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与成长》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经典与成长》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沉淀文化都被先辈们记录了下来,我很喜欢第五课的选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志士之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是说的`骨气,人没有骨气卑尊屈膝的活着有什么意思?那样还不如自尽算了,就像大家常说的做人要挺直腰杆……古代有很多很多的人受人胁迫,他们最后虽然都死了但他们有骨气,死了,那叫得其所;些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只会摇着尾巴若同哈巴狗一般讨好现在的主子。靠山倒了,又没有骨气的去讨好下一个主子。我欣赏的人是那种一生一世只认一个主子,哪怕这个主子到最后穷困潦倒,哪怕是死了都死相随的人。而不是花一点钱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的人……
做人一定要有骨气,哪怕受这牢狱之灾,也要挺直腰杆做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些,骨气,你的心里一定要有骨气。有骨气的人才有主心骨,不会东倒西歪。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2
近日,在我读了《经典与成长》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好多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品质,让我受益。
在我读了这篇课文后,其中,让我记忆最深,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正气》。
本篇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述了什么是浩然之气。浩然正气是指一种至大至刚的精神气质,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那么,这种气质是如何形成的呢?孟子说,关键就在于它符合道义,是长期坚持正义而形成的。因此,一个人要具有浩然之气,首先就要遵守道义,按照道义准则办事。
作为即将走向中学生活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高尚的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凡事应该注意分清是非,坚决站在正义的一边,才能在心中培养正义感,养成自己的一身正气。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要有远大志向、按道德准则办事、分清是非、培养正义感,养成正气,我要按照这些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做一名谦谦君子好少年!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3
《文明美德 伴我成长》这本书催我奋进,使我悟出了许多道理:要热爱祖国,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我爱这本好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诚实守信的美德。今天我又一次在台灯下欣赏着这部分内容:“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理;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有信与义……”
当我读到《“诚信老爹”:苦难不毁信义》这个故事时,我震撼不已,这个77岁高龄的吴乃宜老爹的事迹在当地传播开后,有法律的人士告诉他“子债不用父还时”,他说:“我已经答应人家要替儿子还债的,我必须要还,现在不能反悔。”这个驼着背,站起来只有一米六的老人,用老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了我们“诚信”的含义。也许有时候,诚信会使我们吃不少亏。就像王安石、林则徐等中华民族的杰出人才那样,虽曾蒙冤一时,可是到后来,不也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吗?我愿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当我读到《一句承诺,15年践行》这个故事时,我感慨万千,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班的同学们,因为一句话,就用15年来践行。他们还说:“当年那句话,就等于把一份约定铭刻在心里。这份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这些同学们演绎了“春天里最暖人心的故事”。人人都诚实守信该有多好啊。
我读过的'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曾子杀猪》《徒木立信》等。诚实守信伴的美德伴我我成长,我感觉诚实守信的美德离我越来越近了。记得有一次,表哥向爸爸请教一道难题,爸爸满口答应:“就包在我身上吧,我一定帮你解开。”拿到题之后,爸爸马上就没那么自信了,我心想:哈,这次你可遇到难题了吧。可爸爸并没有打退堂鼓,他专心致志地演算公式、查找资料,连我叫他吃饭都充耳不闻。直到晚上,老爸才解出那道题,并给表哥细心地分析讲解。我不解地问:“爸爸,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解不出来就算了呗,你又不是老师,你的职责也不是给表哥解题呀?”爸爸对我说:“在答应别人做事前,一定要三思。因为有些事情已经超出你的能力,或者你并不是很愿意去做。这样都不能把事情做好。但是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做到。”爸爸说到做到,真令我敬佩。人人都诚实守信该有多好啊。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继续将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4
我家有本记录著名人一生的书—《名人传》,它使我懂得了许多。
人们都说:“贝多芬是杰出的音乐家,他的生活环境肯定很好,不然怎么写出如此优美、动听的乐曲呢?”可当我翻开这本书,却看到贝多芬一生的经历的困难和烦恼。
他是一个缺少快乐的`人,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间破屋子里,他父亲是位男高音手,没有多少才华,而且是个酒鬼,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母亲是一位佣人,只有她给了幼年的贝多芬可怜的一点儿温情。
