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浪花》教案

《浪花》教案

时间:2025-01-22 14:40:29

《浪花》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浪花》教案(通用10篇)

  《浪花》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七个会认的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

  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

  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

  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出示: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话

  (4)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5)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6)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7)自由练习

  (8)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

  (9)齐读

  3、品读第三句

  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7)小组选代表比赛读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

  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二)第二段

  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指名读

  (5)齐读

  3、读第二句

  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三)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淘气、一群。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归纳总结

  1、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浪花像一群淘气又可爱的娃娃?划在书上,然后在班上说一说:(1.迈着轻轻的步子;2.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3.笑着跑回家;4.又唱着笑着跑来了;5.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6.浪花跑去又跑来。)

  2、齐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3、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出示句子:

  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

  仿照这个句子来说说话:

  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

  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 轻轻的 悄悄地

  可爱 淘气 一群娃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浪花》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第23课《看浪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完全撒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去,嘿嘿!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做学习主人的体验。

  导课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分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学习任务。

  1、认读生字;

  2、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3、仿写一小节,并画一画你们心中的浪花。

  接下来的时间就全总交给孩子们了。对于分组合作学习,他们并不陌后,但让他们填写研究记录表,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学习中,上了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练习填写,现在,我拿给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能用好吗?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们浪费了这表格哟。

  时间、课题、组别、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小组发言代表,时间不长,孩子们就填完了,他们可比以前那部分学生聪明多了,我没说,他们就会填了。不过,是不是真正会用这表格,还得看他们后面的学习情况。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才进步了一半。唉,两课时完成本应一课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让孩子们做学习主人的代价。如果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学会学习,我想还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节课,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我则密切关注着。十多分钟过去了,一萱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接下来,子佳小组也完成了,再接下来,是伊诺小组,再再接下来,哟,让不清了,二十分钟后,有8个小组完成任务,他们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3个小组没能完成。

  我先是检查生字。一圈下来,2个小组各有一名孩子认读有困难,其他孩子顺利过关。随后,我检查孩子们第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读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嘴里时不时地发出“啊”、“呀”的声音。读完8个小组的,我请孩子们评价。他们第一个选出子佳小组的,宗琛小组也榜上有名。嗯,8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完成不错,这也算是收获吧,也算是收获不小吧。

  《浪花》教案 3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浪花》,感知其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感受浪花可爱、淘气、勇敢的特点。

  3.大胆运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4.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把阅读区布置成海边的环境,关于浪花的DV(DV内容要包含作品《浪花》中的内容)。

  2.配乐的作品朗诵《浪花》。

  3.卡通浪花的笑脸小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播放DV背景乐浪花的声音、图像,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

  教师提问:

  (一)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DV)

  (二)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一看这是什么?(放DV)

  (三)你们看到大海有什么感觉?

  二、 欣赏诗歌,感受、表现诗歌《浪花》的意境美

  (一)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浪花都干了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朋友看的真仔细,我现在用一首诗歌《浪花》把大家说的总结起来。(放配乐朗诵)

  3.教师:大家觉得这首诗歌好听吗?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分段欣赏诗歌《浪花》。

  1.放配乐朗诵《浪花》第一句,教师提问:大海和浪花是什么关系?

  2.放配乐朗诵《浪花》第二、三句,教师提问:白天浪花干什么了?晚上浪花干什么了?

  引导幼儿总结出浪花的特点

  3.放配乐朗诵《浪花》第四、五句,教师提问:有时浪花会和谁玩?玩什么了?

  引导幼儿总结出浪花的特点

  4.放配乐朗诵《浪花》第六句,教师提问:浪花是什么样的娃娃?

  (三)再完整欣赏诗歌《浪花》。

  1.教师:浪花是大海的孩子,它和小朋友一样淘气、可爱、勇敢,它和大海妈妈在一起给大家带来了这么优美的诗歌,小朋友再仔细听一次,可以一边听一边用动作表现你对浪花和大海妈妈的喜爱,也可以跟着轻声的朗诵。(放配乐朗诵)

  2.教师: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在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对浪花的喜爱,有的小朋友在用动听的声音轻声朗诵。现在我们一起用最动听的声音朗诵《浪花》并加上最优美的动作。

  三、结束

  教师:多么可爱、淘气、勇敢的小浪花,多么美的大海。浪花说,你们的朗诵真动听,你们的动作真优美,我送给你们每人一张我的照片,你们如果和爸爸妈妈到了大海边,记得带着我的照片去找我。

  活动建议:

  (一)活动延伸:利用餐前、睡前为幼儿播放好听的配乐诗歌,使孩子们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体验诗歌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重点提示:掌握诗歌的'韵律,体验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三)环境创设:布置海边的环境。

