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通用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1
游客们: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对联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2
游客们: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西距银川市区约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史料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来到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进入景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3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4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宁夏中卫高庙保安寺!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古寺,历经六百年风雨,以“三教合一”的独特魅力闻名遐迩。
踏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佛、菩萨的慈悲与两侧厢房的静谧相映成趣。拾级而上,24级青砖台阶通向高庙主体,沿途的砖雕牌坊上刻着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无上法桥”,道尽了三教共融的智慧。
穿过南天门,中楼六角三重檐的灵巧设计令人赞叹,上层太白金星肃穆,中层观音慈悲,下层二十八宿星辉流转。再登高,五岳玉皇殿、圣母殿层层递进,儒家孔圣、道家玉帝、佛家菩萨共处一殿,堪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生动写照。
高庙的建筑艺术更是一绝。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九脊歇山、四角攒尖等近百间殿宇错落有致,飞檐如翼,回廊曲折,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微缩精华”。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5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高庙保安寺最神秘的区域——地狱宫。这里被称为“中国四大鬼城”之一,以壁画和场景重现阴曹地府的传说。
穿过砖雕牌坊下的`隧道,十八层地狱的景象扑面而来。青面獠牙的判官、锯齿獠牙的夜叉、面目狰狞的恶鬼……壁画色彩浓烈,笔法细腻,民间艺人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地宫中,望乡台、孟婆汤、油锅刑等场景通过灯光音效生动再现,胆小者慎入!
地狱宫的设立,实则是古人对因果报应的警示。佛教认为“善恶有报”,道教强调“天道轮回”,儒家倡导“修身齐家”,三教思想在此交织,提醒世人敬畏生命、向善而行。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6
各位游客:
请抬头看!高庙保安寺的屋顶造型堪称一绝——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这些复杂结构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完美融合,堪称“空间魔术”。
设计师巧妙利用中轴线布局,从保安寺山门到高庙顶层,24级台阶逐级抬升,钟楼、鼓楼、文武楼对称分布,形成“主次分明、动静相宜”的.视觉效果。更令人称奇的是飞桥设计,东西天池与南天门通过悬空走廊相连,行走其间如临仙境。
1942年大火后,工匠们按原样重建,甚至增设了八角塔顶和透风过厅,让古寺在恢复中更显精巧。如今,这里的一砖一瓦仍诉说着古代匠人的智慧。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7
各位:
高庙保安寺的'历史是一部“重生史”。明永乐年间初建,清康熙四十八年因地震坍塌,道光、咸丰年间续建,民国初年增修后定名“高庙”。然而,1942年一场大火将南天门以上建筑付之一炬,仅存山门和牌坊。
危难之际,信士梁邦振、詹毓麟等人募捐重建,木工总设计陈铭带领工匠历时四年,复原了三层五岳殿、中楼等核心建筑,并新增钟鼓楼。1982年开放后,政府拨款修复彩塑,补塑174尊神像,虽难复原貌,但庄严依旧。
2013年,高庙保安寺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从战火中走来的古寺,已成为中华文明坚韧精神的象征。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8
各位朋友:
游览高庙之余,不妨感受中卫的“塞上江南”风情。寺外的红太阳广场上,晨练的市民与垂柳相映成趣;附近的.枸杞园里,红果挂满枝头,不妨带些宁夏特产回家。
若逢秋季,登临高庙顶层极目远眺,大漠绿洲、黄河波光、长城蜿蜒尽收眼底,瀚海驼铃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而寺内的罗汉堂更是一绝,506尊罗汉神态各异,或抚琴、或论道,堪称“罗汉乐队”。