贝多芬性格独立、奔放,这是从他祖父那儿遗传下来的。他的童年十分的艰苦,当其它的小孩在欢快地玩耍时,他却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着。
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位音乐神童,从而为家中挣钱,贝多芬才刚满了四岁,就整天都在无比大的钢琴面前练习,父亲总强迫贝多芬弹琴,他小小年纪还要担负着家庭的重任。
后来,在1787年,他母亲因病而死了,刚十七岁的他悲痛不已,可他还是坚持不懈,后来写出了许多动听的歌曲。
贝多芬 有许多有趣的事,就如他对爱情的评价一样;况且他耳朵听不见,眼睛近视了。
啊!贝多芬身上可有真多的东西值我们学习的。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5
你们知道孙悟空是谁演的吗算了还是我告诉你们吧是六小龄童那你们知道六小龄童为什么能把孙悟空演得那么神通广大听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六小龄童有许多哥哥姐姐他最喜欢的是二哥那个时候六小龄童非常想学艺可他爸爸六龄童不让六小龄童学他二哥得了白血病快要死了他二哥跟他说“你必须演上了孙悟空才能见到我。”说完就死了。二哥死后他爸爸就同意他学艺了。
他为了快点见到他二哥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到爸爸的`师父那里去学艺。他做每个动作都非常细心,所以他学的很快。而且他不怕吃苦,有一次他5点多就起来,他看师父家没开门就自己在师父家门口练起来。他师父突然出来说:“你怎么不进来。”他说:“我不想影响您的休息。”他师父又说:“要不这样吧,我给闹钟调到5点,每到早上5点我就给你开门,你进来练吧。”
还有一次他到一公园自己做最难做的动作前扑,他一不小心摔破了脑袋留了一地的血晕过去了,他还以为自己睡着了。
他因为刻苦学艺才成了人人都喜爱的孙悟空。我也一定要像六小龄童一样做什么都要刻苦地去做,这样才能做好。别人不是说先苦后甜吗!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6
孩子就像一颗嫩芽,需要阳光照耀和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坚信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非常注重学习相关知识,并尽力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虽然我阅读了不少育儿书籍,但《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中的两个观点让我非常认同,并与之产生了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
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
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
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比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地接受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属送给他们的礼物,并表示感谢。无论礼物价值如何,我们要教导孩子回到家后妥善保管礼物,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在教师节这一天,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在父亲节和母亲节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对爸爸和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不必感谢爸爸妈妈给予的具体帮助有多大,只需表达生活中每一个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小细节。
二是及时表扬孩子,不论孩子是主动还是被动做了好事,无论他的行为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应该真诚地感谢和赞扬他们。这样的鼓励将会极大地激励孩子。无论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参与让事情变得顺利。只有真心的肯定才能成为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7
昨天上午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很有趣,叫做《像蘑菇一样成长》,这个名字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几遍,觉得这篇作文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是需要我们来领悟的。
它讲的是:紫烟是一家公司的实习生,刚来到的时候完全没有得到别人的重视,在公司就像是个勤杂工。一次次的失败使她更加气馁。有一次,老总在晚报上看到了自紫烟的.作品,让紫烟帮忙写一个东西,紫烟似乎的到了老总的重视。可事后,紫烟依然是个勤杂工,正当她离开时,老总给她讲了蘑菇的故事,然后紫烟成了老总的助手。
紫烟一来到公司,就成了勤杂工,我觉得紫烟刚来到公司就当了勤杂工,被冷落。又因为别人的失误,被经理骂。真是吃亏,别人的错,自己却成了替罪羔羊。紫烟真可怜,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选择退出,一直这样下去,紫烟一定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有一次,紫烟的作品“豆腐块”在晚报上登出了,碰巧让老总看见了。老总在公司建筑的一所希望小学的竣工典礼上有十分钟的发言,把写发言稿的重要任务交给了紫烟。我想,老总一定是发现紫烟的写作水平很高,在工作上一定有很大的转机吧,可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事后。老总就再也没有和紫烟说过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紫烟明明立了很大的功,应该可以担任更高的职位了,我觉得紫烟好像再怎么努力都不会得到重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紫烟不退出就像是在浪费时间。
正当紫烟打算打道回府时,老总给她讲了蘑菇的成长故事:蘑菇是这么成长的,首先要把它放在阴暗的角落里,紧接着浇上一头大粪,然后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长出来的蘑菇才是最好的。紫烟通过考试,成了老总的助理,我很为紫烟高兴,也觉得老总说的很有道理,蘑菇的成长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最后才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事情不可能一路风调雨顺,一定会有很多困难的,我们更不应该放弃或退步,要勇往直前到达胜利的彼岸!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8
