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通用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1
桐庐简介:
桐庐,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地处钱塘江中游,属杭州市管辖,距省会杭州市80公里。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39.65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5度。水陆交通便捷。富春江航线北抵杭州,沟通京杭大运河,南与浙赣铁路衔接,上溯新安江、千岛湖到安徽黄山。桐庐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县,改革开放以来,桐庐县坚持“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225元。工业形成了以针纺织、皮件、服装、化工、医疗器械、工艺玩具、箱包等行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粮油、名优茶、蜂产品、干鲜果、瓜果菜、竹笋六条龙型产业链构成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特产富春江鲈鱼扬名古今,所产的"雪水云绿"茶叶和"蜂之语"蜂产品为国内知名农产品。
桐庐县地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历来以山水风光著称,自古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誉。风景秀丽的富春江、分水江贯流全境,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称号。自1982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已形成以山、水、林、洞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境内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红灯笼乡村家园一大批景点的开发建设,使桐庐成为“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桐庐旅游资源:
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 距桐庐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000米,游览面积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
1、白云源
白云源美在自然,美在原始,美在神奇,她溶林海、奇石、飞瀑、溪水、流泉、云雾为一体。景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沿途有天池水堰、霹坜天门、华盖贯溪、大小龙门瀑布、石狮卧云等数十个景观,是游客登山、戏水、观瀑、寻趣的好去处。
白云源离桐庐县城20公里,这里群峰横空、层峦叠峰,每座青峰都有溪水缠绕。溪水由东向西,穿行于峰谷之间,清澈明净,卵石满涧,水随山转,青山照绿水,绿水映青山。如遇春天,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色的兰花和酷似水中盆景般的紫、红杜鹃,从山麓开到山巅,从源口开到源头,让人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海洋中。
2、天子冈
天子冈又名鹤峰,在富春江南岸,山顶平坦,登冈眺望,大江环抱,上望严濑,下瞩鹤山,群峰俯伏足底,状若朝天。山麓有吕纯阳祠、朱买臣庙、天香寺、仙人洞及宋摩崖石刻等遗迹。
3、桐君山
桐君山位于富春江与天目溪汇合处。一峰突兀,下瞰两江,犹如明珠美玉镶嵌江上,有“浮玉山”、“小金山”之称。山上古树参天,在茂林秀竹之中有座“桐君祠”,内有我国古药物学家桐君老人塑像,临江的“江天极目”阁内,展出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一幅长31米的巨卷《富春江居新图》。山上还有元代散曲家张可久题名记事的石刻,还有 历史文物陈列室、“四方药局”。山角下的“富春画苑”, 可接待国内外画家,书法家来创作和展出作品。
4、罗山天子地
天子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庐百江镇罗山村,距县城45公里。是集山、水、林、洞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具有“秀、雄、奇、险”的山岳风貌。峡谷长达3000余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由民族风情休闲、沟壑峡谷、高山揽胜、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区组成。据民间传说,八仙云游四海,路过此地,发现一小孩举止不凡,有“天子”相。于是八相下凡,精心调教,小孩成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
5、天斗地漏
位于桐庐县东南,与浦江、诸暨、富阳三县(市)交界处,距杭州80公里,距桐庐县城30公里。天龙九瀑景点位于雪水云绿产地雪水岭东,据古典记载:“其间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盖百里,而泄水龙王托居其间“,后人筑庙祭祀,以求雨水。在此崇山峻岭之中,林木苍翠,溪流随山势落差,自峭壁悬崖之上飞泻跌落,形成九潭九瀑,落差俱数十米,为桐庐镜内第一瀑布群。九瀑或曲折幽深穿石破崖,或银河泻落、雷霆龙吟,身居其间,山水之奇绝给人以无限赞叹。悬崖飞瀑之上则溪流蜿蜒,幽谷鸣鸟,谷中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6、严子陵钓台
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严光,字子陵,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窗,光武帝即位,严子陵坚辞不仕,携妻桐庐严子陵钓台回富春山隐居,耕田垂钓终老林泉,后人仰慕其不事王侯高风亮节的精神而建祠纪念,濒临富春江,因其风景秀丽,为我国十大钓鱼古迹之首,景区内有双台垂钓、严先生祠、沧波桥、天下第十九泉、富春江诗文碑园等胜迹。
