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0-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3.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4.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5.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6.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案设计》教案

7.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夏天和冬天》教案

8.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017~2018

9.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测试题

10.六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