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腊八节日记400字

日记400字 时间:2018-01-12 我要投稿
【panghu123.pics - 日记400字】

  篇一

  一年一次的腊八节又到了。昨天晚上,妈妈就准备了红豆、绿豆、花生、香米、黑米、红薯、桂圆、莲子、大枣还有冰糖和葡萄干,等明天早上做八宝粥。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不容易煮烂的东西泡在锅里先煮,过了会儿,把剩下的食物一起放在锅里,怕胡在锅底边不停的搅拌着并笑着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今天不吃腊八粥会把你的小下巴冻掉的。”伴随着搅拌,八宝粥香甜的美味钻到了我的鼻子。大约过了快两个小时吧,粥终于做好了。妈妈说;“开饭喽。’我赶紧跑到锅前一看,粥变了黑色的了,看上去粘稠粘稠的,我馋的口水快流了下来。妈妈给我盛了一碗,我边吹赶着热气边拿起小勺抿了一小口,嗯,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还有点酸甜的味道,真好吃,不小心掉桌子上了一点,想也没想就捏起来放到了嘴里。我边吃边夸奖着妈妈;"( ⊙o⊙ )哇,老妈,今天您做的八宝粥真是太好吃,比卖的还好吃哩。今天吃了八宝饭,就是天气再冷,我也不怕冻掉下巴了。"妈妈听了大笑起来,说;“光知道吃,你也不感谢宋朝的皇帝朱元璋,要不是以前的这一天腊月初八,他因为给财主放牛,牛受伤了,被财主罚的几天吃不到饭,饿的在老鼠洞里掏些豆谷类熬成粥填肚子,传到了民间才有了八宝粥,今天谁会想到这样做着这么好吃的粥?”我听了,就笑着大声的说;“谢谢你了宋朝的皇帝,momo,你发明的八宝饭太好吃了。”说完我和妈妈笑成了一团。

  今天你吃了八宝饭了(⊙_⊙)?要是没吃,没准你的下巴会被冻掉的呦。

 

  篇二

  “腊八节”的由来

  今天早上,我的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的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的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的“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的“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里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的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的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篇三

 

  腊八节喽,最寒冷的冬日里,最温暖的食品--腊八粥,暖暖的、软软的、甜丝丝的,一种温暖的气息萦绕全身,让每一个汗毛孔都流露出--满足。

  记得小时候,一到腊八节,我都会问为什么吃这样的粥啊?爸爸妈妈就会捏住我的下巴:因为冬天太冷了,害怕小妞妞的下巴被冻掉了,吃腊八粥会粘住下巴的。我总会信以为真,大口大口地吃个小肚溜圆。

  信手搜索了一下,找到点关于腊八的谈论:

  十二月初八:腊 八 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而今,腊八节成了我们现代人对习俗的改良与传承了吧,赋予的含义其实更多包含了对冬日温暖的理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