  附件:浪花

  大海是浪花的妈妈,浪花是大海的娃娃。

  白天,浪花悄悄地爬上沙滩,轻轻地咬着孩子的脚丫。

  夜晚,浪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听着月婆婆讲童话。

  有时,浪花同海鸥做游戏,一起在阳光下快乐地玩耍。

  有时,浪花跟着风儿练跳高,跳得很高很高,一点儿都不怕。

  哦,浪花,浪花,多么淘气,多么可爱的娃娃。

  活动反思:

  诗歌《浪花》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联系的兴趣。,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加之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所以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但也有个别幼儿不能积极地参加活动,反思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弱一些,不能将心里所想用合适的语言来形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浪花》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读并积累词语“浪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内容,体会浪花的可爱,“我”的愉快。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各种贝壳、大海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感知大海的美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海边玩过吗?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子的?

  2.教师播放大海录像,学生感知大海的美。

  3.指名反馈:你看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浪花图片,提问:碧绿的大海上白色的这些叫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认读生字

  1.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互相读、互相评议。

  4.集体朗读课文。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结合生字表画出生字。

  6.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并认读新词。

  7.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教读。

  8.大家一起认读生字。

  9.去掉拼音,抽读,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10.引导学生说出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11.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法。

  四、读文,体会浪花的淘气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倾听。

  2.评议同学的`朗读情况,教师适当评价。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轻轻的”“悄悄地”,并用动作表达出来。

  5.出示句子,要求学生补充完整。

  浪花看见了,迈着________步子走来,________搔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________笑着跑回家。

  6.指名反馈:浪花的家在哪里?

  7.你们喜欢浪花的淘气吗?(喜欢)那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表达自己对浪花的喜爱。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第二课时

  一、游戏,巩固生字

  1.教师出示朵朵浪花(浪花的背面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朵浪花。然后认读,并带其他的小朋友读。

  2.评议,成为出色的小老师奖给浪花。

  3.朗读课文,在读中再次巩固生字,感知课文内容。

  4.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浪花可淘气了,你们喜欢浪花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继续学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们懂得了什么?

  3.教师点拨,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1)浪花除了挠痒、带来欢乐,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2)教师出示贝壳图或实物,感知贝壳的美。

  (3)看到沙滩上这么多贝壳,你们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做?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小朋友们无比愉快的心情。

  (5)教师范读,小朋友们评一评。

  (6)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4.教师导读: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思维:淘气的浪花还会给小朋友们送来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语文实践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2.说说读文后的感想。

  3.说句练习:浪花,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实践。

  (1)出示例句,指名读一读。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

  (2)大家一起读句子。

  (3)引导观察两处划横线的部分各点明的是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读一读。

  3.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名说一说。

  4.说笔画笔顺,并书空。

  5.重点指导写“青”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7.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浪花

  挠脚丫

  浪花笑着跑来跑去  淘气

  送贝壳、小虾……

  《浪花》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2、投影片。

  3、海边风光录像片。

  4、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②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①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②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 “贝”和“见”字形相近。看一看有点像,比一比不一样。“贝”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浪”、“玩”“跑”、“次”、“给”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笑:下面不能写成“天”。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汪能高于右上面的“曰”。右边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

  三、课堂练习

  一、课后练习第3题,照样子口头填词语。可以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

  二、课后练习第4题。

  ①同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浪花像什么?天上的白去像什么?彩虹像什么?(齐读、个别读)

  ②启发学生说比喻句。 A: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 B:孔雀的尾巴像什么?(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浪花》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玩、步、丫、眼、泪、流、她、给、跑、贝、青、气”十二个生字,会写“下、不、气、贝、见、出”这六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浪花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对浪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浪花的声音、生词、课文的段落)、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放“浪花的声音”的录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师生谈话:你见过浪花吗?浪花是在哪里的?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不会读的画出来,多拼读几遍,或问问同学。

  2.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3.出示卡片,检查会认字的读音:

  迈步悄悄地小脚丫

  眼泪流出来跑回家

  4、小朋友这么快就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是用的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边读边想写了什么,并标出是几个自然段。

  2.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到你认为读流利了为止。然后读给你的朋友听听,看谁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或要问的?

