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茶叶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茶叶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叶导游词 1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春天又到了,茶叶又发芽了。我今天给各位介绍我们的西湖龙井茶制作方式吧!清晨就听见采茶叶人的脚步声,我赶紧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就跟随奶奶出发了。
奶奶领着我们上山,嘴里还不停地嘱咐采茶叶人:“不要采老叶,还有要采有三片叶子的茶叶!”到了“目的地”,采茶叶人都埋头采起来,我也不甘弱势,也拼命地采摘起来。中午,奶奶把采好的'茶叶都铺在席子上,晒10~30分钟,我一脸疑惑地问奶奶:“奶奶,采来的茶叶为什么要晒?”“因为茶叶身上有水份,晒到一定的时候才能炒,刚采来的茶叶不能暴晒在阳光底下!”奶奶回答道。晒好了就拿给爷爷炒,炒茶也有很多步骤,比如,杀青、辉锅等。炒好以后,总有这么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散着,融入新鲜的空气中。炒完茶后,我就泡了一杯茶喝喝看,先拿出一小撮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再放入开水。过3~5分钟就可以喝了。
我吸了一小口啧啧嘴。啊!有一股甘甜从茶水中流露出来。西湖龙井茶的好处有:保护心的机制、生津解渴、提神益思……欢迎各位来品尝西湖龙井茶!
茶叶导游词 2
各位朋友,我们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数千年的茶文化酝酿了众多的产茶基地和茶树的品种,我国主要的茶叶有很多的类别,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等。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就到杭州了,这里是西湖龙井的娘家,所以在这里我就着重和各位探讨一下绿茶吧!绿茶是属于不发酵茶,其中最有名的有:杭州西湖龙井、苏州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而西湖龙井是排在十大绿茶之首的。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龙井茶配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的西湖双绝,好茶配好水,为美丽的西湖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俗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西湖龙井就产在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历史悠久。
西湖龙井茶集中产地是狮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尤其春茶季节,细雨蒙蒙,这里土壤深厚,大多为沙质壤土,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生于沙壤土相吻合。龙井茶区的茶树芽叶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为龙进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其中,特别是梅家坞的绝好自然条件,当年使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几次来到此处品茶,为龙井茶做了做好的广告!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家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在二十四节气中,第一句是“春雨惊春清谷天”,那么我们采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这个基本上是在惊蛰时采摘,称为头春茶;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为“旗枪”;这种基本上是在春分时节采摘,称为二春茶;采一芽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前几天采摘,称为三春茶;如果到谷雨后采摘的茶叶,它的叶片很大,形不美,味不醇,色不绿,所以家里一般会客都要谷雨时节采摘的茶叶,如果是高档客人那一般是清明节前的茶叶了,那么我们所讲的头春茶是属于特级龙井了,通常制造一公斤特级龙进茶,需要采摘七至八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这种基本上龙井茶的极品,我们普通百姓是喝不到的,这种茶是每年都要上交到中央的,而在古代都是上贡给皇宫里的,所以龙井茶也称为贡茶。
高级的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好的龙进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好,所以龙井茶又叫手工茶。
这里简单的说了一上茶叶的产地、品种和采摘的时节,下面再和各位探讨一下茶叶的冲泡。
