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调查报告

时间:2025-07-11 17:21:37 晶敏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膜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膜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面膜调查报告(精选5篇)

  面膜调查报告 1

  面膜是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护理或清洁作用的产品。因面膜能快速改善皮肤状态,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面膜作为日常护理程序。尤其是近两年,面膜市场持续升温,不仅品牌众多,既有进口面膜,也有国际品牌国内生产面膜,还有国产品牌面膜,而且种类繁多,按功效宣称分有清洁、保湿补水、美白祛斑、抗衰老面贴膜等;按形态分有面贴膜、膏(乳)状面膜、喱面膜、及粉状面膜,按产品材质分为纤维面膜和胶状成形贴膜。

  众多的面膜产品中,具有保湿功效的面贴膜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者认可度高,消费群体广泛,市场占有率大。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保湿面贴膜,除了根据自身的肌肤状况外,性价比无疑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宣称有保湿功效的面贴膜商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在测试保湿功效的同时,也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防腐剂、激素、荧光物质等安全性内容进行了测试,希望给予消费者合理的消费指导。本次比较试验样品测试工作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化妆品技术中心完成。

  一、样品情况

  此次比较试验的26款宣称具有保湿功能的面贴膜样品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分别从11家商场、超市和直销店购买,样品面贴膜单价从折后每片3.0元到191.7元不等,涉及品牌多为目前在我国市场占据份额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二、测试内容及参考依据

  1.保湿功效:参照qb/t 42562011《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

  2.防腐剂和激素: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xx年版)中相关方法进行测试。

  3.丙烯酰胺:按照国食药监许[20xx]96号附件1《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4.荧光物质:参照gb/t5009.78-20xx《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一)保湿效果

  注:面贴膜样品单价与保湿效果图

  正常健康的皮肤角质层含有10%-20%的水分,以维护皮肤湿润和弹性。由于年龄、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得角质层中水分含量降低至10%以下时,皮肤就会变得干燥、起皱以至于脱屑。保湿化妆品的保湿功效是通过其含有的主要功效成分“保湿剂”来实现,保湿剂种类多样,常用的保湿剂有多元醇类保湿剂(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等)、透明质酸(ha)、乳酸及乳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神经酰胺类保湿剂、酰胺类保湿剂、葡萄糖酯类保湿剂、胶原(蛋白)类保湿剂、甲壳质衍生物和脱乙酰壳多糖等。

  本次比较试验中,26款面贴膜样品中的保湿剂以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丙二醇等居多。其中甘油是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是化妆品中最早使用的一种优质保湿剂,也是化妆品柔软剂,对皮肤具有柔软润滑作用。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现在通常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水溶液具有高黏度以及具有高的粘弹性和渗透压,具有优良的保水和润滑作用,但价格较贵。消费者在购买保湿化妆品时,可以通过阅读商品标签了解添加保湿剂的种类。

  1.保湿功效评价方法。化妆品保湿效果越好,皮肤角质层中水分含量增加越明显,皮肤越滋润、光滑,越柔软有弹性。化妆品保湿功效的评价可以通过单次使用产品评价其短期效果(通常不超过24小时),也可通过连续多次长期使用评价其长期保湿效果(一般为4周以上)。

  本次比较试验参照《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qb/t4256-20xx),在恒温恒湿环境中由志愿者单次使用面贴膜后,利用仪器无创性的评价面贴膜在6小时内的保湿效果。测试过程中,将测试面贴膜及空白对照随机分布于受试者左、右前臂内侧。产品单次使用,贴敷时间为20分钟。分别在产品使用前和产品使用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和6小时后,利用皮肤水分测试仪(corneometer)对产品使用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进行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测试。每款面贴膜样品有24人参加并完成测试。

  2.使用后短期保湿效果有明显差异。26款样品在用后半小时测试,皮肤水分都有所增加。但是,26款样品之间的保湿效果差异显著。皮肤水分含量最多的增加了32.38个单位,最少的只增加1.28个单位。

