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时间:2025-07-02 11:01:40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王冕教案设计范例,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1篇)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王冕人物形象。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2、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一、小结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王冕是元代有名的画家、诗人。伟大的人物其少年时代往往也有他的特别之处。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感受到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深入读文,交流感受。

  1、提出学习目标(师生交流)。指导学生读“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学生深入地默读课文,重点句子做上记号,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体会。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学生学习交流)

  2、交流阅读感受(老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

  ▲学习王冕孝敬母亲的重点词句。

  ①、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通过问:你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松,不慌不忙?或者,你为什么读得这样响亮,充满感情?等这样的问题,学生感悟到王冕安慰、体谅、理解母亲的一片孝心,孝心之中还有好学之心。(板书:弃学放牛、不忘读书)

  ②、交流学习这一句:“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抓重点词“总舍不得”,谈体会,指导感情朗读。(板书:留鱼肉孝母)

  ▲品读王冕勤奋好学的词句。

  ①、学习这一句。“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生读这一句,谈感受。(板书:省钱买书读)

  师引导: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学生情感朗读这一句。

  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男、女生分读重点句子。

  过渡: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你又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王冕勤奋好学呢?

  ②、学习王冕细心观察到的自然美景的相关句子。(课件展示美荷图和相关句子。)“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的水珠晶莹透露亮。”学生自由读书感觉雨后景色的美,指名读这段话。

  师评价引导: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谁再来读大自然这本书,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假如你也看到这幅美景,你会怎么做呢?的确,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王冕,热爱学习的他立志学画荷花。齐读自信而又好学的王冕的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③下定了决心,王冕开始学画。学习重点句子,“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这句话。抓住“三个月”,“精神、形态、颜色”等来谈体会。(板书:立志画荷有成)指导感情朗读。

  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理解“高手”,提升:就是这样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再读这句话(生齐读)。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成长起来的。

  三、感悟写话

  这里有一个填空,试试看谁是描写的高手?王冕是画荷花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简直就是真的。你们出神入化的想像,你们精彩的描绘,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王冕画荷花的勤奋,感受到了他画的荷花神奇的风姿。来,我们一起读:“起初……”王冕卖画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板书:得钱买物敬母。)

  四、总结

  少年的王冕就这样有滋有味地生活着,他这样地孝敬母亲,又是这样地勤奋好学,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少年的王冕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倾心,那么成年后的王冕呢?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古人古事呢?老师推荐你们课后阅读《儒林外史》,相信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弃”学放牛

  孝敬体贴 省吃敬母

  板书: 少年王冕 勤奋好学 省吃买书

  立志学画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生字并抄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词句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善解人意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介绍李连杰少年时期的故事)“未曾清贫难成人”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少年王冕的故事。

  生:听

  师:学习生字、组词、说话

  生:按要求学习生字

  师:王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用“―――――”划出反映他优秀品质的句子,并写一写体会。

  生:读、划、写

  交流

  生:她的母亲要让他到人家防牛,王冕还安慰他母亲,其实他心里很想上学,但他体谅母亲,善解人意,忍痛答应母亲

  生: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还将人家给他的腌鱼腊肉带给母亲,看出他孝敬母亲,不怕苦累

  生:他刻苦勤奋,工作负责,珍惜时间,节省钱买书偷空看书。

  生:王冕读了不少书,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与他后来成功有很大关系。

  师: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的?

  生:………………我何不自己化几笔?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善于思考,热爱生活的人

  生:从“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看吃他自信中倔强,善于挑战自我的可贵品质。

  生:他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有心人。

  生:他是个人穷志不穷的孩子。

  师:从这幅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王冕有柳树柔嫩之美,有荷花的清雅高洁之美,有牛的勤劳倔强之美,有青草的顽强之美,有水的透明鲜亮之美,有书的醇香韵致之美。

  师:王冕的画画得怎么样?

  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师:那她的画为什么画得这么好?

  生:他的`品格如荷花般纯洁、清高

  生:他心中有荷花

  生:他具有荷花的品质

  生:他已经把自己和荷花融为一体了。

  师:王冕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获得了成功使妈妈过上了好日子,经常带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会怎么想?

  生:真难为孩子了,没有他我哪来的好日子?

