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优秀教案

时间:2025-06-17 08:56:09 少芬 教案 我要投稿

《桂花雨》优秀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优秀教案范文(通用11篇)

  《桂花雨》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文中心句的阅读感受。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校对。

  新鲜尤其糕饼沉浸

  即时拣

  2、师生谈话: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摇桂花)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段童年趣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琦君奶奶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下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小琦君摇花里的心情如何?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可以做做记号,在书边写下来。(乐)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生对读)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个别读,齐读)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就喊。

  3、齐读,读出快乐。师:想看桂花雨吗?(出示课件)师配乐诵读:桂花雨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香了我的每一根发丝;落在我的鼻尖上,落在我的衣领上,落在我的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我满头满身的了。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说。

  4、师:难怪小琦君会情不自禁地喊:(出示)让我们也来喊一喊吧!(多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这一喊,喊出了陶醉,喊出了惊喜,喊出了快乐!沐浴着这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花香,感受到快乐的仅仅是我吗?还有谁?引读:母亲——父亲——(出示诗句,指导理解、读)

  三、品味桂花香

  1、多么让人难忘的快乐呀,多么令人沉醉的'桂花香啊!课文还有许多处都写到了桂花香,请同学们赶快找出来,在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指导品词析句: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带着这样的香我们一起读——(齐读句子)

  四、感悟思乡情

  1、正因如此,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

  真的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生自由发言。

  2、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出示诗句,集体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3、配乐,引读中心句:

  师:当年,母亲触摸着故乡的桂花说——(生读)

  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是说——

  每年丹桂飘香,母亲总是说——

  当八十多岁的琦君奶奶回到家乡,仿佛听到母亲在说——

  4、引读最后一段:每到这时,——

  5、结课:悠悠桂花雨,浓浓思乡情,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我们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琦君奶奶被称为台湾的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文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找她的作品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背父亲吟诵的小诗。

  2、课后读一读琦君的作品,做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桂花雨》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

  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行品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连接语的提示来自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小组、齐读)

  2、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一>学习最后一段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

  2、“摇花乐”是什么意思?桂花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五段。指名读。

  <二>学习“摇花乐”部分

  对于作者,她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是做什么?(摇桂花)哪个词写出了作者想摇桂花的急切心情?(缠着)谁能读出那种急切的心情来?指名读。

  当母亲知道快来台风了,让我们提前摇桂花时,我心里怎么样?(可乐了)从哪儿看出摇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欢乐呢?

  同学们想像一下,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什么一样落在你的脸上、身上呢?(像一只只黄蝴蝶、像雪花……)播放桂花飘落的动态图片,感受桂花雨的美丽。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在摇桂花,你会怎么喊呢?(兴奋、激动、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和什么描写,来表现摇花的欢乐的?(动作、语言描写)

  桂花摇落以后,可以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桂花糕、桂花酥糖、桂花酒等,体会: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在作者的心里,最难忘的是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三>学习“桂花香”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写桂花香的语句。

  交流。

  指名读,师出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作者用了一个“浸”字,不禁让人感觉花香弥漫,扑鼻而来。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比较: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情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母亲说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这里的_____再_____,也比不上家乡的_____。

  指名说。

  师:再甜不过家乡水,再浓不过故乡情,再好不过家乡人,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都化作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心间。

  请大家再读读最后一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琦君老先生为什么对家乡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我们通过了解她的生平资料知道,她一生都在漂泊,她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请大家欣赏琦君老人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个片段,感受她浓浓的思乡情。

  课件出示:

  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师配乐朗读,升华文章中心。

  感谢琦君,感谢她笔下美丽的桂花雨,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乡是美丽的、难忘的,愿故乡永远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好书推荐。

  《琦君说童年》《朝花夕拾》。

  拓展练笔。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请你用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去撷取童年生活的浪花,写一写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桂花雨》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桂花雨》优秀教案 4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教案。

  《桂花雨》优秀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桂花雨》优秀教案 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平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桂花雨》优秀教案 7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芳香四溢,因为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谁来说说为什么呢?(板书:香、乐)

  3、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来体会作者笔下的“桂花香”与“摇花乐”。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份乐,再大声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品味,关键词下可以做做记号。(出示学习单)

  4、学生自学

  5、交流

  二、感受“桂花香”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的。

  1、读着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妙?

  2、浸:原本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就是“泡”

  3、这里说村庄泡在香气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浓郁、醉人)

  4、真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谁来把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给大家。 【文中还有一处写花香的句子正好与这句相互照应,是哪一句?】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这里有个词“沉浸”表达的也是花的香,这和刚才的“浸”一样吗?