  结果还显示,使用后皮肤水分含量增加值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使用面贴膜0.5小时后测试,有17款样品的皮肤水分增加值大于10个单位;用后2小时后,有9款样品的皮肤水分含量增加值大于10个单位;6小时后,只有3款样品的皮肤水分含量增加值大于10个单位。

  样品的保湿效果与其售价不成正比。有的样品售价虽然较低,但是其保湿效果较好。

  (二)理化和卫生指标基本令人满意

  1.样品均未检出激素类物质和丙烯酰胺。我国化妆品法规严禁在化妆品中添加激素。非法添加激素的化妆品,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会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皮肤变薄,激素依性皮炎赖等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造成内分泌混乱,导致其他疾病。本次比较试验对常见的7种激素进行了检测,26款样品均未检出7类激素。

  聚丙烯酰胺在化妆品中常使用作为成膜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发用定型剂等,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xx年版)明确规定了化妆品成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量。由于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聚合而成,故以聚丙烯酰胺聚为原料的化妆品中,有可能残留微量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不仅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能够通过皮肤和胃肠道吸收,进而可引起各种全身反应,如神经毒性等。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26款样品均未检出丙烯酰胺残留。

  2.个别样品产生荧光现象,但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无法确定。基于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此次比较试验只能检测样品是否有荧光现象。试验选用食品包装中荧光检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两款面贴膜样品有荧光现象产生,说明其产品中含有能够产生荧光的物质,但无法判别是否为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发出荧光物质的统称,它可通过光学上的补色作用起到“增白”的效果。荧光增白剂可能存在风险,尤其是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但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荧光增白剂,如一些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都能产生荧光现象。

  3.防腐剂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防腐剂是化妆品常用成分,其目的是保护产品,使之避免在保存、使用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质变,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的使用安全。

  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26款面贴膜样品都符合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其中25款样品使用后具有一定的保湿效果,有的保湿效果非常突出;但是,样品的保湿作用随用后时间的延长而变弱,消费者应适时进行下一步的保养程序,以求锁住水分,减少流失。同时,比较试验也发现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标准空缺,消费者关心的荧光增白剂添加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无法完成这方面的产品质量监督。望有关部门和行业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填补空缺,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四、消费提示

  1.如何选择保湿面贴膜。消费者在挑选保湿面贴膜时,要根据自己皮肤的情况、使用习惯、目的以及经济能力,挑选快速保湿、长期保湿、保湿美白、保湿抗皱等具有不同侧重功效的不同剂型面贴膜,以达到更好滋润护肤的效果,不可一味盲从。

  2.如何解读化妆品标签。化妆品的.标签标识是对化妆品最为直观的描述,也是广大消费者认知化妆品的第一途径,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化妆品标签,尤其注意进口化妆品必须有以规范化汉字书写的中文标签。按相关要求化妆品标签应有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实际生产加工地、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及产品标准号、批准文号或备案号、全成分表,保质期限、净含量等信息,若在购买时发现产品标签标识信息不全或者是全外文标签标识,很可能是有问题的产品。

  化妆品标签中需明确标注产品全成分表,成分含量大于1%的情况下按降序排列,含量越大越靠前,含量越小越靠后;如果成分含量小于和等于1%时,可以在含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按任意顺序排列。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也可查阅全成分列表,了解化妆品成分和含量排序。

  3.如何正确使用保湿面贴膜。除了选择适合自己皮肤性质的保湿面贴膜,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程序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新款面贴膜在使用前最好先在耳后或手腕处试用,确定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后,再用于面部。使用时,要将面贴膜轻轻贴于整个脸部,皮肤与面贴膜之间不要留任何气泡,面贴膜敷15-20分钟后即可取下,切勿长时间停留,一般不超过30分钟。也可根据自己需要,将包装内剩余的精华液,涂抹于脖颈、手脚等身体其他部位。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用后面部的精华液是否需要清洗。一般而言面贴膜使用后不需要用水洗去,轻轻按摩以帮助肌肤吸收营养成分,然后用纸巾把过多的精华或残留物轻轻擦去即可。在使用面贴膜过程中,一旦出现过敏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到正规医院就诊。