7、大奇山
史称“江南第一名山”,海拔600余米,境内峡谷溪瀑,鸟语花香,满眼自然野趣。眼下在金牛潭景区西侧“长”出56座蒙古包,透出浓浓的草原风情,热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宛如置身“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8、垂云通天河
与闻名遐迩的瑶琳仙境仅一江之隔,特桐庐垂云通天河景区别之处在于溶洞内有长达4500米的地下暗河,划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观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别有一番探险趣味。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2
桐庐,位于浙江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75公里。她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坐落于“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段。桐庐境内锦峰秀岭,洞奇石美。更有“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天目溪如碧玉飘带萦绕县境,山青水秀,胜迹处处。古今中外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3000余首盛赞桐庐山水的传世佳作。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
目前,桐庐已形成了山水林洞各具特色的六大旅游区。一是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溶洞奇观瑶琳仙境为代表的综合观光旅游区;二是以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为代表的富春江小三峡文化休闲旅游区;三是以天目溪漂流为代表的乡野风情旅游区;四是以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为代表的`野趣旅游度假区;五是以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为代表的朝圣休闲旅游区;六是以红灯笼小木屋为特色的红灯笼乡村家园度假区。游人来桐,既可寻胜访古,纵情山水,又可体验乡村风情、田园乐趣,悠闲度假。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3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置县已1770多年历史,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距杭州市85公里。桐庐属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曾被誉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是浙西旅游黄金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等称号。
桐庐生态环境优美,全国三大山水风光带之一的富春江贯穿境内,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美称。全县拥有山、水、林、洞、石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点2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主要包括"全国诸洞冠"瑶琳仙境、"地下第一长河"垂云通天河、"中国十大钓台古迹"严子陵钓台、"江南九寨沟"白云源、药祖圣地桐君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等众多知名景点。桐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莪山畲乡山寨、富春江芦茨湾、横村阳山畈、百江紫燕山、蜜蜂王国、巴比松度假庄园等众多省市级"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美丽潇洒的桐庐是人们纵情山水、寻胜访古、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4
令人期待已久的假期又到来了,我和妈妈来到了外婆家美丽的桐庐。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约上小哥哥还有他的四个伙伴,跟着妈妈和舅舅来到小源山准备野外烧烤。我们到达目的地,眼前是一座座高山,还有一条长长的小溪。那溪水清澈见底,听着叮咚叮咚的溪水声,我顿时感觉喉咙干巴巴地。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溪水里,这溪水冰凉冰凉地,我用双手捧起溪水喝了一口,“啊,好凉快,好甜的山泉水啊!”我突然有了个念头:把我们带来的西瓜放到溪水里,这样西瓜应该也会变得冰冰甜甜的了吧!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哥哥和其他小伙伴们,他们都觉得是个好想法。然后我们在溪里用石头搭了一个大溪水坑。我们准备把西瓜还有其他水果和饮料,全部放到这个水坑里。我抱起西瓜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水坑里,就像放下正在熟睡的小婴儿。
过了半小时,我们把西瓜切开,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块,咬了一口:“啊,这西瓜太好吃了,凉凉地,甜甜地!”这时候烧烤也熟了,我左手拿着烤鸡翅,右手拿着冰西瓜,我左一口右一口,这美味让我感觉到幸福满满,让我们大家消除了一天的.疲倦!
这次的野外游,让我更加亲近了大自然,呼吸到了真真的新鲜空气,喝到了无污染的山泉水。让我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我希望我们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5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桐庐县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国黄武四年(225年)建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升为州府。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桐庐江北城区也被《中国风水史》列入中国大陆三大风水宝地之一。