茶叶的冲泡也很讲究,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品质,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是其次的。泡茶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井水为次,而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严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们自己泡茶多用矿泉水,我比较喜欢用农夫山泉,因为“农夫山泉有点甜”啊!泡茶的水温也是很讲究的,如果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味道就不正宗了;水温过低呢茶叶的味道泡不出来;一般高级的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龙井,一般要以80度左右的水为宜。茶叶越嫩,水温越低;如果是低档的绿茶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
另外,品茶需要的是心,大家在喝茶的时候要用心去品,不然,只能叫喝茶,不叫品茶,《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就把贾宝玉喝茶方法叫“牛饮”,要静心品才能品出真正的茶味。
还有就是茶具,象龙井这种好茶,最好使用紫砂茶具,因为紫砂既透气,又能吸收茶叶的营养和香气,称为保健壶。
茶叶导游词 3
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杭州这座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城市。杭州,不仅有闻名遐迩的西湖,更有一种让世人沉醉的神奇宝贝 —— 龙井茶。
在中国,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拥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的品种更是多达五百余种,而龙井茶,无疑是这众多茶叶中的佼佼者,位居众茶之首,代表着世界茶叶的最高品位,也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礼品以及中国茶文化的象征,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说起龙井茶,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龙井山中住着一位老妇人,她靠着屋后的十八棵茶树维持生计。有一天,一位路人向她讨要一个石臼,老妇人非常善良,将石臼洗刷干净后,把臼中的腐土埋在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下。后来才知道,这个石臼是天上仙鹤停留时留下的。神奇的是,自那以后,这十八棵茶树长出的茶叶清香奇特,品质远超其他茶树,成为了群茶之首,而这十八棵茶树便是龙井茶的鼻祖。
后来,乾隆皇帝听闻此事,特意来到杭州的龙井茶园,想要一睹这十八棵神奇茶树的风采。就在他观赏之际,太监突然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速回。” 乾隆皇帝赶忙回宫,太后说想尝尝那龙井茶叶。宫女将茶叶一泡,顿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全身顿时感觉舒服了许多。喝完茶,太后高兴地赞叹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啊!” 乾隆皇帝见太后如此喜欢,立即传旨,将杭州龙井村的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的.茶叶专门进贡给太后。从此,龙井茶声名远扬。直到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名人来到杭州,都会前往龙井村,看一看这十八棵御茶。
龙井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始于元、著于明、盛于清。“龙井茶” 这个茶名,是元代四大家之一的虞集在诗中首先提出的,他还在诗中生动地描写了龙井茶:“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这里的 “黄金芽” 既形象地描绘出了龙井茶的外形,一颗颗黄色的嫩芽,又体现出了龙井茶如同黄金一般珍贵。在明朝以前,我国上流社会主要饮用团茶,朱元璋称帝后,由于他早年在寺庙中喝惯了散茶,所以登基后便下令将过去进贡的团茶改为散茶。也正因如此,明代朝野上下饮茶的习惯纷纷改为饮用散茶,龙井茶也逐渐从众多茶叶中崭露头角,声名远播。到了清代,龙井茶更是被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南巡去杭州,其中就有四次前往龙井茶区,他还曾写下 “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 的诗句,可见其对龙井茶的喜爱之深。
龙井茶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这些地方多为海拔 30 米以上的坡地。这里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形既能阻挡北方的寒流,又能截住南方的暖流,使得茶区上空常年云雾缭绕。而且,这里有着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井茶的采制十分讲究,春季分四次采摘,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素有 “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 的说法,以早为贵。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 “明前茶”,此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而又称 “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所以明前茶极为珍贵,堪称珍品中的绝品。谷雨前采摘的称 “雨前茶”,又称二春茶,此时茶柄已发一叶,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因此又被称为 “旗枪”。立夏之际采三春茶,这时茶芽发育较大,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所以叫做 “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一个月以后采摘,此时叶已成片,并附带茶梗,称为 “梗片”,其品质相对不如前三种。
