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园的导游词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编个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个园的导游词 1
现在由我来介绍个园吧,它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葱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宣石假山:在园内南部,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个园假山,对祖国南方山水之秀、北方山水之雄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宗山水画家不同的气派和手法。有人说个园以四季假山,是以门景的竹石为春,以湖石山子为夏,以黄石山子为秋,以宣石山子为冬。园林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造园叠石时的原意,但游人用这种眼光去玩赏和遐想,也能产生无穷兴味。
它的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春景
春景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景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冬景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个园的导游词 2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由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园主黄至筠凭借卓越的经商才能积累了巨额财富。那为何园子叫 “个园” 呢?这是因为园主喜爱竹子,竹叶三片形似汉字 “个”,“竹” 字一半也是 “个”,大才子袁枚还有 “月映竹成千个字” 的诗句呢。
走进个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竹园,这里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有 60 余种近 2 万竿竹子,不乏龟甲竹、方竹等稀有品种。看这黄金间碧玉,竹秆金黄带有绿色条纹,而碧玉间黄金则是竹秆碧绿、节间黄色条纹,是不是很有趣?还有孝顺竹,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寓意 “父母在,不远游”。
走过竹径,是银桂形成的迎宾道,中秋前后,芬芳四溢。尽头地面图案由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有铜钱、花瓶、方天画戟,寓意 “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不妨踩一踩沾沾好运。
前方的小楼是丛书楼,是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之所。这楼还有个小悬念,楼在眼前却不见楼梯,谜底我们游园结束时揭晓。楼前院落植有梧桐,颇有诗意。
接着我们来到南部住宅,个园采用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布局,南部是起居区,正门在东关街。住宅以 “禄、福、寿” 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是 “九宫格布局”。
先看厨房,有大锅灶和小灶,黄家饮食讲究,鸡蛋都是用名贵中药材喂大的鸡所生。餐厅是楠木厅,横梁为金丝楠木,彰显主人家资丰厚。正前方条案上东瓶西镜,寓意 “平平静静”,圆桌可拼可分,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象征 “团团圆圆”。
再到清美堂,这是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之处,抱柱楹联体现了 “耕读传家” 的思想。天井门上和檐口瓦头滴水有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点明 “禄” 字主题。
现在我们来到中路正厅汉学堂,这是大宅门主厅,也是正式礼仪接待场所,它是扬州最大的柏木厅,架构造型简练,可能是明代遗构。中堂郑板桥旧联也彰显了书香门第的`文化形象。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将去领略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个园的导游词 3
各位游客朋友们:
我们此刻站在扬州个园的门前,即将开启一段奇妙的园林之旅。个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前身是明代的寿芝园,在清嘉庆年间,由两淮盐商黄至筠精心打造,花费了 20 年时间和 600 万两白银,才成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一入园,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竹韵。个园因竹得名,万竹园里翠竹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竹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家仔细瞧瞧,这龟甲竹,竹节犹如龟甲般独特;方竹,其茎杆呈方形,在竹子家族中别具一格。园主人对竹子的喜爱,不仅是因为竹子的清雅姿态,更看重竹子 “正直,虚心,有气节” 的品格,正如宋代苏东坡所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漫步在悠长的竹径,曲径通幽,仿佛走进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前方墙上 “竹西佳处” 的匾额,为这竹景增添了几分诗意。“竹西” 源于杜牧和姜夔的诗句,在这里,回归其本意,突出此处竹景之美。
穿过竹径,迎来的是银桂飘香的迎宾道。每到中秋时节,银桂绽放,香气弥漫,仿佛在热烈欢迎四方宾客。大家看,道路尽头地面上的.图案,蕴含着美好的寓意,铜钱、花瓶、方天画戟,象征着 “连中双元,平升三级”,祝愿大家都能收获好运。
眼前的丛书楼,曾是园主人儿子学习和藏书的地方。这座楼的设计十分巧妙,从外面看找不到上楼的楼梯,其中的奥秘,等会儿游览结束时我会为大家揭晓。楼前梧桐独立,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个园的南部住宅区域。这里遵循着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布局,整体呈现出 “九宫格布局”。走进厨房,我们能看到大锅灶和小灶,从中可以想象当年黄家饮食的讲究程度。餐厅的楠木厅,采用金丝楠木作为横梁,尽显奢华。厅内东瓶西镜,寓意生活平平静静;可分可合的圆桌,也饱含着团圆的美好期许。
清美堂,作为黄家接待一般性客人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其抱柱上的楹联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体现了主人家对耕读传家、勤劳俭朴的重视。天井中的梅花鹿图案,又与 “禄” 字主题相呼应。
中路的汉学堂,是大宅门的主厅,也是重要的礼仪接待场所。这座扬州最大的柏木厅,架构古朴雄浑,很可能保留了明代遗构的特色。中堂郑板桥的旧联,更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探寻个园那独具匠心的四季假山,感受大自然与园林艺术融合的魅力!