  生:不知道孩子怪不怪我,当初不让他上学也不迫不得已啊。

  生:真是家穷出孝子啊!孩子他爸在九泉下也高兴啊。

  师:思考作业

  在如今这个利欲熏心,金钱至上的社会,我们该怎样保持一颗如荷花般的心?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并背诵第5小节。

  2、讨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请生读,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你了解他吗?

  请学生说。课件简介王冕。

  2、读题。“少年”,文中写了哪些时间段王冕?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十岁时十三四岁时十七八岁时

  二、进入第二段。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各自说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是无可奈何。

  2、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板书:体谅母亲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3、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读了这些,让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顺母亲、坚持学习

  4、齐读三四小节。

  三、进入第三段。

  1、出示这一小节。十三四岁时的王冕已经是什么样子了?什么地方看出了他读了不少书?

  2、“人在画图中”,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能看出来?用笔画出来。并小声地读一读。

  3、多美的荷叶与荷花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诗句。指名读。

  4、真不错!让我们回到王冕的身边,再一次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幅荷塘美景图。男生读,女生读。

  请学生试背这里。

  5、前面说他又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体现到了?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一些名言。出示立志名言,请学生读。

  齐读第5小节。

  6、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默读第6小节,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什么

  板书: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7、学到这儿,你对王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

  四、进入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少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课文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深入读文,交流感受。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第二段中从哪里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你能读出王冕孝敬母亲吗?

  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自由读,思考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2)为什么王冕要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而“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板书:弃学放牛)

  (3)真挚的母子情让人感动。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师引读眼看——也许是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也许是秦家人正需要这样一位帮手,教师引读秦家人牵出——母亲对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着自己的儿子毕竟才十岁,心中有万般无奈和舍不得于是说道——(引读)

  B.浓浓的母子深情让我们感动,王冕理解、体谅母亲的一片孝心更让我们感动。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出王冕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请问,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板书:省吃给母亲)

  3、王冕是一位好少年,他不仅能孝敬母亲,而且勤奋好学。从哪里看出王冕勤奋好学呢?

  ①、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生读这一句,谈感受。(板书:省钱买书读)

  师引导: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句。

  4、总结: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奋。

  三、学习王冕画荷花,体会勤奋好学的精神。

  过渡: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越发孝顺、勤奋。

  1、自由地读第五六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能体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

  (1)他懂得了哪些道理呢?(做人要自信,要积极: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呢?

  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亲了。

  掌握了画画的一些知识,他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

  (2)是啊,书让王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激发了深沉的美感。你看,在王冕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五彩缤纷。(引读:一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谁再来读大自然这本书,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过渡:如此美景,让王冕产生了“人在画图中”的感觉。你还找到了哪些能体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

  出示:自此以后……买他的画。

  (1)起初画得不好,于是王冕来到池塘边------还临摹------甚至还向------就这样起早摸黑,画掉了许多纸,三个月之后,他终于有了很大的长进。

  (2)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理解“高手”,提升:就是这样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再读这句话(生齐读)。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成长起来的。

  3、画荷花给王冕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王冕的母亲看到这一切会怎么说?

  四、总结全文,欣赏王冕的终身成就。

  1、少年的王冕就这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着,他孝敬母亲,他勤奋好学,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2、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花著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研究过兵法,也研究过剑术,还练习过篆刻,正因为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他才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通才”!然而,他出生在蒙古人统治中国的年代,时代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悲剧,他对于时代来说是一个损失。所有这些,都是王冕。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运用据义定音的方法读准本课的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冕”字。

  (1)出示:“ ”。

  师:你们觉得上面部分像什么?

