
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艺术家用废旧报纸制作的重复装置艺术,引发兴趣。
2. 探索:
实验:分组尝试用不同材料(如纽扣、雪糕棒)排列,记录效果差异。
3. 创作:
主题:“垃圾变身艺术品”。
要求:至少使用3种材料,体现2种以上排列规律。
4. 展评:
设置“环保艺术馆”,学生解说材料来源与设计理念。
延伸活动:社区合作,用重复图案装饰公共垃圾桶。
【《重重复复》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形的重复构成》教案10-04
《童趣》沈复08-14
《童趣》沈复10-09
《童趣》沈复08-15
沈复《童趣》10-21
《童趣》沈复09-27
《重复命令的嵌套》优秀教学设计06-24
《幼时记趣》沈复09-22
《幼时记趣》沈复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