个园的导游词 4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开启一场领略古典园林魅力的旅程。个园,这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有着独特的身世。它始建于明代寿芝园,后经盐商黄至筠扩建,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黄至筠在当时可是商业巨擘,为建造个园耗费巨资,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踏入个园,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那片葱郁的万竹园。这里简直是竹子的王国,60 余种竹子在此扎根生长,近 2 万竿竹子摇曳生姿。黄金间碧玉与碧玉间黄金这两种竹子,以其独特的色彩成为园中的亮点,金黄与碧绿相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孝顺竹则充满了温情,新笋紧紧围绕老竹,体现着 “父母在,不远游” 的传统孝道。
沿着竹径前行,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清幽的世界。竹径悠长纤瘦,正是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审美要素的完美体现。墙上 “竹西佳处” 四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这片竹景的赞美。
走出竹径,便步入了银桂迎宾道。桂花花期在中秋前后,“冷露无声湿桂花”,每到那时,这条小径便沉浸在清幽的芬芳中,令人陶醉。走到尽头,别忘了看看地面图案,铜钱、花瓶、方天画戟,满满的都是对美好前程的祝愿,大家可以踩一踩,把好运带回家。
我们面前的丛书楼,是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之地。它的设计别具一格,从外面看不到上楼的楼梯,仿佛是一个等待我们解开的.谜题,先卖个关子,游览尾声为大家揭晓答案。楼前的梧桐,给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宁静。
现在我们来到南部住宅。个园的住宅部分依照传统布局,坐北朝南、前宅后园。以 “禄、福、寿” 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构成,呈现出 “九宫格布局”。走进厨房,大锅灶和小灶整齐排列,黄家饮食之讲究令人惊叹,据说园主人吃的鸡蛋都是用名贵中药材喂养的鸡所生。餐厅楠木厅,金丝楠木横梁尽显奢华,东瓶西镜寓意 “平平静静”,可拼合的圆桌象征 “团团圆圆”。
清美堂作为日常接待和事务处理之所,楹联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传达着主人对家族传承的深刻理解。天井中的梅花鹿图案,点明了 “禄” 字主题。
中路的汉学堂,是大宅门的核心所在,也是重要的礼仪接待场所。这座扬州最大的柏木厅,其构架造型古朴,很可能保留了明代遗构的风貌。中堂郑板桥旧联,让整个厅堂充满了书香气息。
接下来,精彩的四季假山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个园独特的叠石艺术吧!
个园的导游词 5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领略这座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个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由两淮盐商黄至筠历经 20 年精心扩建而成,耗费白银 600 万两,足见其建造的用心与奢华。
刚入园,大家便能被那一片翠绿的竹子所吸引,这里便是万竹园。竹子是个园的一大特色,园主因喜爱竹子而将园子命名为 “个园”。园内竹子种类丰富,龟甲竹的竹节形似龟甲,方竹的茎杆呈方形,十分罕见。黄金间碧玉和碧玉间黄金这两种竹子,以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成为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孝顺竹更是充满了温情,新笋围绕老竹生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走过竹径,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清幽的世界。竹径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意境美的生动体现。墙上 “竹西佳处” 的匾额,为这片竹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竹西” 一词源于古人的`诗句,在此处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竹子的美妙。
接着,我们来到银桂形成的迎宾道。每到中秋,桂花盛开,香气四溢,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游客。道路尽头地面上的图案,铜钱、花瓶、方天画戟,寓意着 “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不妨在这里许下美好的心愿。
眼前的丛书楼,是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这座楼从外面看没有楼梯,那楼梯究竟在哪里呢?先保留这份神秘感,等游览结束时我会为大家揭开谜底。楼前的梧桐,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宁静与诗意。
现在我们步入南部住宅区域。个园的住宅遵循传统布局,坐北朝南、前宅后园。以 “禄、福、寿” 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呈现出典型的 “九宫格布局”。走进厨房,大锅灶和小灶展示了黄家当年的饮食场景,园主人对饮食的讲究令人咋舌,鸡蛋都是用名贵中药材喂大的鸡所生。餐厅楠木厅,采用金丝楠木横梁,彰显了主人的雄厚财力。厅内东瓶西镜寓意 “平平静静”,可拼合的圆桌象征 “团团圆圆”。
清美堂作为日常接待和事务处理的地方,抱柱上的楹联体现了 “耕读传家” 的传统思想。天井中的梅花鹿图案,与 “禄” 字主题相呼应。
中路的汉学堂,是大宅门的主厅,也是重要的礼仪接待场所。这座扬州最大的柏木厅,架构古朴,很可能保留了明代遗构的特色。中堂郑板桥的旧联,让整个厅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探索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感受它独特的叠石艺术魅力吧!