  晚间是肌肤吸收最好的时间段,因此在晚间使用面贴膜,可以更好地补充营养成分。使用面贴膜前,应先卸妆、清洁皮肤,必要时也可先去角质,以利于皮肤的吸收。普通保湿面贴膜的使用频率可根据个人皮肤特点和需要以及说明书确定,一般一周可使用2至3次,这样在保证肌肤健康的同时又能起到最大的护肤功效。另外,面贴膜使用后,可根据皮肤情况及时涂抹其他日常护理品,如乳液、面霜,则能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

  面膜调查报告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其价值越来越凸显。而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4年9月,在美纽交所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董事长之一的企业家马云高调指出,阿里巴巴成功的秘密靠女性,其公司IPO招股书也显示,阿里巴巴40%的员工是女性,在30位合伙人中,就有9位是女性,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一,同属阿里旗下的淘宝网统计显示,女性买家高达70%。2014年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从性别分布来看,网民中男性多于女性,但tgi指数表明女性比男性偏好网上购物。由此可见,女性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经济收入和购买力在不断增加,她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成为电子商务市场的一个新的快速增长点,女性消费者形成了特有的经济现象和消费模式,有专家把女性消费者形成的这种特有的模式称之为“她经济”。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女性市场,抓住其中的契机,传统的营销方式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增长需求。早在2005年,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精准营销这一理念,就是利用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更好地开辟和服务市场,这将为企业更好的抓住女性市场提供了依据。

  1电子商务环境下“她经济”模式的现状和原因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深入,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便捷的购买模式,更让众多的女性消费者找到了消费和购物的天堂。而在我国,由于男女消费行为的差异化,使得很多女性的网购需求和频率已经远远超越男性,女性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最活跃的人群。有调查表明,2014年最受女性青睐的十大网购产品分别是:服装、鞋、化妆品、护肤品、饰品、香水、箱包、家居日用品、团购、奢侈品,女性对网购开支使用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据亚马逊网购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人群中,约70%的女性在网购比线下购物频繁,约一半的女性在网购单品最大值超过2000元,30%的女性在网购单品最大值介于2000元到5000元之间,剩下一部分女性单品最大值更是在5000元以上。女性还逐渐成为汽车、房屋、证券基金等领域的重要消费者。由此可见,“她经济”时代来势汹汹。

  为什么电商“她经济”时代持续升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女性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女性的购买力。从一个家庭结构来看,女性一般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如妻子、母亲、女儿等等,她们不仅主导了自己的消费,还主导了整个家庭的消费。有关资料也显示,我国60%-70%的购物权利是掌握在女性手中,女性称的上绝对的购买力。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女性她们本身也从事一定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线下购物,在没有人陪同逛街的情况下,网购正好符合了她们的消费需求,而且女性更多的是承担一些相对较轻松的职业,让她们有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网购。

  其次,针对女性用户的电商网站越来越多。很多网站开始紧盯女性市场,商家也转向从女性的视角设计、推广产品,绞尽脑汁的想要去分享女性市场这样一块大蛋糕。其中,针对女性用户的网站有很多:聚美优品、乐蜂网、唯品会、蘑菇街、美丽说等等,这类网站女性用户占到八九成。而其中社会化分享电商(如蘑菇街、美丽说等)已经发展为女性消费者网络购物钟爱的一种消费模式,大部分的消费者浏览社会化网站商品信息后会产生购买行为,有数据显示(如图1),微博的使用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37.5%,其次是蘑菇街,占比15.8%;再次是美丽说,占比12.3%。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卖家涌入微商平台,朋友圈满屏的女性、服装等刷屏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网购平台在不断扩大,使得女性消费成为网购市场的主导力量。

  2 “她经济”模式消费特点

  2.1注重价格,追求物美价廉

  电商“双十一”狂欢节、京东“618”等节日,全场“满赠,满送,加价购”、“疯狂促销”等字眼,让网购市场的价格战不断升级,充分体现了消费者的热情和购买能力,不仅让消费者积极参与了这些低价盛宴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网购新记录,这其中主要的贡献力量还属女性消费者。显然,她们对价格更加敏感,求廉动机非常明显,往往在一个商品各方面相当的情况下,她们不惜浪费时间进行“货比三家”,而网络消费所提供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让她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就能辗转于各个网店之间,通过反复的比较,选择出价格便宜的商品。甚至有女性消费者在实体店遇到中意的商品,记下品牌和货号,然后上网查找,找到开价最低的卖家再讨价还价进行购买,她们乐此不疲。