  (2)师板书:冕,边写边说:上面的这个mào要写得扁扁的,并且两横都不靠边。下面的“免”, 要写得宽松些。这个冕字就是帽子的意思,而且专指皇帝的帽子。

  2、生简单介绍王冕。

  3、将课题补充完整,读题。

  师:这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人物故事),是根据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内容改编而成的,王冕这个人物出现在这本书的第一回里,与后面众多的反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过渡:少年王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王冕的少年时代。(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一行一行出示)

  耽误 晶莹 秦家 积攒 明媚

  诸暨七泖湖 腌鱼 葱茏 缭绕

  闷热 闷得慌 供不起 载着

  (1)第一行读准轻声、后鼻音、前鼻音、平舌音。

  (2)第2行讲解:“诸暨”是地名,在浙江省,是王冕的家乡。

  (3)第三行读准多音字的'音。

  ①总结:跟天气有关的读“mēn”,跟“心情”有关的读mèn。

  ②跟“提供”意思差不多的都读“gōng”,跟祭祀、法律有关的都读gòng。

  小结:多音字的读音容易混淆,平常我们要善于总结,根据字义记读音,相信大家以后区分多音字的读音会轻松很多。

  ③能根据意思读准(千载难逢、载入史册、载歌载舞、满载而归)这几个词语的音。

  2、指导写“载”字。

  提醒注意“车”字中的的横在这里变成了提。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通过预习,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课文是抓住了少年王冕的几个年龄段来写的,是哪几个年龄段呢?再读读课文,边读画出相关语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从这4句话中可以看出,是哪几个年龄段?(板书: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

  (1)你看,抓住了4个年龄段,文章就有了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时间顺序。(板书:时间顺序)

  师:《少年王冕》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这类文章往往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情的发展为主线的,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先抓住线索,理清条理这对我们深入学习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2)我们再来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对应着在写这些年龄段的内容?

  3、同学们写人离不开写事,课文分别写了少年王冕这4个年龄段的哪些事呢?11分

  指名读分段读课文,并着重读好文中王冕说的话,第四、五自然段。(相机板书:家贫、放牛、画荷、成才)

  4、学到这儿,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初步印象?你头脑中闪现出哪些词语?

  5、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节课下来,对少年王冕已有了这样的认识。不过,老师觉得作者也很了不起。你们看,他用一篇文章,七个自然段就把少年王冕十年间的成长故事写出来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1)(指板书)师:是的,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了少年王冕这4个年龄段的事来写,而且还注意到了详略。

  (2)那详写了哪些事呢?(放牛、画荷)

  8、正是这两件事对王冕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年王冕》是一篇人物故事,在写人物故事的文章中,都会选择典型的、重要的事情详写,这就叫详略得当。(相机板书:详略得当)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这两件事,一起感受王冕是如何孝敬母亲,勤奋学习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7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穿上了羽绒服,这说明现在已经进入隆冬季节了,那么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季节里,你知道哪一种花又将迎风吐蕊了?(梅花)那你积累过写梅花的诗词吗?谁来背一背?(王安石的〈梅花〉 王冕的〈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身对人生的态度以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是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好少年。(板书: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送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在重点句子和词语上做记号,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体会。

  先交流孝敬母亲的句子

  1、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通过“闷得慌、不如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贴补家用”等重点语句体会王冕的孝敬母亲。

  贴补家用:感受到王冕很小就知道体谅母亲的难处。

  (板书:弃学放牛)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两句话,能否读出前后两句话中的矛盾来?

  (明明说在学堂闷得慌,为何放牛的时候还要带几本书去读读呢?)

  2、结合上面母亲说的话“小朋友呀,不是我要耽误你…………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从“不是我耽误你”“实在供不起”“只好”体会母亲不舍得小朋友去放牛,内心充溢愧疚)此时母亲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滋味?(伤心,难过,酸楚,愧疚)

  体会朗读。(指名两人,集体朗读)

  3、母亲实在没方法,只能让小王冕到秦家放牛,内心很难受,母亲的这种难受心情我们还能在课文2—4自然段其他的句子中体会到吗?

  (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从母亲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母亲心中的不忍和酸楚)

  那老师想到此时母亲内心是无比酸楚的,他人家的小朋友每天开开心心去学堂读书,而自身的小朋友却要给人家放牛,想到这,泪水应该是夺眶而出才对呀,怎么是“含着眼泪呢”好像少恰当啊?

  (因为母亲知道,王冕是个懂事的'小朋友,当着他的面流泪会让小朋友十分难受的,所以“含着眼泪”这一神态描写是非常恰当的。)

  师过渡:我们从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这一细节描写仿佛听到母亲在说:“小朋友,假如不是你父亲去世得太早,假如不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没方法,我怎能让你小小年纪不去学堂读书,就去给他人家放牛啊。小朋友,你能原谅我吗?”