炒制龙井茶分为 “青锅” 和 “辉锅” 两道工序,工艺精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变化多端。炒制出的成品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均匀,恰似兰花之瓣,别具特色。西湖龙井更是享誉世界,它有四绝:一色绝,色泽翠绿;二香绝,香气浓郁;三味绝,甘醇爽口;四形绝,形如雀舌。
各位游客朋友们,一会儿我们就将前往龙井村,大家可以亲眼去看一看那十八棵御茶,亲自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还能品尝到正宗的龙井茶,感受这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茶叶导游词 4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踏上这次充满文化韵味的海西行 —— 武夷茶道之旅,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拜谒我们武夷的一位茶王 —— 大红袍。
说起武夷山,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的唐尧时代。相传彭祖曾在此隐居,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山中先民治理山水,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将这座山命名为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整个景区面积约为 70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数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下,形成了 “三三水,六六峰” 的独特景观,素有 “奇秀甲东南” 的美誉。武夷风景区内拥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以及一百零八景,与阿里山还有着 “姐妹山” 之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在这七件事中位居末尾,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大家往窗外看,那漫山遍野的茶树,仿佛在向我们宣告,我们已经来到了岩茶的故乡。根据当地县志记载,武夷山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朝的史料中就有武夷岩茶的记录。到了宋代,武夷岩茶更是成为了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兴建了 “御茶园”。每年惊蛰这天,县令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持香跪拜,念完祭文时,人们便会高呼 “茶发芽了”“茶发芽了”,典礼结束之后,大家才可以开山采茶。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天心景区的九龙窠,这里就是大红袍的生长之地。大家看,九龙窠有九座像龙一样的丹霞地貌状的岩崖,分两排依次并列于一条峡谷间,因此得名九龙窠。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上看,岩壁上用石块垒成的一个 “迷你” 式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那便是我们期待已久的. “茶中之王” 大红袍的母树了。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天心永乐禅寺的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树救活了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这位秀才中状元后,为了感谢神树的救命之恩,便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红袍盖在树上,后来人们就给这茶取名为 “大红袍”。而实际上,现在茶农们是因为在早春时节,茶树的叶芽勃发,紫红色的嫩芽满树艳红,远望就像一件大红袍覆盖在树冠上,所以才取名为大红袍。
从外形上看,这几棵茶树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为什么每年生产的那几斤茶叶却价值千金呢?这是因为它生长的地理环境独一无二、得天独厚。大家请看周边的环境,这里峡谷岩石错落有致,从岩缝中渗出细细山泉,汇成小涧清流。沿着峡谷往里走,一路上有一片片茶园,与竹木花草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再看看茶树所处的峭壁,终年有水滴落,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使得这里的土壤润泽肥沃。而且两边岩壁直立,不会有太阳暴晒,气温变化不大,让 “大红袍” 母树独得日月甘泉的滋养,天赋不凡。在清咸丰年间,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泡九次,依然不会丧失茶原味 —— 桂花香,而其他名茶冲至七次味道就极为淡了。正因如此,大红袍才夺得了 “茶中之王” 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茶树长在这么陡峭的岩壁上,那每年采茶时该怎么采呢?聪明的武夷茶农利用茶叶的外形特点,因为它的嫩芽是紫红色的,每当叶芽勃发时,满树艳红,而猴子对红色的嫩芽比对绿色的叶子更感兴趣,茶农们便利用这种方法训练猴子帮忙采茶,所以也有人将大红袍称为 “猴采茶”。