  那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就请你带着这样一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2、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八月桂花香,桂花只在金秋盛开,为何说全年都浸在桂花香中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交流)

  3、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茶香沁人心脾,把这种感觉送进去读一读!(读句子)

  4、吃上一口糯糯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不仅唇齿留芳,而且也香到了我们的心里边,于是,整个村庄都——(再读句子)

  5、一年四季,人们都能感受桂花带来的芬芳,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读句子)

  过渡: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还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我们继续来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

  三、体会“摇花乐”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谈体会。

  (2)这里有两个“帮着”,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那就请你把这份快乐,把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在这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动作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份快乐?(“使劲地摇”为什么是使劲地摇?)

  你看,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的心情,读着读着,也读出了作者的思想,这就是会读书!来,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

  2、在摇桂花时,作者是那样的.急切,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嘛!】

  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抓关键词来说。(1)哦,你注意到了“大事”这个词。

  a/刚才同学们都说到摇桂花非常的快乐,这里为什么不说是“乐事”而要说成是“大事”呢?

  b/你看,不仅因为快乐,更因为珍贵,每年只有一次,所以才是大事!谁来读好这句话?

  (2)缠,丝线旁,像丝线一样地缠着。读着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缠”了,琦君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道:(生读)

  3、不够味儿,谁能读出缠的味道?(指名读!)(1)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感叹号了!

  (2)谁再来缠缠?(老师听出来了,你读这句话时,把这个“还”字拖得比较长,能告诉我为什么吗?)(3)是呀,琦君在催促妈妈呢!

  咱们一起读!(师接着读:“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4)听了我的话,你的心情怎样?(很失望!)(5)在失望、难过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4、哎呀,不好,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看来快下雨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

  (1)听到这消息,你?生:我乐了。

  (2)乐得怎样?

  (3)这回再读这个句子,我们是加进了自己的感情,要比刚才更兴奋,更激动,来,一起读!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5、你们想摇吗?

  好,那就伸出手使劲摇,卯足了劲摇!再用力点!(1)你们看,桂花真的被摇落了【出示画面】

  它们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2)读着这句话,这些词(重点圈出:纷纷、满头满身)这时,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位置上试着说说!

  (生自由练说。)

  (3)交流:谁来说说这样的画面?

  (4)好多,好美,好香,这就是桂花雨,文中的桂花雨,我们心中的桂花雨!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你想不想呼喊?(想)谁来大声地把你心中的情喊出来?(生喊)【师评:我听到了你的快乐!你已经陶醉了!】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喊,快乐地喊?? 【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齐读。

  (6)你们喊着,大家听着,这情形,竟变成了一首诗,你们看!【出示诗歌:“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谁能像诗人一样读读这首小诗?(8)指名读。【师评:你的朗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浪漫的世界!真美!还有谁也想读?】

  (9)在悠悠的钢琴曲中,我们也一起来浪漫一回,快乐一回!(齐读句子)

  6、这快乐的场面不仅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引读:“母亲??于是父亲??”

  你看,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这诗中。谁来读一读。(出示诗句)(生读父亲的诗)

  7、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1)你读出了桂花的丰收,是呀,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依旧还在,谁能具体说说?

  (交流: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2)所以(生读句子)【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时,再来读这句话,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3)看来桂花除了香,还带给了大家丰收后的喜悦。真是“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4)咱们继续交流。

  8、你看,吟小诗,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多有情调!真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快快乐乐地吟一吟父亲的这首诗吧。

  四、感受乡愁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同琦君一起,感受了她家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而这些,其实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作者幼小的心中。然而,琦君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桂花树,你们知道吗?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并出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请大家自由读读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交流)

  (1)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

  这里的橘子红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水可甜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人可亲了,母亲会怎么说:

  (2)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3)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浓浓的故乡情!(师板:情)母亲要说的话又何尝不是琦君内心所想的呢?(画心)

  琦君的很多文章里也曾经这样写道:鸡鸭鱼肉哪有家乡的美,水果蔬菜哪有家乡的新鲜,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饱含深情地读读母亲的这句话:

  2、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忽然记起一次去外地,想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东风桥下的那条河。

  老师把思乡情感寄托在——

  我们班也有外地的同学,陈玉娥,你想家吗?干莉莉呢?(想家的时候,我喜欢到田野里走走,我想起了家乡的田野)

  4、你们看,我们都给感情找到了一种可以寄托的事物,而琦君也把这种情思寄托在桂花雨上,化做了文字,于是,这种花香便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5、同学们,琦君是台湾文坛上一颗永恒的闪亮的星星,前几天,老师也有幸读了《桂花雨》全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还有什么?