  4.小组讨论:把你读懂的`和要问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其中在学生的汇报中重点理解:

  (1)浪花怎么来的?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怎样和我玩耍?和同座做一做“挠”的动作。

  (2)浪花给我捧来了什么?还可能有哪些?为什么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3)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指导用“像”说话。

  6.比赛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教师小结。

  四、质疑

  读了本课课文,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想法,提出来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画一画,把大海的浪花画下来。]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特点。

  [找出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压在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2.教师指导书空,描红。

  3.学生在第一个田字格中试写,教师巡视,发现共同问题,集体纠正。

  4.学生在第二个田字格中书写,教师个别辅导。

  5.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书写情况,及时讲评。

  6.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姿势正确。

  七、课后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要求句子通顺,搭配得当。

  2.找出自己的句子、段落,读给同座听。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词语花篮里,读一读。

  八、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16.浪花

  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挠着淘气的娃娃

  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时我明确了学生读书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识字教学时让学生汇报自己识字的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在表演中,直接触摸语言,体会浪花的可爱,感受海边玩耍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沉浸、畅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今后还要多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浪花》教案 7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大海的图片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特点。

  3.指名反馈:看了这些图片,再次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4.如果你有机会到大海边,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师导入课文:有三个小朋友也到了海边,他们干什么也呢?

  6.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

  1.教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认读情况。

  5.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

  6.朗读课文。

  三、指导读文,理解内容(17)

  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衅片,让学生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4.学生动笔画一画浪花。

  5.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它在问三个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7.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课文相关的句子。

  8.诵读句子,理解内容。

  9.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提问题。

  10.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7)

  1.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开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4.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看到浪花时有许多的想法,一起来读一读。

  5.从这三个小朋友所想的内容中,你们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0)

  1.教师小结:是呀,三个小朋友热爱自然,喜爱探索,他们爱浪花,浪花也爱他们。请同学们读诗歌最后一节。

  2.读了这节诗歌,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说浪花也爱这三个孩子了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4.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0)

  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

  2.分角色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试着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背诵。

  6.集体背诵。

  四、指导写字(10)

  1.明确本课要写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卡。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并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适当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8)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1.看浪花

  一个孩子:变淡水浇庄稼

  看浪花 一个孩子:到海底探密

  一个孩子:采矿抱金疙瘩

  教后感

  《浪花》教案 8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板书:轻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1)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丽的蓝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羡慕你!

  (2)蓝蓝的大海,软软的沙滩,

  绿绿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书:

  14 浪花

  轻 悄 笑 跑 捧

  像

  喜爱

  《浪花》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耍、痒、丫、泪、壳、篮、娃”7个字。

  2.能看懂图意,学习围绕“我”、“浪花”进行观察,理解句子意思。

  3.图文对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重点

  学会本课“浪、玩、笑、都、跑、唱、次、给、贝”等9个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引言揭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出示挂图)

  2.今天我们跟着画上的小女孩一块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浪花。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看,海水溅起无数细小的.波浪,像浪花一样,所以叫它们什么?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图文对照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两遍。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

  2.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一会儿、捧来、装。(个别读,正音。)

  3.教师领读课文或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4.再自由小声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四、学词学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自学探讨。

  2.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上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而且小女孩觉得浪花像什么?(淘气的娃娃。)读读这句话,想想它像不像?

  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

  《浪花》教案 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通过“我”感到的,看到的,讲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声音和它给“我”带来的欢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掌握“走”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所学的一、二类生字。学习四个一类字,掌握“走”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些小朋友去过大海,你觉得海边怎么样?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去海边玩了,她还和浪花成为了好朋友呢!请同学把书翻到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泛读课文,请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一、二类生字。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认识一、二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反复认读。

  2、同桌互相认读。

  四、学习四个一类字

  1、学习“走、贝”

  (1)根据图片猜字。

  (2)演示“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字理。

  (3)学习它的笔顺。

  (4)扩词:走路、行走、走马观花、走南闯北。

  (5)“贝”字的学法同“走”,可以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自己讲。可以实物演示。

  (6)“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丫”。

  (1)教师用手势做“丫”字请同学猜。

  (2)书空。

  (3)扩词:脚丫、丫头。

  3、学习“泪”。

  (1)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眼睛里流出的水就是泪)

  (2)扩词:泪水、眼泪、泪珠。

  (3)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流泪呢?

  五、复习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

  2、认读所学生字。

  二、学习两个一类生字。

  1、学习“才”“去”两字。

  (1)书空,注意“去”的笔画。

  (2)扩词:刚才、才华、回去、去年、去世。

  2、复习巩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在玩耍时心情怎么样?

  2、带着愉快的心情分段来读课文。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注意雪白和青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

  四、处理书后习题:

  1、读一读:开火车读。

  2、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注意先领读一下这些短语,在让学生说一些如( )的苹果,xx的香蕉……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填,如红红的苹果,好吃的苹果,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等。

  3、提问题:读完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快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吧!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上,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查找资料解决。

【《浪花》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浪花》的教案07-21

《浪花》教案设计参考10-09

看浪花教学设计09-17

《看浪花》的教学反思09-14

看浪花的教学设计09-21

《浪花》教学设计范文08-22

《浪花》导学案设计07-31

浪花小学语文导学案08-15

关于《看浪花》的教学设计08-1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