  2.2注重需求,追求方便快捷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白领收入增加,经济独立,在家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提升,但也让女性工作时间大幅度延长,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她们难以在像传统方式那样去逛门店,不断的挑选后购买商品。大多数女性都身兼多重家庭角色,她们注重家庭生活,承担着相夫教子养老的重担,所以她们更加倾向于精打细算,注重实际需求,不仅要购买自己的服装、化妆品,在孕育母婴、子女智力等领域也不惜大量投资。而网购能让她们用更快更短的时间买到更多的实际需要的东西,让她们能服务于工作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兼顾家庭。

  2.3重视口碑,受用户评论影响较大

  女性在网购表现有潮流性和互动性,她们善于表达自己的各种购买经历和感受,比较愿意在熟人推荐的网站选择商品,网购到商品后喜欢与他人进行分享、推介和讨论。她们重视口碑,对购买者的评论非常敏感。她们若是对购买过程不满意,会真实的在分享平台上反应自己失败的购买感受,周围的女性朋友也不会在她所购买过的网店进行购买。

  2.4容易网购成瘾,享受购买过程

  作为一个感性的群体,女性是天生的购物狂,她们比男性更容易网购成瘾。由于大部分女性的工作相当于男性较轻松,所以她们会有更多的时间网购,她们能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浏览商品网页,挑的头昏眼花还不肯离开。无法克制购物欲,看见打折、包邮商品,不管是否需要都会立刻买下来。女性不仅注重购买本身,同时注重购物的完整体验。对于“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京东“618”这样的促销节日,她们更乐于参与这场战斗,享受自己海淘回来的.战利品,特别是打开快递包装的神秘感更加能让她们得到自我满足,“剁手党”的出现更能形象的描绘出这群女性消费者欲罢还休的购买欲望。

  3 “她经济”模式精准营销的重要性

  精准营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出来的新理论,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白热化,精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工具开始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追逐的热点。精准营销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精确、精密、可衡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精准定位,达到企业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实施精准营销可以有效定位目标并实施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满意度。

  在电商市场日益成熟的时代,女性逐渐占据了消费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同时,企业花费在每一个女性消费者身上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然而,一般意义上的营销策略并不能有效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用户需求,网络广告的投放也不能完全将吸引的女性流量转化成购买力,需要结合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最大程度的缩小企业的成本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精准营销利用现代技术能及时的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播给目标客户,不仅能让女性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目标产品减少时间成本,同时也能为企业缩减营销渠道,减少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成本,集中利用有限的营销资源,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所以,应当将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应用到“她经济”模式当中,能够更快更准的定位到女性客户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女性消费者。

  4 “她经济”模式精准营销策略

  精准营销借助现有信息技术手段,以4C理论、让客价值等营销理论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市场进行准确区分和定位,通过精准的营销推广和传播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体验价值,达到顾客链式反应,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所以,要实现“她经济”模式精准营销,企业可建立“她经济”电子商务精准营销体系(如图2):

  4.1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

  我国网民数量之庞大,数据均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想要采取精准营销,首先要要建立“她数据”库,这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要求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访客雷达系统、精准数据分析系统等营销工具能够从消费者寻找产品到售后处理等一系列的网络消费行为,包括第几次访问,所用关键词及搜索引擎等进行定位跟踪,扫描客户轨迹,了解客户意向,在保护消费者行为隐私的情况下,多多搜集顾客的行为数据,通过顾客的轨迹和属性筛选出“她数据”,并在不侵犯用户的前提下,丰富每一个“她数据”的属性,比如年龄,收入,所在区域等,建立所需要的数据库。