临别前,别忘了品尝中卫美食:手抓羊肉鲜嫩,烤肉串香辣,揪面片筋道,再配上一杯宁夏红枸杞酒,定能让您的旅程回味无穷!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9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中卫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建筑巧思的高庙保安寺,我是今天陪伴大家参观的导游。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可不一般——它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少有的“三教合一”宗教建筑群,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既有佛寺的庄严,又有道观的清幽,还藏着儒家文化的底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大家先抬头看高庙的整体布局,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从山门到最顶端的玉皇阁,足足有29米高,层层叠叠的楼阁像搭积木一样向上延伸,这在平原地区的寺庙中极为罕见,因此也有“宁夏古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咱们先从山门开始逛,门口这对石狮子已经守护这里数百年,它们昂首挺胸,眼神威严,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前来探寻文化的客人。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他们手持法器,象征着“风调雨顺”,这是佛教文化的'经典元素;再往里走,就能看到道教的三清殿,殿内三清祖师像神态安详,香火常年不断;而在寺庙的偏殿里,还能找到儒家文化的痕迹——墙上刻着《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供后人瞻仰学习。
为什么高庙会形成“三教合一”的特色呢?这还要追溯到明朝。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初只是一座小佛寺,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当地百姓为了祈求生活平安、学业顺利、家庭和睦,逐渐将儒、释、道三教的信仰融入其中,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寄托。比如家里有孩子求学的,会来儒家文化区祈福;想求健康平安的,会到佛殿敬香;盼望着风调雨顺的,会去道观祭拜。这种“三教共存、互不排斥”的文化氛围,正是高庙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往上走,注意脚下的台阶,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风景。到了第二层的大雄宝殿,咱们可以停下脚步仔细看看殿内的壁画,这些壁画是清代工匠精心绘制的,内容既有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有道教的“八仙过海”,还有儒家的“二十四孝图”,色彩鲜艳,人物生动,哪怕经过百年岁月,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站在大雄宝殿前的平台上,还能俯瞰中卫市区的部分景色,远处的黄河像一条金色的丝带,近处的民居错落有致,这种“登庙望景”的体验,也是高庙独有的哦!
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大家不仅能欣赏到高庙精美的建筑,更能感受到“三教合一”文化背后的包容与和谐。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有任何疑问随时找我,咱们20分钟后在山门口集合,继续下一段旅程!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10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宁夏高庙保安寺,探索这座古建筑里藏着的“匠心密码”。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来高庙,会被它层层叠叠的楼阁吸引,但其实每一处飞檐、每一扇门窗、每一根梁柱,都藏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一发现。
首先咱们来看高庙的“结构之巧”。大家有没有发现,高庙虽然看起来楼阁众多,但整个建筑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从最底层的山门到最高处的玉皇阁,共有17座楼阁、26个殿堂,它们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就像一个立体的“建筑迷宫”。特别是第二层的“转角楼”,它的横梁与立柱呈45度角衔接,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固,又让整体造型显得灵动飘逸,这种工艺在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中都极为少见。大家可以伸手摸一摸旁边的'木柱,虽然已经历经数百年风雨,但木材依然坚硬,这是因为当时工匠选用的是宁夏本地的“沙枣木”,这种木材耐腐、防虫,是建造古建筑的绝佳材料。
再来看高庙的“装饰之美”。大家抬头看屋檐上的“脊兽”,从山门到玉皇阁,每一层屋檐的脊兽数量都不一样——山门有2只,天王殿有4只,大雄宝殿有6只,最高的玉皇阁有8只。在古代,脊兽的数量代表着建筑的等级,高庙玉皇阁的8只脊兽,仅次于皇宫的9只,这也能看出高庙在当地的重要地位。这些脊兽不仅是装饰,还有实用功能,它们能保护屋檐的木构件不被雨水侵蚀。另外,咱们注意看殿堂的门窗,上面雕刻着“松鹤延年”“梅兰竹菊”等图案,每一幅雕刻都细致入微,比如窗棂上的梅花,花瓣的纹理、花蕊的形态都清晰可见,据说当时一位工匠雕刻一扇门窗就要花费3个月时间,可见其用心程度。