桐庐自225年置县,至今已有1770余年历史。 桐庐历来是文人雅士邀游吟诗之地。自南北朝至清代,曾有一千位名贤高蹈之士,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桐庐的山山水水,已与历史、文化、传说融为一体。春秋战国时,桐庐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始皇时,今富阳、桐庐、建德均为富春县。三国吴孙权黄武四年(225年),富春县分出桐溪乡置桐庐县,属吴郡。这是桐庐建县之始。关于县名由来,说法有三:《元和郡县志》说,国居地桐溪而得名;《太平震宇记》中说,桐溪有颗大桐树,枝多叶茂。树冠大,遮住数亩土地,远望似庐,故得桐庐之名;据《方舆胜览》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如今以第三种说法较多。
桐庐析出富春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02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辛亥革命后,桐、分两县属金华道。民国25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29年桐庐、分水属第一专区,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分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现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6
诸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你们到瑶琳仙境来参观游览。今天我很荣幸能为大家当导游,我姓(导游证号码为),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满意,并预祝大家旅途愉快。在此,我先把瑶琳仙境的概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仙境。大家看到的已与我们洞外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正如宋朝有位诗人描绘的“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坤。”他把洞内比作是仙境,比作一个壶,意思是仙境与人间只相距咫尺,但壶中却是另外一番天地。请你们仔细看:这个洞厅上小下大,还真有点象个壶,上面又象似无数倒垂的莲花,就好象一片莲花云。在这变幻无穷的“壶中天地”,让我们共同享受仙境的神奇美景。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仙境的前厅,面积为200平方米,是我们今天要观赏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还有后面,请游客们往前走。
请大家看前面,两根擎天石柱构成了一扇精美的石门,我们称它为迎宾门。听说诸位光临,原本由上往下长的钟乳石和由下往上长的石笋迅速结合形成前面两根石柱,并转变成雄狮和大象在此欢迎我们,这一景称为“狮象迎宾”。据传,跨过这仙门就会立刻成仙,请各位赶快感受一下成仙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一洞厅。第一厅的面积为4400平方米,这一厅景石丰富,形态奇特,有“百景厅”之称。大家是否知道在这地下怎么会有如此惟妙惟肖的洞景呢?距地质部门测定,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瑶琳地区曾是一片浅海(在该地区山上的岩石中,现在还可看见浅海中的海生动物蜒蝌、蜿石虫、海贝等化石),经过华力西、喜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活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形态。而瑶琳又具有形成溶洞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可溶解的岩石——石灰岩(cac3);二是可透水的裂缝,它具有延生和次生之分,地质学上分别称为层理和节理断层(原生是石灰岩在海水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状裂隙,次生的是由岩石经过地质构造运动而造成的裂开和风化、日晒、雨淋,岩石热胀冷缩、动植物的破坏等);三是流动的水。这种含碳酸的`水遇到坚硬的石灰岩就象一把“利凿”记不休止地雕刻着,把毫无逊色的岩石变成现在如此娇艳的丽石。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诗人柯约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绪十二年桐庐知县杨保彝(把这个洞)提名为“瑶琳仙境”,我们现丰所站之处,清朝乾隆时期桐庐县志上也有记载,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
请大家仔细看,各处的景石会让您感到目不暇接,有的象仙人在迎接,有的象猪八戒丑现原形,又有的象鲤鱼跳龙门,鲤鱼跳龙门按我国传统之说,是吉祥之兆,大家今天能见到,就是预祝大家吉祥之意。前面有一方瀑布,请大家到近处观看。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前,我们称方瀑布为“银河飞瀑”,你们看瀑中还有闪闪发光的点点银星,它就是碳酸钙的结晶(很象光芒四射的钻石,被现代女性所钟情)。这方石瀑高有七米,宽有十三米,是目前国内溶洞中罕见的景石,可谓“天下奇观”,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此壮观的瀑布,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往上看,在石瀑的上方洞壁上有一条很长的裂缝,从中有成片的水流出来,徐徐而下,当水汽跑了,碳酸钙就沿着洞壁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这种石瀑。雨季大家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折皱而下,缓缓流入水池,这就是片状水流形成的结果。
