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q正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阿Q正传》教案修改稿4(苏教版高二必修)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1-07-29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Q正传》教案修改稿4(苏教版高二必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概括阿Q的形象。

  3、拓展探究。

  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结合自己阅读的认知,学生交流理解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1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年,然而中国还是老样子,为什么?中国该怎么办呢?这就是鲁迅想说的。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它没有发动起广大的民众,也没有改变民众的思想,而且它还被封建势力和投机分子侵吞了革命成果。

  中国要实现革命的成功,首要是改变我们的羸弱的国民性。

  2、结合最后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孔乙己》《药》《祝福》等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就练习三的答案作点提示: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解剖中国人的灵魂,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以唤醒那沉睡的民众,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

  3、国民性更多的还显现在阿Q的身上。

  二、概括阿Q的形象。

  根据阿Q的“事迹”,说一说阿Q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有怎样的性格?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有的学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个方面:

  ①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 ②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④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高三语文《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4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

  2、欣赏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难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

  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记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处,并试做练习一第一小题的前半部分。

  2、将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走近阿Q”、“寻找幽默”、“体会严肃”三个步骤,试图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社会内涵。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文学作品寓教于乐。鲁迅的小说也往往以喜剧外衣包涵悲剧的内核。 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注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走近阿Q ①简介《阿Q正传》的基本情况。

  ②问题引导:

  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么?在他出场之前,还写到了什么?

  ③播放电影片断,引导回忆作品描绘的画面。 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未庄风传革命;

  阿Q宣布革命;

  阿Q幻想革命;

  地主投机革命。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把握课文的情节,整体感知阿Q这一人物。

  寻找幽默 问题引导:

  ①围绕着“革命”这件事,作者写了一些很幽默的情节。你觉得本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

《阿Q正传 》教案设计范文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4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生活的环境,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正确理解阿Q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3。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阿Q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应当阅读《阿Q正传》的全文。可在上课前两三周安排在阅读课上阅读。不开设阅读课的学 校,可提早布置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即使这样,可能仍有一些学生未读全文,所以在上第一课时时,还需教师把选文前后几章的故事梗概作点间要复述。

  2。现在的学生对产生阿Q的那个时代比较陌生,鲁迅先生的文笔又比较迂回含蓄,为了更好地了解阿Q这个独特的形象,在教学中介绍一点时代背景是必要的。

  3。课文内容深邃,语言幽默,句式多变,还有不少新词典故,如果仅让学生自学,由老师重点分析几个问题,那就会失去许多精彩的地方。为此,我们安排四课时,采用串讲的形式,在师生边阅读(主要是朗读)、边欣赏、边训练、边总结等共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完成教学任务。

  4。为了使讲课和学生的思路跟上文章的思路,我们理出作者在这两章中的文章思路,归纳成三条线索:①未庄在革命中的变化,②阿Q“投降革命党”的过程,③假洋鬼子等投机革命的行径。而②和③又组成了一对矛盾,故事情节就在这矛盾斗争中开展。

《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2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点

  1.未庄的环境变化,从不安到骚动到安静到太平。

  2.阿Q革命的破灭。

  3.假洋鬼子之流夺权成功。

  4.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讲解课文。

  教师启发讲话:全文开头时写到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后,曾带来“大不安”,未庄人“摇动”,反动派惊恐,接着静修庵革命,剪辫子风波曾使未庄产生了一阵骚动以后的未庄又怎样了呢?(随着讲话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未庄(环境)不安(摇动、惊恐)——骚动(静修庵革命,剪辫子风波)

  1.请同学默读第二部分开头至“嚄,革命党来了”。

  释疑:航船七斤:撑航船的七斤,七斤,人名。绍兴人常在孩子刚生下来时称一称,几斤重就取名几斤。着了道儿:着,多音词,此处念zhuó;又念zhāo,如“第一着”;又念zháo如“自己睡着”;又念zhe(轻声),如“说着”、“想着”。

  提问:试把这一部分未庄的环境描写与全文开头的那段描写作一比较,未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未庄经过一阵不安、骚动之后,人心又“日见其安静了”,这反映在了辛亥革命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只是进行了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军政大权仍然落在地主豪绅的代表人物手中,最可笑的是“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跟课文开头写的三更四点偷偷摸摸把衣箱运到未庄来藏匿形成鲜明的对照。

阿Q正传教学教案

标签:文库 时间:2021-04-18
【ruiwen.com - 文库】

阿Q正传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阅读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语言、主题。