  7、是的,桂花只是一种寄托。琦君想着、念着,你们看,梦境中,她又一次摇落了桂花雨。这一回,除了那阵阵的桂花雨,她还摇出了什么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8、拓展训练:摇啊摇,摇落了阵阵桂花雨,摇出了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9、同学们写得真好,句子看似简单,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难怪作者会说:(生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最后,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课题。

  五、推荐阅读

  课文上完了,老师也想向大家推荐几本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书。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桂花雨》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

  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

  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

  (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

  (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2、过渡:是啊,桂花如此美,如此的香,但是,作者却没有把课题叫做桂花,而是桂花雨,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看看使作者最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

  三、重点感悟,感受摇花乐

  1、谁来说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3、品读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1)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

  (2)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

  (3)知道要提前摇桂花,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4、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1)指名,你在桂花树下摇得欢吗?你来喊一喊。

  (2)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

  (3)好美的桂花雨啊,谁站起来感受感受。指名读整个句子。

  (4)桂花树大,桂花又多,琦君一个人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5)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们想到了什么?请拿着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6)在学生的回答中生成朗读。能读出你的思念吗?能用朗读表达你的情感吗?你能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读出来吗?你也试试吧……

  (7)过渡:香飘十里的桂花,缤纷下落的桂花雨带给我太多的快乐了,我想这便是作者把课题称作“桂花雨”的真正原因了。(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杭州。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每次赏花回来,琦君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品味生活,感受乡愁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说句实在话,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琦君院子里的桂花香?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说明吗?

  2、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3、小结:桂花里有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4、结束语: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香!乐 情

  课后小结:

  桂花的香是作者一家人爱桂花的情感源头。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桂花的感情,才能为下文的摇桂花做好情感铺垫。所以我从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入手,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在逐句知道学习“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等语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体会桂花的香,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从而很自然的就过渡到摇桂花的“乐”。

  《桂花雨》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解乐悟情( 尝花乐 赠花乐 摇花乐)

  1、故乡的桂花到底给母亲和童年的我带来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画面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在旁边做个记号。

  我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是哪一幕?

  (一)版块A:——【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下那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老汉笑了,老奶奶笑了,伙伴们笑了;不停地摇呀摇,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过渡:记忆中难忘的还有哪一幕?

  (二)版块B:——【赠花乐】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

  (2)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版块C:——【尝花乐】

  过渡:摇花也乐,赠花也乐。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理解“浸”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从浸中读到了什么?

  ——(沉浸、沉醉、陶醉)

  指导读出“浸”的味道来——指读。

  2、理解全年(琢磨“全年”)

  全年是什么?(365天)(春夏秋冬)(4个季度)(12个月)

  全年是一年四季呀,刚才我们说摇花、赠花都是在桂花盛开的——秋季,怎么会“浸全年”呢(指板书)?

  生答后,过年了,村民们吃着带着桂花香的糕饼,浸在了桂花的香气中;新茶上市了我们喝着满溢着桂花香的茶水;浸在了桂花香气当中。

  3、想象移情:

  假如,你也生活在琦君的家乡,假如你也生活在这样浓香阵阵的桂花树下,你还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练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乐)

  4、回归重点句情感朗读。

  (1)我们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又能说不是全年浸在其中呢?

  (2)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出“浸”的味道来——齐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小结:第三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主题拓展一

  在原文中琦君曾这样写到:——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

  难怪她在课文中写到: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于是,她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你觉得在琦君心里的这“桂花雨”该是一场怎样的`雨?

  (五)主题拓展二

  许多年过去了,在琦君她88岁高龄时,她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临终前她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五.结课谈话

  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 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对她临终前的那句话——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闻花

  桂 赠花 思

  花 摇花 } 乐 乡

  雨 尝花 情

  《桂花雨》优秀教案 10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优秀教案 11

  《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琦君用柔美的笔触,动人的语言回忆了飘满桂花香味的故乡以及童年时期充满童真童趣的“摇花乐”,儿时生活的乐趣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故乡、对童年的深深怀念。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初步接触散文这一文体,对于这样形散神聚,情感表达较为含蓄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也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悟作者感情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初识桂花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放松放松,跟我一起深呼吸。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就和这味道有关。(齐读课题)

  2.猜题:这“桂花”和“雨”的组合有些奇妙,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丝丝缕缕的香萦绕着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

  3.你们见过桂花吗?(桂花简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既然它并不出众,作者为什么偏偏对它情有独钟?

  (香。仅仅是香吗?还有摇花的快乐)

  学完这篇文章,我们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桂花在作者的脑海中这么久久挥之不去了。

  二、导读提示,疏通脉络

  1.阅读“导读提示”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导读提示里就隐藏着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读“导读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提示里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2.梳理问题

  ①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

  ②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③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3.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问题随着作者琦君一起共赏这场纷飞的桂花雨吧。

  三、词句引领,细品花香

  1.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中秋节前后,桂子飘香。课文里有哪些文字也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看来这香味也特别吸引大家的注意,那么老师想请大家再次仔细地品读这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哪些字眼让你特别感受到桂花的芬芳,把它们圈划下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4.小组合作探究

  5.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全年--桂花花期长、晒干的时候香、制成糕点的时候香,香味持久。

  至少、前后十几户人家--范围广、村子里邻居友爱

  6.聚焦“关键字眼”

  (1)刚刚这两句话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浸”用了两次)

  (2)是的同学们,这种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品味。我们来琢磨下这个“浸”里包含着什么。

  a.浸:(出示字典里的字义)意思是泡、沉浸。弥漫,充满。你能读一读吗?