在前方我们工作人员还捡到了一枚刻有“方舟”两字的铜镜,请大家随我们到近处观看。
这儿有组景称为“金鸡观瀑”。1979年初探瑶琳时,在这组景的右后方捡到刚才所说的“铜镜”,镜上“方舟”二字就是元末诗人徐舫的字号,徐舫是何许人也?他是明代的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的好友,因元末战乱再加上仙境别具的吸引力,徐舫只身隐居在洞内生活,铜镜可能就是在那时脱落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徐舫著有《瑶琳咏集》和《沧江集》等著作,可惜现已失散,仅存五言诗一首。
下一景是“聚仙厅”,请游客们沿着石级台阶慢慢往上走。
现在我们来到了“聚仙厅”,顾名思义也就是群仙聚会的地方。你们看,这上面还有二位聚会未归的老神仙呢(上面是神仙老婆婆,下面是神仙老公公),他们可能是洞内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对神仙了。在此,我也祝凡间的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7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8
琴溪香谷风景区地处桐庐东北与富阳接壤的高翔珠村境内,离桐庐县城28公里,距富阳市30公里,距千岛湖60公里,刚好处在杭州——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景观特征为典型的浙西地区高山台地峡谷景观。景区总面积为400公顷,其中游览面积为250公顷。由龙门山高山合地、乌纱湾溶岩峡谷和琴溪三大自然景观构成,景区分为:龙门山高山台地休闲度假区和乌纱湾峡谷观光旅游区两大部分。东西走向的龙门山高山台地海拔约790米,有近百亩高山草甸,有唐代巨刹“龙门寺”和“万寿庵”等故址。规划为琴溪香谷景区二期开发项目——龙门山高山台地休闲区。
目前琴溪香谷景区主要是峡谷生态观光旅游览区。由南及北峡谷纵深约2公里,峡谷内有壁立的山崖、茂盛的森林,缠绵的古藤,还有一条四季流淌的琴溪。更为奇特的是琴溪香谷除了具有一般峡谷景观所具有的翠谷青崖、飞瀑流泉的景观特外,还有其独特的“三奇一绝”景观。
一奇是奇特的山地小气候。琴溪香谷景区处于东径119°33′,北纬19°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45毫米,年平均气温15℃山地小气候,冬暖夏凉,十分宜人。特别是炎炎夏日,由溶洞内流出的股股溪流凉气逼人,使峡内与峡外形成4—5℃的温差,清凉天成。正如施肩吾诗中所写的“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二奇是满峡飘香。峡谷内漫山遍野的野桂花树和上千株碗石粗的樟树,还有成片的“黄金柴”林和野山兰,形成了满目青翠,四季飘香,蝶飞蜂舞的自然奇观,据说,野桂盛开之时在峡谷外3公里的05省道口也能闻到桂香呢!因此,峡谷亦美名为“香谷”。
三奇是奇特的峡谷岩溶地貌。地质资料显示:这一带地貌都属于岩溶地貌,峡谷内茂密的混交阔叶林和次生薪炭林构成四季常绿的葱笼之势,在绿树与古藤的掩映下,有大批裸露的石苞、石芽和多处50余米高的的`悬崖石壁,有形态逼真的石马、石龟、石象,更为奇特的是景区内有仙人洞、水龙洞、象鼻洞等中小型溶洞多处,据探测,这些地下溶穴大多交织相连,成为地下迷宫,使得山涧清泉忽而显形地面跌宕流淌,忽而潜入地下,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堪称奇绝。
一绝是指:唐时有两位桐庐藉诗人曾在龙门山龙门寺同窗求学,并由此出峡赴京殿试,同举进士,其中一位还高中状元,他们就是晚唐诗人施肩吾和徐凝。特别是高中状元的施肩吾晚年率全族东渡台湾,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因此,此谷也称“状元谷”。
翠谷琴湖
琴湖状如瑶琴,如一方碧玉,映衬着翠谷峰峦格外灵秀,古朴的“龙门桥”接迎着游客进入琴溪香谷景区,跨过龙门桥,进入乌纱湾,就到了“状元谷”峡口。山门正面的两幅匾额上分别刻着“琴筑泉吟”和“琴溪”,下面门柱上的两幅楹联分别是“山崖壁立洞生风,石穴清泉一线通”和“辟户青山见,当头白马来”。山门的右前方就是跌宕而下的琴溪清泉,清澈的溪流从峡中跌宕而下,绕过山门蜿蜒流入琴湖中。
从山门往上有一泓深潭,名为“荟翠潭”。见到“荟翠潭”琴溪峡谷就在游客眼前,景区内山势层次分明,岗峦起伏有致,无际轮廓线柔和多姿,正是山门背后那副楹联所描绘的“峻岭出三合,龙门及第开”的气势。
琴鸣香谷
从“荟翠潭”开始,到水龙洞口,长约500米的峡谷,峡谷幽深曲折,狭窄处如一线天。山路随溪而行,一路上清涧潺缓或跌宕成潭,或激石奔浪、泉流声声。峡谷两边,所见是成片的野桂花和樟树。桂花开时,满峡飘香,但樟树的香味却是四季皆有的,游人不妨听着潺潺流水,在满目清翠中细细品味这天成的芬芳。
状元神洞
经过一颗挺拔的枫树,游人会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凉风袭人,眼前雾蔼缭绕、一亭翼然,这时已经到了状元神洞洞口,状元神洞除了有水龙和玉琴的美丽故事外,更有清·邑人王六吉对洞中神龙“见尾不见首”的记载:“予见朱村之龙洞则甚异,洞前有大石如屏,及门若斗室,左右钟形,撞之其声清越;右作鼓形,击之其声镗宏。——现进有龙形,亘四五丈,蜿蜒蠕动,隐然有鳞起,首已过洞而尾未出,震目骇心,无异真龙。”,清人臧承萱有诗赞:“岩石千年欲化龙,昂然见首白云中,在山已有为霖志,万斛尺泉化碧空。”峡中藏洞,洞中流泉,洞深约百米,游峡探洞别有情趣,有兴趣者不妨进洞探访一番。
泉流千秋
离开了状元神洞,即进入了“泉流千秋”景区。这里有一泓千年不涸的“状元泉”,当年施状元远渡澎湖之时,行囊中就装着一壶故乡的泉水。现在这里筑起了上千座秋千架,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位开拓者千秋万代的崇敬之情。
黄金满坡
景区内有一处满山满坡的灌木林,是浙西山区常见的一种植物,学名叫“母荆”,俗称“黄金柴”。这“黄金柴”,可称得上是山中一宝。花开时节,清香扑鼻,它的枝叶可作为发酵物,民间多用它来做“酱”;点燃枝叶还可驱蚊;用它的汁水浸泡过的米包粽子不仅很香,且不易变馊;此外,它的根还是治牙痛的良药。所以,这满坡的“黄金柴”真称得上是“黄金满坡”。
鹊桥缠绵