  4.2精准定位顾客

  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数据库里面的数据属性精准衡量和分析,或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简单的交流,能分析出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收入水平,购买力等关键因素。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客户筛选,把未购买目标客户归为几类客户:意向强烈,意向一般,有意向,其它,并通过相应的市场测试验证来区分所做定位是否准确有效。

  4.3多元化价格策略

  在考虑到女性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前提下,对精准定位的客户采取相应的多元化价格策略,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的价格策略。如一种新的产品入市,采取渗透稳定价格策略,利用中等价位进行市场渗透,获取市场占有率;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顾客流量,可以采取组合产品的价格策略,进行打折,促销,买一送一等活动,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顾客群,可以采用差别价格策略,如团体价,节假日优惠价,特价等,获取更多的目标顾客。

  4.4开展“她经济”移动电子商务精准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商务正经历跨越式发展,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2014年,我国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05亿,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更是高达38.9%,在网络应用中的地位愈发显耀。毫无疑问,移动电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作为女性消费者,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殊性,他们要兼顾家庭和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和时间,她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场景越来越多,在加上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她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买消费,能让她们更加便捷的享受到整个购买过程带来的。所以,尝试使用移动精准营销手段,将会更好的服务于女性顾客,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4.5创造顾客链式反应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并留住他们”。精准营销不仅关心如何挖掘并客户,更重要的在于客户价值,即客户保留。由于女性消费者喜欢和别人分享讨论,受她人评论影响较大等消费特点,所以保留女性顾客,提高女性顾客忠诚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网络口碑质量,满足现有女性顾客的同时,吸引新的顾客,不断形成客户增殖和裂变,即达到顾客链式反应。

  4.6一对一差异化服务

  针对女性顾客容易网购成瘾,享受购买过程的消费特点,可以为女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已经产生的购物记录,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在交易过程中,尽可能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购买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向顾客推荐产品,宣传优惠信息;在物流配送等环节,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在售后处理环节,及时处理不良反馈、退换货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在让消费者享受愉快的购买过程的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李维胜,蒋绪军.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2).

  [2]席娜.电子商务网购市场中的“她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广场,2013,(6).

  [3]陈义文.女性在网络购物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分析[J].电子商务,2014,(8).

  面膜调查报告 3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是复杂的,引起的出血也是非常顽固的,因而止血也就成了棘手问题,积极探讨保守疗法也是很必要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绝经前功血患者31例,年龄40岁~52岁,平均年龄42.6岁。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刮病理报告为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部分呈腺囊性增生;有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者;不具有宫颈、宫体和附件的.其他囊肿或可疑病变;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功血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

  1.2方法

  米非司酮12.5 mg于月经来潮第1天~第3天或诊刮的当天开始,睡前空腹服,以温开水吞服,1次/d,连用9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经量与经期:经期指月经持续的时间,血性分泌物不计入。经量指一次月经的总出血量,从月经垫的吸湿面积估计计算出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治疗前后采取外周血做血常规检查,根据化验单报告而记录;子宫内膜:以用药以前第一次诊刮与停药后诊刮的病理报告和手术所见而记录。

  2结果

  2.1月经变化

  3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第1个月,月经量略少于治疗前,月经期明显缩短;治疗后第2个月有17例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治疗后第3个月(即停药后)有16例闭经,44 d~92 d间月经来潮,5例患者停经后0.5 a仍闭经。停药后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贫血已纠正。

  2.2血红蛋白变化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意义。

  2.3子宫内膜变化

  子宫内膜在停药后变化很大,诊刮时刮出的内膜菲薄如纸样,病理报告:分泌期子宫内膜。

  2.4副反应

  停药后复查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因过敏而停药。在服药过程中有3例患者自述恶心、乳胀。有5例闭经后有潮热、盗汗、失眠等更年期综合征。但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贫血缓解。

