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群孩子,耐心远胜于知识--西藏班普通话教学心得 (德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4-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2010年接手首届西藏班普通话课至今五年,虽然学生的招生越来越规范,但普通话水平不见得一届比一届好,相反,2014届西藏班仅有的四个学生的总体普通话水平连本地小学一年级水平都没有。但是他们来到学校后必须接受各科的学习,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显得比其它学科更为重要。

几年的西藏班普通话教学让我感到很多西藏孩子学习普通话就相当于我们刚刚接触英语,尽管有些学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一个班有一半的学生汉语水平低下,我只能把教学的知识难度有所降低,而且就如现在的小学生学英语先从口语开始一样,从第三届学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就要到我地方来面读。听说读写四者兼顾在西藏学生群体里同时加强是不可能的,我先从听说读教学入手。

但是要做到这点也并非是易事,足够的耐心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最为重要的条件。

一、课堂上不求速度,但求必应

记得第一届学生上课时,由于不知道学生的汉语水平,定购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与本地的汉族学生一样,没想到38个学生打开课本,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两眼一抹黑,三分之一的学生白纸黑字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另三分之一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大意。记得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每周四课时,我足足上了一个月才上完,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从第三届开始,我自己去新华书店采购教材,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星期四节课,但是即便用了如此简单的教材,学生学的时候并非如鱼得水,一学期教下来,只能教完三分之二的篇目。但是学生学习的自信有所提高,他们能读下每篇文章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信心。我为学生们报了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取证书是目的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以此为目标为激励,在考中学,在学中提高。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我要做足足够的准备,对每个字词的理解都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学生的提问防不胜防,在这样的课程上,耐心显得最为重要。

比如学《故事时代》一文,尽管学生第一步要掌握的主要是读音,但我必须保证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朗读。由于作品都有拼音,我一般采用先教师范读后学生根据拼音自读的方法,在学生自读课文中我要求他们把不懂的字词(包括读音和意思)标划出来,最后一步就是一起解决那些不会读和不懂意思的词语。这此词语中有些固然晦涩难懂,但有些简单得根本称不上是问题。

达娃举手了:“老师,薪水什么意思?”“薪水就是工资,比如老师的一个月工资四千,就可以说薪水四千元。”旦巴举手:“老师,青云直上什么意思?”“青云直上就是像云一样的很容易就飘上去了,往往指人的地位迅速上升,一步登天知道吗?跨一步就登天了。老师举个例子,旦巴工作后通过几年的努力,受到了领导的常识,一下子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到了部门经理,可谓是平步青云啊!”旦增罗布举手:“老师,牢骚什么意思?”“牢骚就是心里有很多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平措举手:“老师,抱怨什么意思?”“抱怨跟牢骚差不多,心中怀有不满而责怪别人。”“老师,库存什么意思?”“老师,公道什么意思?”“老师,集市什么意思?”……一篇简单的课文,学生却有很多不懂的字词,如果不疏理这些字词的意思,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所以学懂课文的第一步,我必须有十足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提问并作出合理的解答。

在基本搞清了文中的生字词后,我就带着学生一句一句读,有时候一个长句就足够我们反反复复读上三四遍才把它读通顺。在一篇课文带读下来后,再交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课文,有问题随堂发问。

课内的教学主要理解文章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疏理文章大意。而真正掌握文章的朗读,功夫还在课外。

二、课后字字把关,篇篇过关

课后到我地方来读课文是普通话课的作业,现在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较好的完成这个作业了。但是高一的情况却令人担忧,高一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用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还是显得高难,所以我还是用小学语文第二三册的教材来展开教学。但即便是这样的教材,要求上完课后字字过关,对学生来说也并非是件易事。高一的旦巴达杰是普通话基础最糟糕的,在我的积极鼓励下,他还是能到办公室来读课文,但朗读的过程却令人意想不到。比如《欢庆》一诗的其中一句“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中“蓝天”的读音在我们看来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但旦巴达杰却实在转不过弯来,“蓝天”二字分明是第二声和第一声,但旦巴达杰却读成第三声和第一声,为了纠正这个读音,我不下四五次的纠正,连同办公室的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还是发不出正确的读音,后来我想了一个和蓝天同样读音的词“毛衣”,旦巴达杰一次就过关,读得非常好,于是我再叫他仿着这个音读“蓝天”二字,但几遍过后,“蓝天”二字还是活生生的把旦巴达杰给难死了。看着旦巴达杰的无奈和不好意思,我想这词就先放一放吧,过两天可能就会了。没想到过了两天,旦巴达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会了。”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真为他平时的努力和最后的成功高兴啊。我及时的鼓励了他一把,让他再接再厉。

又如《清澈的湖水》中有 “小洁” 一词,洛旦就读成了“小姐”的音,尽管对这两个词的拼音作了分辨,并讲了变声原理,进行多遍纠正洛旦终于读出了正确的音,但是当整句话连读的时候,“小洁”又变成了“小姐”,于是继续纠正,不是单教这个词,而是教他读整句话。又是以蜗牛似的语速教了五六遍,洛旦终于在整句话连读时读出了正确的读音。

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大部分学生身上。我想教这群西藏孩子,老师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我选择不厌其烦的耐心,只有把他们当作一无所知的零起点的学生,在耐心教导后,当我看到他们能读小块的文字,逐渐地能读一小篇文章,这对我来说已是莫大的欣慰。

[面对这群孩子,耐心远胜于知识--西藏班普通话教学心得 (德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体育教学德育论文

2.让孩子远离不堪重负的课后班教学论文

3.耐心造句

4.如何让孩子有耐心?方法都在这了

5.师爱德育论文

6.美术班教学课件

7.普通话教学的课件

8.普通话教学课件

9.托班宝宝班教学计划

10.托班宝宝班教学计划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