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 下”,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论语十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发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
2.学习语录体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写作的不拘一格的特点。
3.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国主张及教育的艺术。
4.反复诵读课文,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
1.通过字词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艺术。
2.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说起《论语》,大家就能脱口而出“子曰……”这样的句子,我们先前也学过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论语里除了“子曰”这样的只言片语,还有不少由人物对话组成的篇章,它们就像一出出小话剧一样,生动、有趣,同时又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今天要学的《侍坐》篇就是这样的篇章。
二、疏通文字,通读全文。
先就着课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读全文。
三、分析课文: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言志”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气氛自然融洽和谐的场面,可以了解这四个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政治理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二、教学探究
如何将文言文教学的“实”与“活”结合起来。
一、导入新课:
有个俗语“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面有个故事,你知道吗?
宋朝有一个宰相赵普,别人说他读书只读《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他说,我平生所学到的本领,的确都是从论语中来的。以前用一半来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现在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真有这样的魅力吗?我们今天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论语》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在通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一此问题。让我们今天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这此问题。
二、课文分析
释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是孔子弟子。侍坐:陪长者坐,聊天。
问: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长里短,他们聊了一个什么话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志”“治国”都对。
志;孔子两次说:“不过各言其志尔”。
治国:孔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释:如,如果。或,有人。则,那么。如……则……假设语气。)还有四人各自的谈话也是在谈治国。
不过,志是从发言角度说的,而“治国”则是从具体措施上说的。
问:那么这个话题是谁提出来的?如何引出来的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十堰一中 刘会文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一至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文学常识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 体散文,是 记录的 的言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人:泰州市刁铺中学 蔡俊
教学目的: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
讲授课文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分析上,从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列举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用投影显示),导入新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刘星河
教学目标
1、 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 体会孔子的思想。
3、 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
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
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 shěn 相,音 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西南城一中 张挥
特色自评:1、层层递进的授课安排和设计
2、问题导引
教学步骤:
1、导入
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这就是《子路、曾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课堂,感悟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感悟经典,感悟生动。
2、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问题设置:
要读懂《论语》,我看你首先必须了解孔子。你能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尽量丰富地为“孔子”和“论语”各下一个评说和定义?
孔子:思想核心:仁;政治主张:礼治
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论
3、诵读感知
诵读调动:文言的美在读里面
诵读提示:读好文言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字音提示:
乘shèng 哂shěn 俟sì 甫fǔ 相xìang 铿kēng 莫(同暮)mù 冠guàn 沂yí雩yú 喟kuì
句读:
由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教师指正
4、疏通文意
学生接力翻译:
1、《子》是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的一段生动对话,你明白他的各自说了什么?
2、孔子问了什么?孔子提出了什么要求,为这个要求做了什么?
3、子路说了什么?
4、冉有、公西华?曾皙表达了什么?
归纳强调几个重要的有语法现象的语句,下面我们来把翻译过程中提到的重点语句再来强化一遍。
1、毋吾知也
2、如或知尔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摄:夹 亦:只不过 因:接着,继 与(yǔ;参与yù):赞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中 梁冬林 邮编:476600
教学目标:1、探索文章内在的线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论语>>和孔子.
3、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注意字的读音.
重点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曾经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十年寒创苦,初战败北落孙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夺魁元.”说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开云雾见天日.黄巢铮铮誓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得桃花一处开”,孔子也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要有志,所谓“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他们的志又是什么呢?
(二) 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这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宣言:如果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想继续生存的话,必须回头2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三)《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一、随机导入,提出课题(板书题目)(2分钟)
蓬莱是个好地方。她有海市之胜,仙阁之美,还有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历代文人墨客视蓬莱为仙境。苏轼写诗称赞到:“东方云海空复空,神仙出没空明中”。可人人都说家乡好,我的家乡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大家知道我来自哪里吗?对,东方的圣城--曲阜,孔子故里。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堪称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中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投影)
二、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8分钟)
1、范读。交代咏读文章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投影)
2、自读课文。
要求:
⑴、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
⑵、注意文章咏读要领,要老先生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正如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寿镜吾先生读文的情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然后他微笑起来,将头仰起来,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下面我们就端起书本,坐直上身,一起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明确:“志向”问题,按先后顺序先后是问志--述志--评志(板书)
三、评志与述志(10分钟)在评价中集中反映了老夫子的思想,那么我们先看一看评志部分。
文章一共有四个人述了自己的志向,按照说的顺序分别是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大家刚才朗诵了《论语十册》,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教育类专篇,它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孔子私人讲学的风貌意趣。下面让我们打开21课,走近《论语、先进篇》,去看个究竟。
二、小组展示资料,了解《论语》和孔子:
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3、解题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辑的,所以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侍坐:古代臣子学生晚辈坐在一旁陪伴君主老师长辈.(质疑:1、《论语》的命名:班固的《汉书》里认为“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就是把听到的孔子的语言论纂起来的意思。刘熙说“论”是伦也,有伦理也,语是叙也,《论语》就是叙述孔子关于伦理的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 案
(435300)湖北蕲春县城关高中 李怡安
15571587098/ liyian1142@163.com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二.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