为纪念“水龙与玉琴”这一对不畏艰辛,真挚相爱的恋人,前面有一座鹊桥,专为天下有情人实现终成眷属的美好心愿,这时可以让恋人们在此暂时分别一下,来一次浪漫的“鹊桥相会”。渡过鹊桥,前面是一片“缠绵”地带,千年古藤盘根错节,缠缠绵绵。导游在这里可以祝福游人从今往后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藏龙出峡
到了峡谷观光线路的折回点,可以看到峡谷在继续往北延伸,而且变得更加幽深窄。由此入内是一条长约300米直通龙门山台的深谷,峡内山崖壁立,古木森然,一线通天,当年施肩吾、黎凝就是由此出峡赴京赶考,一举夺魁。
状元故里开发澎湖第一人
据史书记载,唐代有两位桐庐籍诗人施肩吾、徐凝在龙门山龙门寺同窗求学,元和十五年同科殿试,同举进士。其中施肩吾以状元及第,因此琴溪香谷又称“状元谷”。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桐庐分水桐岘乡人,早年在分水五云山、高翔龙门山龙门寺读书,元和十五年殿试状元及第,因淡泊名利,不惯官场倾轧,未待朝廷授官即归故里。后往江西洪州(今南昌)西山学道修炼,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学论著。晚年,据《台湾通史》载:“唐中叶 施肩吾始率其族,迁居澎湖。”成为“开拓澎湖先驱者”之一。
施肩吾善诗,早先曾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刊行于世,后著《西山集》十卷。其《题澎湖屿》诗为我国第一首描摹澎湖风情习俗之作。《全唐诗》收其诗184首。徐凝,分水柏山人,诗人,唐元和十五年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与白居易、张枯等多有诗作往来;其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一诗被奉为绝唱。徐凝的书法著称于世,其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状元祠堂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分水桐岘人。唐代著名诗人、状元,开发澎湖的先驱者。因家境贫寒 施肩吾少时在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山麓曾建有“玉尺楼”,立有石碑,上刻“唐状元施肩吾读书处”;山的东侧有“余韵亭”和“洗观池”,池中原有施肩吾读书时亲手种的莲花。这莲花的花瓣和荷叶上散布着墨点,相传是施肩吾洗砚时洒上的,俗称墨荷花。
后施肩吾与徐凝在龙门寺读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登同榜进士 施肩吾中头名状元,但当时因朝廷腐败,官员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残害 施肩吾不愿混迹其中,于是写了一首《上礼部待郎陈情》诗,表示要回故里,未待朝廷授官,就跑江西洪州潜心学道修仙。曾寄书徐凝说“仆虽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止玄门,养性林壑。”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家著作。尔后 施肩吾又返回故里,在家乡居住不久,就率领族人渡海到澎湖列岛定居,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离开家乡前夕,他为自己修下了假坟,祈求晚年魂归故里。
1995年出版的《台湾史话》里说:“大陆人民纷纷地、集体地到台湾去劳动开发,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是施肩吾率领族人移居澎湖的故事。《全唐诗》和《续修台湾府志》中,都载了他写的《题澎湖屿》诗。施肩吾的诗才早在赴京会试前就在诗坛初露头角,他传下来的诗作有一百九十七首被收进《全唐诗》,其中描绘浙江风光的诗占十分之一;施肩吾率族人到洁湖定居后留有许多诗作。《题澎湖屿》写道:“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这里 施肩吾捕捉到了澎湖岛风光的主要特征,使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海腥臊气!时岛上居民很少,只有少数渔民来往捕鱼季节,没有形成什么村落,经过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青少年,不分昼夜,浮沉在海水里,学捕鱼,摸珠蚌……。这时当时澎湖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生动地描写出大陆人民不畏难险,东渡重洋,开拓澎湖的欣慰之情。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部份施肩吾诗集:
送人南游(节选)施肩吾
异花奇竹分明看,待汝归来画取真。
赠边将(节选) 施肩吾
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
上礼部侍郎陈情(节选)施肩吾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送端上人游天台(节选)施肩吾
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只可且论经夏别,莫教琪树两回春。
惜花 施肩吾
落尽万株红,无人解系风,今朝芳径里,惆怅锦机空。
杂古词五首(节选)施肩吾
怜时鱼得水,怨罢商与参,不如山栀子,却能结同心,红颜感暮花,白日同流水,思君若孤灯,一夜一心死。
秋山吟 施肩吾
夜吟秋山上,袅袅秋风归,月色清且冷,桂香落人衣。
及第后夜访月仙子 施肩吾
自喜寻幽夜,新当及第年,还将天上桂,来访月中仙。
瀑布 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题山僧水阁(节选)施肩吾
山房水阁连空翠,沈沈下有蛟龙睡。
春词(节选)施肩吾
黄鸟啼多春日高,红芳开尽井边桃。
忆四明山泉 施肩吾
爱彼山中石泉水,幽深夜夜落空里,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
夜岩谣 施肩吾
夜上幽岩踏灵草,松枝已疏桂枝老,新诗几度惜不吟,此处一声风月好。
晓光词 施肩吾
日轮浮动羲和推,东方一轧天门开,风神为我扫烟雾,四海荡荡无尘埃。
春日美新绿词 施肩吾
前日萌芽小于粟,今朝草树色已足,天公不语能运为,驱谴羲和染新绿。
山石榴花施肩吾