  3讨论

  功血的治疗是复杂的,引起的出血也是非常顽固的,因而止血也就成了棘手问题。对这种疾病,积极探讨保守疗法也是很必要的。米非司酮对功血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观察组31例均是绝经前的患者,由于丘脑下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失调,卵巢虽有雌激素分泌,卵泡发育,但未能形成周期中的FSH及LH峰状分泌,因此没有孕激素分泌,卵泡不能成熟,没有排卵,没有黄体形成,以致月经紊乱。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由于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多,间质少,组织变脆,内膜表面出血时多时少,淋漓不尽。一处修复后另一处又出血,故经期延长。同时子宫内膜螺旋血管缺乏周期性收缩,血管断裂,不易关闭,所以出血不止。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的蜕膜、绒毛变性,同时也作用于丘脑下和垂体、促LH、FS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产生流产。此外还作用于非妊娠子宫内膜,使腺体变性为小而少,血管变性,使子宫内膜萎缩为菲薄如纸样,使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米非司酮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导致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有研究表明:雄激素或三苯氧胺等对抗雌激素的治疗,同样可以达到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以达到经量减少的目的,故米非司酮是今后治疗功血比较理想的方案。

  面膜调查报告 4

  一、调查背景

  随着护肤意识的提升,面膜已成为大众日常护肤的重要单品。为了解不同群体的面膜消费习惯,本次针对 12-60 岁人群开展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200 份,旨在为面膜市场精准定位提供参考。

  二、调查结果

  年龄分布:18-25 岁群体占比 42%,是面膜消费主力,多关注平价、补水类产品;26-35 岁占比 35%,偏好功效型面膜(如抗初老、美白),对价格敏感度降低;36 岁以上占比 23%,更注重成分安全性,倾向选择高端品牌。

  消费频率:每周使用 2-3 次的占 58%,每天使用的占 15%(以年轻女性为主),每月 1-2 次的占 27%(多为男性和中老年群体)。

  购买渠道:线上平台(淘宝、京东、抖音)占比 65%,其中直播带货购买占 30%;线下美妆店占 25%;品牌专柜占 10%。

  价格接受度:单片价格 5-10 元的占 60%,10-20 元的占 30%,20 元以上的占 10%。

  关注因素:成分(40%)、功效(25%)、品牌(15%)、价格(10%)、包装(10%)。

  三、结论与建议

  年轻群体是核心市场,需加强线上营销,推出高性价比的.基础功效面膜。

  中年群体对功效和成分要求高,可开发添加天然提取物的抗衰系列,并通过专柜体验增强信任。

  男性市场潜力较大,建议推出简约包装的控油、保湿类面膜,结合男性社交平台进行推广。

  面膜市场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分析当前面膜市场主要品牌的竞争力,包括市场份额、消费者认可度、产品优势等,为品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取国内外 15 个知名面膜品牌(如敷尔佳、薇诺娜、SK-II、蒂佳婷等),通过市场数据收集、消费者评分(满分 10 分)、电商平台评论分析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

  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占比 58%,其中敷尔佳以 12% 的份额领先;国际品牌占 42%,SK-II、兰蔻等高端品牌占据高价市场。

  消费者评分:薇诺娜(8.6 分)因敏感肌适用获高评;敷尔佳(8.2 分)以医美修复功效受青睐;蒂佳婷(8.0 分)凭借药丸面膜的差异化设计吸引年轻群体。

  优势分析:国产品牌胜在性价比和渠道下沉(如乡镇美妆店);国际品牌强于研发技术和品牌溢价,主打 “贵妇级” 成分(如 pitera、玻色因)。

  差评集中点:国产品牌存在 “功效夸大”(占差评 35%);国际品牌因 “价格过高”(占差评 40%)遭诟病。

  四、结论与建议

  国产品牌需加强研发投入,减少概念营销,提升功效可信度。

  国际品牌可推出中小样套装,降低尝试门槛,扩大消费群体。

  新兴品牌可聚焦细分市场(如男士专用、熬夜急救款),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围。

  面膜调查报告 5

  一、调查背景

  消费者对 mask 效果的感知直接影响复购率。本次调查聚焦用户使用后的真实反馈,涵盖 1000 名有半年以上面膜使用史的受访者。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

  功效满意度:补水保湿(85% 满意)居首,是基础需求;美白提亮(52% 满意)两极分化,近 40% 认为 “效果不明显”;抗衰紧致(48% 满意),35 岁以上用户满意度高于年轻群体。

