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时间:2025-01-15 16:45:03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汇总

  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生都会急急忙忙翻阅书籍,重新过一遍课堂笔记,吸收知识点。但其实这样效率比较低,直接复习知识点会更有效一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1

  知识点: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钴镍可以被吸引)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

  3、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 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8、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9、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10、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1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部分综合题:

  1、把一只老鼠和一盆花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内,放在阳光下,老鼠会憋死吗?

  不会,因为老鼠会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供老鼠呼吸。

  2、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出现一层冰霜。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3、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并且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4、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一直流不完,而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5、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

  ①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

  ②准备的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

  ③制作的过程:

  (1)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2)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3)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这样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挥作用的呢?

  答:“门吸”里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7、用悬挂法,描述:用线系住磁铁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用指南针法,描述: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这一磁铁,相吸,磁极相反;相斥,磁极相同。

  8、有A、B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已知一块为磁铁,一块为铁块。问:只利用这两物体,判断磁铁和铁块?

  方法:用A去吸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不能,则A为铁块。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2

  1.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形状、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能被压缩。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①充气城堡,②射钉枪射钉,③足球充气,④喷水壶喷水,⑤轮胎充气,⑥充气床垫。

  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4.可以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5.空气具有流动性。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具有推力。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6.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热空气,空气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7.为什么暖气片都有安装在房间的低处?答:热空气向上走,冷空气向下走,这是利用热空气流动的原理。

  8.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答:冷藏柜里冷空气含量大,冷空气是不会上升的,可以持续低温冷存东西。

  9.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答: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

  10.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资,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1.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答:①菜园土里有:沙子,小虫,石块,泥土,枯枝叶;②花园土里有:黏土,沙子,小石头,蚂蚁,蚯蚓,蜗牛壳,枯枝叶。

  1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13.仙人球的生长习性: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水稻的生长习性: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14.土壤里表层土的养分被称为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5.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蚯蚓等),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6.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良土壤的肥力?答: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所以人们常用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及果蔬垃圾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7.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答: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生产粮食,种植蔬菜)。

  18.植物是怎样保护土壤的?答:植物是通过根系保护土壤的。植物根系可以保护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的根系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从而减少及避免被风化,石化;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活化土壤。

  19.举例说明人们的一些活动对土壤产生的影响:①植树造林、修筑梯田、轮作和休耕可以保护土壤;②砍伐森林、开窑烧砖、过度放牧、生活及工业废水、垃圾污染,喷洒农药都会破坏土壤。

  2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宣传环保、保护环境,保护蚯蚓等。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两种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2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物。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油、牛奶、水、蜂蜜和汽油是液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不是液体。

  23.测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工具是量筒。

  24.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25.物体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体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热水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温度能影响物质的溶解快慢。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盐,能溶解204克白糖。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白糖比盐多。

  26.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27.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28.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29.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30.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31.水有哪些用途?答:维持动植物生命存活;灌溉农田;水上运输;水力发电。

  32.缺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答:水是生命之源,缺水会危及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需要水做介质的,缺水会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缺水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3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谁。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灌溉;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

  34.家庭中的节水措施:

  ①刷牙时关水龙头;

  ②用大桶收集废水;

  ③使用淘米水浇花。

  35.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36.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37.人一次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38.哪些体育锻炼方式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答:①扩胸运动;②伸展运动;③慢跑;④腹式呼吸;⑤游泳。(运动后,人体的呼吸频率会加快,休息一段时间后呼吸又恢复到安静状态下的频率。)

  39.你知道哪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答: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③经常开窗通气;④经常用淡盐水漱口;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40.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健康?答:①细嚼慢咽,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②饮食清淡少油腻,搭配要合理;③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品;④食量适中,不暴饮暴食。

  41.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3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土壤

  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知道土壤分为三类:沙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3、肥沃的土壤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4、土壤的保护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使学生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弃电池,滥施化肥等。我们要保护土壤,保护环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知道果实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一是借助外力,如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如蒲公英的种子是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二是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

  2、根和茎

  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知道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根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3、叶和花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知道一朵完整的`花它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有的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多部分,它们是不完全花。花粉的传播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植物界最普遍的传粉方式,主要有风媒花和虫媒花。

  4、植物和我们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氧气和食物等,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我们需要植物、我们要热爱植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固体和液体都不易被压缩。知道不同颗粒状的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把固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不溶解的物体中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些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3、认识液体

  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重点要认识液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热水会浮在冷水上。液体倒入水中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或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通过实验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样

  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与风向等来描述天气。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人类活动,比如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每年5月最适宜攀登珠峰。知道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气温有多高

  同学们能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一天中的温度早晚低,午后高;最高时并不在正午,一般在14时左右。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每天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3、雨下得有多大

  降雨量的等级划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及生活的许多方面。

  4、今天刮什么风

  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风速有0~12级共13个级别。

  5、气候与季节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4

  1、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 、标记 、数字)。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5、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6、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是固体。而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是液体。

  7、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 (1)把冰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2)把冰放到阳光下晒。(3)用手把冰焐化。

  8、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

  10、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

  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1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

  12、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水的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水能三态循环。也就是江河、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形成雨,雨水又会流回江河中,如此进行循环。

  13、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上不一会就回有小水珠,为什么?

  答:由于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很凉,会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这种现象也就是凝结。

  14、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

  15、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

  答:地面上的积水都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1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答: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17、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玻璃杯外壁的小冰晶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18、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1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相关文章: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开花了,结果了》的教学设计07-16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08-18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的教学设计09-08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后反思07-05

关于《蚯蚓》的教学设计(新教科版)07-30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07-20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05-09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的教学设计10-09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精选16篇)04-23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