  4、那现在你觉得王冕和母亲说自身在学堂里闷得慌,要去放牛,而放牛却要带着几本书读读还矛盾吗?

  不矛盾,王冕说自身在学堂里闷得慌为了宽慰母亲,以此减轻母亲内心的愧疚。那王冕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善解人意,非常懂事)而带几本书读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冕的勤奋好学。

  那么王冕的话该怎么读好呢?(指名朗读)

  5、课文中还有能够突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句子吗?

  “从此,王冕白昼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舍不得,同学们,当时王冕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假如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什么?)通过对比,感受王冕的孝敬值得我们学习。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树阴下看书。”

  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那么现在来看这个黑板上的“弃学放牛”,我们是否感觉到这个“弃”字上面是否缺了点什么?对了,应该加个省略号。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过渡: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课文5—6自然段是通过哪件事的描写来写出王冕勤奋好学呢?(板书:学画荷花)

  1、边放牛边勤奋苦读的王冕怎么会想到学画画的呢?

  因为王冕看到了雨后的美丽景色,想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该多好。

  2、那王冕看到的是怎样的美丽景致呢?请同学们用“ ”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认真读读,体会美在哪里?

  (1) 美在颜色。 (黑云镶着白边,湖水是通红的,山上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树木是青翠欲滴的,树枝绿得可爱……)

  (2) 美在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使老师仿佛听到了微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你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3、教师评价引导:有静有动的画面,最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眼前的这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

  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小朋友。谁再来读大自然这本书,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4、有没有同学已经能够把这一美景记忆下来了?(褒扬)请你展示一下你超凡的记忆力。

  5、假如你也看到这幅美景,你会怎么做呢?

  6、当时,王冕看到这样的美景,发生了什么想法,请你把王冕当时想到的用 “ ”画出来。仔细读读,从你画出的句子中,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哪句话让你感受到的?

  (一个自强不息的王冕,一个充溢自信的王冕…………)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你能把它改成不带问好的句子,意思不变吗?)

  朗读这个句子。

  7、 王冕说“人在画图中”,那王冕放牛都三四年了,他怎么到现在才想到要学画画呀?

  你能用课文第5节中的一句话来解决老师的这个疑问吗?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质

  3、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王冕的哪些事情?

  (相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读书、刻苦学画)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细细品读文字,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 品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要求:

  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用“——”划出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用“ ”划出他勤奋读书的句子,用“ ”划出他刻苦学画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写写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写了王冕孝敬母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1)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出示)

  A、你读的听起来很轻松,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这份轻松(闷得慌、快活些)

  B、再请一位同学大声的,轻松的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王冕是真的不想去学堂读书了吗?

  C、交流要点:安慰母亲,体谅母亲,不想让母亲为难、伤心、难过

  师:是呀,这份孝顺正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呀!

  D、(出示母亲的一段话)母亲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

  交流要点:万般无奈,不忍心,有心却无能为力

  从哪些词语读懂的?(不是、只靠、实在、只好)抓住这些词通过朗读表现母亲的心情

  请2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师:看,刻画人物语言描写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

  (2)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出示)

  A、 他是怎么答应母亲的,可以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要点:母亲放心吧,一定听你的话,处处小心,每天早出晚归,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用为我担心

  B、(理理衣服、含着眼泪)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母亲的什么心情?

  要点: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伤心、难过、不忍心、无可奈何

  这种伤心和不忍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呀!

  把母亲的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是呀,刻画人物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从此,王冕白天……陪伴母亲。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亲,多孝顺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亲。

  是呀,好吃的都留给母亲,多懂事呀!把“总舍不得”读的慢点、

  重点就能读好(读)

  (5)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心中总是挂念着母亲,真是体贴呀!

  (6)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对,为母亲解闷散心,真是孝顺呀!

  过渡:王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确是孝敬母亲呀!

  2、同时,他读书也很勤奋,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每天给的点心钱……买几本旧书。

  从哪里体会到他勤奋的?(也舍不得)

  是呀,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书读,多爱学习呀!