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和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秋夜山居二首 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山居乐 施肩吾
鸾鹤每于松下见,笙歌常向坐中闻,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
惜花词 施肩吾
千树繁红绕碧泉,正宜尊酒对芳年,明朝欲饮还来此,只怕春风却在前。
春霁 施肩吾
煎茶水里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独对春光还寂寞,罗浮道士忽敲门。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施肩吾
何处邀君话别情,寒山木落月华清,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9
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垂云通天河。我是xx号导游,很高兴能为你们服务,希望大家旅途愉快,一天都能有好心情!进洞前,首先有几个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多多合作。第一,洞内请不要抽烟,不要抛果皮、纸屑;第二,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把手放在船沿内,请不要推拉过往的船只;第三,坐稳以后,请不要把船故意摇晃。谢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通天河的概况。垂云通天河是一条岩溶地下暗河,全长4.5公里,河道落差380米。河道尽头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地表水,汇聚在一个大漏斗口,沿着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河床直泻而下,所以称之为“垂云通天河”。历史上,爱新觉罗毓瞻曾称其为“地下第一河”。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垂云通天河平面水道近1000米,游览时间约为30分钟。洞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空气非常新鲜。
大家抬头看,洞壁上方镌刻着“垂云古迹”四个大字,据桐庐县志记载,这是公元791年桐庐县令刘文会游览过后留下的手迹,后人将其镌刻于此。
进洞后,我们首先看到头顶上有一口庞然大钟,垂挂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内壁。这是溶洞中的一种景观,学名叫石锅。四周还有大大小小的石锅。
前面是今天游览最低矮的地方,请大家小心!大家看左前方水面上,那支上面大下面小的石笋,是不是很像农村里用来舂米捣药打年糕的器具——石臼呢?再看右边这组岩石,形状像是扬帆起航的小船,这是一个好兆头,它预示我们今天的旅途将会一帆风顺。
河中央有个5、6米高的石笋,有人说形似披着披风双手作揖的古代著名丑女,所以名叫“东施效颦”。
前面是个犀牛潭,河中央有头大犀牛,因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所以它一直闭着眼睛睡大觉呢,但是为了怕牛角伤到给位游客它把头朝里,屁股向外。你们路过的时候也可以怕怕它的屁股哦。正前方石壁上有一只跃出水面的海豚,腾空而起,充满活力。顺着嘴巴往左上方看,一只大鹰扑向一条鳊鱼,鳊鱼张开嘴巴迎战,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鱼鹰搏斗”图。
游客们,前方蓝色洞口有一只大鸟振翅飞出、临近水面,因此得名“大鹏临渊”。
右前方是个风光美丽的小岛,上面集江南风光与塞北风光于一身,是垂云通天河的精华部分,大家可以上岸去看看,会有导游向大家详细地讲述“溶洞三绝”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洞天佛国(线路一)
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垂云通天河最精华的景点。在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汇集了溶洞中几乎所有的的各种奇观,请大家沿石阶而上,请注意头顶及脚下安全,同时请注意观看游步道两边的风景,想想看这些奇妙的溶石都像什么?
沿路上来,道两边好像有梯田,有土坝,有云朵。再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看看眼前这组岩溶景观又像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啊,它像极了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连最下方的海南岛、台湾岛都栩栩如生,是不是太神奇了?这其实是洞穴中不多见的一种沉淀物,它往往形成在洞底微凹有倾斜的地方,由于洞底稍有倾斜,流水中你傻沉积在斜坡上,逐渐突起,被溶解呈碳酸钙就沉淀凝垢在凸起的内侧,日久天长就形成了这样的景观。
再请大家往前看,这庞然大物是否让大家想到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白天,帘幕收向两旁,热情地欢迎着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游客。那么就让我们赶快进去看看,里面究竟还有些什么?
还没进来,相信大家就被陡峭石壁中安然端坐的观音深深吸引了吧!观音石像身旁金光四射,那是她正将福瑞散播到九州大地,保佑天下苍生健康平安。观音石像栩栩如生,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是因为含碳酸钙的地下水水珠,从洞顶上的一个小开口滴到洞底沉淀,慢慢就累积成了这洞中的“一绝”。
在这背后也有故事呢,传说观音降服孽龙后,还不放心,就把洞内的石头化成自己的形象,在观音洞内镇守,保佑百姓平安。明代高僧从九华山途径钱球馆,一路云游至此,在垂云洞外石佛寺挂单,听说洞内有石观音,进洞朝拜,惊呼奇事请来工匠为石观音开脸,就成了现在这尊天然形成又通过工匠开脸、巧夺天工、天人合一的观音像。自此之后,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诞辰、得道、涅槃的日子,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大家也可以在此佛台前诚心参拜观音,许下心愿,把这段美丽奇妙的传说继续传递下去。祝大家多福多寿,一生平安!