最后咱们来聊高庙的“选址之妙”。大家知道为什么高庙会建在这个位置吗?古代工匠选址时,特意选了中卫城的“制高点”,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地势高,能避免黄河水泛滥时被淹没;另一方面,站在高庙上可以俯瞰整个中卫城,起到“瞭望预警”的作用,在古代兼具了宗教功能与防御功能。而且高庙的朝向是坐北朝南,这样既能保证冬季阳光充足,让殿堂内温暖舒适,又能在夏季避开烈日直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各位朋友,刚才咱们一起解锁了高庙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选址之妙”,其实这座古建筑里还有很多匠心细节等着大家发现,比如壁画上的颜料配方、地砖的铺设方式等等。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仔细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有任何好奇的地方,随时来找我提问哦!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1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咱们不聊高庙的建筑,不聊三教文化,专门来听一听高庙保安寺里的“故事”——有流传百年的民间传说,也有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往事,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座有温度的寺庙。
先给大家讲一个“高庙显灵”的传说。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中卫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旱灾,连续三个月没下雨,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百姓们急得团团转。当时高庙的住持带领僧众日夜诵经祈福,没想到第七天清晨,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缓解了旱情。百姓们都说是高庙的神灵显灵了,纷纷来寺庙敬香感恩,还自发捐款修缮了高庙的大雄宝殿。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感受到高庙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百姓心中的“精神寄托”。
再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高庙与抗战”的故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卫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经常有军队经过。当时高庙的僧众主动腾出部分殿堂,作为伤员的临时救治点,寺庙里的师父们还学会了简单的包扎、换药技能,帮助医护人员照顾伤员。有一位老僧人回忆,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伤员送来,他们白天照顾伤员,晚上在佛前诵经,祈求战争早日结束。后来抗战胜利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段往事,在高庙的偏殿里立了一块“护国利民”的'石碑,现在大家还能在偏殿看到这块石碑,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家国情怀。
除了这些重大事件,高庙还藏着很多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小故事”。比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高庙会举办“庙会”,这一天中卫的百姓会带着家人来逛庙会,有的来敬香祈福,有的来买小吃、看表演,还有的家长会带着孩子来“摸佛脚”——传说摸一摸大雄宝殿里佛像的脚,孩子就能健康成长。现在虽然庙会的规模不如以前,但每到三月初三,还是有很多当地百姓来高庙,延续着这个传统。还有咱们旁边的“许愿树”,上面挂满了百姓的许愿牌,有的写着“愿父母身体健康”,有的写着“愿孩子学业进步”,这些小小的许愿牌,其实都是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各位朋友,听完这些故事,是不是觉得高庙更亲切了?其实一座寺庙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和文化,更在于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结。接下来大家可以去偏殿看看那块“护国利民”石碑,也可以去许愿树前许个愿,感受一下高庙的“温度”,有任何想了解的故事,都可以问我哦!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12
各位家长朋友、小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一起开启高庙保安寺的“文化探险之旅”,专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有趣的小知识、小游戏,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了解这座寺庙的秘密,好不好?
首先,咱们来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小朋友们看,咱们面前有两座殿——左边是天王殿,右边是三清殿,大家仔细观察,找一找这两座殿的屋顶有什么不一样?对啦,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天王殿的屋顶是“歇山顶”,有四个坡面,而三清殿的屋顶是“庑殿顶”,有五个坡面!在古代,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只有重要的建筑才能用,这说明三清殿在高庙里的地位很重要哦。接下来小朋友们可以再找一找,这两座殿门口的柱子上,雕刻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找到的小朋友可以告诉我,有小奖励哦!