  大家请注意“旧书“,一个旧字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旧书便宜,可以省下一些钱贴补家用——多懂事,多孝顺!

  旧书便宜,可以多买几本读——多读书,好学呀!

  抓住这两个词读出王冕的勤奋和孝顺!(读)

  (2)白天牛吃饱了……柳树阴下看书。

  一有空就看书,真是勤学呀!

  (3)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长大后还是每天读,多勤奋呀!有句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呀!

  (4)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对,书是最好的老师,从中能学到很多道理!几年中他读的书可真多呀!(读)

  3、过渡:王冕不仅孝敬母亲,他还勤奋读书,多么好学呀!他学画更

  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自此以后……学着画荷花。

  一个“攒“你读懂了什么?(不容易,懂事)

  是呀,再难也要学,多好学呀!(读)

  (2)起初画的不好……没有一处不象真的。

  (起初、三个月、大有长进)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短,进步大)

  有怎样的进步?用哪些词语形容他画的荷花?(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同学们,从不会画到大有长进,他靠的是什么?(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勇往直前,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对呀,这些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看图,他还靠的是什么?

  (细致的观察,耐心的练习,对荷花的喜爱)

  抓住这些词,读出他学画的刻苦!

  是呀,他眼中有荷花,心中有荷花,才能把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画的如此传神!他的刻苦勤奋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画荷高手,他的作品也受到人们的青睐。

  (3)过渡:同学们,他怎么会从放牛娃成为一个画家呢?其实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A、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配乐范读

  B、 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读,选择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读一读,比比谁读的最美

  D、 比赛读,边体会(指导朗读的方法)

  (欣赏荷花图)

  (瞧,花苞上雨水点点,在阳光的照耀下,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抖开了美丽的霓装,如含笑的少女,如顽皮的孩童,如穿着粉装的仙子,冰清玉洁,妩媚娇艳,真是“花中君子来哪方,亭亭玉立展娇容”

  再看,那碧绿的大圆盘上,颗颗水珠晶莹透亮,水晶似的闪动着灵气,如颗颗珍珠,光彩夺目,真是“暖日和风香不尽,伸展枝叶碧无穷”呀)

  E、 请看看这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颜色丰富,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色彩搭配的协调,简直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呀!

  ▲“镶、透、洗”用字的精妙,把这些景物给写活了,让人身临其境,写文章时也要反复琢磨,仔细推敲

  ▲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上往下,使景物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以后写景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F、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大自然的美带给大家

  G、 出示填空:你会吗?

  H、 让我们永远把这份美藏在心里(齐背)

  I、 王冕看的入了迷,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读)

  J、 两个问号,把这种语气读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充满信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K、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热爱大自然)

  L、 有人说生活中缺少美,其实是缺少发现美,处处留心皆学问

  M、 因为王冕读了不少书,明白了许多道理。正是如此才使他成为了一代画师

  N、 齐读这一段

  (三)写话练习

  同学们,王冕不仅是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人品,画品、诗品都被世人称道。面对这样一个王冕,你此时最想对他说些什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请想一想,再把你要说的写下来

  (交流)

  (四)作业

  1、 收集王冕的其他小故事

  2、 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美景,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9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孝敬母亲。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使母亲过上幸福的日子。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极强,有内在深刻教育意义。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整体感受到王冕的“孝敬”和“好学”,但如何寻找文本中独特精妙的表达方法,对文本作多元的理解,使一个平面呆板文本丰满起来,对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以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既要“博览”,又要学会筛选,要“去粗留精”。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双基”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享受阅读的愉悦,就像蜜蜂那样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甜蜜”来!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以及孝敬母亲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了解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把握“孝敬”?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孝敬”?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并且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励志学画” “日益成才”这三部分,课的伊始,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将全文分成三个板块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向课文的深入。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读中悟情法”,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与课堂中组织学生搜集、阅读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合中的内容,以及王冕的相关信息,把课外与课内进行有机整合,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更使王冕的人物形象凸现。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走近人物。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王冕美好的品德,在第一课时,我就与学生共同了解了王冕的家庭背景,熟读了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因为理解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淀基础上的。第二课开始我请同学们先回忆课文大意,然后用词组概括课文内容: “辍学放牛、励志学画、日益成才”,通过这些事,王冕给我们留下: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高贵品质。

