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4-13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2: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阵、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

教学重点

1.理解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梁祝》,梁祝抒写的是动人的爱情故事,然而他们的故事却是个悲剧,这样的故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屡见不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也是如此。

二.解题

1.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职责即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之用,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原题名《古诗与焦仲卿妻作》,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从标题入手,初识作品人物,诗另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表明作品有两个主人公:焦仲卿 和他的妻子,但标题并未说古诗是为焦仲卿“夫妻”作,而只说为焦仲卿妻作,看来在这个爱情故事里,女主人公更具人格魅力,那么标题为什么不干脆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

明确:刘兰芝必须以“焦仲卿妻”身份出现,这是刘兰芝社会角色,礼法不肯给刘兰芝独立地位,暗示刘兰芝悲剧根源。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教学目的:1、讨论诗歌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讨论诗歌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总结诗歌的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孔雀东南飞》,并且参看注解弄清了具体诗句的含义,了解了故事梗概,编写了结构提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诗歌。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讨论人物形象,第二个问题是把握诗歌主题。

二、讨论人物形象

1、讨论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1)、老师放映讨论的辅助性图片。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甲: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的人。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还可看出刘兰芝是个勤劳的人。

    学生乙:刘兰芝严妆这一段表明她是个内心倔强好胜心强的女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的痛苦。上堂辞别阿母,同时叮嘱小姑表明她是个知书达理、善良的人。

    学生丙:兰芝拒绝提亲,这可看出她是个不贪图荣华富贵、不爱慕虚荣的人。兰芝以死来殉情,表明她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

    学生丁:从“妾不堪驱使……”可看出兰芝是个不甘愿逆来顺受、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同时也可看出她是个体贴、为别人着想的人。

 (3)、教师引导:“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现在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刘兰芝这个人有没有不足的一面?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学习目标】

1 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 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 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方法指导】

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

 【知识链接】

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就这样被击中--我教《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就这样被击中--我教《孔雀东南飞》

学生高之涵曾对我说过,初中时就期待《孔雀东南飞》,但高中时教师讲解过,却觉索然无味。

她的话时时警诫我,千万别成为扼杀学生热爱语文的杀手。

然而《孔雀东南飞》却是一堵坚实的墙,时时横亘在我的面前。虽然肢解了许多遍,却依然没有发现其“美”之所在,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

昨天上网查询资料时,看到

初次读到《孔雀东南飞》,是在二十多年前。说起来那么久远的事,让人无端感觉,自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迟暮老人。 

记得当时初见,惊艳于刘兰芝光彩照人的美。少年时,将皮相之美当作是爱情的第一要素。所以当看到焦仲卿不得不离开刘兰芝而将她遣送回家时,有太多惋惜,惋惜这样一个精致美丽、贤惠骄傲的女子,却得不到婆婆疼爱,从此,觉天下之恶,无出焦母之右者。

接下来的离别分外赚人热泪。读到“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泣不可抑。读一遍哭一次。很少有事能打动的心,却一次又一次,哭得一塌糊涂。

其实就只是“举手长劳劳”这句话,让当年的我记住了还有焦仲卿这个人。一个在我印象中如此平凡的“劳”字。到这里,却翻出不尽的缠绵之意。

今天第一节课,在12班,感觉很不好。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更不用说情感。当然,我也尽力去范读,但有时很是奇怪,教师的朗诵也需要氛围的渲染,有时在一个班级读得感动自己,另一班级却生涩别扭。

到了11班,一切风生水起。和他们一起朗读的时候,其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两句,读得特别慢,而饱含深情。坐在第一排的学生说,老师一读,味道就不一样了。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师问: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16.《孔雀东南飞》  

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四、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信息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重点、难点: 

    一、了解《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二、了解《孔雀东南飞》的篇章结构。 

    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可分为五部分: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2.中心部分第3-8段,描写府吏周旋于专横的母亲和有主见的兰芝之间,既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充分展示出他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软弱、复杂的性格。焦母虽尚未与兰芝直接交锋,但其狰狞面目已在儿子面前暴露无遗。 

孔雀东南飞练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孔雀东南飞 》教案

重点、难点: 

    一、了解《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二、了解《孔雀东南飞》的篇章结构。 

    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可分为五部分: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2.中心部分第3-8段,描写府吏周旋于专横的母亲和有主见的兰芝之间,既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充分展示出他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软弱、复杂的性格。焦母虽尚未与兰芝直接交锋,但其狰狞面目已在儿子面前暴露无遗。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脉络,掌握全诗故事情节。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掌握文中重要字词读音。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