然后,咱们来听一个“小和尚与玫瑰花”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高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他特别喜欢种花,在寺庙的院子里种了很多玫瑰花。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来寺庙玩,不小心把玫瑰花踩坏了,小和尚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对小朋友说:“没关系,花还会再开的,我们一起把它种好好不好?”后来小和尚和小朋友一起补种了玫瑰花,还在旁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爱护花草,人人有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小和尚一样,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还要爱护身边的植物。现在咱们寺庙的院子里,还有一片玫瑰花丛,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小和尚哦,小朋友们等会儿可以去看看。
接下来,咱们来学一个“古建筑小知识”。小朋友们看,高庙的屋檐上有很多像“小鸟”一样的装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脊兽”。这些脊兽不仅长得可爱,还有自己的名字和本领,比如最前面的“龙”,能呼风唤雨;后面的“凤”,象征吉祥;还有“狮子”,代表威严。小朋友们可以数一数,最高的玉皇阁上有几只脊兽?咱们来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最后,咱们来做一个“小小文化传承人”的活动。小朋友们可以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画一画你最喜欢的高庙建筑——可以是飞檐,也可以是脊兽,还可以是玫瑰花丛。画好之后,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能记住高庙的美好,以后也能向身边的人介绍这座有趣的寺庙。
好啦,接下来的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一逛,完成咱们的“文化探险任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祝大家玩得开心!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 13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一聊宁夏高庙保安寺的“四季之美”。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寺庙只有一种模样,但其实高庙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色和体验,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穿越”四季,感受它的多样魅力。
春天的高庙,是“花香满寺”的。每年3到4月,寺庙里的桃花、杏花、玫瑰花会陆续开放,从山门到后院,到处都是淡淡的花香。特别是大雄宝殿前的那两棵百年桃树,花开的时候满树粉红,花瓣随风飘落,就像下了一场“桃花雨”。春天来高庙,最适合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一坐,晒着温暖的阳光,闻着花香,听着僧人们诵经的声音,特别惬意。而且每年清明节前后,高庙会举办“赏花祈福”活动,当地百姓会带着鲜花来寺庙,敬献给神灵,祈求一年的平安顺利,整个寺庙都充满了热闹又温馨的氛围。
夏天的高庙,是“清凉避暑”的好去处。中卫的夏天虽然炎热,但高庙因为地势高、树木多,比市区要凉快好几度。寺庙里的百年古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炎炎烈日。大家可以在古槐树下的石桌旁休息,喝一杯寺庙里免费提供的“菊花茶”,清热解暑。夏天的夜晚,高庙还会举办“夜间祈福”活动,夜幕降临后,殿堂里的灯盏会一一点亮,灯光映着飞檐上的脊兽,显得格外宁静庄严。很多游客会在夏天的晚上来高庙,听着蝉鸣,看着灯光,感受这份独有的清凉与静谧。
秋天的高庙,是“古色古香”的。每年9到10月,中卫的天气变得凉爽,寺庙里的树木开始变黄,银杏叶、枫叶把高庙装点得像一幅油画。特别是后院的那几棵银杏树,叶子黄的时候,整个院子都金灿灿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特别适合拍照。秋天来高庙,还能看到僧人们晾晒“秋茶”的场景,他们会把采摘的茶叶放在院子里的石板上晾晒,整个寺庙都飘着茶叶的.清香。而且每年中秋节,高庙会举办“赏月法会”,僧众和游客一起在玉皇阁前赏月、吃月饼,分享节日的快乐。
冬天的高庙,是“静谧庄严”的。如果遇到下雪天,高庙就变成了“冰雪世界”,屋顶、飞檐、树枝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红墙白雪相互映衬,显得格外圣洁。冬天来高庙,最特别的体验是“听雪诵经”——坐在温暖的殿堂里,听着外面雪花飘落的声音,伴着僧人们低沉的诵经声,让人心里格外平静。而且每年春节前后,高庙会装饰上红灯笼,红色的灯笼挂在白雪覆盖的屋檐下,年味十足。很多当地百姓会在大年初一到高庙“烧头香”,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寺庙里虽然人多,但依然保持着庄严的氛围。
各位朋友,不管是春天的花香、夏天的清凉,还是秋天的古色、冬天的静谧,高庙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希望大家下次有机会,能在不同的季节来高庙,感受它不一样的魅力。接下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去寻找高庙对应的美景,有任何想了解的季节活动,都可以问我哦!
【宁夏高庙保安寺优秀导游词】相关文章:
承天寺的导游词宁夏导游词(精选10篇)02-21
宁夏沙坡头导游词07-14
伏羲庙导游词03-16
家乡的高庙公园作文(精选5篇)11-01
介绍宁夏景点的导游词10-30
宁夏沙湖导游词09-16
临汾尧庙导游词08-12
青莲寺导游词02-18
阿育王寺导游词06-24
宁夏沙坡头导游词(精选10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