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的教学案设计
好习惯的教学案设计
1 好 习 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会认“私、诵”等17个生字,会写“孙、诵”等9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渗透声旁教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善问、会问。
3、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私塾”等,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4、学习孙中山小时侯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精神,联系生活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会认“私、诵”等17个生字,会写“孙、诵”等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小时侯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有关孙中山的事迹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之后,想知道些什么?(是谁不懂就问,他怎样不懂就问,为什么要不懂就问等。)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是怎样“不懂就问”的呢?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清语句,读准字音。
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难读的词语。
a)说说遇到不b)认识的字可以怎样解决。(不c)会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人,d)查字表中的拼音,e)联系上下文猜一猜,f))
g)小组内相互合作解决。
出示生字(带拼音),先齐读,再开火车读。
把学生不熟悉和不熟悉的字进行分类,在黑板上出示不熟悉的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全文,用序号标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学生介绍孙中山的事迹。
开火车分段接读课文,师生相互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a)生置疑,b)解疑。
私塾:古时候的学校就叫“私塾”。
先生:以前的学生称呼老师为“先生”。
c)出示小黑板,d)读词:孙中山、私塾、背诵、意思
e)想一想:孙中山小时侯是在怎样的学校读书,f)那时侯是怎样上课的?
g)联系我们现在上课的情形,h)谈一谈对私塾上课的看法。
i)齐读第一段。
学写“孙、私、诵、思”。
a)观察田字格,b)以及字形结构和压线笔。
c)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孙、私、诵、思”。
d)师范写,e)生书空。
f)生练习书写。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文。
2、抽读生字。
二、学习2-6自然段
1、自由读2-6自然段,2、说说主要讲了什么事。
3、默读2-6段,4、想想你有什么不5、明白的地方。
6、生置疑,7、解疑。
8、出示小黑板:
照例、流利、一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一字不错、既然、养成、良好
9、生齐读词语。
10、生在组内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11、并进行汇报。
12、讨论学习“例、段、糊、涂、晃、吓、呆、鸦、雀、拿、厉、既、养、良”。
(1)生汇报记字方法,(2)并组词或造句。
(3)读一读比一比:
功——工 胆——旦 鸦——牙 吓——下 糊——胡
(4)读完这几组字,(5)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的读音相同(6)或接近,(7)每组字中的第一个字是形声字)。
(8)复(9)习生字。
A、小组长抽卡片,B、小组成员读生字。
C、开火车读生字。
8、有感情地朗读第2-6自然段
9、分角色朗读。
10、谁再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该怎样做?
三、学写“刚、鸦、吗、养、良”
1、观察田字格,以及字形结构和压线笔,注意观察立刀旁的写法。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习写。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
,123
【
2、听写生字。
二、学习第7自然段
齐读第7自然段,深入体会最后一句话:“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请学生说说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
朗读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语文天地“改掉坏习惯”
1、生看第七页“改掉坏习惯”,四人小组讨论:你要改掉哪些坏习惯。
2、生讨论,师巡视。
3、生在全班交流汇报。
4、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要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改掉上课时插话等坏习惯,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四、练习
扩词
私( )( )( )( )思( )( )( )( )
养( )( )( )( )良( )( )( )( )
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 ( )地背诵 ( )地背诵
( )地听 ( )地说
口头练习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大家来评一评。
五、布置作业
1、预习《字典大楼》。
2、背诵《不懂就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孙中山 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孙中山小时侯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学习应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但是讲述的是旧时代的生活故事,距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质疑,通过合作理解重点词句如“私塾、照例、戒尺”等,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我还把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不断地鼓励学生能够大胆提问,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见解。我在今后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质疑习惯,从爱问、敢问到善问,分层次提高。
【好习惯的教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放风筝音乐导学案设计03-20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学案设计02-17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导学案设计03-19
人教新课标《欢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11-09
《故乡》的导学案02-14
《春望》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精选13篇)03-24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铁的性质导学案09-01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