现在,大红袍的母树已经停产,主要以养树为主。历史上的大红袍本就稀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就只有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在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前几年,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 克竟拍出 15.68 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不过大家不用担心,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实验,大红袍茶叶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经取得成功,经过繁育种植,现在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了。我们周边的这些茶树,就是茶王大红袍的 “子女” 了。虽然大家不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大红袍母树茶叶,但不妨在这幽静的九龙亭里,品尝一下小红袍,感受一下武夷岩茶的独特韵味。
品饮 “大红袍” 茶,必须按照 “工夫茶” 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茶,是一种境界,一杯清茶,一丝回味,一段人生。风景优美的武夷山,吸引大家的不仅有茶文化,还有它神秘的自然景色,可以说这里是心灵的家园,梦中的故乡,这也正是武夷山的魅力所在,也是许多人钟情于武夷山的原因之一。
茶叶导游词 5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 “中国乌龙茶之乡”—— 福建安溪。此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着被誉为 “茶中明珠” 的铁观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款传奇茶叶的神秘面纱。
一、山水孕佳茗
请大家放眼望去,安溪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年均气温 20℃左右,年降水量达 1700 毫米,这种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 的气候,正是铁观音生长的绝佳环境。尤其在西坪、祥华等核心产区,红壤与黄壤交替分布,土壤中富含铁、锰等微量元素,为茶树提供了独特的养分。
当地茶农常说:“铁观音是喝着泉水长大的。” 这里的山泉源自戴云山脉,经过岩层过滤后清冽甘甜,不仅滋养着茶树,更成为冲泡铁观音的上佳之水。大家注意看那些茶树,它们多生长在海拔 600-1000 米的坡地,与林木相间而生,既避免了强光直射,又能吸收山间草木的清香。
二、千年茶韵的传说
关于铁观音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清雍正年间,西坪镇松岩村有位叫魏荫的茶农,每日虔诚供奉观音像。一晚,他梦见自己在山崖下发现一株奇异茶树,叶片椭圆,叶肉肥厚。醒来后依梦寻找,果然在一处石缝中找到同款茶树,遂移植家中精心培育。因茶叶冲泡后香气馥郁,魏荫认为是观音托梦所赠,便取名 “铁观音”。
另一说与乾隆年间的王士让有关。他在南山发现茶树异种,采制后献给方苞,方苞转呈乾隆皇帝。乾隆饮后龙颜大悦,见茶叶形似观音,重如铁,赞曰 “真乃铁观音也”,由此得名。这两种传说,为铁观音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三、精工出细活
铁观音的制作堪称 “功夫茶” 的典范,从采摘到成茶需历经十道工序,其中 “摇青” 和 “烘焙” 最为关键。
每年谷雨前后,茶农们会采摘一芽三叶的鲜叶,此时的茶叶内含物质最为丰富。摇青时,茶师傅将鲜叶放入竹筛,双手轻摇使叶片相互碰撞,边缘氧化变红,这一步直接决定了茶叶的香气走向。经验丰富的茶农能通过叶片的色泽和手感,精准把握摇青的程度,这门手艺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
烘焙则是铁观音风味的 “定调” 环节。传统用木炭烘焙,茶叶在竹笼中慢慢受热,水分逐渐蒸发,茶香愈发醇厚。如今虽有机器辅助,但顶级铁观音仍坚持炭火慢烘,因为 “火功” 的微妙差异,会让茶叶呈现出清香、浓香、韵香等不同风格。
四、品饮之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体验铁观音的品鉴乐趣。大家看这盖碗中的茶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砂绿油润,宛如蜻蜓头。冲泡时先用沸水烫洗茶具,再放入 5 克茶叶,高冲注水,第一泡为洗茶,迅速倒掉;第二泡静置 15 秒后出汤,此时茶汤金黄透亮,如琥珀般诱人。
请各位先闻香,杯盖掀开时,兰花香、蜜香扑面而来,这是优质铁观音的标志性香气。再小口品饮,茶汤入口甘醇,咽下后喉头回甘明显,齿颊留香,所谓 “七泡有余香”,说的就是铁观音耐泡的'特点。
五、茶旅体验
待会儿我们可以走进茶园,亲手采摘鲜叶,感受 “一叶一芽” 的采摘技巧。茶厂里,师傅们会现场演示摇青过程,大家不妨试着模仿一下。最后,每人还能带走一小罐自己参与制作的铁观音,让这份茶香成为安溪之行的美好纪念。
安溪人常说:“茶是水做的骨肉,人是茶做的魂魄。” 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山水的灵气和匠人的心血。希望通过今天的旅程,大家能爱上铁观音,更爱上这份沉淀在茶汤里的千年文化。
【茶叶导游词】相关文章:
茶叶的对联07-03
茶叶散文08-20
什么茶叶适合煮茶叶蛋06-27
辨识茶叶受潮,让茶叶起死回生10-25
记者暗访茶叶市场道出茶叶内幕10-17
采茶叶作文08-10
喝茶叶的功效10-10
采茶叶的作文07-26
写茶叶的作文10-08
关于茶叶的诗词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