洞天佛国(线路二)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踏上小岛,来到垂云洞中神圣的佛光宝地——“洞天佛国”景点。在这200平方米的半道上,汇集了溶洞中所有的各种奇观,比如钟乳、石笋、石坝、石帘、石瀑、石锅、石云等等应有尽有。至于石云盆更是流水潺潺的地下河的`一大特色。所以这里堪称“溶洞博物馆”。其中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三件镇洞之宝了,号称“垂云三绝”。分别是:一尊全天然观音石像、一幅天然的中国地图和一条天然的石龙。
大家站稳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神似蛟龙的石景。关于石龙,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条黄龙作崇为虐,经常兴风作雨,洪水泛滥,使得沿江村民饱受水患之苦,民不聊生。于是村民纷纷背井离乡,逃难他地。有一次虐龙又兴雨作怪,天目溪两岸洪水滔天,农田淹没,灾民遍地。上天便派观音下凡降龙。观音菩萨从天目山一路追赶虐龙。虐龙见无处可逃,一头转进垂云洞,撞破了垂云神钟,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进洞时见到的垂云神钟已破了一个大口子?虐龙逃到这里的时候,被观音镇在了巨石之下。所以现在虐龙被压在巨石之下,但却困龙犹斗,昂着头想逃跑,又摆脱不了,于是人们把这里称作“困龙峡”。
“洞天佛国”景点的第二件镇洞之宝是一副全天然的中国版图。大家看石阶旁边,是一幅由天然云盆组成的中国地图。当地人称之为“十八丘田”。如此完美的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稀叫着,对面的大象也赶来迎接贵客了,这里就是——狮像迎宾
左岸边上,就是“探险旱洞”,顺着动向里看有一只绿色的恐龙,它高昂着头好像在仰天长啸,发出震动整个垂云洞的吼声。它的四周还聚集了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所以这里被称作“恐龙洞”。
正前方悬挂的一朵红色的大蘑菇,有人称它为“蘑菇王”,据说被它的水滴到,就会长生不老。如果没有也不用可惜,前方的幸福之水会让你淋个痛快。大家听到水声没有?右边是当叶茂,傲然屹立。
而紧接着,金光闪闪的就是装满了珍珠玛瑙的“聚宝盆”,这象征着祥和福禄的中国红色,祝福来往游客喜悦美满、财源滚滚。
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原来是个瀑布,下面有个“鳄鱼潭”。据说工程队在安装升船机时一声炮响,把一条大鳄鱼给吓跑了,你看她躲到了岸上,探着头惊奇地看着我们,也惊奇地听着轰轰升船机声。
现在请抬头往上看,这上面是垂云通天河的一大奇观。这条弯弯曲曲、高不可攀的裂缝高40米,长50米,被形象地叫做“一线天”又名“人间天河”因为与地上的河流对应因此得名。在溶洞中形成这么壮观的大裂缝是罕见的,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当我们的电工师傅艰难地爬上去后,发现上面也有很大的错层式平台,四周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洁白无瑕、千姿百态,也很具观赏性。但是为保证游客的绝对安全,这里的景点有待开发。
游客们,船到这里,第一级水道700米快游完了,那第二级水道,船怎么上去呢?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请大家放心,我们巧妙地设置了国内首创的升船机设备“垂崖飞舟”,在解决了落差的难题的同时,带大家体验一把迷你版的“激流勇进”,(请大家耐心等待)。而这等待同时,大家可以坐在船上放松心情看看首创溶洞内的水幕电影,这也是本景点一大特色之一。
上了升船机请前面几位拉一把,请握住栏杆请放手,谢谢!下了升船机,我们来到了岩溶地貌密集丰富的地区,通天河的精华部分之一。
眼前这组景是“海底世界”。一条美人鱼害羞地躲了进去,可是却一不小心忘记藏住自己的尾巴,高高翘起,是不是被大家的相机逮个正着了呢?穿过支撑海底世界的石柱我们来到另外的一片天地,海市蜃楼,展现我们面前的是沙漠绿洲的幻想杰作,绿色的楼宇和蓝色的流水,让我们感受到沙漠中看到绿洲般的惊奇,右手边这高30米的屏障气势宏伟正是保护绿洲的城墙,而这城墙上还有件西游记中的宝贝——芭蕉扇
穿过海市蜃楼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的景色的地方叫做——“钟乳山”,此处大家尽管抬头欣赏顶上的奇特的钟乳林。
我们现在到的这里会给大家带来财源广进的好运气的哦。头顶上方,天然钟乳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漩涡圆盘式的奇特形状,像极了古时的铜钱,预示着途径的游客们将会拥有事业进取、丰收多福的一年。我们为这里取名叫——“发财谷”
古时民间行侠仗义的活佛济公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你们看,前方这块巨石两端翘起,像不像是一定巨大的济公帽?
在我们右手边,金光闪闪的地方,这里的石像叫做“观音送子”。观音娘娘微笑着守护在岸边,怀里抱着一个娃娃,如果大家希望求子的不妨也许个愿。
大家回头看,这是观赏这组景点“玉兔望月”的最佳视角。广寒宫中终年寒冷孤独,活泼好动的玉兔耐不住寂寞,就偷偷溜下凡间游乐。可是一番尽兴之后,还是非常挂念朝夕相处的嫦娥。可不?大家看,虽然乌云遮住了明月,但玉兔还是在久久地遥望星空呢!
