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9 背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难点和关键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 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 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A“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B“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板书设计:
29 背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背课文》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