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26 07:45:58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通用14篇)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1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例3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学教案-进位加。

  2、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中如何进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算法

  昨天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难题,但老师不明白,小朋友为什么不安排二(1)和二(3)的.同学乘一辆车呢?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出示主题图)

  1、 小组讨论验证

  2、 汇报讨论结果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引出加法算式:36+35=

  3、 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进位加》。

  (1)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

  (2)说说算法: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4、通过计算得出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5、讨论: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摆一摆,算一算

  2、 计算下面各题。

  45+47= 76+5= 32+18=

  4 5 7 6 3 2

  + 4 7 + 5 + 1 8

  独立计算,说出计算过程。

  3、 列竖式计算

  三、 联系社会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练习二第七题。

  四、 师生共同小结

  小朋友可真有本事,帮了老师这么大一个忙。在帮忙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呀?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 25=

  2.口算。

  5 78 650 30

  6 2834 957 3

  师问:6 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 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学生讨论: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题。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 ,再摆3捆和2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 出示图7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做P13 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5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练习二第1题前两小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笔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能力:能正确的口算。

  德育:口算要细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口算:8+67+98+420+1516+50

  23+4020+(7+5)30+(5+5)6+5

  口答:2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出示27+2

  口述:怎样计算的强调要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同学们会算“27+2”了那么“27+5”怎样算呢?

  2、要求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可得到几个十?几个一?

  得出:27+5=32

  3、从数的组成角度考虑27+5=22

  207想:7加5得12

  12再算:20加12得22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39页1-5题

  板书设计:第十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7+5=22

  207想:7加5得12

  12再算:20加12得22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小棒、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今天福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接受他们的挑战吗?

  一、旧知再现

  贝贝出示口算练习: 30+25 26+3 14+40 7+52

  让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情境引入

  1.晶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那些与数学有关的内容?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2.比较算式,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三、探究算理

  1.教学24+6

  (1)让学生尝试说一说24+6的计算方法,媒体直观演示。

  (2)口算练习37+3= 62+8= 5+45= 9+21=

  2.教学24+9

  (1)估算24+9,在学生估算的基础上同桌交流24+9的计算方法(可以借助小棒操作)

  (2)学生操作,汇报展示

  (3)媒体演示计算24+9的不同方法。

  (4)圈一圈,再计算。(想想做做的第一题26+7=)

  (5)口算练习29+7= 58+6= 7+38 = 5+59=

  四、巩固运用

  1.题组练习,优化算法(想想做做第二题)

  (1)口算比较,说出计算过程(4+8= 34+8= 54+8= 84+8=)

  (2).独立计算剩余两组练习。

  2.游戏:小组口算比赛

  48+6= 53+9= 73+7= 9+26=

  54+5= 34+7= 8+19=

  3.拓展练习:计算24+6+9=

  4.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帮助福娃购买乒乓球拍。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1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横式计算。35+2=37。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1、2题。

  5.解决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那道题的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4)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读一读,算一算。

  42+7=59+40=25+34=

  35+53=31+12=22+11=

  2.完成教材13页1、2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2=37(人)35+32=67(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68+52= 58+94=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习估算。

  昨天我们计算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总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计算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总种数。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1)、怎么列式?(376+284)(2)、下面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自己先估计一下,谁来把你的估算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1:把376估成400,284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376+284约等于700。

  生2:把376估成380,284估成300,380+30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3:把376估成400,284估成280,400+28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4:把376估成380,284估成280,380+280得660,所以376+284约等于660。

  师:大家真棒!想出这么多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么多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习笔算。

  师:好,估计完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个位,6加4得10,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6。

  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五第1、2、5、6、7题。

  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略)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能力:培养准确的计算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做题要认真。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的'进行口算。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20+58+1060+340+30

  20+5080+1060+3040+20

  2、提问

  4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0=30+()57=7+()

  二、新授

  1、教学例1中的43+2

  先在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引导学生把单根小棒合并起来,然后在整捆小棒合在一起。

  2、教学34+20

  3、34+20和20+34的计算比较

  计算时要12个十和整十相加几个一和12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1、做一做

  2、17+233+54+8230+16

  41+5038+6025+58+66

  3、把下列算式从大到小排列

  30+2521+157+8055+10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类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课件、口算练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我们来口算,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口算练习卡)

  (当出示9+5=卡片时)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静息。

  2.(出示准备课课件)师:1、2!请看大屏幕,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当显示8+2+1=时)这道题该怎么算?

  师:xx同学真棒,回答问题不仅正确而且声音洪亮,表扬他!全班一起说一说!先算,起!

  二、新课

  1.新课引入

  (出示8+3情景图课件)师:继续看大屏幕,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盒子里有几支铅笔,我们一块儿数数!(生答:8支。接着按鼠标确定是8支)盒子外呢?(3支)(师指图比画)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提的真好!谁会列算式解决他的问题?

  生答:8+3=11。

  师:真不错,答案都知道!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谁能拖一拖盒子外的铅笔,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的举手!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边拖边说)师问: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

  师:真能干!谁能根据这个小朋友拖的过程,想一想,8+3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生说一步,师电脑演示一步)

  师:谁还会说,请举手!

  师:现在静息!(师准备小树吹塑纸)

  2.主题图的学习

  师:1、2!听徐老师讲一个数学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老师就带我们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师:一块儿数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贴小朋友们数一数。生答:8棵)第二排呢?(师快速贴出,生数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谁来列个式?(生:8+6,师板书8+6)

  师:现在分小组学习,要求:1.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你怎样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听明白没有?(生:明白)现在开始!(切换投影,师巡视指导,挑出不同摆法的两组)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怎样分的?(一组请2人,1个说)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能根据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法,说一说,8+6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请一生答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摆法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请一生答师板书)

  8+6=148+6=14

  //

  2444

  师:你们都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探索

  师:请小朋友想想,说说还有哪些8加几的算式我们没学过?(生答师板书)

  8+3=

  8+4=

  8+5=

【数学进位加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进位四运算的数学教案07-01

《不进位加》教学反思08-27

数学《十几加几(不进位)》教学反思07-0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的教学设计08-1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06-26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09-06

数学教案乘加乘减06-05

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不进位加》教学反思09-23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06-0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