  如果换成“飘”字可以吗?对比下好不好?

  b.看来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呀。

  孩子们想象下,假如此刻你漫步在村头村尾,你感受到什么?此刻你正坐在绿意盎然的'小山丘上,你--

  此刻你踏上村里那条铺鹅卵石的路,你--

  是呀,无论你村子的哪个角落,那阵浓郁的花香总会萦绕在你的身旁。

  而当春天来临,在翠绿的草地上端一杯桂花泡的茶,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夏天,在绿树阴下,咬一口桂花糕,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秋天,忙完农活,赏着芬芳的桂花,你会感觉--

  冬天,白雪皑皑,还可以品着桂花酒暖身,你会感觉--

  c.看来,家乡的桂花香真的是与众不同,久久都飘散不去,并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日益浓郁,日夜累积,这香味还仅仅是桂花的香吗?那更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四、想象画面,享“摇花乐”

  1.过渡:其实,深刻我心的不仅只有桂花的香味,还有--摇花的快乐。

  2.寻找“摇花乐”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快乐?

  3.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①缠“--缠是什么意思?怎么缠?假如你就是小琦君,老师来当你的母亲,请你来表演下。为什么会这么”缠“着母亲?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摇曳的花朵带来了满怀的欢喜。老师这还有几张图片?视频?读了,看了画面,此刻的你们一定有别样的感受吧。

  5.想象画面,随机采访:此时此刻,假如你正和作者琦君一起,沉浸在这漫天的桂花香里,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轻轻地落在你的头发上,你此刻有什么感受?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悄悄地钻进你的领子里,你--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悠悠地栖在你的小手上,你--

  摇着那桂花树,

  你摇出了--

  你摇出了--

  更摇出了--

  6.是呀,所以这份快乐是特属于家乡,属于童年的欢乐。连在一旁看着的琦君的父亲也忍不住吟诗道:

  细细香雨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小结:花语缤纷入梦甜。这做的是什么梦?童年的梦,思乡的梦。

  五、资料补充,感悟乡情

  1.过渡:一树桂花开,心头难忘怀。只是,童年终会远去,而”我“也离开了故乡。

  2.作者生平简介

  琦君,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女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而后举家迁往浙江杭州,她在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完成了学业。1949年,琦君离开祖国大陆到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直到2001年,84岁高龄的琦君首次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故乡。远离故土的漫长岁月中,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以及她在故乡所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都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琦君对家乡的一切都难以忘怀。她忘不了故乡的山水,自然更忘不了故乡人,忘不了亲爱的父母,尊敬的老师、姐妹……她把自己的满腔思念,一片挚情,熔铸到每一篇作品里。《烟愁》、《桂花雨》、《春酒》《水是故乡甜》等文章里就流淌着她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份浓浓的爱将与她的文字一起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她曾深情地写道:“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孩子们,画面定格在这里,看着琦君的这些经历,你会想到什么词语(漂泊、无依无靠、浮萍)

  2.理解母亲的话。

  难怪,我们搬离了家乡,我也常到杭州的那处满是桂花树的小山上赏花当我把桂花带回给母亲时,母亲却说: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这满山遍野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那一棵桂花吗?

  3.学生交流

  4.小结:是的,对于琦君来说,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分明就是她梦里故乡的甜美记忆,是浓浓的思乡情愁,是童年欢乐生活的深情怀恋;而对于母亲来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独一无二的,早已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母亲心中对家乡的思念!

  六、拓展延伸,直抒真情

  1.所以,在母亲的眼里这杭州的桂花再美、香味再迷人也永远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花还是故乡的香。

  2.除了这花,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母亲和“我”的心中都是最为珍贵的。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仿造这样的句式说说心中所感呢?

  3.生仿写句子()还是故乡的()。

  4.指名上台将答案填写到白板内。

  5.看,将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不就构成了一首清丽的小诗?老师想给它取个题目,就叫--《乡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品花香

  摇花乐

  思乡

【《桂花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精选10-23

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2篇)04-24

桂花雨教案范文08-13

课文《桂花雨》教案09-07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07-28

《桂花雨》的优秀教学设计09-21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06-02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10-25

《桂花雨》教案15篇10-10

《桂花雨》教案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