缓缓前进,在大家右手边上方就是“小瀑布了”,不仅石头样子很像,而且外面一旦下雨,这里边有水流如瀑布般流下来,也正是水流作用才形成了这样景观。
大家现在向前看,是不是隐隐约约看到一张佛手在水中升起呢,这里就是泛舟游玩的的最后一个景点了——“佛手岛”,然后大家往后看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源头,整个水道的水全部从这流出,就像一条龙卧在石头上嘴巴向外吐着水。
好了,今天我们乘船游览的1000米水道就要结束了。前方不远处,大家抬头看到的就是太子石林,这里石头千姿百态,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下会是什么景色,穿过太子石林,可以看到整个垂云洞中最大的一面石崖瀑布——“垂云飞瀑”。那里也是我们今天旅途的中转站,将会有工作人员为大家拍照留念,大家别忘了在出口处领取一张免费的照片。这之后还有3500米,因为落差太大,船只没法通过。所以为了让本次旅途更加丰富有趣,大家可以步行体验“地下大峡谷”探险项目。在其中,大家还可以亲手触摸一下钟乳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请别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上岸后可直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
游客们,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一路上的配合,也欢迎各位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垂云通天河旅游有限公司欢迎您再度光临。祝您今天旅途愉快!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10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桐庐县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国黄武四年(220年)建县,唐武德四年(620年)升为州府。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桐庐江北城区也被《中国风水史》列入中国大陆三大风水宝地之一。
桐庐自220年置县,至今已有1770余年历史。桐庐历来是文人雅士邀游吟诗之地。自南北朝至清代,曾有一千位名贤高蹈之士,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桐庐的山山水水,已与历史、文化、传说融为一体。春秋战国时,桐庐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始皇时,今富阳、桐庐、建德均为富春县。三国吴孙权黄武四年(220年),富春县分出桐溪乡置桐庐县,属吴郡。这是桐庐建县之始。关于县名由来,说法有三:《元和郡县志》说,国居地桐溪而得名;《太平震宇记》中说,桐溪有颗大桐树,枝多叶茂。树冠大,遮住数亩土地,远望似庐,故得桐庐之名;据《方舆胜览》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如今以第三种说法较多。
桐庐析出富春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0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20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0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20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20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20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20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唐光化三年(920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辛亥革命后,桐、分两县属金华道。民国20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20年桐庐、分水属第一专区,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分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现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 11
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总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万,桐庐自225年置县,至今已有1770余年历史。桐庐多山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桐庐生态环境优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称,主要景点有:富春江,垂云通天河,瑶琳仙境,大奇山,白云源,天目溪漂流等,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桐庐属于杭州市管辖,有"八山一水一分地"的说法,地产特产主要是一些山区土特产,笋干,茶叶之类的。
"雪水云绿"茶,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7年重新创制,形若莲花,色泽嫩绿,清香高锐,滋味鲜醇,甘冽生津。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荣获"文化名茶"奖,在省级名茶评比中获第一名,取得省级名茶证书。
"天尊贡芽"茶,产于海拔千米、层峦叠嶂的歌舞乡天尊岩一带。每斤茶叶有嫩芽2.6万颗,形似寿眉,秀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生醇。1985年以来,该茶多次在省市级名茶评比中获省一类名茶和省名茶称号。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荣获"名茶新秀奖",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于1986年8月来桐品尝"天尊贡芽"茶后,即兴挥毫写下"瑶琳钓台客欢游,品尝贡芽神更幽。气味清香别有格,名茶四美永传流。"的赞句。
"五云曲毫"茶,产于百江乡的高山之中,是1988年新创制的名茶。1989、1991年两度评上省一类名茶。该茶外形细紧卷曲,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持久,味爽回甘,叶底绿明。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名茶新秀"奖。
桐庐盛产蜂蜜,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种类繁多的无机盐、有机酸、消化酶及维生素,是人们喜爱的"天然食品",主要产品有蜂皇浆、蜂蜡、花粉等。中医学了用作补中、润燥药,主治便秘、咳嗽等症,为家庭常备良药。利用花粉为原材料的"葆尔春"皇奖花粉营养液曾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丝绸是桐庐县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有白厂丝、绸缎、软缎被面、衣料、真丝针织衣裤等。其中丝绸时装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桐庐旅游资源导游词】相关文章:
桐庐之旅作文11-07
桐庐优美散文09-27
美丽桐庐新变化02-27
旅游资源的调查08-01
刘长卿《送张十八归桐庐》07-07
桐庐酒店婚礼祝福英文句子11-07
桐庐一日游作文08-23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07-13
关于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07-29
《钱塘江尽到桐庐》阅读练习及答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