个园的导游词 6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个园是扬州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寿芝园,清嘉庆年间,盐商黄至筠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园林。
一进入个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片郁郁葱葱的万竹园。这里是竹子的世界,有 60 多种竹子,将近 2 万竿。其中,龟甲竹和方竹十分稀有,龟甲竹的竹节犹如龟甲,方竹的茎杆呈方形,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黄金间碧玉和碧玉间黄金这两种竹子,它们的颜色相互交织,为园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孝顺竹则充满了温馨的寓意,新笋围绕着老竹生长,体现了 “父母在,不远游” 的传统孝道。
沿着竹径漫步,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画卷之中。竹径悠长而纤瘦,完美地诠释了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的审美意境。墙上 “竹西佳处” 的匾额,更是为这片竹景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竹西” 一词源自古人的诗句,在此处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竹子的美好。
走出竹径,我们便来到了银桂迎宾道。每到中秋时节,银桂盛开,香气弥漫,仿佛在热烈地欢迎着游客们的到来。道路尽头地面上的图案,由铜钱、花瓶、方天画戟组成,寓意着 “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可以在这里踩一踩,沾沾好运。
我们面前的这座小楼就是丛书楼,它是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这座楼的设计非常巧妙,从外面看找不到上楼的楼梯,那楼梯究竟藏在哪里呢?这个悬念我们先留着,等游览结束时我会为大家揭晓。楼前的梧桐,给这座建筑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
现在我们来到了南部住宅区域。个园的住宅部分遵循传统的坐北朝南、前宅后园布局,以 “禄、福、寿” 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呈现出典型的 “九宫格布局”。走进厨房,我们可以看到大锅灶和小灶,从中可以想象到当年黄家饮食的讲究程度。餐厅是楠木厅,横梁采用金丝楠木,尽显奢华。厅内东瓶西镜,寓意着 “平平静静”,可拼合的圆桌象征着 “团团圆圆”。
清美堂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抱柱上的楹联体现了 “耕读传家” 的思想。天井中的梅花鹿图案,与 “禄” 字主题相呼应。
中路的汉学堂是大宅门的主厅,也是重要的礼仪接待场所。这座扬州最大的柏木厅,其构架造型古朴,很可能保留了明代遗构的特色。中堂郑板桥的旧联,让整个厅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感受它独特的叠石艺术魅力吧!
个园的导游词 7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个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前身是明代的寿芝园,清嘉庆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花费巨资对其进行扩建,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个园。
走进个园,首先看到的是万竹园,这里是竹子的天堂。园内竹子种类繁多,有 60 余种,近 2 万竿。龟甲竹的竹节独特,形似龟甲;方竹的茎杆呈方形,在众多竹子中独树一帜。黄金间碧玉和碧玉间黄金这两种竹子,色彩斑斓,为园子增添了不少生机。孝顺竹更是充满温情,新笋围绕老竹生长,体现了传统的孝道文化。园主人喜爱竹子,不仅因为竹子姿态清雅,更因为竹子所代表的 “正直,虚心,有气节” 的品格,这也是中国文人所推崇的。
沿着竹径前行,竹径悠长,曲径通幽,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墙上 “竹西佳处” 的匾额,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这片竹景的赞美。“竹西” 一词源于古人诗句,在这里恰到好处地描绘了竹子的美妙。
走出竹径,便是银桂迎宾道。每到中秋,银桂飘香,整个小径都沉浸在浓郁的花香中,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游客。道路尽头地面上的图案,铜钱、花瓶、方天画戟,寓意着 “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不妨在这里许下美好的愿望,说不定好运就会降临哦。
眼前的丛书楼,是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这座楼的设计很特别,从外面看不到上楼的楼梯,楼梯究竟藏在哪里呢?先卖个关子,等游览结束时我会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楼前的梧桐,给这座建筑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
现在我们来到了南部住宅区域。个园的住宅遵循传统布局,坐北朝南、前宅后园。以 “禄、福、寿” 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呈现出 “九宫格布局”。走进厨房,我们可以看到大锅灶和小灶,从中能想象到当年黄家饮食的讲究。餐厅楠木厅,采用金丝楠木横梁,尽显主人的奢华。厅内东瓶西镜,寓意 “平平静静”,可拼合的圆桌象征 “团团圆圆”。
清美堂是黄家接待一般性客人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抱柱上的楹联体现了 “耕读传家” 的'传统思想。天井中的梅花鹿图案,与 “禄” 字主题相呼应。
中路的汉学堂是大宅门的主厅,也是重要的礼仪接待场所。这座扬州最大的柏木厅,构架古朴,很可能保留了明代遗构的特色。中堂郑板桥的旧联,让整个厅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感受它独特的叠石艺术魅力吧!
【个园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个园的导游词05-09
个园导游词03-26
扬州个园导游词12-16
个园导游词(精选15篇)07-22
扬州个园导游词(荐)10-18
个园导游词(通用11篇)12-05
扬州个园英文导游词(精选11篇)10-17
扬州个园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4篇)08-26
何园导游词05-20
英语恐龙园导游词_江苏导游词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