今年寒假,我读了《收获成长的金秋》这一本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沉甸甸的果实结在树上,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秋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牺牲,什么叫奋斗;秋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收获,什么叫成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每一个秋天的收获。成功者,秋天最幸福的人。收获成功的喜悦,是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本书为我们敞开成长金秋的大门: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农夫一样的耕耘和付出。
这本书的其中一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们的生命,虽然说生命的长度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只要去做好每一天,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的乐趣,生命的内容会更加的丰富,更加的有色彩!对呀!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如果我们不去享受它的乐趣,只把它当成痛苦的话,岂不是特别可惜?正如作家三毛所说:“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我曾看过一则小故事: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惧挫折,如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岂不是更加的有色彩?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这句话就像一块石头似得投入了平静的湖,在我心中激起了涟漪。这篇文章让我深刻的体悟到了生命对我们的作用,生命的快乐与沉重都是由自己做决定的,聪明的人明白,要珍惜每一天,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最后一天,也要让这一天丰富多彩!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9
哲学家们说,这个世界上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死亡。译一番,生命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重要的问题。教师这份职业有幸陪伴部分生命们一段旅程,期间,教师该传何道?这是对世界上唯一重要问题的最重要的思考。
家长会上,赵勇校长跟家长们讲:从集团走出去的孩子,即便是扫马路,也是哼着小曲,想着创新,一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初听这句话,不觉其中的内涵,但是对应到教育工作中家长们的焦虑,孩子们挤不出时间运动、读书,听不到豆蔻之年的笑声便能领会这句再质朴不过的话语中所包含的教育大道:对于生命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如何将大道传给学生?赵勇校长说,学生是受害者。人,有四种境界,最高便是无我。将学生作为受害者,教师便无怨无悔,从而心平气和,有耐心。对于教师来说,自己修炼最高境界,方可传大道于学生。
如何将大道细化到日常教学中?答案,在赵勇校长的《共享生命成长》中:问题为先。首先,教师要会问、真问;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学习动力=一系列的付出+对目标的'期待+价值感。其中,价值感是学习的终极动力。我们乐于学习某种专业技能,是出于价值感带来的强大动力。价值感是一种机制,它的工作方式是促使人们思索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从而建立知识和自我的强关联。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是需要教师引导生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建立知识(这件事)和自我的强关联是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便是我们的日常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重中之重。
教师节,收到往届学生的信息,其中有几句:遇到麻烦时(还不少)总是想着您之前是怎么教我解决的。每当心情不好时总能想到您给我说过的话,写过的字。传道的结果,我想,不过就是在学生的往后人生里,我们老师还能有幸帮上忙。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0
今天我想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
他讲述着一个故事:小茉莉想快点找到她的快乐门。当她加入学校鼓号队,走进线老师的声乐班,对黄爷爷说出真话,深爱着妈妈,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她恍如推开了快乐门。可是一眨眼功夫,她又与快乐门失之交臂。小小茉莉耐心的寻找着。
每个人都有一扇快乐门,人们经常要花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它。
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发现快乐是挑战,拼搏,奉献;快乐是真爱,恩慈,希望。烦恼和快乐可以互相转换,快乐其实非常脆弱。快乐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快乐是能力,更是一种选择。
从中我知道:不管做什么,首先自己要开心。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找到快乐门了;在你考试考了一百分时,你也找到快乐门了;在你深爱着某个人时,,你也找到了快乐门。
有一次,我帮助了郑天芽,我就找到了快乐门。说夸张一点,我晚上做梦都还梦见呢!
每个人都想快乐。她像一个使者,能让我们忘掉烦恼和痛苦。有许多人,与生俱来就有许多让他快乐的因素;也有许多人,一生漂泊一生落魄,好像注定与快乐无缘。然而,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很快就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俗话说的好:“快乐来自生活。”同学们快乐起来吧!让自己也找到快乐门吧!