  教学难点: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读法。

  第一课时 默读理清情节内容

  一.教学导入:

  由《灯下随笔》谈起,引到本文内容。或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规律》引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延伸及鲁迅的小说创作,均可。

  二.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鲁迅的名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贯于长夜过春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淼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时代背景介绍:

  略,见教师用书“写作背景”。

  四.选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两章,听录音。体会作者讽刺性的语言。

  五.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的教案

标签:文库 时间:2021-04-15
【ruiwen.com - 文库】

阿Q正传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

  2、欣赏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难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

  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记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处,并试做练习一第一小题的前半部分。

  2、将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走近阿Q”、“寻找幽默”、“体会严肃”三个步骤,试图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社会内涵。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文学作品寓教于乐。鲁迅的小说也往往以喜剧外衣包涵悲剧的内核。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注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走近阿Q

  ①简介《阿Q正传》的基本情况。

  ②问题引导:

  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么?在他出场之前,还写到了什么?

  ③播放电影片断,引导回忆作品描绘的画面。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未庄风传革命;

  阿Q宣布革命;

  阿Q幻想革命;

  地主投机革命。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把握课文的情节,整体感知阿Q这一人物。

  寻找幽默问题引导:

  ①围绕着“革命”这件事,作者写了一些很幽默的情节。你觉得本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

阿q正传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3-16
【ruiwen.com - 教案】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

  教学目的:

  1.分析阅读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语言、主题。

  教学难点: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

  教学方法:自读研读法。

  第一课时 默读理清情节内容

  一.教学导入:

  由《灯下随笔》谈起,引到本文内容。或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规律》引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延伸及鲁迅的小说创作,均可。

  二.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鲁迅的名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贯于长夜过春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淼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时代背景介绍:

  略,见教师用书“写作背景”。

  四.选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两章,听录音。体会作者讽刺性的语言。

  五.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7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刘辉 邮箱:liuhui1000@163.net

阜阳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参评课教案

     

课题: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Q正传》 (第七章  革命)

授课时间地点:10月8日下午  多媒体教室

授课班级:高三(一)

教材分析:课文第七章“革命”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阿Q在革命波及未庄时的心理及行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教学目的: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

          2、欣赏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记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处,并试做练习一第一小题的前半部分。

          2、将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走近阿Q”、“寻找幽默”、“体会严肃”三个步骤,试图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社会内涵。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阿Q正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授课者:李陆  

    

上课。

师:先提一个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了《祝福》这一课,主人公祥林嫂,究竟姓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甲:姓卫。

师:为什么?

生甲:因为她是卫老婆子介绍到鲁四老爷家来的,而卫老婆子的娘家是卫家山,和她家是邻居,所以祥林嫂该姓卫。课本上也是这么说的。

师:很好,看书看得很仔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乙:我认为她姓祥,不然怎么叫她祥林嫂?

师:她是生来就姓祥,还是出嫁后改姓祥,和丈夫一个姓?

生乙:不知道。

师:我想,鲁迅先生在这里很可能是搞错了。卫老婆子从卫家山嫁到鲁镇来,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她该从丈夫一个姓才行。当然,丈夫也有可能姓卫,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况且,在封建社会,同姓的男女一般是不能结亲的。(表兄妹却可以,因为他们不同姓。)

生乙:也就是卫老婆子不该叫“卫老婆子”,而应该叫“鲁老婆子”或别的什么?

师:对,反应灵敏。你的说法有道理,祥林嫂该姓祥才对。

生甲:但祥林嫂生来又姓什么,该不会也姓祥吧?

升乙:当然不会姓祥,刚才老师说了,同姓的男女一般是不能结亲的。

生甲:那又姓什么?我认为还是应该姓卫。

师:姓卫肯定不对,因为卫家山是她的婆家而不是娘家。我猜她应该姓林。

生(一起):为什么?

生丙:我知道老师的意思。香港有个陈方安生,女士,陈是她丈夫的姓,她本人姓方。

师:很好!很会联想。的确,陈方安生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名字,但听着却象是日本名字。

拯救沉默的国民魂灵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于慧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研究重点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2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题研究

    课题一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研究过程:

    1通读全文,查找资料,拓展阅读视野,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重点研读第二、三章,明确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领悟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3  拓展思考:怎样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其它的章节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 资料显示

    鲁迅谈《阿Q正传》

     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30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

    要画出这样国民的灵魂来,在中国实在是一件难事,……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我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