  (二)品悟言行,感受孝心。

  《少年王冕》平白易懂,主要写了王冕的“孝敬”和“好学”,对于这一点,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时就能感受到,但如何从细节上引导学生体会王冕对母亲的“孝”。我组织学生自主品读、圈画孝心的词句,抓住关键词切入,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再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1、生自读课文划出描写王冕孝顺的语句:(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本书去读呢。” )

  让学生细细品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也闷的慌”、“快活些、贴补些家用”。表明他愿意放牛,这是真的吗?他不想读书了吗?他家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好母亲的话(“孩子呀,不是我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母亲无奈,母亲为自己不能供孩子读书而自责。(课件出示:母亲的原话,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母子生活的艰辛,以及母亲的万般无奈与伤感。(指导朗读)

  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心想,母亲这样操劳,我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引导读“贴补家用”说明王冕是一个多么懂事体贴的孩子;“还能带上几本书去读呢”,说明王冕是喜欢读书的。他这样说是安慰母亲,让母亲放心。

  并指导朗读(脸含笑意,王冕故作轻松地书……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是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读出他很好学,点心钱从来舍不得花,都买书了。引导学生体会王冕好东西舍不得吃,都留给母亲;点心钱舍不得花,都留作买书。可见他是多么孝顺母亲和好学,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深刻的体会到王冕的孝心与好学。

  (三)潜心涵咏,体会好学

  1、大声朗读雨后美景的句子。(比赛读)

  预设1:播放雨后景色。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真想变成什么?(多媒体出示练习:此时,我真想 。)文章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谁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并用朗读来表现美。

  预设2: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从那儿看出王冕画画取得了成功?

  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①(多媒体出示原句)与课文中的句子作比较;

  ②(多媒体出示王冕画的荷花图)读了这句话,看着王冕的作品,你想到哪些成语?

  ③出示练习( )他在画( )他在画;( )他在画……。(创设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中……)

  2、读一读长大后的王冕又是怎样勤奋学习和孝敬母亲。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语言的积累与发展,对王冕刻苦学画、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这一课堂实践中都得以落实。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王冕不仅是画荷花的高手,他还被称为“画梅圣手”。瞧,他只用水墨画的梅花神韵秀逸,高雅大方。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更是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课件出示《墨梅》)

  ⑴、指名读

  ⑵、让我们齐声诵读《墨梅》。(生齐朗诵)

  2、所以人们这样称赞他: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正因为他像墨梅那样淡泊名利,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说: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我们可要学习王冕的高贵品质:师生齐说(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王冕,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我力求简单明了,因为他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4、少年王冕

  辍学放牛

  励志学画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日益成才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指导朗读。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11

  教材简析

  叙述了王冕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终成“画荷高手”故事。展现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两条2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交流资料: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搜集王冕的相关资料,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王冕的相关资料。

  3.总结导入: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刻苦好学,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其实他还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人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花著称,我们曾背诵过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夸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还研究过兵法、剑术,还练习过篆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少年时的王冕。齐读课题。

  二、质疑

  通过课前学习和咱们对课文的预习,有没有什么问题?(王冕真的不想上学了吗?他读书懂得了哪些道理?母亲为什么高兴?……)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2.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四、自读自悟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重点词句画出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体会。

  五、合作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㈠感悟孝敬母亲

  孝敬母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哪里能体会出他孝敬母亲呢?随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段落。

  ⑴课件出示句子: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①自由读

  ②他真的不想进学堂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体谅母亲的难处,安慰母亲)王冕说出这样的话是事出有因的。

  ③随机出示母亲的的话:“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读这段话:从母亲的话中,你能体会到母亲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无奈、愧疚、歉意)哪些词特别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只靠这点实在只好……)

  2)“耽误”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说不是我要耽误你

  3)“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引: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况连老天爷都不帮助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却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谁来读读这七个字?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少年王冕》说课稿03-12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08-27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11-09

《少年王冕》课文原文02-24

《少年王冕》课文分析11-07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10-20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10-09

少年王冕的教学反思09-04

《少年王冕》的教学反思10-11

少年王冕课文原文06-09