快乐乃是人生一大美事!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1
最近,我读了《经典与成长》里的一篇课文——《气节》。读了这篇课文,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气节》的大意是:古代的君子谨守道义来树立名望,修身养性来等待自己的时机。不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的节气和操守,不因为卑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按照“仁”的要求处世,按照“义”的要求行事。见财就起贪心,见利就违背道义,不正当地获得财富,无缘由地得到富贵,这是仁人君子所不愿意做的。
作为小学生,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比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维护社会正义,诚信,积极向上,这些精神原则值得我们一生去实践和坚守。
我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年轻时曾到巴黎留学,在法国,一位法国学生嘲笑他,说他即使让达·芬奇亲自教导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强忍怒火,要和法国学生一较高下,结业时,徐悲鸿的'画作惊动了整个世界,也让那个法国学生自叹不如。
做人要有坚贞的气节,要敢于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能够在困境中经受考验,屹立不倒,这样才是真君子。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气节的君子吧!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2
今天我读了《经典与成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的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造的孽,还可以躲避一下,但是要是自己造的孽,那就必须会受到惩罚,是跑不掉的。由此句话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上半学期我上课爱走神有时还说话,老师讲的课程学的不扎实,结果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和家长对我很失望,我自己也很后悔。
我下决心改掉我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爱说话的'坏习惯,老师课上辛辛苦苦的给我们讲课,我老是走神,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回家爸爸妈妈帮助我辅导,我还是不认真,有时候还反抗一下家长,也对不起家长对我的期望。不过我没有灰心,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改掉了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最近我听课轻松多了,也听得进去了。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也都能理解了。
读完《经典与成长》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这本书指导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从坏孩子变为好孩子。以后我还会多读这本经典的《经典与成长》的。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3
五月是我们天通苑小学传统文化月,我把《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相和》这篇文章。
《将相和》的内容是: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赵王提拔为上卿,引起了大将军廉颇的嫉妒,廉颇总对别人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为什么不如蔺相如,他算什么东西。只是靠嘴皮子功夫,官做的比我还大,如果碰到他,一定羞辱他一番。每逢上朝,蔺相如躲着他。有一次他出门,正好碰到廉颇了,他让车夫掉头行驶,躲开廉颇别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他的门人看到这些,说,我们受不了这样的耻辱,请让我们回家吧。蔺相如语重心长的说,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颇吗?蔺相如说,我只是不想起内讧罢了,如果我们打起来了,两败俱伤,别的国家肯定来欺负我们的。廉颇听了这话后,身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来请罪,蔺相如看廉颇十分诚恳,非常欣慰。从此,他们俩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一起保卫赵国。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小学生应该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学习蔺相如对朋友宽容大度,包容别人,不斤斤计较,为国家大事着想,和廉颇大将军一起保卫赵国。这就是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长大才能成为谦谦君子。那么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充足的营养,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荣辱,学会如何做事做人!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经典与成长》。我看了一篇叫做《忠恕》的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篇课文的大意是:孔子说:“曾参呀!其实我的.主张贯穿着一个中心,你明白么?”曾参答道:“弟子明白。”孔子离开后,同门连忙问曾子:“先生所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曾子回答道:“先生主张的道不过是忠恕罢了。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孔子说:终生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篇课文选自《论语》,告诉我们一个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交往中应该学会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损人利己这类的事情的发生。如果只顾一己之便,我行我素,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而不顾,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只是伤人害己。
这篇课文,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15
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甘甜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大地和天空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它使自己拥有了钻石般的璀璨光芒。
今天,我阅读了教育部关工委课堂内外杂志社主编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像漫画一般诙谐幽默,不像小说一般扣人心弦,不像散文一般行云流水,可每则故事都感人肺腑,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特别是《爸爸妈妈辛苦了》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我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老舍忆母亲》讲述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靠给人家当女仆,挣了钱供儿子念书。母亲不仅教会了他劳动,也教会了他做人。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邓小平孝敬继母》也让我为之动容。它讲述了邓小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不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尽心竭力照顾继母如生母,充分表明他是一个“为高未敢忘尽孝”的人。
看完这两个故事,我的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父亲瘦弱的身影。记得几年前,我和爸爸去全民健身中心游泳。因为池水有点冷,我们只游了两小时,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妈妈发现一向喜欢早起的我居然还在睡觉,小脸蛋通红通红的,就知道我肯定生病了。她七手八脚地给我穿好衣服,就和爸爸一起往医院赶去。医生说我扁桃体发炎,需要输液一周。在后来的六天里,爸爸每天中午匆匆扒了一口饭,就带我去输液。输完液,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去上班。一周过去了,我的身体康复了,可爸爸却瘦了一圈。你别看平时爸爸对我体贴入微,称兄道弟的,可一旦我犯了错误,他绝不心慈手软。
记得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一回家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结果被爸爸逮了个正着。我被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第二天,我耍了个小聪明,一回家就把门反锁了,心想这样爸爸就不会发现了。正当我看得入迷时,门口传来“咔嚓咔擦”开锁的声音,不好!老爸回来了。爸爸打不开门,就“咚咚”地拼命敲起门来。,我惊慌失措地关掉电视机,去开门。一看到老爸铁青的脸,我害怕地赶紧低下了头。爸爸严厉地说:“你又在看电视了!”没等爸爸说完,我就哇地哭出声来。爸爸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把我拖到沙发上狠狠地揍了一顿。那天晚上,我没吃饭就上床睡觉了。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爸爸,儿子想对您说:“爸爸,谢谢您!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读书,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相关文章:
感恩伴我成长——读《成长﹒感恩的心》有感06-02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02-14
读《终身成长》有感12-15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02-08
读《终身成长》有感05-18
读感恩中成长有感02-04
[合集]读《终身成长》有感06-10
读《成长故事》有感04-30
(热门)读《终身成长》有感07-04
(优)读《终身成长》有感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