  肤感评价:膜布材质中,天丝膜布(70% 好评)因贴合度高受宠;蚕丝膜布(65% 好评)次之;无纺布(30% 好评)因厚重、精华液分布不均遭差评。

  不良反应:12% 的受访者曾出现刺痛、泛红,其中 60% 是使用 “网红小众品牌” 或含酒精、香精的产品。

  复购原因:“效果稳定”(45%)、“肤感舒适”(30%)、“成分安全”(20%)是主要因素;“价格优惠” 仅占 5%。

  三、结论与建议

  品牌应优先保证补水等基础功效的稳定性,避免过度宣传美白、抗衰等进阶功效。

  优化膜布材质,减少刺激性成分,针对敏感肌推出 “无添加” 系列,并标注过敏原(如香精、防腐剂)。

  提供 “试用装 + 过敏包退” 服务,降低消费者试错成本。

  面膜消费行为与习惯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探究消费者购买和使用面膜的行为逻辑,包括决策因素、使用场景等,为营销活动提供方向。

  二、调查结果

  购买决策:“朋友推荐”(35%)是首要渠道,其次是 “直播种草”(25%)和 “成分查询 APP(如美丽修行)”(20%);仅 10% 受 “明星代言” 影响。

  使用场景:“睡前护肤”(60%)最普遍;“妆前急救”(20%)多用于重要场合(如约会、面试);“熬夜后修复”(15%)在学生和职场人中常见;“旅行携带”(5%)因便携装需求存在。

  产品形态偏好:片状面膜(75%)占绝对主导,因其即开即用;涂抹式面膜(15%)受喜欢 DIY 护肤的群体青睐;冻干粉面膜(10%)作为新品类,认知度仍较低。

  囤货习惯:60% 的受访者会在电商大促(如 618、双 11)囤货,平均囤积 2-3 盒(每盒 5-10 片),保质期是主要顾虑(担心超过 1 年影响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加强口碑营销,鼓励用户分享使用体验(如小红书笔记、朋友圈晒单),比明星代言更有效。

  推出 “单片独立包装” 和 “3 片体验装”,满足旅行和试用需求。

  大促期间强调 “新鲜日期” 和 “囤货攻略”(如 “买 2 送 1,保质期 2 年”),打消囤货顾虑。

  面膜市场趋势与创新方向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面膜市场竞争激烈,创新是品牌突围的.关键。本次通过分析近 3 年市场数据、新品发布及消费者需求变化,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现状与趋势

  成分创新:“天然植物提取物”(如积雪草、马齿苋)占比从 2022 年的 30% 升至 2024 年的 55%;“生物技术成分”(如玻尿酸、胶原蛋白)持续热门,但消费者更关注 “小分子易吸收” 概念。

  功能细分:除传统功效外,“控油祛痘”“修护屏障”“熬夜急救” 等场景化产品增速显著(年增长率超 40%);“男士专用面膜” 市场份额从 5% 升至 12%。

  可持续发展:65% 的受访者愿为 “可降解膜布”“环保包装” 支付 10%-20% 溢价,无塑包装、种子纸说明书等设计受追捧。

  技术融合:“冻干面膜” 因 “零防腐剂”“高活性” 成为新风口,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150%;“AI 定制面膜”(根据肤质检测推荐成分)处于试水阶段,接受度达 30%。

  三、创新建议

  深耕成分研发,推出 “高浓度 + 科学配比” 的功效型产品,避免 “概念添加”。

  布局可持续包装,联合环保组织进行营销,提升品牌形象。

  探索 “技术 + 服务” 模式,如推出家用肤质检测仪,搭配定制面膜套装,增强用户粘性。

【面膜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我国面膜行业2025年市场现状调查报告06-03

做面膜作文10-17

做面膜的句子02-29

面膜广告语01-06

海藻面膜的功效与作用09-28

面膜宣传语08-17

晚安心语面膜11-07

敷面膜的幽默句09-14

面膜可以放冰箱吗07-14

卖面膜的广告词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